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线路胀轨跑道的原理分析及预防措施
2010-08-15张艳文
张艳文, 李 斌, 陈 武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730070)
无缝线路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列车运行,昼夜季节的轨温变化,以及维修作业等关系,关于稳定性计算参数,如锁定轨温、道床阻力、轨道刚度等也都在变化,计算中试验结果与实际情况就有出入,甚至于事故发生后都无法解释其原因。现场工作人员经常和线路接触,虽然了解钢轨要爬行,起拨道会导致线路弯曲,线路方向会累积变化等,但因缺乏科学的统计分析,并不清楚这些变化所能造成的危险程度。故本文针对无缝线路胀轨跑道要素分析的应用,结合无缝线路实际工作情况、事故的调查及对事故的认识,找出事故的真正原因及防治的办法。
1 无缝线路胀轨跑道原理分析
1.1 无缝线路胀轨跑道物理过程分析
研究胀轨跑道之防治,必须认真研究这一过程,区别对待,合理处置。无缝线路轨道,在自然温度环境下,钢轨会因温度变化而产生温度力,此温度力为压力时,达到一定量值之后,轨道将产生横向变形。据大量试验研究得知,这一变形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是有一定规律的,基本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保持稳定阶段(不变形阶段);2)胀轨阶段(渐渐变形阶段);3)跑道阶段(突然变形阶段)。
钢轨中的温度压力,随轨温升高而逐渐增大,其承受温度压力的初始阶段,轨道的几何形态不受影响而保持原状,为稳定阶段。此阶段钢轨温度力完全以弹性势能的形态贮存于钢轨中。如钢轨为理想的直线,此状态可能在很高的温度压力下保持,直到轨道经受某种外部干扰时,才会突然臌曲。然而,实际上钢轨不可能是理想的直线,总有某种程度的初始弯曲。因此,保持稳定阶段的钢轨温度压力是有一定限度的。钢轨温度压力一但越过这一限度,轨道即产生弯曲变形,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为胀轨阶段。胀轨阶段一开始,轨道便随钢轨温度压力的升高而产生轻微的横向变形,变形趋势目视不甚明显,但随温度压力的继续升高,变形将逐渐明显,且变形曲线的线形趋于稳定,温度压力继续升高只是变形的加速和矢度的扩大。当温度压力达到某一限值时,轨道变形的增大将迫使道碴挤压错动,并产生声响,它预示轨道的受力与变形已接近临界状态。之后,轨道的变形将进入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为跑道阶段,或称破坏阶段。当钢轨温度压力上升到轨道横向弯曲变形矢度最大,轨道的稳定性处于临界状态。在此状态下,钢轨温度压力再稍有增加,或受到来自外部的干扰,轨道的弯曲变形矢度就会突然扩大,并伴随巨大声响而臌曲,即所谓跑道的现象发生了。其弯曲变形的最大矢度可达几十厘米,从而轨道的结构受到了破坏,贮存于钢轨中的弹性势能急剧释放,线路跑道之后又重新稳定下来。
1.2 无缝线路温度力计算参数
无缝线路温度力公式中含有三项计算参数,其一为轨道刚度EI,当轨道结构一定时,如不考虑节点阻矩的作用,则EI为常量;另一为轨道方向偏差,即轨道的横向变形之弯曲矢度,可根据以后专门讨论的方向偏差的限值来定;其三为道床阻力Q,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将重点介绍道床阻力这一参数。
道床阻力与道床工作状态密切相关。例如脏污程度、清筛的前后、作业的前后、捣固方式不同,都直接影响道床阻力值。主要测试内容如下:
1)清筛前后:①清筛之前线路道床横向阻力;②清筛之后半天道床横向阻力;请筛之后一天道床横向阻力;洁筛之后二天道床横向阻力;清筛之后七天道床横向阻力;清筛之后一月道床横向阻力;回填捣固一遍道床横向阻力;清筛起道串碴道床横向阻力。
2)维修作业前后:①维修作业前道床横向阻力;②维修作业后半天道床横向阻力;维修作业后—天道床横向阻力;维修作业后二天道床横向阻力;维修作业后七天道床横向阻力;起道捣固后道床横向阻力。
3)清筛前后道床纵向阻力。
1.3 无缝线路锁定轨温
以往无缝线路的施工,多根据长轨条入槽(长轨始端)和落槽(长轨终端)轨温之平均值定锁定轨温。只要此平均值落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之内,即认为可用。实际上这样做是不全面的,应该要求参与平均的各测点轨温都落在设定的锁定轨温范围内,否则应予调整或放散。例如某地区设计锁定轨温范围为25℃~35℃,某次铺轨的入槽轨温为20℃,中间轨温为30℃,落槽轨温为40℃,就平均值而言,它已落在25℃~35℃范围之内,但就各点的实测轨温来看,则入槽轨温低于下限25℃,落槽轨温高于上限35℃,均不合格。这段线路铺设之后,必须适时调整始端和终端的锁定轨温,使之符合设计锁定轨温范围。
据现场调查,有的段从防治胀轨跑道出发,总希望把锁定轨温定高些,尽量靠近设计锁定轨温范围之上限,甚至超出。实际上这样做是不可取的,实际锁定轨温应越靠近中间轨温越好。根据钢轨温度力随轨温升降而循环变化的特性,高定锁定轨温时,在第一次升温中可能出现的温度压力较小,然而经过温度循环之后,在固定区与伸缩区的交界处,仍要出现压力峰,其值相当于相对中和轨温之温度压力值。而且这种处理方式,既无利于减少温度压力值,又使温度拉力值过高而不利钢轨的防断。因此,采用高定锁定轨温的方法要慎重。
2 应力放散与调整
2.1 温度控制法放散应力
温度控制法,是在合适的轨温范围内,使钢轨自由伸缩,充分放散内部应力,而后再将钢轨在零应力状态下重新锁定,锁定时的轨温即为放散后的无缝线路的锁定轨温。
温度控制法放散应力,要封锁线路进行,为降低钢轨与垫板之间的摩阻力,轨下要支垫滚筒。据北方交大测定,带支架的滚筒摩阻力约为69 N,不带支架的圆钢或钢管的摩阻力约为21 N。为彻底克服摩阻力,放散时还要辅以振动。一般采用钢轨撞击法振动,撞击的卡具要坚固耐用,最好采用铸钢卡具,撞击点的分布要合适,每隔300~500m设一撞轨点,兼管左右股。所用圆钢或钢管的直径以25 mm左右为宜,长度以150mm为宜。施工要点的时间必须选择得当。施工单位要了解施工期间的气象情况,选择适合锁定轨温范围(中和轨温±5℃)的温度时段。运输部门应积极配合,若温度不合适勉强施工将适得其反。如1991年郑州局工务部门放散170段,部分是在5月下旬给点放散的,此间凡是下午给点的,放散工作都失败了。放散的合龙一端温度放高了,而未放散的一端锁定轨温仍然是低的。
放散的基本作业方法:封锁线路给点之前,松紧扣件人员将扣件隔3松l,另由专人用白铅油标记放滚筒位置、设撞轨点位置,同时用划针刻划位移观测点。滚筒每隔12.5m或15 m设一处,撞轨点每隔500 m设一处,位移观测点每50 m或100m设一处。观测点标线应划在轨底与轨枕的对应位置。施工封锁点正式给定之后,施工领导人立即下达封锁线路开始施工的命令,全面卸下扣件;安放不带支架滚筒时,要取下轨下大胶垫,按滚筒标记位置放好滚筒,撞轨小组各就各位,装好接轨卡具,现场技术员根据实际轨温,校核放散量,合龙小组根据技术员校核的准确放散量,用锯轨机切割合龙钢轨并钻孔,施工领导人适时下达撞轨命令,各撞轨组(一股)同时均衡施撞,龙口组观测钢轨伸长合龙情况,到位后即停止撞轨,上夹板合龙,再按同样程序放散另一股。合龙的同时,全面恢复合龙股扣件,现场技术员测取各点位移量,若各点实测位移量的差值接近某一常数,即可判断放散均匀,否则应另安排时间做好局部调整,直至均匀为止。线路重新锁定合龙后,施工领导人通知安全质量检查员,全面检查线路一遍,确认线路恢复正常后,下达命令开通线路。应力放散应确实做到轨温均匀、准确。均匀、准确是无缝线路防胀管理的基础。
2.2 应力调整
无缝线路固定区的应力分布在理论上是均匀一致的,但实际施工的自然温度环境,在换轨过程中,可能由低温向高温变化,也可能由高温向低温变化。这就造成纵向分布不匀,如超出允许范围就得调整。另外,在运营中由于局部爬行,或爬行受阻等原因而产生应力峰,这也应进行调整。
无缝线路的应力调整,上述三种方法均可采用。如调整整个固定区的应力,可将长轨两端伸缩区及缓冲区的扣件紧固锁定,将固定区的中间扣件部分或全部拧松至60~80 N·M,随列车与温度的升或降的共同作用而得到调整。调整后全面复拧扣件,弹条扣件要恢复三点接触。
通过应力调整,使长钢轨的纵向力分布均匀,有利于无缝线路的防胀和防断。
3 超长无缝线路胀轨跑道的防治
3.1 无缝线路胀轨跑道的防治和处理
1)当发现线路连续出现碎弯时,必须加强巡查或派专人监视,观测轨温和线路方向的变化。若碎弯继续扩大,应设慢行信号,并通知工区紧急处理。线路稳定后,恢复正常行车速度。
2)养护维修作业中,发现轨向高低不良,起道、拨道省力,枕端道碴离缝,必须停止作业,及时采取防制措施。
3)无论作业中或作业后,发现线路轨向不良,用长10m弦测量两股钢轨的轨向偏差。当平均值达到10mm时,必须设置慢行信号,并采取夯拍道床、填满枕盒道碴和堆高碴肩等措施。当两股钢轨的轨向偏差平均值达到12mm时,在轨温不变情况下,过车后线路弯曲变形突然扩大,必须立即设置停车信号,及时通知车站,并采取钢轨降温等紧急措施,消除故障后放行列车。
4)发生胀轨跑道后,可以采取浇水或喷洒液态二氧化碳的办法降低钢轨温度。轨温降低后方可拨道。曲线地段拨道只能上挑,不宜下压。拨道后必须夯拍道床,限速放行列车,并派专人看守,待轨温降至接近锁定轨温时,再恢复线路和正常行车速度。
5)无缝线路发生胀轨跑道时,应对胀轨跑道情况按规定内容作好登记。
3.2 无缝线路防治胀轨跑道对应力放散的要求
1)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和调整由工务段负责安排,施工前要制订施工计划及安全措施,组织人力,备齐料具,充分作好施工准备。
2)放散应力时,应每隔50~100m设一位移观测点观测钢轨位移量,及时排除影响放散的障碍,达到放散均匀。
3)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和调整后,应按实际锁定轨温及时修改有关技术资料和位移观测标记。
4)防止钢轨重伤和折断是无缝线路防治胀轨跑道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