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灾害的应对与备灾教育启示

2010-08-15胡秀英刘祚燕

护理研究 2010年19期
关键词:灾害救援护理人员

龙 纳,胡秀英,刘祚燕

自然灾害是人类过去、现在、将来所面对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随着高度工业化时代的来临和向城市化进程的迈进,越来越多的灾害触目惊心地发生,灾害救援活动也应运而生。一个新的边缘性学科——灾害护理学随之诞生、成长[1]。在近 40年来面对各种突发事件灾害的救援,护理学理论与实践以及护士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为世人、业界所关注[2]。中国的护理领域在经历5·12汶川地震救护工作的同时,意识到中国的灾害护理尚处于初始阶段,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的体系。世界灾害护理学会(World Society of Disaster Nursing,WSDN)南裕子原会长提出今后灾害救援将会变得很平常,面对灾害,我们需要准备[3]。如何在应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时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减灾,灾害的应对知识与备灾知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现就灾害的应对与备灾教育情况进行分析,希望通过对灾害领域的浅见帮助护理人员明确方向。

1 灾害发生时的应对

1.1 护理人员的应急方案

1.1.1 充分的物品准备工作 灾害发生后,环境恶劣,携带的材料尽可能用一次性物品,以减少清洗、消毒等环节,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每位护理人员均应熟悉各种耗材的使用及保管方法,尤其是手术护士应认真清点材料种类、数量、规格及有效期(应在6个月以上),并设立临时库房,指定专人负责,确保准确发放,最大限度减少浪费[4]。

1.1.2 现场急救 进入急救现场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处理危及生命的急症如大出血的止血和输液治疗,然后将病人按轻重缓急的顺序进行编排,有秩序地进行转院治疗。由于灾区“各种并发症”(断水、断电)的发生,所以,要求护士发挥灵活的应变能力,选择身边可利用的有效资源进行临时处置。

1.1.3 转运途中的护理 安全和治疗都是在病人转运过程中应考虑的问题。在灾害现场,我国的观念是要在第一时间给病人治疗,如输液治疗、氧气吸入、置于舒适体位等;而国外更强调的是安全,治疗则主要在医院进行。国外医务人员对安全的重视仍值得我们借鉴,将转运途中的不安全因素尽量考虑周全,防止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5]。

1.1.4 关注特殊人群 社会隔离和孤独的个体,与对照人群相比,有更高的抑郁水平[6];农村和高龄老年人更需要社会支持网络,重新安置可能会增加老年人的易受伤害性。所以,在重新安置中应合理安排人员组合和构成,尽量为老年人保持熟悉的社会支持系统[7]。同时建议在临时安置点建立老年人自助组织,促进老年人发展社会支持网络,参与社会活动[8]。与“解决心理问题”相比,老年人更愿意接受“解决生活困难”的帮助。经过培训的当地人,包括志愿者组织提供的服务更容易被老年人接受[9]。因此,护理人员应以老年人心理思维方式去帮助他们缓解应激,重新回归以往正常的生活模式。

1.1.5 施行心理干预 强烈的地震摧毁了人们平时司空见惯的空间世界,心理上失去了空间归属感,感到一种生存威胁,表现出一种极度惶恐和不安,可能会引发心理危机,如果不能及时干预,可能会引发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失调,严重者进而会形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10],造成终身困扰。Brock[11]提出: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害、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人类个体或群体无法利用现有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加以处理的事件和遭遇。由于灾害导致的心理阴影会持续很长时间,所以,不仅需要给予受灾者即刻的照顾,而且需要施行长期的护理干预[12]。因此,运用有效的心理干预使之达到最佳的身心状态是每位护士必须认识并且需要灵活掌握的关键。

1.2 受灾群众的应对措施 Asch[13]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说明从众心理对谣言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当自己身边的大多数人都相信某种传闻的时候,人们会迫于从众的压力而表现得相信这种传闻。因此,在灾害面前,要与民众进行充分的沟通,并做好解释工作,使灾区民众掌握更充分的信息,增加他们的自我控制感[14]。当地群众亦要保持理性的态度,充分驾驭情感自控能力,不要盲目听从小道消息,不要丧失判断,只需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挑战,要相信政府永远是人民的公仆,永远会着力解决我们的困难;医务人员也会尽最大能力、努力解决他们的身心疾患。

2 灾害教育

2.1 对护理人员的教育

2.1.1 灾害教育史的发展 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频发,美国护理人士已经创建了大型灾害教育的国际护理联盟;在研讨灾害基础能力的基础上还编写了灾害护理的教科书。日本的护理专业,尤其有关灾害护理的教育和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是非常先进的,2005年只有23%学校实施了灾害护理教育;2007年40%学校进行了灾害护理教育;2009年在护理基础教育中加入了灾害护理教育。

2.1.2 中国灾害教育亟待提高 我国有关灾害方面的教育考虑较少,大部分高校没有设置灾害护理教育课程,灾害意识及知识的普及亦不成熟。近期举行的第一届世界灾害护理会议中,提议灾害护理应当成为护理的一种领域,应当通过学术交流大力发展灾害护理知识和技能。因此,广大护理教师可以通过借鉴新的教育理念,探索出符合中国教育特色的灾害护理教育体系,为灾害护理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2.2 对公众的教育

2.2.1 从护理人员的视点 护理人员可以从防灾、抗灾的主题开展专题讲座。日本正在进行以深化备灾的重要性和持续备灾教育的必要性的认知,促进备灾知识落实到行动为目的的“促进意识、行为变化教育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而且这些教育已经在中小学生、社区中的一般人群、脆弱人群以及护理人员中开展。迄今,护理人员成功举办96次备灾减灾教育(灾后产科护理84次、灾后小儿护理10次、灾后心理护理 2次)。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相应的启迪并付诸行动,进一步提高中国灾害教育的有效性。

2.2.2 从公众的视点 公众自身也应丰富灾害方面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最大限度地提高防灾、抗灾的工作效率。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准备一些防灾避难用具例如手机充电器、避难用物包、铝制毯子(防寒、防暑)、无需用水的洗发露、三角巾、手套、雨衣(防寒)、简易席子、充气枕、急救包(急救创可贴、棉垫、棉签、湿巾、胶布、口罩等)、笔记本(紧急联络事宜)等。

3 灾害预防准备

3.1 护理人员自身的准备

3.1.1 掌握相关知识 Rogers等[12]提倡职业的保健护士和专业的内科医师需要掌握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即除了掌握有关疾病和随时可能发生的伤害方面的临床技能外,还要熟练应用监督、管理、社区协调、危险的处理、危险信息的传递、健康保护等领域的技巧。在平时的培训中,要求受训者掌握救援概论、个人装备、搜索设备、维护、支撑技术、破拆技术、现场急救、伤员转运、障碍物移除技术、通讯、救援策略、搜救技巧、救援基础英语等,并进行现场综合演练,来评估受训者的操作能力是否得到改善[15]。

3.1.2 维持良好的社交能力 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谦虚谨慎的做人原则可以帮助个体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网,这是出色完成工作的前提。尤其,灾害场所医疗条件的局限性、病种的复杂多样性、环境的危险性、人员走动的混乱性决定了它的特殊性,倘若不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是不可能适应灾区救治工作的。所以,护理人员应熟悉并熟练运用这方面的知识。

3.1.3 加强心理素质的培训 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文献报道,在持续的恐怖袭击下,护士会感到更大的压力,可能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此时的工作会更富有挑战性[16]。在各种灾害发生时,护士的角色决定他们必须在灾害面前首当其冲。Fung等[17]认为,当灾害来临的时候,护理人员的需求高于其他类型的保健专业人士。护士要担负灾后病人心理督导工作,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及自我调节能力应高于病人。因此,平时只有加强护士心理素质训练,才能在紧张的救援现场保持头脑冷静和适度的压力反应,按照正常的救援顺序迅速开展救助[18]。

3.1.4 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在灾区护士会比平时容易产生身体疲倦感,而身体承受力的阈值高低是能否完成任务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拥有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来适应高负荷的工作。“保健康就是保战斗力[4]”。所以,平时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如护理管理者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有目的性的活动,在增强体能的同时培养科室人员之间的感情。

3.2 灾害预防的形式准备

3.2.1 对受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 社区工作者通过宣传栏、画册、讲座等方法,定期向聚集区的居民宣传;医务工作者通过健康体检或义诊的方式,宣传灾害中自救、救他的方法并定期举行实战演练,等等。通过以上方法的灌输,使群众自己认知且提高其对灾害准备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例如,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对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和人祸危机的教育。日本政府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灾日,1月份还有消防日,全国在这两天要举行规模盛大的防灾和消防演习活动。然而,我国的灾害教育滞后,学校的相关课程也较少,大部分只是“演练走过场”[19],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他山之石也可攻玉”,我们可以考虑借助他国的先进及有效的经验来丰富认知。

3.2.2 加强灾害网络体系的建立 当今世界已是紧密联系的世界,灾害发生时必须依靠大家庭的相互帮助共渡难关。因此,网络体系的构建能够使全世界的同仁们尽快得到信息,进行施救,提高救助效率。日本是灾害频发的国家,1995年阪神地震发生后,大家认识到护理人员之间互相支援的重要性,南裕子老师提倡,强化国内灾害护理的协作网络,建议为了援助世界上因受灾而出现健康问题的人们,建立国际性的灾害护理协作网络是今后的一个课题[20,21]。特别是在灾害发生率高、受灾程度严重的亚洲地区,开发灾害护理的国际性协作网络,加强和深化相互间的协作是非常必要的[21]。如今,日本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经验值得我们批判性的借鉴。

3.2.3 加大护理装备研究的力度,增强技术储备 护理装备水平是反映护理实践和科研水平的一项指标。目前,国外已把信息通讯技术整合到护理装备中,加强了卫勤指挥和现场救治的自动化建设,做到信息流和护理装备物流的合理链接,扩大了装备的性能,如美军多次使用的远程医疗系统等[22]。

4 小结

护理者如何感知灾害及类似性的事件是开展灾害计划方案和发展灾害护理教程的最初步骤。全世界的护理工作者都需要准备有关灾害护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已成为护理界的共识。灾害护理历经几十年的风雨,已初步形成体系。但是,目前我国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通过借鉴美国、日本等国有关灾害护理方面的成就,希望广大护理工作者可以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即符合我国人口学、社会学特征的灾害护理体系,为我国人民贡献力量。

[1]张利岩,管晓萍,高艳红,等.灾害护理学在紧急医疗救援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6):338-340.

[2]李宗浩.创建发展中国医学救援护理学[J].中国护理管理,2009,9(5):14-18.

[3]南裕子.灾害的预防准备及重建:灾害前沿护士的职责[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1061-1064.

[4]王君.四川汶川抗震救灾护理体会[J].空军总医院学报,2008,24(3):178-179.

[5]高歌.海啸救援中的护理安全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66-267.

[6]Seplaki CL,Goldman N,Weinstein M.Before and after the 1999 Chi-Chi earthquake:Traumatic event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an older population[J].Soc Sci Med,2006,62:3121-3132.

[7]杨戎,刘平,吴振云.从汶川地震看灾难中老年人的弱点及救灾和重建策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123-125.

[8]Watanabe C,Okumum J,Chiu T Y,et al.Social support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displaced older adults following the 1999 Taiwan earthquake[J].J T rauma Stress,2004,17(1):63-67.

[9]Phifer JF.Psy chological distress and somatic symptoms after natural disaster:Differential vulnerability among older adults[J].Psychol Aging,1990,5(3):412-420.

[10]Flannery RB,Everly GS.Crisis interven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ency M ental Health,2000,2(2):119-125.

[11]Brock SE.Crisis theory and research:Key s to formulating the school crisis response[M].Lodi(CA)Unified School District:Unpublished Manuscript,1998:35-41.

[12]Rogers B,Lawhorn E.Disaster preparedness: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response to Hurricanes Katrina and Rita[J].A AOHN Journal,2007,55(5):197-207 quiz 208-209.

[13]A sch SE.Studies of independence and confo rmity:A minority of one against a unanimous majo rity[J].Psy chological M onographs,1956,70(9):1-70.

[14]汤超颖,龚增良,时勘.地震灾难中民众的心理行为特征及管理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2(2):54-58.

[15]管小萍.对灾害救援护理培训的两点建议[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638.

[16]David AS.American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A n official publication[J].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ritical-Care Nurses,2008,17(1):11.

[17]Fung WM,Lai KY,Loke AY.Nurses'perception of disaster:Implications for disaster nursing curriculum[J].Clin Nurs,2009,18(22):3165-3171.

[18]高歌,张利岩.灾难救援中护理人力资源要求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68.

[19]李东,齐岩.从中日灾难教育对比看青年群体灾难教育素质化[J].中国青年研究,2009(4):72-74.

[20]石红丽.构建灾害护理学教育体系的思考[J].全科护理,2009,7(12B):3276.

[21]南裕子,渡连智惠,张晓春,等.日本灾害护理学的发展与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63-265.

[22]胡爱招,王志红.加强护理人员在灾难救援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2005,19(5A):832-833.

猜你喜欢

灾害救援护理人员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紧急救援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3D打印大救援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救援行动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