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区域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
2010-08-15刘家顺
高 雪,刘家顺
(河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唐山063009)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区域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
高 雪,刘家顺
(河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唐山063009)
区域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因子分析法
对流通产业的范围进行了界定,并给出了区域流通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区域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该指标体系、采取因子分析法对我国23个省、市、自治区2007年的流通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价,最后对评价结果做了比较分析。
一流通产业的界定
本文在界定研究的边界——流通产业时,使用以下两个判断标准。第一,考虑在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现阶段,哪些细分行业最大程度地发挥着流通的基本职能;第二,考虑构成流通产业的各个细分行业是否具有相似的特征、是否可以抽象出共同的指标综合在一起进行整体评价。
零售业、批发业和物流业是目前国内流通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执行着流通最基本的职能,在连接生产和消费、降低生产和购买成本、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民经济运行速度和效率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此外,零售业、批发业和物流业具有非常相似的特征以及很强的关联性,从这三个细分子行业中能够提炼出共性的评价内容,它们可以放在一起共同衡量区域流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因此,本文所研究的流通产业包括零售业、批发业和物流业。
二区域流通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区域流通产业竞争力是指一个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流通产业整体的竞争力,即一个区域的流通产业所具有的区别于其它区域的资源禀赋差异、产业发展环境、技术创新能力和流通企业能力,并通过区域内部的产业运行机制将这些资源和能力组织、整合、协调、利用的情况,最终体现为各区域的流通产业在市场竞争中创造价值和集聚财富的能力以及对本地区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所有这一切结合在一起,共同构筑区域流通产业的竞争力。
三区域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构建的区域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逻辑框架为因果关系分析框架,也就是说从竞争力的表现结果和形成原因两个维度来反映区域流通产业竞争力的强弱。同时在设计那些用于表明区域流通产业竞争力强弱原因的指标时,又形成一个按照不同层次进行分析的子逻辑框架,具体来说就是,区域流通产业竞争力影响原因进一步分为区域流通产业竞争力基础影响因素、区域流通产业竞争力核心影响因素、区域流通产业竞争力环境影响因素三个子模块。
根据区域流通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并遵循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数据可获得性原则,本文从11个方面选取48个指标建立了区域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见表1。
四实证分析
1原始数据收集
本部分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国物流年鉴2008》、《中国连锁经营年鉴2008》、《中国电子商务年鉴2004-2008》等权威部门编写的统计资料以及上市公司年报。有的数据资料直接从统计数据上引用,有的则经过计算或加工间接引用。
2 评价样本选取
考虑到中东西部的地区差异性以及指标数据的可得性,选择东部地区的北京、上海、河北、辽宁、山东、浙江、广东、江苏、福建,中部地区的湖北、湖南、吉林、安徽、河南、山西,以及西部地区的重庆、广西、甘肃、陕西、四川、云南、宁夏、新疆共23个省、市、自治区作为评价对象和样本。
3 建模过程及输出结果分析
在评价时,除了要按照指标体系收集可靠完整的数据,还需采用科学的统计量方法,本文使用因子分析法对区域流通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所使用的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16.0 for Windows。
4 各区域流通产业竞争力比较分析与评价结果
以各地区流通产业竞争力的综合得分作为聚类变量,采用沃德分层聚类法 (Ward’s Method),将作为样本的23个地区的流通产业进行归类和等级划分。由评价结果可知,23个评价样本分成了4大类或者说4个层次。
区域流通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最高的第一层次包含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和山东6个地区,它们综合得分平均值为1.0489,远远高于23个地区综合得分的总体均值0.0671,高出了0.98分。并且这6个地区的流通产业在因子1上的得分也是最高的,在因子2和因子3上同样名列前茅。
区域流通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最低的第四层次包括广西、甘肃、新疆、云南、宁夏5个地区,全部位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平均值只有-0.7539分,比23个样本总体的综合得分平均值低了整整0.8分,比第一层次的综合得分平均值低了将近2分之多。而且在公共因子1上的排名也是倒数一至五位,平均分是-0.8109,不但大大低于样本总体的平均水平0.1885,甚至比它自身的综合平均得分还要低。由此可见第四层次的5个地区流通产业的发展环境、组织化程度、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从业人员素质、企业竞争力是很差的。
区域流通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位于第二等级的4个地区排名依次为辽宁、福建、湖北、河北,平均得分0.2846分,这个分数高于23个样本总体的平均值0.0671,是四个层次中与总体平均水平最接近的,但与第一层次的综合得分平均值1.0489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属于第二层次这4个地区的流通产业具备一定的基础和实力,但产业的发展质量或者说产业的软实力远不如第一层次的广东、北京、上海等地区。
区域流通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位于第三层次的地区按照排名依次有重庆、陕西、湖南、吉林、四川、安徽、河南、山西,综合得分平均为-0.2649,显然该分数比样本总体的平均值要低0.332分,比相邻的第二层次低0.55分、比第四层次高0.49分,正好处在二、四层的中间水平。
综上所述,得出了三点基本结论:
第一,本文所选的我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流通产业竞争力综合水平具有明显的非均衡性特点:区域流通产业竞争力较强的地区都分布在我国东部,而区域流通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地区绝大多数位于我国西部,中部地区竞争力水平居中,区域流通产业竞争力从东向西呈现出由强变弱的梯度变化态势。并且区域流通产业竞争力的非均衡性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相似的。
第二,流通产业组织化程度、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从业人员素质以及企业竞争力是影响区域流通产业竞争力强弱的最关键因素。
第三,流通产业规模、效益和效率既是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基础和支撑,又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目的所在。
[1] 宋则.流通现代化及流通业竞争力研究 (上) [J].商业时代,2006,(4):11-13.
[2] 宋则.流通现代化及流通业竞争力研究 (下) [J].商业时代,2006,(6):7-9.
[3] 李亚林,袁声莉.我国流通产业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兼论中部地区流通产业竞争力问题 [J].经济纵横,2008,(2):4-10.
[4] 王永培,宣烨.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各地区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J].经济问题探索,2008(4):42-46.
[5] 郑光财.区域流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价格月刊,2009,(380):51-53.
[6] 张塞飞,欧开培.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商业经济文荟,2006,(6):10-12.
[7] 杨亚平,王先庆.区域流通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设计及测算初探[J].商业经济文荟,2005,(1):2-6.
Evaluation Study on Competitiveness of Regional Circulation Industry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GAO Xue,LIU Jia-shun
(He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angshan Hebei 063009,China)
competitiveness of regional circulation industry;evaluation index system;factor analysis
This paper has defined the scope of circulation industry,and gave the connotation of competitiveness of regional circulation industry.On this foundation,it establishes a set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mpetitiveness of regional circulation industry.And then the paper uses the index system and factor analysis to conduct 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n circulation industry’s competitiveness of our country’s 23 regions in 2007.Finally,it makes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final evaluation results.
F 713
A
1673-2804(2010)06-0085-02
200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