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注射配合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操作及护理
2010-08-15梁启玲
梁启玲
梨状肌综合征是骨伤科常见病,梨状肌综合征是指梨状肌慢性劳损或急性损伤后,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发臀腿痛的一种疾病。腰臀部软组织损伤中,因梨状肌的损伤而致急性或慢性坐骨神经痛者比较多见[1]。局部封闭注射配合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257例,效果良好。现把相关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院骨科门诊治疗梨状肌综合征257例,均符合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并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椎内疼痛阳性)。其中女132例,年龄25岁~70岁,平均 43岁,男 125例,年龄 26岁~69岁,平均 41岁。发病部位单侧 243例,双侧 14例,病程 1个月~18个月。
1.2 治疗方法 病人取俯卧位,双下肢后伸,使腰臀部肌肉放松。首先进行梨状肌体表定位,一般以股骨大转子尖(A点)至髂后上棘与尾尖连线中点上方1.8 cm处(B点),下方1.5 cm(C点)即ABC三点连线区为梨状肌体表投影,注射点为髂后上棘与尾骨尖连线中点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中上1/3交界处,操作前在注射点做好标记,常规严格消毒,范围要求超5 cm以上,遵医嘱用一次性10 cm无菌注射器吸取1%利多卡因注射液5 m L和醋酸曲安奈德1 mL混悬液,用9号6 cm无菌长针头从注射点垂直进针,穿过梨状肌后有落空感,注入2/5药液,将针拔至皮下,对准大转子和髂后上棘方向分别注入剩余药液,注射完毕后用创可贴封闭针口,以防感染。局部封闭注射每周1次,2次或3次为1疗程。手法步骤:①按揉法,病人俯卧位,术者立于患侧,在患侧臀部找到压痛点,慢性病人多能摸到沿梨状肌分布的索条状硬物,术者以掌根部着力于压痛点,余指自然伸直,前臂与上臂主动用力,进行节律性按压揉动,每次3 min~5 min。②弹拨法,双拇指触压摸准梨状肌,做方向垂直于该肌,由浅入深加大力度上下拨动索条状组织10次~20次,弹拨要有力、深达、准确而持续。对肥胖病人,可以尺骨鹰嘴部分,按揉结合进行施术。③推压法,沿梨状肌起点至止点顺肌纤维方向反复做推揉顺经手法,以理顺经络。然后点压并按揉痛点,并依次点压按揉肾俞、环跳、委中、承山等穴位。揉按穴位可激发经气,出现循经感传现象,激发经气的运行,从而起到疏通经络作用。
1.3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病人非常满意;好转:症状减轻,体征明显改善,虽有下肢轻度疼痛但不影响工作,工作劳累后,仍有不适感;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1.4 结果 本组病例治疗1个~2个疗程后,痊愈 169例,好转7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 95.3%。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梨状肌综合征病人由于疼痛的折磨,多有焦虑和紧张情绪,并且对治疗方法不甚了解而产生畏惧心理,担心治疗无效或损伤坐骨神经,或认为封闭注射是一种“应付疗法”“会上瘾”“暂时起到止痛的作用”等。针对病人的心理问题,护士要和蔼热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做好解释工作,应用相关专业的知识介绍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列举一些成功治愈的例子等,解除病人的顾虑。
2.2 严格无菌操作 无菌操作不严格带来的并发症,大多是局部感染,但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梨状肌为臀部深层的肌肉,预防感染非常重要,本组治疗使用的醋酸曲安奈德属激素类药物,激素有抑制毛细血管渗透性作用,并降低局部组织的免疫力,所以操作前要严格消毒,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注射后用创可贴封闭针口,交代注意事项,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嘱病人3 d内不做剧烈活动。
2.3 预防过敏反应 利多卡因属于酰胺类局麻药,非蛋白类物质,本身不能致敏,但有时可作为一种半抗原,同蛋白质或多糖结合形成抗原致过敏反应。虽然利多卡因出现过敏反应的几率比较小,但也有很少的病人有过敏,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方面的症状及呼吸停止,其临床表现为头晕、恶心、心慌,有时出现皮疹,这时应停止注射,一般能自行恢复。如出现发绀、虚脱等严重反应,应及时给予肌肉注射麻黄碱或0.1%盐酸肾上腺素。病人封闭注射后,我们常规安排病人到观察区就坐,观察30 min后无不良反应才能允许病人离院。
2.4 掌握正确的手法及封闭注射方法 手法是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方法,可以明显改善症状,缓解病人的痛苦。操作中注意手法的节奏性,掌握动作的要领,既不要过快,又不可过于缓慢,切不可盲目操作,动作粗暴,增加病人的痛苦。封闭操作看似简单,但对技术要求却很高。首先必须准确找到压痛点,这就要求操作者必须具备扎实的解剖知识,并在进针时手有层次感,进针后病人有酸胀麻感后才注入药物,扎针后能把握时机边注射边回抽,以免伤及病人的其他组织甚至导致并发症。在注射药物过程中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触电感或反射痛,应考虑注入神经内的可能性,应立即改变进针方向或停止注射。我院经常进行中医技术的培训,聘请专家授课,不定期考核,通过正规学习和训练,掌握正确的手法及封闭注射方法,对保证病人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起了重要的作用。
2.5 疼痛的护理 部分梨状肌综合征病人打完封闭注射后,治疗部位会出现疼痛反应,这种反应在2 h~4 h内会达到高峰,过了高峰期疼痛会逐渐减轻,约3 d后疼痛消失。这种情况与药品刺激、局部压力增高有关,属于正常反应,无需特殊处理。对于个别疼痛严重的病人,可考虑口服或注射止痛镇静药物。注射后交代病人1周内要多休息,避免因活动过量刺激到治疗部位。
2.6 指导康复锻炼 治疗后嘱病人将伤肢保持在外旋、外展位,休息1周。根据梨状肌综合征的病因,嘱病人注意保护臀部。完全康复前重点要注意防止着凉,避免臀部外伤、受潮湿及劳损[2],避免扭伤及久坐压梨状肌以免缺血后再次炎性水肿至疼痛。为防止坐骨神经再粘连,治疗后指导病人坚持患侧下肢直腿抬高训练,每日2次或3次,每次 5次~10次。
3 讨论
梨状肌综合征属于中医“痹症”“臀股风”范畴,其发病机制主要为禀赋不足,正气虚弱,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或闪挫劳损等伤筋 。损伤后梨状肌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应,部分肌纤维可断裂、移位、出血、肌痉挛肿胀。这些病理改变刺激压迫周围神经血管,若局部长时间受寒冷潮湿刺激,可使损伤更易发生,且症状加重[3]。梨状肌反复痉挛或慢性炎症造成局部粘连压迫坐骨神经产生的疼痛,又刺激梨状肌痉挛,造成恶性循环。根据上述病理改变,封闭注射配合手法可对梨状肌综合征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局部封闭注射有抗炎、镇痛及抗传导障碍的作用,醋酸曲安奈德为超长效的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的抗炎、减轻或消除周围组织的充血水肿粘连的作用[4],与利多卡因同时应用起有立即消除痉挛及止痛目的[5]。由于梨状肌范畴大,少量药液浸润范围小,配合按揉分筋、弹拨分筋、按压镇痛等推方法[6],具有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肌张力的作用。手法直接分离梨状肌的粘连,另一方面,手法作用产生的复合感觉刺激,促进局部血流增加,增快局部新陈代谢,使肿胀消退,痉挛解除,肌束张力下降,达到镇定止痛的目的。在护理方面,针对性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及过敏反应,掌握正确的手法及封闭注射方法;做好疼痛护理及康复锻炼指导是保证病人治疗效果的关键[7]。
[1] 冯天有.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74-177.
[2] 赵庆惠,张黎明.粗银针松解治疗梨状肌综合征[J].中国骨伤,2003,15(5):307.
[3] 付振年,张玉红.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48例报告[J].中医正骨,2006,18(7):62.
[4] 彭穗玮,王益中.曲安奈德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新医学,2001,32(1):45-46.
[5] 林瑞珊.手法治疗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分析[J].现代康复,2000,4(6):906-907.
[6] 王渊,刘龙.推拿配合针刺治疗梨状肌综合征36例[J].现代中医药,2007,2:48.
[7] 黄瀛.痛点封闭注射方法与疗效分析[J].全科护理,2009,7(4B):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