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考
2010-08-15周友清
周友清
(武汉大学 财务部,湖北 武汉 430079)
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考
周友清
(武汉大学 财务部,湖北 武汉 430079)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改革需要遵循的原则,并对未来的改革方向进行了相关的展望。
金融危机;货币体系;改革
一、国际货币体系概念及历史演变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国际货币体系具有三方面的内容和功能:一是规定用于国际间结算和支付手段的国际货币或储备资产及其来源、形式、数量和运用范围,以满足世界生产、国际贸易和资本转移的需要。二是规定一国货币同其他货币之间汇率的确定与维持方式,以确保各国间货币的兑换方式与比价关系的合理性。三是规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以纠正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确保世界经济稳定与平衡发展。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演进历程
1.一战前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金本位制度。黄金是最主要的国际储备,国际问支付原则、结算制度是统一的,各国货币都有各自的含金量,因此都必然是固定汇率制。没有一个公共的国际组织的领导与监督,各国自行规定其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的办法。
2.一战后二战前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建立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该体系中,黄金依旧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各国纸币仍规定有含金量,代替黄金执行流通、清算和支付手段的职能。它节约了黄金的使用,弥补了金本位中黄金量不足的劣势。但是世界贸易的发展中对黄金的需求和黄金的产量的缺口仍然存在,尤其是在汇率频繁波动时用黄金干预外汇市场来维系固定比价显得力不从心。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国际虚金本位制度瓦解
3.从20世纪30年代到二战前,国际贸易体系进入了长达十几年的混乱时期,其间形成了英、美、法三大国为中心的三个货币集团(英镑集团、美元集团、法郎集团),三大集团以各自国家的货币作为储备货币和国际清偿力的主要来源,同时展开了世界范围内争夺国际货币金融主导权的斗争,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容:“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建立固定比价关系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双挂钩”的具体内容是:(1)美元与黄金挂钩;(2)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保持固定比价。通过黄金平价决定固定汇率;各国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不得超过金平价的上下l%,否则各国政府必须进行干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转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美国国际收支必须顺差,美元对外价值才能稳定;(2)美国的黄金储备充足;(3)黄金必须维持在官价水平。这三个条件实际上不可能同时具备。这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不可解脱的内在矛盾——“特里芬难题”最终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5.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现行货币体系是布雷顿森林体系20世纪70年代崩溃后不断演化的产物,学术界也称之为牙买加体系。《牙买加协定》确认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浮动汇率制的合法性,继续维持全球多边自由支付原则,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较好地解决了国际清偿力问题。但事实上,牙买加体系并不是自觉改革的结果,而是把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平价制由于逐渐崩溃而造成的状况予以合法化,是对既成事实的承认。同时牙买加体系为国际货币关系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弹性,它没有建立稳定货币体系的机构,没有制定硬性的规则或自动的制裁办法,各国政府可以根据自己的考虑和责任来履行他们的义务。这样既无本位货币及其适度增长约束,也无国际收支协调机制的体系,被称为“无体系的体系”。
二、目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的必要性
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
(一)缺乏对投机资本的有效监督和约束机制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了逃避金融管制,规避利率风险,大规模的国际金融创新开始成为一股势不可当的潮流。80年代,金融衍生工具成为最重要的金融创新内容,并将新产品的开发逐步演化为一种“金融工程”,金融衍生工具越来越复杂[1]。越来越多的国际银行和金融 机构从事投机交易,并由规避风险的金融工具变成了最具风险的金融工具。国际金融创新的兴起为投机资本的活跃创造了条件,而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对于每天活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数以万亿计的庞大投机资本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使得一些国际投机资本能够无所顾忌地进行金融投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兴风作浪,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
(二)缺乏平等的参与和决策权
在布雷顿森林会议的筹备阶段,IMF主要发起者美英就决意要在新成立的IMF舍弃一国一票制,而代之以一种“豪绅主义”的决策制度。由于当时美英占绝对主导地位,而小国基本没有发言权,因此顺利地通过了加权投票制,并将其作为基金决策规则。按照这一规则,在IMF中,每一会员国投票权的分配主要由各成员国所缴纳的基金份额决定,投票权与其基金的份额成正比。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影响不断增强,这种投票权的分配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改革的呼声日趋高涨。
(三)缺乏行之有效的预警机制
由于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预警机制,使得国际金融危机越来越具有突发性,当问题引起普遍重视时往往为时已晚,错过了抑制金融危机的最佳时机。当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今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一个鲜血淋漓的证明。
(四)对国际收支失衡缺乏有效的调节机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多边支付体系和货币的自由兑换。但是,除非国际收支失衡即将导致债务危机或金融危机危及以上两个目标,基金组织不会轻易出手。目前庞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往往还要依靠国际货币体系以外的力量来进行调节,并且国际收支的调节主要依靠逆差国来完成。由于近年来发生经常项目逆差的国家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外汇短缺的问题本来就很严重,为避免债务危机就只能紧缩国内经济,但这样又会使刚刚起步的经济陷于停滞,不得已又要举借外债,从而难逃重债国的厄运[1]。
三、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观点和建议
针对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制度缺陷,许多学者相继提出了不同的改革建议。托宾(Tobin,1982)建议对所有的货币兑换交易,包括远期交易,征收一个较低的税收,如0.25%。因为这个税收比较低,所以对商品和服务贸易、长期资本流动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但对短期货币兑换的交易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成本,以此降低社会效用较低的短期交易,减少汇率波动[2]。麦金农(McKinnon,1984)计划围绕三种货币,即世界经济中三个主要贸易集团的关键货币:美元(北美集团)、德国马克(欧洲共同体集团)和日元(亚洲集团)来进行。该计划打算在固定汇率基础上,至少在长期,建立新的国际货币本位。其最终目标是使这三个货币集团的国际贸易物品价格以三种货币中任何一种来表示都相同,即某种形式的绝对购买力平价是该体系的长期稳定器。威廉姆森和米勒(1987)建议主要国家的货币建立汇率目标区。该扩展的目标区建议与麦金农建议尽管目标不同,但都强调在稳定汇率方面进行多边合作。麦金农主张汇率固定,允许其在波幅(band)内自由浮动。克鲁格曼所赞同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是回到一种固定但是可以调整的汇率体系。在走向这个最终目标时,人们应允许货币在一个很宽的区域内运动。他认为,这会缓和疯狂的投机性运动,同时并没有把汇率固定在一个狭窄的不可维持的波幅之内[2]。
在2009年3月伦敦G20峰会前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发表文章,提出建立超货币体系的概念,更是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他认为超主权储备货币不仅克服了主权信用货币的内在风险,也为调节全球流动性提供了可能。周小川指出,超主权储备货币不仅克服了主权信用货币的内在风险,也为调节全球流动性提供了可能。当一国主权货币不再作为全球贸易的尺度和参照基准时,该国汇率政策对失衡的调节效果会大大增强。这些能极大地降低未来危机发生的风险、增强危机处理的能力[4]。
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需要遵循的原则
由上述不同的观点可以清楚地看出,理论界在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的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历史的选择过程。在现实条件下,各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为了克服分歧、达成共识,应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问题上遵循以下的原则:
(一)以国际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繁荣为改革的最终目标
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和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核心是利益分配问题。任何国家和集团都想建立以自身利益为基础,由其主导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在这种情况下,改革能否成功,新秩序能否建立,关键是能否找到共同利益。因此,保证国际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建立,都要以此为准绳。
(二)以保证国际资本的自由、有序流动为主要内容
要保证国际资本流动自由而有序,除了规范国际金融运行的一般行为外,还要制定监督国际资本投机的规则。这一职能可以赋予 IMF,由其负责监控国际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以免金融危机的发生,并且帮助可能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和地区及时解决经济发展和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通过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构筑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国际金融风险预警和防范体系。只有这样,国际资本的流动才能既是自由的,又是有序的。
(三)要体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互依赖。离开发展中国家,世界经济就不能实现真正的繁荣;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国际金融规则也难以制定和实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也只是一句空话。因此,改革要反映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废除一切歧视性规则,保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领域应有的地位和权利。
(四)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
在当前国际金融动荡不定的情况下,改革要以稳定为前提条件,先易后难,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当前,矛盾的焦点是国际短期资本的无序流动和过度投机对国际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冲击。因此,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加强国际金融领域的监控和防范,以保证国际短期资本的自由和有序流动。
五、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方向和展望
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蒙受了重大损失,也使人们看清了当前国际货币体制的不合理性,从而也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提供了重要契机。虽然现行体系存在诸多缺陷,但要在短期内找到一个可行的替代方案并付诸实施是困难的,因此国际货币体制的改革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国际货币体系是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国际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段要求不同的国际货币体系与之适应。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货币区域一体化、汇率市场化、国际储备多元化无疑是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方向。欧元之父——蒙代尔教授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理论”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方向,欧元的问世实现了欧洲的货币一体化,为未来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示范作用。
在推进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变革的过程中,我们要力争制定切实可行的公平的国际准则和措施,拓展现有的国际货币金融组织的功能,加强国际间的协调和合作,使得国际货币金融组织在区域货币一体化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国际间货币金融体制的进一步融合。让世界各国早日走出全球经济危机的阴影,重建光明。
[1] 保罗•霍尔伍,罗纳德,麦克唐纳. 国际货币与金融[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 姜波克,陆前进. 汇率理论和政策研究[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 刘思悦,肖卫国. 国际金融[M].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Thinking in the reform o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ZHOU You-qing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need for reform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in the new situation of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hen it brings forward the principle which we need to be followed, Finally it prospects some direction of reform for related future.
financial crisis; monetary system; reform
F820
A
1008-7427(2010)04-0109-02
2010-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