APP下载

对宁波新农村住宅建筑设计模式的探究

2010-08-15浙江省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崔恒

河南科技 2010年12期
关键词:宁波住宅建筑设计

浙江省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崔恒

对宁波新农村住宅建筑设计模式的探究

浙江省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崔恒

新农村住宅建筑设计是我国加快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宁波“甬江村”为例,通过对现有农村住宅建筑状况的分析和探讨,提出问题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农村生产、生活现状,设计出符合农民生活习惯、满足农村生产生活需求的新农村住宅建筑模式。

新农村住宅设计以人为本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宁波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施宁波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宁波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飞速发展,为宁波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背景依托和平台支持,也使得宁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更高,任务更重,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更具有迫切性和现实性。但基于长期累积的各种复杂历史原因,以及农村地域的广阔等因素,即便是在像宁波这样的发达地区,新农村规划及住宅建设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将是巨大的,因此,现以宁波江北区“甬江村”为例进行新农村住宅建筑设计模式研究。

“甬江村”位于甬江河湾地带,北、西邻宁波大学,东由甬江环抱,南面隔江遥望是高楼林立的江东新城区,这个完全被城市规划建设包围起来的城中村与宁波整体城市建设凸显出了不和谐的一面。

一、问题定位

(1)甬江村里很多人仍以种地为生,由于属于老规划区和部分农民缺少法制意识导致简易楼房成片,建筑密集,布局零乱,单家独户的传统家庭建筑模式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加上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绿地匮乏,导致当地居民生活环境恶劣。

(2)城中村需要更新,但部分新建立的农民居住小区,套用了城里小区化的更新模式,现有的小区化的更新模式还无法真正的站在城中村的立场,解决现有的农民生活实际问题,还无法真正的站在农民的立场,考虑农民已经习惯了的生活方式,没能解决农村生活向城市生活的自然过渡,现代的小区化模式忽视了村内居民扎根于记忆中的生活感受。

(3)此村农村住房建设经历了从原始的瓦房到简易楼房的发展过程,村民对住房的普遍要求由原始的遮风挡雨上升到了对生活品位和生活质量的基本需求,但是我区农民住房建造风格各异、杂乱无章,未能体现出本区地域文化和新农村建设特色。

二、问题解决方式

《文言》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是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段话的含义是“在自然变化未萌之先加以引导,在自然变化既成之后注意适应,做到天不违人,人亦不违,即天、人相互协调。”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理想,亦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观点。解决农村住宅现有问题的方式便是运用中国人素有的“天人合一”、“与自然共生”的哲学思想,在建筑设计中始终贯穿4R(RE-NEW,RE-CYCLE,RE-RSE,RE2 DUCE)原则,采用现代化的科技节能手段建造出与自然相和谐并富有“人情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宅。

(1)节约土地、利用原有生态资源。浙江地区的传统居民类型是长期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居民的群体组合形式有利于土地资源节约的建设模式,联排住宅占地面积最小最节约土地,是新农村住宅建筑建造的最佳模式。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以便减少建筑体量,将建筑所需的资源降至最少,保持人与人亲密交往的小尺度建筑环境;恢复原有的水系系统,在本方案中充分利用了原有的水系,充分发挥其生态价值。

(2)环保节能、提倡绿色住宅建筑。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采用被动式能源策略,尽量应用可再生能源,充分发挥对自然能源的利用。如,将建筑顶部倾斜,然后把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半导体直接嵌入墙壁和屋顶,并且顶部东西均设有倾斜面可全天候吸收太阳能源,所有的这些生态技术都可以由居住者通过拉杆等简单构件很方便地调控;冬季阳光间和“中间温室”可以允许吸收太阳辐射热量。夏季阳光间和“中心温室”的百叶是开放的,可以遮挡阳光。双层屋顶进风口和出风口的百叶在夜间和白天的某些时刻是开启的,以带走空气间层中受热的空气,避免室内温度过高;蓄积天然雨水,通过净化和过滤后循环再用。将水引人中庭,夏天蒸发降温、灌溉植物,冬天与蓄热水池连通;在建筑材料的选材上则可采用当地石材和少量木材,大量采用由稻草加粘土混合晾晒加工制成的外墙砌块。建筑所用材料大部分可回收利用或重返自然,是建筑很好地融入大自然的有机统一体中。

三、具体住宅建筑构造

(1)建筑空间体块分析。运用最简约的几何形体作为建筑主体,每层根据功能要求的不同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造型,。建筑的空间上,主要针对新农村的特殊要求,不仅满足日常起居生活,还要满足未来几代人同堂的观念。在空间的设计上划分了相对独立的几组空间,这几组空间保留了一定的私密性,同时还融入了一些公共空间,加强了家庭成员个体之间的交流。

(2)建筑庭院景观功能分析。小区景观规划因地制宜,借自然环境景观条件与景观要素提升新农村开发的环境效益。在建设中强调尊重并强化原本的自然景观特征,尽可地保留村落,庭院以及所辖区域的原有树木在农田以外的闲散地,荒地,道路,河渠湖泊,庭院上做文章,做到园林,农田,庭院的有机结合。在两幢建筑之间的中心庭院成为了一个公共场所,在这里两户的居民可以进行交流,拉近了邻里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不能抛开广大农村,在农村开展节能、节水、节地工作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筑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农村生产、生活现状,在农民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设计出符合农民生活习惯、满足农村生产生活需求的新农村住宅建筑模式。改变传统农村住宅模式,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筑设计模式进行探讨和研究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

[1]章昊.农村住宅的现状及新农村的展望,安徽建筑[J].2006

[2]张万方.中国新农村规划建设简明实用教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book=41,ebook=82

猜你喜欢

宁波住宅建筑设计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Jaffa住宅
一图读懂宁波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建筑设计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