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口护理中局部温度的控制研究进展

2010-08-15张维林

护理研究 2010年20期
关键词:环境温度换药护理学

吴 丹,张维林

随着伤口护理的进展,在伤口护理中体温的控制也被提上议事日程。换药时伤口局部温度过低,则局部毛细血管受冷刺激会产生收缩或者痉挛,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不利于伤口愈合。若温度高于正常,则组织代谢的氧需要量增加,也会加重皮肤缺氧症状,不利于伤口愈合,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不提倡使用红外线烤灯护理压疮的原因之一。所以,伤口在换药过程中环境温度、换药时间可影响伤口局部温度。如果既要达到减少阻碍伤口愈合的不良影响,又能使病人感觉更加舒适的目的,控制温度则变得很重要。把病人体温控制在37℃,创面周围表皮温度控制在30℃左右,最有利于皮肤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血管供血,保证局部组织创面有效愈合。现将影响伤口温度的因素及应对措施综述如下。

1 影响伤口局部温度的因素

1.1 基础体温 基础体温过高或者过低直接影响伤口周围的温度。詹秀兰等[1]提出,基础体温每提高1℃,将会使病人局部组织代谢提高10%,加重组织耗氧,使伤口愈合速度减慢。而基础体温低于正常,将会影响病人的外周血液循环,不利于组织供氧。将病人的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内(36℃~37℃)[2],有利于伤口愈合。

1.2 伤口暴露面积及时间

1.2.1 伤口暴露面积 一般认为,伤口暴露疗法有利于局部组织“吸氧”[3,4],但是伤口护理的进展已经开始否认此观点。Knightond等[5]首次发现,伤口的含氧量与血管增生的关系,无大气氧存在下的血管增生速度为大气氧存在时的6倍,新血管的增生随伤口大气氧含量的降低而增加。因此,“伤口必须呼吸”的观念是不正确的。原因之一,伤口愈合所需的氧分子来源于血液中血红蛋白所携带的氧分子而并非来自大气层;之二,人类并非两栖动物,其表皮伤口不具有肺泡般的换气作用,无法从大气中获得氧气。湿性愈合的观点提出了在无氧的环境下,有利于维持创缘到创面中央正常的电势梯度,刺激毛细血管生成,促进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生长,促进角质细胞的增殖,还促使更多的生长因子受体与生长因子结合,从而促进创面愈合[6]。而伤口护理是病人皮肤散热的过程,局部伤口面积越大,则散热越快越多,相反伤口小则暴露面少,散热量相对减少[7]。所以,在否认了伤口暴露积极意义的前提下,提倡减少病人伤口护理过程中皮肤的暴露面积。

1.2.2 伤口暴露时间 伤口暴露时间可影响局部温度。在通常环境温度为22℃~24℃,伤口暴露可以使皮肤温度逐渐降低,暴露时间长会增加伤口的散热,使局部毛细血管受冷,产生收缩或者痉挛,影响局部血液循环。所以,应尽量减少暴露的时间,从而促进伤口的愈合[1,7]。

1.3 周围环境温度 冬季来临,若病房硬件设施有限,周围环境温度不能达到基础护理所要求的22℃~24℃时,行伤口护理暴露伤口时更容易使病人局部皮肤受冷而收缩,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影响伤口的愈合[1,7]。

1.4 换药液的温度 现在换药液多选用生理盐水或平衡液。此类换药液为常温保存,与环境温度相同。当环境温度低时则换药液温度也低,这时若直接使用会使病人局部毛细血管受冷刺激后收缩,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影响伤口的愈合[2-4]。通常方法是使用前予以加热,但加热温度过高会损伤伤口局部的肉芽组织,并且会增加组织代谢的需氧量,不利于伤口愈合。

2 控制局部温度的方法

2.1 控制身体的基础体温 病人体温增高时可以通过温水、乙醇擦浴等物理方法或者使用肌肉注射柴胡等药物方法来降温;当病人体温过低时也可以通过加盖被褥、进食高能量食物等方法来提高病人的基础温度,从而提高伤口局部温度,使病人体温控制在37℃[6],创面周围表皮温度控制在30℃左右[8-10],为伤口的愈合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

2.2 使用空调等控制环境温度 在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时,若室内有空调等控温设备则应当使用空调或电热扇等来控制环境温度。在暴露伤口时能维持环境温度在24℃~25℃或适当提高[10-12],保证伤口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

2.3 使用加温器控制局部温度 在伤口暴露最小面积,周围环境温度恒定的情况下,伤口护理时间长局部温度则会下降,这时可以通过加温器使局部皮肤温度达到 30℃左右。李雯雯等[13,14]研究发现,使用吹风机来预防和治疗初期压疮有明显效果,但是在伤口护理或压疮换药过程中使用吹风机时温度不易控制,可能会因温度时冷时热而加重局部组织缺氧,同时也需要人力,单人操作难以完成,而无菌操作的要求又禁止了家属的参与,所以吹风机使用有相对局限性,在条件允许人力足够的情况下考虑使用。除此之外,可以使用散热灯,如一般烤灯等局部加温控制温度。在环境温度稳定时可通过调节散热灯的功率和距离使局部暴露皮肤温度达到30℃左右[15-17]。这样在伤口护理时既控制局部温度恒定不受时间的影响,又不需要加派人力。但散热灯的使用过程中需要用局部控温器来持续监测温度。

2.4 减少暴露时间 当硬件条件设施有限,如伤口换药时没有空调或加温器等设施辅助控制温度时,在现行换药标准流程基础上,则应考虑通过减少伤口待干时间来达到减少伤口暴露的目的,方法则是使用纱布或棉球蘸干创面,这样也可以保证新型敷料张贴固定,而纱布因为絮状物少不易残留入组织。

2.5 控制换药液温度 将换药液加温至35℃~37℃可以降低液体或药物对局部皮肤的刺激,避免局部毛细血管收缩[18],增加病人舒适度,同时也保证了局部血液循环。方法可以根据临床具体情况而定,如既可以加温液体瓶,计算常规病房使用热水瓶内液体温度加至理想温度所需时间,也可以消毒水温计后直接插入液体中测量液体温度。

2.6 以手加温 在许多新型敷料特别是水胶体敷料的使用中,在粘贴好敷料后,往往要以手来抚平敷料,这样不仅加强了敷料与伤口之间的贴合程度,更因为手的温度可以给敷料上的水胶体加温,从而更好地发挥促进皮肤愈合的作用[19-21]。所以,在换药中提倡护士以温暖的手抚平敷料。

2.7 具有热能的伤口清洗装置 基于伤口换药中的温度控制原理,英国布洛特等[22]发明了专门的具有热能的伤口清洗装置,是用于冲洗伤口、供给伤口热能和清洗伤口的装置。可见针对伤口温度的控制,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实用的产品公之于世。

总之,伤口的温度既然对换药提出了挑战,那么,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当采取各种方法,保证伤口护理时的局部皮肤温度,这样才能达到保护伤口的目的,使伤口愈合率提高。

[1]詹秀兰,黎中良,曾雪玲.伤口护理新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7,22(4外科版):1.

[2]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

[3]王素芳,黄百发,蔡秀容,等.压疮危险因素预测及预防护理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9):1.

[4]李伟.压疮护理新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1.

[5]Knightond R,Silveri A,Huntt K,et al.Regulation of wound healing angiogenesis:Effect of oxygen g radients and inspired oxy gen concentration[J].Surgery,1981,90(2):262-264.

[6]杨晓静,范红.湿性伤口愈合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1490-1491.

[7]罗晓凤,王仙园.皮肤的生理功能及伤口的处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12):549-552.

[8]李思,刘小玲,王银莲,等.应用循证护理解决手术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05,20(10):1.

[9]朱小源,胡栋才.创周环境温度对 MEBT疗效的临床分析[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1,13(2):1.

[10]Wheeland RG.Wound healing and the newer surgical dressings[J].Dermatology,1992,1.

[11]Schwemmle K,Linder R.Principle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wound management[J].Chirurg,1995,1.

[12]付小兵,程飚.伤口愈合的新概念[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25(1):29-32.

[13]李雯雯.吹风机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12(23):46.

[14]吴美玲.电吹风机辅助治疗皮肤擦伤的疗效观察及舒适护理[J].现代护理,2006,12(13):1.

[15]王道英.湿润烧伤膏配合烤灯照射治疗小儿红臀的护理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8):1.

[16]孙芳,巩庆栓.创伤病人伤口换药及处理[J].护理学报,2006,13:51.

[17]王芳,米术斌,冯欣姝,等.烤灯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5(4):1.

[18]于兰贞,万雁雁.治疗慢性溃疡促进伤口愈合的护理新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8):359-361.

[19]贾赤宇,付小兵.敷料与创伤愈合:现代创伤修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749-754.

[20]李少萍.新型敷料对手术伤口愈合的影响[J].家庭护士,2006,4(12C):9.

[21]蒋琪霞,耿广莉.伤口护理方法及其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3):135-138.

[22]布洛特 PL,格林纳B,哈特维尔EY,等.具有热能的伤口清洗装置[P].中国专利:2006-12-06.

猜你喜欢

环境温度换药护理学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Review of a new bone tumor therapy strategy based on bifunctional biomaterials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雷克萨斯CT200h车环境温度显示异常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