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环保事业工作

2010-08-15赵映雄

环境科学导刊 2010年1期
关键词:文明污染科学

赵映雄

(元谋县环境保护局,云南元谋 651300)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环保事业工作

赵映雄

(元谋县环境保护局,云南元谋 651300)

通过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认为应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真谛,从发展循环经济之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城乡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大力推进污染治理产业化、不断提高环境保护依法行政五个方面全面推进环保事业工作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生态环境;保护;推进

生存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生态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而做好环保工作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是发展,发展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珍惜生态环境;既不能一讲发展就不顾生态环境,也不能一说保护环境就不让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发展,加快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代价。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片面地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和不适当的,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要用正确的政绩观保障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在发展的同时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坚定走发展循环经济之路

1.1 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

当前,存在于某些地区和部门领导干部头脑里的发展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的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有的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 “以速度为中心”;有的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产值,甚至弄虚作假,贪大求洋,热衷于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借“统筹”之名搞新的形式主义,如有的打着“统筹城乡”和“城乡一体化”的幌子,动辄提出搞什么 “国际一流”、“超一流”,歪曲和背离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内涵;有的热衷于贴 “标签”、炒概念,以口号代替对“五个统筹”的具体贯彻落实。

1.2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确立生态环境优先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在建设、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在建设中优化生态环境。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探索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追求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废弃物最小化,做到物尽其用。制定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机制和体制,从企业产品生产小循环试点开始,向区域经济包括工业小区、开发区乃至城乡建设延伸,实现整个社会的大循环。

1.3 加快推进清洁生产

认真贯彻《清洁生产促进法》,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和生产能力,实现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改变污染源末端治理为生产全过程控制,从生产设计、工艺技术、原辅材料和能源的选用,到设备的制造、安装、运行、维护、报废等生产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努力降低物耗、能耗,切实控制污染的产生,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十一五”期间,完成重点流域内重点工业污染企业的清洁生产试点工作,新建工业园区均应实现清洁生产,将工业园区建成清洁生产基地。

2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大成果,就是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为五大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一步认识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文明既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把人与人的和谐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

从人类文明发展形态的角度看,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形态的一次飞跃。如果在实现后工业化以后再来建设生态文明,那么在实现工业文明的进程中,必然要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在这个方面,发达国家已经有过血的教训。即使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虽然发达国家的生产方式有了显著进步,但产品大量消费、废物大量丢弃的消费模式依然存在,不仅严重阻碍了生态文明的进程,而且会阻碍既定目标的实现,埋没甚至毁坏已取得的发展成果。同时,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是建立在污染转移的基础上,是以加重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环境负担、损害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为代价的,是不可持续的。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具有以下显著特征:一是从生产领域看,要立足于以第二产业为主体、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实,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生态化改造工业化,建立高效的生态工业体系和集约型的生态农业体系;二是从消费领域看,要坚决反对奢侈消费,提倡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三是从城市化发展看,要以节水、节能、节地、节约资源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前提,建立紧凑型的城市和城镇体系;四是从空间布局看,要根据东中西三大地带、大江大河西水东流、多丘陵山地和西部地区生态脆弱的环境特征,建立维护全国环境安全的产业空间布局体系。

3 加大城乡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3.1 巩固工业污染源治理成果

依法关闭污染严重企业,严防 “十五小”企业死灰复燃。在所有企业推行污染物全面达标排放,对不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坚决实行停产整顿。合理布局,严格控制新增污染源。新、改和扩建项目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禁止转移或引进重污染项目,严格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做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

3.2 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

要逐步实施流域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有效促进流域经济布局与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步实现流域水污染控制目标的量化管理;加强水库的环境管理,进一步有效地控制龙川江、勐连、麻柳和丙间水库,尤其是饮用水源地水库上游及沿库工农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和旅游业带来的污染。特别要注重农业、生活等面源污染的控制,减少营养盐的入库量,防治水库的富营养化。

3.3 加强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危险废物处置

以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为核心,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把冶炼废渣、粉煤灰和炉渣运往水泥厂进行清洁生产,综合利用水平提高到90%以上;严格控制可用作原料的进口废物以及有毒化学品的使用和流通,开展有毒化学品生产和使用的申报工作。

3.4 加强工业噪声污染防治

与改善生产条件、加强劳动保护相结合,抓好工业噪声源的治理;与合理工业布局,创建噪声达标区相结合,加强居住区、混合区工业企业噪声达标工作。

3.5 加快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步伐

加强城 (镇)内河河道综合整治,改善城镇内河水质。完善城镇规划,超前或同步建设和完善配套的排水管网建设;加快建设和完善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理处置系统;治理 “白色污染”。各部门要认真履职,齐抓共管,从生产、销售、回收各个环节限制和减少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进一步推广可降解塑料制品;加快城 (镇)空气污染治理,努力减轻烟尘、粉尘、扬尘污染,不断改善县城大气质量。对新建、在建的燃煤供热设备必须实行烟气除尘脱硫。改善城市燃料结构,提高城市气化率。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加强城市交通运输和工程施工过程的防尘、抑尘管理。建设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施工场地废弃物堆放、建筑垃圾清运的监管,努力减轻烟尘、粉尘、扬尘污染,不断改善县城大气质量;改善城市绿化系统,增加绿地覆盖率。实施城市中心区和道路两侧的添绿工程;加强城 (镇)声环境整治。加大城镇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监管力度,切实解决噪声扰民问题。加大元谋县噪声达标区建设。

3.6 加强放射性污染源和电磁辐射的污染防治和监督管理工作

重点对元谋土林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尹地和黄瓜园生产线的两枚放射源进行监督管理。

3.7 重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合理调整乡镇工业布局,推进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加大农村居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禁止将污水和垃圾倒入河流、库塘。加快农村改水改厕进程。引导并支持村社设置地上式垃圾坑,对生活垃圾进行统一清运处理。建立农村废旧物资收购网点,收购废旧金属、废旧玻璃、废旧塑料、废旧电池等固体废弃物。

继续建设规范化饮用水源保护区,严格控制各类污染源进入水源保护区。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林、护坡护岸林、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禁止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及其它废弃物;禁止使用炸药、毒品捕杀鱼类;禁止放养畜禽;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娱乐活动等。

推行农村沼气建设,推广秸秆及其他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禁止露天焚烧或随意弃置。

4 大力推进污染治理产业化

4.1 创新治污设施建设运营体制

扩大环保筹资渠道,逐步推进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多元化、企业化、市场化。按照“污染者负担、谁污染谁治理”原则,进一步完善环境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建立环境价格体系、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水处理按质收费制度,探索排污权交易制度,用经济杠杆激励企业加强污染治理。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建制镇也要逐步开征垃圾、污水处理费。抓紧制定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危险固体废弃物处理产业化的扶持政策。

4.2 加快发展环保产业

按照投资社会化、产权股份化、运营市场化的要求,变分散治污为集中治污,由专业化的环保服务企业向污染责任者提供有偿服务。

5 不断提高环境保护依法行政

5.1 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

严厉打击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保护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能职责,严格执法,依法行政。环保部门应充分发挥统一监督管理职能。要下大力气解决一批矛盾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严肃查处严重污染环境的典型事件。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各级政协要把环境保护作为监督重点,组织代表、委员开展经常性的执法检查、视察活动,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各级法院、检察院要强化环境保护司法工作,及时受理重大环境案件,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法律责任。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执法监督,接受政协及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切实加强和改进环保工作。全面推行环境保护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行政执法公开制和行政责任追究制。规范执法行为,使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正确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确保环保法律法规得到全面、正确的实施。

5.2 加强环保机构和队伍建设

按照统一、精简、效能原则,健全和加强县级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按照准确、及时、高效、全面的原则规范和建设环境监测网络。加快建设全县空气环境质量、河流控制断面、重点污染源监测监控体系,建立应急监测机制,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和污染事故处理的快速反应能力,为环境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加强环境监理现场执法和突发性污染事故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减轻危害,妥善处理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环境保护事业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6 结论

21世纪已经来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逐步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正深入实施,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必须协调发展,我们必须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抓住机遇,加快改革,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真谛,全面推进环保事业工作的发展。

[1]重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EB/OL].http://www.xhglw.com/product.asp?id=2320.

[2]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讲座 [EB/OL].http://www.xhglw.com/product.asp?id=1969.

[3]专家深层解读科学发展观[EB/OL].http://www.xhglw.com/product.asp?id=2314.

[4]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EB/OL].http://www.xhglw.com/product.asp?id=1957.

[5]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的现实问题解读 [EB/OL].http://www.xhglw.com/product.asp?id=1369.

[6]林欣欣 .面向 21世纪的环境检测 [J].云南环境科学,2001,20(3).

[7]孟波 .推进清洁生产必须提高企业环境意识 [J].云南环境科学,2003,22(1).

[8]李琼贵 .马龙县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J].环境科学导刊,2008,27(增刊).

Strengthen 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y Establishing and Implementing Science-based Development

ZHAO Ying-xiong

(Yuanmo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Yuanmou Yunnan 651300 China)

Fiv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e pointed out including 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 and improv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strengthening environmental treatment in scale and increasing governmental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law.

science-based development;ecological environment;protection; improve

X32

A

1673-9655(2010)增 1-0017-04

2009-12-31

猜你喜欢

文明污染科学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科学拔牙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