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水利工程学在漭河治理上的应用

2010-08-15张家武王善永宋卫明河南省新乡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0年3期
关键词:河水河道水利

□张家武 □王善永 □宋卫明(河南省新乡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孙 珂(河南省安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一、引言

健康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生活质量有着不可小觑的意义。由于我国人口的增长、工业化的普及和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使生态环境在某些方面遭受严重的破坏,如河道水环境等,开展河道的治理能够大幅度提升水环境质量,恢复河道基本功能,也能够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当地周边生态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河道治理就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生态要求。在采取传统治理只注意防洪、抗旱的基础上,营造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环境,营造生态河道。

二、河道治理的生态水利基础

(一)现代河道治理的基本原则

1.人与自然互利共赢的原则

河道治理工作引进生态理念,向现代水利观念转变需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济源对流经市内的漭河进行了多年治理,刚刚改革开放时期,没有注重水环境污染问题,大量的企业污水排放到河内,原来清澈的河水变成污水横流、鱼虾绝迹、鸟禽远离。近些年,当地政府加大了河道治理投资,并聘请有关专家进行河道规划设计,形成了河道景观与防洪、抗旱相结合的人文工程。现在河内鱼虾成群,蟒河两岸经常可以看到休闲垂钓的人们,达到了人与自然有机的结合。

2.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并列的原则

河道治理工程是针对防洪和供水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但是同样不能忽视环境质董的维持和河道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在现代的河道治理观念中,生态环境建设同样是水利工程的一项主要内容。

3.为社会提供水利服务的原则

河道治理的最终服务对象是全社会的公众,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一直存在,当前则更是基础产业和环保焦点。因此,河道治理不仅是水利专业的技术问题,更应该看到其在社会服务视角下的重要意义。将河道治理放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等大环境中,用河道治理的成果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奠定环境的基石。

(二)河道治理的生态水利模式

在传统的河道治理模式中,人们并不考虑河道与周边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而是将河道和水资源从生态系统中生硬的分割提取出来,再施以许多人工材质如混凝土等创造出一种人工色彩浓厚的水体环境。这种做法难以避免对河道资源造成损坏,比如造成水体的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链条,生态被破坏殆尽。水体由于生态的紊乱而丧失了自我调节的能力,河水变得发臭乌黑。这种后果致使人工景观的营造付出了牺牲环境的代价。河水的存在没有了价值与意义,变为一条死水。济源市南北两条河多次进行治理,最初除了两岸是石头砌,部分河段河底还进行了硬化,几年的实践发现,底部硬化的河段河水缺乏自净作用,一旦橡胶坝拦水以后,河段内由于河水缺乏自净,又得不到地下水有效补充,河水腐臭,影响环境,结果事倍功半,有关部门又重新将硬化的河底除去,还原自然。

在对河道进行治理的工程中,河流流域的自然状况必须得到尊重,各类生物种群的生存权利也要得到正视。水利工程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不能忽视了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栖息行为,传统的河道治理模式已经对很多地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因此应该着力引入和推广一种生态型的治理方法。济源市以前的河堤质地多为混凝土结构,环境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而根据新的河道治理理念则改编成为水体和植物或生物、水体和土体互相养护,并且适宜各种生物生长繁衍的仿自然状态的护坡。这种施工理念结合了生物科学、环境科学、水利工程学等学科于一体。这样不仅使河道生态环境得到了好转而且由于河道区域生长的生物形成了自然净化水体的“净水器”,从而实现了改善水环境的良好效应。

因此,在河道治理中,一定要引入生态学理论,注重河道与周边自然生态的有机互动,维持和保护生物的链条以及物种的多样性,使河道周边形成生物健康繁衍生长的有利环境,从而协助整个河道周边变得人类宜居,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生态影响问题。传统的水利工程以建设水工建筑物为目的是改造和控制河流,忽视了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加快,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强。因此,水资源利用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意味着对整个河流流域内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结构的整体改变,必然带来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融合生态学的原理,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兼顾生态发展,可以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猜你喜欢

河水河道水利
且将小虾还给河水
『泾渭分明』的河水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情系卫河水
清清河水映菊乡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