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瘟的综合防治
2010-08-15曾青华
曾青华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410128)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鸭瘟病毒引起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及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各种年龄、品种鸭均可发病。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可高达100%,病死率达95%以上,对世界范围水禽养殖业危害严重,并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957年本病在我国广东首次被报道,随后在湖北、上海、浙江、广西、江苏、湖南和福建等地陆续发现,至今全国各地均有本病的报道。目前,鸭瘟依然是危害我国养鸭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预防和控制本病对于水禽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病原学
鸭瘟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具有疱疹病毒的特征,病毒粒子呈球形,有囊膜。鸭瘟病毒对强酸、强碱敏感,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病毒囊膜表面没有红细胞凝集素,没有血凝特性和血细胞吸附作用,病毒适应鸭胚后也可以感染鸡胚,可以在鸭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中增殖传代。最近李玉峰、杨汉春等测定了鸭瘟病毒基因组序列,这为研究其病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 流行病学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而春秋季节流行最为严重,尤其是在低洼潮湿的多水地区多发。该病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传播,易感鸭与患病鸭直接接触或与被污染环境(如饲料、草、饮水、空气、饲养工具)接触均可感染。成年家鸭的发病率高于幼鸭,这是因为大鸭放牧的感染机率增大。家鸭暴发鸭瘟常常与那些共栖于同一开放水域的野生水禽有关,水似乎是病毒从感染禽传播到易感禽的自然媒介。各种品种和不同年龄的鸭均可以感染鸭瘟病毒,以番鸭和麻鸭最易感,在其他禽类中,鹅、野鸭、大雁等通过人工接种均可感染本病,但发病率、病程和死亡率各有差异。
近年来,鸭瘟的流行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感染日龄日趋降低;鹅感染鸭瘟病毒的报道日渐增多,在有些地区可引起流行,并在雏鹅表现较高的死亡率。这种鸭瘟发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普通鸭瘟相似,但发病后鸭瘟抗血清对该病无治疗作用,鸭瘟疫苗也不能预防该病的发生,吕桂霞等分析认为传统鸭瘟在流行病学上或鸭瘟病毒在致病性方面己经有了新的变化,这可能与环境变化及病毒本身变异有关。
3 主要症状及病理变化
本病潜伏期为2~5天。病鸭临床上出现高热、流泪、头颈肿胀、下痢等主要症状。病初时,病鸭体温升高(43℃以上,呈稽留热),眼角流有浆液性分泌物,部分鸭眼周毛潮湿,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停食,羽毛蓬乱,不愿走动。随病情发展,病鸭眼睑粘连,无法张开,严重的眼睑水肿,部分病鸭头颈部肿胀,鼻腔内有分泌物流出,呼吸困难。病鸭发生下痢,呈灰绿色或灰白色稀粪,有时还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发病后期体温降低至正常体温以下,最后衰竭死亡。
病理变化以全身性急性败血症为主要特征,大体表现如下:皮下、浆膜下均有程度不同的胶样水肿渗出液浸润,以头颈部最为显著;食道、泄殖腔均有沿皱褶纵行分布的点状出血、灰黄色伪膜;小肠可见环状出血环,肠粘膜有扣状溃疡;腺胃、肌胃角质层有程度不同的出血;胸腺充血、出血;法氏囊囊壁变薄,出血,部分囊腔中充满干酪样渗出物。鸭瘟病理组织学研究发现,鸭瘟病毒强毒感染可以造成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的损伤,甚至引起免疫抑制。
近年来,随着环境的变化和鸭瘟疫苗的使用,鸭瘟的症状和病理变化发生了改变,有的病鸭甚至肉眼看不出任何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也没有以前那样明显。此外鸭瘟感染可产生潜伏感染,病毒存在于三叉神经节内,且带毒鸭只无明显临床症状,可持续排毒达数年之久。
4 预防措施
4.1 疫苗接种 病愈和人工免疫的鸭均有可靠免疫力。防治鸭瘟唯一最有效的措施是及时注射鸭瘟弱毒疫苗,目前使用的疫苗有鸭瘟鸭胚化弱毒苗和鸡胚毒苗。我国在建国初期开始研制鸭瘟疫苗,已取得显著成效。最初研制的疫苗是脏器灭活疫苗,平均保护率约90%,免疫持续期约半年。上世纪60年代开始,各国开始培育弱毒疫苗株,培育过程相似,主要是将强毒在鸡胚长期连续传代,病毒在对鸡胚毒力增强的同时,对鸭胚丧失了致病性,但仍保有坚强的免疫原性。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化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的迅速发展,使得研制新疫苗和改进旧疫苗的工作能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加上最近杨汉春(2009)等对鸭瘟病毒基因序列的测定,高效的鸭瘟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将面世,也将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鸭瘟的流行。
疫苗注射,雏鸭20日龄第一次注射鸭瘟疫苗;90日龄第二次注射鸭瘟疫苗;450日龄第三次注射鸭瘟疫苗,本病流行地区和发病季节可考虑提前5天注射鸭瘟疫苗。
4.2 禁止饲喂霉变饲料
防止饲料霉变,消除亚临床水平的霉菌毒素,提高机体抗病力。目前,霉变的饲料对养殖业的危害仍是养殖者易于忽略的问题。霉菌毒素是肉眼看不见的,它的存在至今仍是全世界畜禽及谷类饲料安全的自然威胁,它抑制免疫功能,使动物抗病能力及抗应激能力降低。王若军等(2003)研究发现全价料90%以上的能检出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T-2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养鸭企业的饲料尤为容易霉变,特别是在农村野外搭棚养鸭的养殖户。
饲料厂、养殖场在采购饲料原料时要严把验收关,防止霉变原料进厂(场),保持饲料仓库、加工运输设备的干净,对生产线要定期检查清理,对仓库中的原料要不断进行检查,如发现有霉变、结块的原料要彻底清理干净。控制饲料及原料含水量,对于含水量超过13%的应及时晒干,贮存原料的仓库要干燥,上方周围要留空隙,使空气流通。贮存饲料的仓库,除了应保持通风、阴凉、干燥外,地面要有木板架撑隔,堆放高度不应超高,做到合理储存。
春季或当饲料中的含水量超过安全标准时,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防霉剂,常用的防霉剂有:(1)丙酸及其盐类:此类防霉剂是最为普遍使用的,属酸性防霉剂,它对霉菌有较强抑菌效果,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一般为0.3%左右。(2)富马酸及其脂类:此防霉剂防霉效果最好,比其他防霉剂抗菌作用要强,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一般为0.05%左右。防止饲料霉变,提高机体抗病力,可以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
4.3 加强饲养管理
制定严格的防疫消毒计划,定时对鸭舍、用具和运动场地清扫和消毒,疫病流行季节可在栏舍周围适当的铺撒些生石灰,尽量不要放牧,一旦发生鸭瘟疫情时,立即采取隔离和消毒措施,对鸭群用疫苗进行紧急接种。停止放牧以防止病毒扩散,彻底消毒被病鸭污染的场舍、器具。疫情流行地区适当减少饲养密度,密度越大,增加了鸭与鸭之间的接触机会,相应的增加了病原体感染的机会。不从鸭瘟疫区引进鸭,禁止到鸭瘟流行区域或野水禽栖息出没的水域放牧,做好栏舍防护,防止野鸟等传染媒介飞入。
根据各种不同的鸭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选用优质营养全面的的饲料,合理充分的营养摄入是保证机体免疫力形成的物质保证,另外,疫病流行地区或流行季节在饲料中或饮水中可以适当添加一些提高机体抵抗力的药物,如多种维生素、黄芪多糖等。
减少鸭群的应激反应,不能随意驱赶鸭群,不要随意改变饲料,尽量减少转群次数,高温季节加强降温管理工作。 □
[1] Sandhu T S,Shawky S A.Duck virus enteritis(duck p lague).In:Saif Y M,Barnes H J,Glisson,J R,et al.11th ed.Diseases of Poultry[M].Ames: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2003.
[2]黄引贤,欧守抒,邝荣禄.鸭瘟病毒的研究[J].华南农学院学报,1980,1(1):21~33.
[3]殷震,刘景华.动物病毒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4]张晓根,王欣,崔世新.鹅的鸭瘟病原分离鉴定及治疗试验[J].中国兽医杂志,2001,(37):14~15.
[5]罗薇,杨晓燕,齐雪峰,等.实验性鸭瘟的病原动态分布及病理组织学观察[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22~24.
[6]Shawky,S.S.,K.A..Latencysitesand reactivation ofduck enteritis virus[J].Avian Dis 2002,46(2):308~313.
[7]Shawky,S.A.,and Sandhu,T.S..Inactivated vaccine for protection against duck virus enteritis[J].Avian Dis,1997,41(2):461~468.
[8]陈天杰,赵长旺,姚月华,等.广东省农科院石井系鸭瘟弱毒疫苗对我国台湾“花鸭”澳洲“狄高”鸭和丹麦白鸭的安效试验[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1982,(01):21~23.
[9]童光志,王云峰.基因工程疫苗原理与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10]吴萍兰,朱晓飞,毕祥乐,等.霉变饲料养殖业的危害[J].家畜生态学报,2008,(29):13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