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荆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方向探究

2010-08-15荆门市农机局周美元李兴华

湖北农机化 2010年5期
关键词:荆门市农机农民

荆门市农机局 周美元 李兴华

荆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方向探究

荆门市农机局 周美元 李兴华

近年来,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下,在市委、市政府实施“农业强市”战略的引导下,荆门市农民购机热情高涨,农机保有量快速增长,农机化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农机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但由于一些客观条件所限,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偏低,作用很有限。为引导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向纵深发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笔者旨在通过对荆门市大力发展新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必要性的分析、新型合作社的发展方向探究,提出我市发展新型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思路。

1 荆门市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必要性

全市现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33万kW,拖拉机保有量达到25万多台,插秧机4 400台,联合收割机9 000多台,上述指标均位居全省领先地位,百亩耕地拥有农业机械量居全省第一,为推进全市现代农业建设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产生了一定的效益。但笔者也发现,全市农机购置、应用上仍存在一些问题,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机应用的效率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直接影响了其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具体表现在:

1.1 发展不平衡,结构有待改善

有的地方“家家种田,户户购机”,农业机械成为一家一户农业生产的工具,而有的地方却仍然沿袭传统的耕作方式,“脸朝黄土背朝天”,日日躬耕田间,以水稻插秧机为例,京山县钱场镇,沙洋县曽集镇、官当镇,钟祥市东桥镇插秧机已经突破100台,而有的乡镇机械插秧仍然是空白,农业机械推广明显不平衡。而且现有机械结构不合理,农业机械科技含量不高。25万多台拖拉机中,大中型拖拉机仅占6.4%,多为小型手扶式拖拉机。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乘坐式高速插秧机、精量播种机、油菜直播机少,水产、畜牧、林果等行业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1.2 农民认识滞后,农机应用不足

目前,大部分农民购买农机设备只是出于家庭农业生产的需要,导致农机使用农忙时自购自用,农闲时束之高阁,影响了农机的使用效益。同时,受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和传统思想的束缚,大部分农民固守土地,不愿意完全放弃土地的经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种植面积所限,不愿意承担机械作业的成本,宁愿采用传统人工劳动方式,对农机使用需求认识不足,也限制了农机使用效益的提高。

1.3 农业机械化技术技能不精

由于大部分地区农民购买农业机械还处于一种自发状态,且目前政府和职能部门对农机技术的引导和服务保障还不充分,不少农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培训指导,也缺少相互间的互助和交流探讨,大部分农机户对农机的技术性能和操作技能只能靠缓慢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摸索,迟滞了自身技术技能的提高。

1.4 农机安全监管难以到位

农机安全生产事关农民生命财产。分散经营的农机户由于点多面广,农机安全监理和管理服务往往难以到位,安全隐患不容忽视,迫切需要管理方式的创新,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载体,实现农民和农机手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管。

如何将分散的农民和农业机械组织起来,引导农民闯市场,如何有效管理农业机械和农机手?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是完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举措,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有生力量,是提升农机化水平的迫切需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刻不容缓。

2 荆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方向探究

为进一步探索适合荆门市发展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2010年,我们组织专班赴河南省信阳市考察学习当地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信阳市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虽然起步晚,但整合发展步伐快,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建设起点高、标准高,基础配套设施齐全,服务项目丰富、服务方式灵活,土地流转面积规模大,在市场运营过程中生命力强,辐射带动力强,效果明显,堪称新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典范,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结合全市实际,笔者认为下一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应按照“五化”,即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企业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科技化的标准进行建设,突出以下功能:

2.1 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新型农机合作社应该是“机地结合”的合作社,通过流转取得土地,进而耕耘土地,实现规模化种植。同时,将分散的农机户组织起来以团体的力量和规模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共同抵御和防范自然和市场两大风险,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规避分散经营的风险。

2.2 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新型农机合作社要尽可能地吸收种地的农民加入进来,解决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农民“失地不失业”。同时,通过提供作业服务,有效缓解因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而形成的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2.3 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需要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统种分管、跨区作业、耕种收“一条龙”承包等农业机械化服务形式,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特色产业区的形成,真正把农机服务业做大做强,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4 承担农业公益性职能

在经济利益和合作经营机制的推动下,有效地解决一些集体经济组织“统”不起来,政府部门“包”不下来,而农民单家独户又“办”不了的事,主动承担农机政策法规的执行、新产品新机具的引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机手的培训、农机产品的售后服务、跨区作业信息的获取、农机作业质量的提高和农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等项工作,有效弥补乡镇公益性服务力量的不足。

3 荆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路

全市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135家,数量处于全省领先地位,但具备一定规模、制度完善、经营规范的不到10%。主要有3类,一是农机服务机构领办型。主要是乡镇农机服务中心公益服务人员利用技术、资源优势,组织农机手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并任理事长。如沙洋县曽集镇五洋农机专业合作社;二是农机大户(或农机种田大户)牵头型。由农机大户、农机种田大户牵头成立合作社,担任理事长。如京山县峥嵘农庄种植专业合作社;三是农村能人兴办型。这种类型数量比较少。

下一步,我们主要通过“四个一批”工程来壮大和规范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即,武装一批。依托国家农业项目,对原有具备一定基础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武装;支持一批。在城区周边,没有农业项目的地方,在省市各级寻找支持;引进一批。引入社会资本创建一批,特别是引进成功人士、企业家投资农机合作社;重组一批。对现有规模小、松散、专业性强的合作社进行整合,实现规模化,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御风险的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1)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在全市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试点,给予重点扶持培育,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做到“四个统一”、达到“八有”标准。“四个统一”就是统一规划、统一图纸、统一标识、统一验收;“八有”就是有场院、有机具库棚、有办公楼 (设业务接洽、财务、培训、推广、安全监理等)、有牌子、有章程制度、有微机、有财务帐目、有经营收入。

(2)政策促动,注入生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需要财政、土地、工商、税务、物价、金融等部门大力支持,在资金、场地、登记、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形成扶持和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合力。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中,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农业项目和农机科技创新项目优先安排合作社承担。对合作社建设继续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加以促动。在坚持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采取财政补助、项目扶持等措施,支持各地采取符合法律政策规定、积极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采取季节性托管和转租、股份合作、长期租赁经营等多种流转形式,通过与农机服务组织签订合同,走“农机服务组织+农户+基地+企业”的发展模式。

(3)多元投入,壮大实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充分利用财政扶持、群众自筹、集体入股、银行贷款、以地顶资、以物顶资、以劳代资等各类资金,建立起资金整合平台,形成多渠道、多形式投资机制。在使用好上级财政资金的同时,加大本级财政和农民投入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纳民间资本。将可用资金捆绑投放,形成 “多条渠道来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口子出水”的模式。利用废弃地、废弃晒场、旧厂院、停办的村小学、原村部大院及原合作社等非基本农田建设基础设施,减少资金支出。

(4)加强管理,规范运作。正确处理发展与规范的关系,在促进发展中抓好规范。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注重合作社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完善,保护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引导合作社依法经营、诚信服务、提高效益。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强化指导服务。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培训,全面提高合作社的管理和技术水平。

(5)打造品牌,赢得市场。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坚持效益优先、可持续发展,专注品牌,一社一品。集中优势资源,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从粮食作物的耕、种、收等环节向经济作物、农产品加工等环节延伸,从农机作业服务向土地流转经营和生资、技术、信息服务延伸,从传统的种植业向畜牧、渔业、林果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扩展,不断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增强其自身发展的活力,带动社员共同致富的能力,推动农机服务组织又好又快发展。

2010-09-21)

猜你喜欢

荆门市农机农民
沃得农机
荆门市诗词学会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荆门市恒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不一样的农机展
如何打造汉水流域养生中心城市——以荆门市为例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