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对策
2010-08-15郑军
郑 军
(湖北省秭归县植保植检站,秭归 44360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转向多样化、优质化,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秭归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全县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民增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建设,实现农产品生产质量、卫生标准与国际接轨,这既是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要求,也是秭归县农业产业发展的使然,更是秭归县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初步建立
一是成立绿色食品开发领导小组,各乡镇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全县绿色食品开发的组织协调;二是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成立了“秭归县绿色食品管理站”,保证了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三是加强对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规范管理,对保证秭归县农产质量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四是切实有效的农资护农打假专项治理工作。每年对全县 12个乡镇农资市场农资经营户经营的种子、农药、化肥、兽药、饲料、农机具及配件、鱼药(料)等进行检查,通过专项治理,全县种植、养殖、水产农产品违禁药物滥用和药物残留超标得到有效控制,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
1.2 农产品监测体系已基本形成
为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秭归县加大了对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日常监测、监管力度,畜牧、植保植检、绿办环保、农政执法大队等单位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一是成立了秭归县生猪定点屠宰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全县生猪屠宰和畜产品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大屠宰检疫工作力度,严把屠宰检疫关,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二是植保植检部门负责农产品产地、调运检疫,控制检疫性病虫入侵;三是绿办、农业环保部门加强了对全县农业环境、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产品的监测监管力度,防止农业面源污染,禁止假冒认证产品上市。四是农政执法大队加强了对全县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确保用种用药用肥安全。
1.3 农产品“三品”认证工作成效显著
秭归县作为全国第 1批无公害脐橙生产基地示范县、第 2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柑橘)标准化生产基地、湖北省第 1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一体化示范县、湖北省绿色食品柑橘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县,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湖北省实施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办法》、《湖北省植物保护条例》、《湖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加强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监管力度。截止 2009年底,已取得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 22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189个,面积 1.47万 hm2,取得绿色食品基地 4个,产品认证 5个,面积 1.07万 hm2。取得有机食品基地 2个,产品认证 2个,面积 280hm2。
2 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2.1 没有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管保障体系
秭归县目前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是按照各自分工做好相关工作,无专门机构、专职人员,各环节标准不配套;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有别于传统的生产管理与技术指导,要有相应的监测机构、监测手段和监测经费。目前开展此项工作尚无专项经费支持,监督管理工作很难正常进行。
2.2 没有建立安全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的管理体系
农民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安全、合理使用种子、农药和肥料,加上施肥、施药技术和器械不完善,既造成浪费又污染环境。由于长期重复使用同一类农药、肥料,药效和肥效大大降低,病虫抗药性增加,迫使农药和肥料用量增加,影响了农业生产环境。
2.3 没有建立按标准化组织生产的管理体系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者的标准化意识薄弱,不能自觉根据标准进行生产。生产者、消费者的标准意识、质量意识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来。
2.4 没有完全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体系
市场准入是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的终端防线,市场准入牵涉面广,工作难度大,标志、标识、检测技术和方法以及法律法规还有些滞后,加上投入不足、部分单位和个人认识不到位等因素,导致农产品市场准入还未全面实施。
3 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对策
3.1 加强领导,规范管理行为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加强领导,规范管理行为。一是建议县政府成立“秭归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农业局,负责全县的农产品质量监管、部门协调;各乡镇和相关部门都要相应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并安排专职(或兼职)人员,具体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二是建议成立“秭归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为农业局二级局,主要负责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战略、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研究推广、宣传培训、基地监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管理工作;指导实施农产品包装标识和市场准入管理等工作。
3.2.2 广泛宣传,强化安全意识。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湖北省实施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办法》、《湖北省植物保护条例》、《湖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列入学习内容,组织干职工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专题学习,开辟电视专栏宣传,将相关法律法规印发小册子,发放到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手中。通过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和新农村建设培训等加强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2 制定标准,推进基地建设
各乡镇要立足实际,建设各具特色的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在建设内容上,要以当地主导产品、特色产品、加工产品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的主要建设内容。在技术措施上,一要加快推广先进适用的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二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三要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四要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各项技术规程组织生产。
3.3 添置设备,加大检测(验)力度
积极争取秭归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国家立项支持,纳入十二◦五规划增加仪器设备,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逐步建设起以县级检测中心为主,基地、企业、批发市场自我检测相配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要负责全县范围内农产品生产基地(企业)、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的抽测工作。同时要加大检测机构、检测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力度,做到检验场所、检测仪器、技术人员三到位。
3.4 源头治理,促进环境保护
要切实加强对种子、化肥、农药、兽药、饲料、农机具及配件、鱼药(料)等必需的农业投入品的监督和管理,逐步建立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坚决堵住污染“源头”。对农药、化肥要组织开展农药使用情况调查,摸清农药使用和残留的现状,以便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定期请有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对大气、水质和土壤等农业生产环境的监测,有效防止有毒有害物质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
3.5 产品流通,培植农业企业
秭归县现有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企业 25家,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 108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03家,专业协会 5家),他们是“三品”生产的主力军。要加大力度扶持农业企业及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拉动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有力进行“三品”认证。
3.6 政策投入,加快“三品”认证
农业“三品”认证是政府从源头上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规范市场行为、指导消费、促进农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政府支持保障管理部门必要的工作经费,对企业认证产品实行奖励等措施全力推动,农业“三品”认证才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实行标识管理,推行产品分级包装上市和产地标识制度,对包装上市的农产品,要求标明产地和生产者。推行追溯和承诺制度。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记录制度,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性。只要将这些政策全面落实,秭归县农业标准化工作将会得到全面发展,农业“三品”认证工作会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将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