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基本思路探索

2010-08-15陈丽霞

环境科学导刊 2010年1期
关键词:县城噪声污染

穆 峰,陈丽霞

(禄丰县环境监测站,云南禄丰 651200)

县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基本思路探索

穆 峰,陈丽霞

(禄丰县环境监测站,云南禄丰 651200)

介绍了影响县级城市环境质量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改善县城环境质量的对策措施。

环境质量;对策措施;县级城市

1 影响县级城市环境质量的主要原因

1.1 城市规划和布局不合理

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导致现在的县城区和工业区连为一体,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发展迅速,原来处于城郊的部分工业企业,已变成城市中的一部分,由此引发新的环境影响。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污水和垃圾污染城市环境的状况依然严重。城市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垃圾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大气和传播疾病。

1.2 工业污染源

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和监管,排污企业也投入了巨额的治理资金,采用了较为先进的治理技术,污染物的排放浓度能够做到达标排放,但由于企业的生产总量提高较快,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导致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也随之增大,环境容量下降。工业生产的污染源成为县城环境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1.3 建筑施工场扬尘污染

由于扩城战略的实施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的快速发展时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来对环境的诸多影响,如粉尘、扬尘、噪声等。建筑施工中出现的扬尘主要来源于:平整场地、回填土、渣土的挖掘与清运、裸露的堆料、拆迁施工、堆存的建筑垃圾、现场搅拌混凝土、运输车辆等。扬尘包括 3个组份:降尘 (粒径 >100μm)、飘尘 (粒径 10~100μm)、可吸入颗粒物 (粒径 <10μm)。扬尘污染是空气污染中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在大多数县级城市中已经成为首要的空气污染物。

1.4 交通运输污染

很多县级城市的主要交通干线都穿越主城区,甚至将城区一分为二,交通运输对城区环境的影响是直接而深远的。一座县级城市每年的物流量少则几百万吨多则上千万吨,其运输全都经过横贯城区的主干线承担,车辆的泼洒、运输物料的散落、扬尘、汽车尾气、噪声对城市的环境质量影响非常大,而且是一个主要的流动污染源。

1.5 生活面源污染

城市居民的燃料由过去的原煤、焦炭逐渐被石油液化气、电力等清洁能源取代,但仍有一部分居民和第三产业服务业在使用原煤和焦炭作为主要燃料,其产生的环境影响点小、分散、面广。

1.6 饮用水水源污染

饮用水水源受到农村面源污染和影响,包括畜禽养殖、农田径流、水土流失和农村居民生活。水源区内没有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理设施,人畜粪便多由村民自行收集,直接用作肥源还田,生活垃圾随意堆放。流域内水土流失日趋严重,表现在丰水期水质混浊,泥沙含量大,水质净化难度大。

1.7 噪声污染

县级城市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工业噪声主要来自工业生产和各种工作过程中机械震动、高速运转的设备、金属加工机床、发动机、发电机、风机等产生的噪声。工业噪声声源位置固定,声强相对稳定,但工业噪声大且连续时间长,长年运转,昼夜不停,对生产工人造成危害的同时,对附近居民影响也非常大。交通噪声主要是交通工具在运行时发出的,是流动噪声,包括汽车、拖拉机、摩托车等各类机动车辆发动机及喇叭声。建筑施工噪声来自压缩机、气锤、推土机、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振动机及装修机械等。建筑施工噪声位置虽然相对固定,具有暂时性,但噪声强度波动大,呈现出突发性、冲击性和不连续性等特点。社会生活噪声主要指各种生活设施、人群日常活动和社会活动造成的噪声,包括家庭、商业、文化娱乐场所的高音喇叭、人声喧哗等。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歌厅、动漫游戏厅等;农贸市场、商场等商贸集中地和人群集中地;居民房屋装修;商店招揽生意设置的室外音箱等。社会生活噪声分布范围广,影响范围也逐年增加,是影响城市声环境最广泛的噪声来源,尤其是夜间扰民现象严重。

2 改善县城环境质量的对策措施

2.1 从发展循环经济的高度,科学修编县城总体规划

在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需要进行环境规划方案的优选过程,即将多个不同的拟定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确定在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又满足环境目标的方案作为 “推荐方案”。而循环经济理念要求规划者在方案筛选中要立足于将城市建设成为经济高效、运行良好、人居环境优美舒适、生态循环健康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互协调和促进的生态城市。循环经济将对城市规划理念与指导思想带来一些具有突破性的创新。但如果仅仅停留在抽象层面,而无法将循环经济在生态、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理论与概念具体化、可度量化,尤其是不能有效地落实在用地、设施、交通等基础要素上,那就意味着没有找到循环经济与城市规划之间、产业与空间之间的有机结合点,循环经济对城市规划的实际效用将会变得有限。

2.2 正确处理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矛盾,着力调整县城工业发展布局

目前,城市建设工作普遍存在轻规划、重建设的问题,城市缺乏总体设计,见缝插针,随意建设的现象比较普遍,工业区、商务区、生活区混杂在一起,造成城市市区规划、功能不清晰,特别是工业区域没有建成,企业没有形成集群优势,致使发展循环经济的空间受限和发展条件不足,资源—产品—废物—资源产品的循环经济生态链系统难以形成,或因高成本无法实施。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体现环境保护的要求。经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为基础,合理统筹规划城市发展规模和产业布局,降低城市能源、资源消耗,突出对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规划引导和管治,处理好城市化进程中环境保护与开发建设的关系。

要按照优化开发的思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支柱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鼓励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提升经济结构层次。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业,改变大量占用土地、大量消耗资源、大量排放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降低经济产出对资源消耗与废弃物的排放水平,减少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以环境容量为依据,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合理确定工业发展布局,建立地方环境准入制度。在城市规划范围内禁止新建、扩建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已有项目应逐步实施技改搬迁。

2.3 加强环境监管,提高县城环境质量

2.3.1 加大环境监管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对策措施

全面推行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抓好重点企业全面达标排放管理,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力度,特别加大对污染治理设施运转的检查和处罚力度,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坚决杜绝偷排、漏排现象的发生。一旦发现,给予严肃处理。认真贯彻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提高建设项目进入企业的门槛,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企业的进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制度,加强“三同时”监督检查力度,严格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努力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实现污染物全面达标排放。加强企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工作,对排污不达标的企业限期停产治理,对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企业坚决淘汰关闭。

2.3.2 建筑施工场污染管理对策措施

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组织施工单位部门负责人进行培训,学习国家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增强环保意识;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制约环保违法行为。建设项目在招投标过程中,建设单位应给建设项目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工期,避免施工单位为抢工期日夜施工。依法实行处罚和征收排污费并行,对噪声和粉尘超标排放而又影响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群众反应强烈的,应加倍征收排污费,迫使施工单位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推广使用商品混凝土。

对于建筑施工中扬尘的防治,建筑工地应实行硬质密闭围挡封闭施工,工程脚手架外侧必须使用合格的密目式安全网进行全封闭。装卸渣土、砂石等物料严禁凌空抛撒,禁止从高处向下倾倒。施工场地和道路应定时洒水降尘,堆放的建筑物料应加盖,控制场地扬尘。

2.3.3 交通运输污染管理对策措施

实施散装运输各种建筑材料、建筑垃圾、渣土以及各种工业原料、燃料的车辆不应装载过满,采取车厢封闭,以避免物料散落造成扬尘。规定运输道路,限制车速,禁超载,途经敏感区域禁鸣等。进出建筑工地的运输车辆,消除车轮上的泥土,避免带泥上路。加大对机动车尾气监测和监督管理力度,运用排污收费、限期治理、现场检查等各项制度,确保机动车尾气排放达到国家标准,减少交通线源污染。

2.3.4 县城环境噪声防治及控制措施

2.1902年,瑞典化学家通过分析确认,每吨海水含金量不少于60毫克。但要从海水里提炼出黄金,要付出的费用远远超过同等重量的黄金价格,所以黄金还是被人们留在大海里了。

加强环境管理,改善声环境质量。一是对可能产生噪声污染的项目严格把关,落实“三同时”制度,从根本上、源头上控制噪声源的产生。对于老的噪声污染源应严格监督管理、限期治理;二是把室内外装修纳入规范,依法管理;三是联合工商、文化、城管等部门对文化娱乐场所、汽车修理业、洗车业等行业进行重点管理,控制单位和个人在公共场所使用高音喇叭和音响器材;四是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夜间执法检查,对违反规定的企业或娱乐场所依法处罚,并限期整改,对拒不治理或治理后仍扰民严重的实行关闭停业;五是实行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和噪声达标区工作。

加强县城道路建设规划。一是加速县城道路建设,修建低噪声路面,改善路面状况,提高路面等级和路面平整度,拓宽街道;二是清理占道停车和占道经营、摆摊现象,疏通道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实行人车分流,必要时在道路两侧设置防噪声屏障。

加强机动车管理力度。大型、重型货车严禁进入中心城区,拖拉机、农用车等产生高噪声的机动车应限时进入城区,合理减少道路的车流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汽车利用率,减少噪声污染,城区敏感区域实行禁鸣。

加强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限制作业时间,原则上禁止夜间 (晚 10时至次日 6时)施工,夜间禁止使用打桩机、打夯机、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建筑设备。确因建筑工艺需要及其他特殊原因须在夜间施工的,如抢险、混凝土浇注等,应提前按管理权限报请环保部门批准,并在施工工地周围居民区张贴告示,必要时可先向附近居民通报,以取得居民谅解。采用先进设备和施工工艺。

加强工业企业噪声排放的监督管理。对现有噪声源加强监督管理,对固定噪声源进行积极治理,确保达标排放。对工业企业排放的噪声管理应严格按照其排放标准执行,定期对企业进行检查,对噪声超标的单位进行必要的处罚,监督其进行限期治理。新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可能产生噪声污染的项目在审批时必须严格把关,有噪声源的必须有防止噪声的治理设施,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严格控制噪声污染。

2.3.5 加强县城饮用水水源保护,尽快划定水源地保护区

科学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格防治养殖业污染,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加强水源地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和生态恢复,禁止一切排污行为和对水源有影响的旅游、畜禽和水产养殖等活动。在饮用水源地流域开展化肥、农药、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污染的区域综合防治示范,实施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示范工程,加强农产品和“菜篮子”基地环境的监测、监督,确保食品安全。

2.4 加大环保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县城环境

2.4.1 扶持环保建设项目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制定的环保法律法规、相关的产业政策和环境准入条件,重点发展高新项目,杜绝高污染、高风险和高投入、低产出的项目进入,淘汰、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

2.4.2 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城区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一是认真抓好县城生活垃圾污染治理工作,加快县城生活垃圾卫生处理及综合利用、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优化建设县城污水管网系统和污水处理厂,确保污水管网配套,逐步规范污水排放,确实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步伐,加强中水回用技术和装备的开发应用,处理好设施布局与分散的关系,注重污水处理的安全性和生态效应,努力建设节水防污型城市。

2.4.3 加强环境保护队伍和能力建设

针对禄丰县环境保护工作执法和监测力量相对薄弱,配套不足、人员紧缺的实际情况,在加强配齐配强环保执法人员,保证必要的正常工作经费的同时,也要保证必要的监测仪器、设备等的投入。加强环境保护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努力造就一支政治思想过硬、作风好、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热爱环保事业的队伍。加强制度建设,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2.5 深入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创建环境友好型县城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全面推进县城环境综合整治,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快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应是建设工作的重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县城为目标,进一步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县城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县城发展,保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Study on Basic View of Environmental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in County C ity

MU Feng,CHEN Li-xia

(Lufe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Lufeng Yunnan 6512007 China)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urban environmental quality are analyzed,based on which,the countermeasures on improv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 are put forward.

environmental quality;countermeasure;county city

X32

A

1673-9655(2010)增 1-0021-04

2010-04-09

猜你喜欢

县城噪声污染
新田:红六军团西征攻克的第一座县城
噪声可退化且依赖于状态和分布的平均场博弈
追赶超越的“基础支撑”——数说陕西70年之“县城经济”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九寨沟县城(外二首)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依纲扣本,返璞归真
控制噪声有妙法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一种基于白噪声响应的随机载荷谱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