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甲型流感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2010-08-15熊晶晶
熊晶晶
(1.华中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2.黄冈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对甲型流感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1、2熊晶晶
(1.华中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2.黄冈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本文试以语言学家费尔克劳提出的批判性话语分析为理论框架,结合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选取《中国日报》对甲型流感的新闻报道为样本,分析如何通过话语把权力阶层的意识形态隐藏于新闻语篇之下,并揭示话语与意识形态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批评性话语分析;新闻报道;意识形态
一、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与方法
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旨在对大众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以“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和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批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与其产生的社会语境呈辨证统一的关系,话语不仅是对现实世界的客观反映,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我们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目的是发现和分析语篇中那些人们习以为常的意识形态,以便对它们进行重新审视。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从微观层面来看,意识形态渗透于各个社会成员的日常行为与交际中,并因此影响或支配着各种社会实践;从宏观的角度看,意识形态意义对某种社会过程起着介入或干预作用,主要表现为帮助获得或维护某种权力关系。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方法论主要建立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基础上。韩礼德归纳出语言主要有三大功能,称为“纯理论功能”或“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因为语言的这些功能可以解释语言对社会生活的介人作用。进行分析的通常做法是,“在对语篇的语境、功能和相关的社会关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准确理解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其中可能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某些语言结构和过程,然后对整个语篇的意识形态做出有意义的概括”。本文试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方法分析《中国日报》对甲型流感的新闻报道,以揭示语篇背后的权力关系。
二、实例分析
背景介绍:2009年3月底至4月中旬,墨西哥、美国等多国流感病例激增,流感疑似病例死亡人数达上百人。此后,被世界卫生组织定名为甲型H1N1的流感病毒在全球迅速蔓延。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把甲流警戒级别提升至6级。这是世卫组织40年来第一次把传染病警戒级别升至最高级,意味着疫情已发展为“全球大流行”。9月 7日,中国成为世界首个可以应用甲流疫苗的国家。此后,澳大利亚、匈牙利、美国等国也陆续发放疫苗使用许可证,全球多个国家已经或即将开展甲流疫苗大规模接种活动。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疫情通报说,甲型H1N1流感已在全球造成超过1万人死亡,其中北半球为“重灾区”。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甲流病毒在北半球温带地区仍很活跃,北美疫情已达高峰,东南欧、中欧、中亚和南亚疫情仍在持续增加,日本等东亚国家疫情总体有所减弱。目前甲流病毒传播速度已放缓,但疫情发展起伏不定、仍难捉摸,防控形势依旧严峻。本文将从分类、及物性、情态、转换四方面对来自中国日报(China Daily)对甲型H1N1流感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
1.分类
分类是指用语言赋予外部世界以秩序。语篇的分类系统指语篇对人物和事件的命名和描述,主要通过词汇的选择来实现(辛斌,2005:65)。语言并非一种客观的分类工具,人们给事物的命名并不一定能反映事物本身固有的特征,它会受到人们认知水平的影响,即对事物的不同看法会导致不同的分类原则。
世界卫生组织(WHO)说,猪流感是一种发生在猪身上的高度传染性急性呼吸道疾病,猪流感病毒最常见的是H1N1亚型,但是也存在其他的亚型(如 H1N2,H3N1,H3N2)。鉴于“猪流感”一词会令公众误解在墨西哥、美国等国暴发的疫情源于接触生猪或食用猪肉,世界卫生组织于2009年4月30日宣布停用“猪流感(Swine flu)”这一称呼,而用“A(H1N1)型流感”代替。世卫组织发言人迪克•汤普森说,农业界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发出抱怨,“猪流感”一词正在误导消费者,还使一些国家不必要地下令屠宰生猪。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在一份声明中说:“宰杀生猪无益于抵御新型A(H1N1)型流感病毒带来的公众和动物健康危险。” 世卫组织还强调,食用充分烹制的猪肉或猪肉产品不会感染病毒。中国卫生部门则相继将原人感染猪流感改称为甲型H1N1流感。可见,权威机构通过对甲型流感命名的更替来达到传播自己意识形态,控制消费者的目的。
2.及物性
及物性是语言中表现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 其作用在于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个“过程”, 并指明与各个过程有关的参加者和环境成分。及物性系统包括六种不同的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正如Fairclough(1992:180)所言:“选择哪一种过程来表达一个现实世界中真正发生的过程具有重要的文化、政治和意识形态意义。”在对甲型流感的新闻报道中,言语过程所占的比例比较大,且发话者都是政府代表。这说明各国都希望通过权威人士的话语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并把它们间接地强加于读者,使报道的内容有利于自己的国家。例如:
①Chinese President Hu urged local party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stick to the people-first policy, closely monitor the global swine flu situation, and take prompt and comprehensive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 virus.
②US president Barack Obama has ordered a “very active, aggressive, and coordinated response”, said White House Homeland security advisor John Brennan.
3.情态
情态是表现语言人际功能的手段之一,它可以显示出说话者对话语命题真实性所承担的责任的程度和对未来行为做出的承诺或承担的义务以及说话者的态度、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社会距离和权力关系等等。在英语里,除了情态动词、情态形容词和情态副词以外,人称代词、实义动词、时态和直接间接引语等都可表达情态意义。(辛斌,2005:75)例如:①It might already be too late to contain the ourbreak.情态动词“might”表明对疫情大规模爆发的一种猜测;②This virus seems to spread among people more easily than past swine flu. “seems”一词说明对这种新型流感病毒的传播速度持观望态度;随着疫情的蔓延,各国政府都出台了相应措施对疫情加以监控。③People who developed flu-like symptoms after returing from the disease affected regions within two weeks should also report to the local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authorities, the administration said.④ These people reporting flu-like symptoms must be scrutinized and the those who have been infected or are suspected to be infected by the virus should be isolated and treated, it said. 情态动词“should”、“must”体现了各国政府采取措施阻止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强硬态度。由于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一般都出自当事人、知情者或权威人士之口,对受话人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新闻报道中的直接引语有政府发言人的原话,如:“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government has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the epidemic situation in countries such as Mexico, and the government has taken emergent measures to strengthen monitoring and prevention work,” the release said. 表明了中国政府抗击甲流病毒传播的力度之大,决心之强。记者还引用了WHO director general Margaret Chan发表的言论“This virus has clearly a pandemic potential”。其言论也充分表明世卫组织对甲流病毒传播呈全球蔓延趋势持肯定态度。因此,它们的使用能有效增强语篇的权威性。直接引语由于来源不同,所以说话人可能表达不同的意识形态,引用者常常会借助其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也可以发现新闻报道中大量运用了间接引语:①China’s ministries of health said they are closely monoto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②The US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aid the contagious virus is spreading from human to human, raising fears of a global pandemic. ③WHO director general Margaret Chan said the swine flu outbreak had the potential to turn into a wordwide pandmic…间接引语通常由引用者转述,转述形式多样,它们的选择取决于引用者的态度和对原话的理解。
4.转换
英语语篇中的转换主要指名物化(nominalization)和被动化(passivization)的运用。它们在特定场合具有物化社会历史现象作用,即把事物短暂的历史状态表述为永久的自然状态。名物化指的是把句子中的动词和形容词转换为名词和名词词组,从而使名词和名词词组获得动词或形容词的意义而具有名词的语法功能。如:The closures were the first citywide shutdown of public gathering places…;在这个句子中“closures”一词是名物化的结果,动作的执行者被掩盖,这种信息的隐藏使受众不去注意动作的执行者,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受动者或动作本身上。动词名词化模糊了受众对于该动作发生的因果关系的思考,而新闻媒体通过这种方式塑造自己的权威性。
使用被动语态同样可以实施意识形态的控制。被动化是主题化的一种手段。它把表示受事的宾语成分移到句首,充当有标记主位以突出该成分所表达的信息。如:The deadly A(H1N1)strain of swine flu has been contracted by more than 1,300 people in Mexico.
….passengers were questioned to try to prevent anyone with flu symptoms from boarding airplanes and spreading the disease.
….the medicine will be strictly controlled and handed out only by doctors.
….swine flu cases were /has been confirmed.
….people were placed under observation. / ….has been hospitalized.
….people were suspected to have contracted the virus.
新闻报道将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确诊患者等作为受事者,将其放在句首充当主位,能够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这些被动语态的使用,无疑突显了甲流疫情的发展趋势以及政府采取的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三、结语
通过对甲型流感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我们看到了意识形态是如何影响语言的运用,以及语言的运用又是如何强化某种意识形态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批评性分析,力图揭示含而不露的意识形态意义,有助于增强我们对语言操纵的敏感性和对新闻语篇的反控意识。
[1] 陈中竺. 批评语言学述评[M].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
[2] 纪玉华. 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与方法[J]. 厦门大学学报,2001.
[3] 黄国文. 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 辛斌. 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5] 辛斌. 语篇互文性的批评性分析[M]. 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
[6]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H05
A
1008-7427(2010)04-0094-02
2010-02-10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