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嫩江县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建设

2010-08-15林雅春王凤霞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0年1期
关键词:村屯防灾预案

林雅春,王凤霞

(嫩江县水务局,黑龙江嫩江161400)

1 旱灾、洪灾频繁发生,损失严重

嫩江县地处松嫩平原北部,据统计每年春季大风天数多于15 d,5~7级的大风天数5 d,气温偏高,每年的3~5月十年九旱,每次干旱的天数大约持续1个月之久。全县春播期间是4月中旬,土壤墒情的好坏直接影响春播农业生产。嫩江县是以农业为主的产粮大县,苗情的好坏也将直接影响到我县财政的收入。从1990~2009年,有15 a出现较严重干旱,最大受灾面积27.3万hm2,占全县耕地面积87%。县境内大小河流11条,多年的水土流失导致河床淤积严重。目前,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8万hm2,占耕地面积的57%,造成土壤贫瘠。流失面积中风沙占20%,土壤严重沙化,含水率相当低,据调查这部分沙化耕地蒸发量,持续3~5 d就可能出现严重旱情。我县的村屯80%都座落在依山傍水之地,汛期一遇集中降雨,直接危害着诸多村屯的安全。例如1988年、1998年、2005年、2006年、2007共5 a时间,我县就有56个村屯遭受洪水的侵袭,为此县委、县政府责成县防办针对56个易受山洪、泥石流威胁的重点村屯制定了专门的度汛方案,每3 a修定一次,以备应急度汛。综上所述全县洪灾、涝灾、旱灾经常同时发生,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带来很大危害,政府也下大力气根治,相继制定远景规划和计划。

2 灾害形成的原因

2.1 旱灾

20 a前曾提出“一个再造、两个跨跃”,进行土地开发,速生林整地。县内北部山区大片林地、平原乡镇草原多数开垦成耕地,导致小气候发生明显的变化,水土流失严重加剧。一遇春风,尘土飞扬,土壤水分蒸发快导致旱情发生。

2.2 洪涝灾害

每年平均降水500 mm左右,其中6、7、8三个月降水近350 mm,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集中降雨是形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目前全县只有门鲁河、科洛河两条中小河流长约81.2 km的防洪工程,全县水库只有4座,而且调洪蓄洪能力低,一遇集中降水,河水出槽,淹没大片农田,群众损失严重。

3 强化减灾机构建设,工程建设

3.1 建立乡镇减灾机构能力建设

县内共有14个乡镇,机构改革时没有预留专业的防汛抗旱减灾机构。每到汛期成立临时兼职办公机构,设有临时值班人员,基本上能起到上传下达作用,但在具体处理事物中缺乏专业能力,并且没有抢险队伍、物资、缺乏应变能力。

3.2 强化预警、预报系统建设

县乡两级防汛指挥机构,目前没有专业的预警预报系统,预报工作主要靠移动电话,对讲机(领导有专用的),县防指没有短波通讯设施。每遇集中降雨,县气象部门提前做预报,有时存在误差,这给防汛指挥造成很大的不便。为此,县委、县政府也多次向上级防指部门反映,省防也非常重视。

3.3 落实预案,实行联合治水,减少灾害损失。

预案必须有可操作性,没有操作性的预案就等于白纸一张。每年汛期前,县防指责成乡镇制定重点村屯、险工弱段防汛抗旱预案,报县防指进行审批,审批合格后,县防指同时上报市防备案。在编制预案中应做到“六个明确”。即:①明确防御工作重点,摸清各村危险区域,灾害易发生的情况;②明确警报发布途径,确保预警信息能及时传递到各家各户;③明确通信联络方式,指定具体的联系人;④明确转移安置方案确定转移路线、安置点和责任人;⑤明确巡查抢险人员,确保险情发生前有人巡查,发生后有人抢险;⑥明确气象预报、巡道抢险,警报下达、组织转移4个环节的规范和制度,同时根据人员变动和实际情况的变化逐年修订预案,组织开展村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演练,进行防灾知识和措施的宣传,提高广大乡村干部群众的灾害意识和防灾业务知识水平,确保灾害发生时应对有序,减灾有效。

3.4 建立完善防洪体系,提高各级防灾减灾能力。

①在乡村两级都明确各级行政领导为防汛工作的第一责任人;②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上级包下级,层层包干,落实到户、到人;③把灾害可能发生地点的监测值守、巡查、预警、转移责任人和被转移的人明细表都确定下来;④乡、村级防汛抢险物资和相关避灾场所都要确定,全面提高乡村的防洪减灾能力。

4 结论

要正视乡村防洪减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深入分析研究乡村水旱灾害的特点和规律,明确乡村防灾减灾的对策和措施。要联合治水,科学防汛抗旱,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广大农村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意义,为我县县域经济提供坚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猜你喜欢

村屯防灾预案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核电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考虑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村屯被“市化”后,村民这些顾虑如何破解
吉林省整村屯美化创建标准(试行)
基于现状下的村屯生态绿化建设探析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