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比说理,简化思维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一法*

2010-08-15陈思静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比作小题漫画

陈思静

(仙桃市第一中学,湖北仙桃433000)

类比说理,简化思维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一法*

陈思静

(仙桃市第一中学,湖北仙桃433000)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一直以来都是广大中学历史教师和学生关心和探讨的问题。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多种多样,而类比教学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内容的类比编写及高考中的类比试题

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人教版)对有些历史事件、现象作了类比。一类以漫画形式出现,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中的“五卅运动宣传画”,下册中的“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漫画;《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中的“垄断资本家控制下的美国参议院”,“反映德国向英国的海上霸权挑战的漫画”,下册中的“一战后德、英、法和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讽刺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的漫画”等等。这些插图以漫画的形式对相关历史事件或现象作了类比,形象生动,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对教材文字内容的记忆和理解。而另一类以文字叙述出现,如夏桀自比太阳,唐太宗将治国比如栽树,洪秀全将清朝最高统治者比作“阎罗妖”,毛泽东将美蒋反动派比作“纸考虎”等。

相应地,在高考历史试卷中,出现了不少类比形式的试题。如上海高考卷2003年第14小题,2004年第27小题,2007年A卷第11小题,B卷第13小题,2007年高考江苏卷第21小题等均以漫画为题材。2003年高考上海卷第17小题,2006年高考广东卷第14题,2007年高考全国卷(一)第15小题等都属于文字类比试题。

由此可见,历史教学中进行类比教学是必要的。

二、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的类比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对所讲述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进行类比。漫画类的类比可运用现成的材料,有能力的还可以自己创作一些漫画进行类比;而文字类的类比则显得更容易操作。教师可以采用己有的类比,例如,唐太宗引用古语来阐明其“存百姓”的思想:“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毛泽东将美蒋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喻为“猴子下山摘桃”等。教师还可以采用现成的俗话、成语、歇后语等来进行类比,例如,在谈到1900年前后的晚清历史时,可以说清朝“朽木不可雕也”;在谈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经济发展状况时,可用到“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归纳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的危害时,可以说是“助纣为虐”;在评价一战后美英想通过贷款扶植德国从而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结果使德国受益,重新崛起时可以说成“养虎为患;”在评价赫鲁晓夫改革的最终结果时可以比作“竹篮打水——一场空”等。这样的类比言简意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相关的历史知识,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有些历史事件、现象的类比则用语较多,例如,关于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召开慕尼黑会议,强行将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有教师作了这样的类比:“在慕尼黑阴谋中,如果把希特勒比作是一个强盗、英、法、意三国首脑张伯论、达拉第和墨索里尼比作是一群为强盗呐喊助威的流氓恶棍,把捷克斯洛伐克比作是一位受到强盗抢劫的少女,把苏台德区比作是少女脖子上的一串珍珠项链,那么,慕尼黑阴谋其实就是一个强盗在一群恶棍的呐喊声中抢走了一位少女脖子上的珍珠项链。”又如,经过学生预习,我在教学美苏争霸时,作了如下类比教学:同学们在电视转播中看过拳击比赛吧?美苏争霸就好比一场超重量级拳王争霸赛。一场拳击比赛往往分为若干回合来进行,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回合,我们且来看看这三个回合的进行,第一回合,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美苏双方进行一些试探性的进攻,既有缓和又有紧张,最后苏联发现内力不够(巴古导弹危机),于是补充能量(勃列日涅夫改革),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成为一个表面上吓人的,气势汹汹的超级大胖子,在第二回合发动了猛烈进攻,而美国则巧妙地闪转腾娜,避其锋芒,到第三回合,苏联体力严重透支,气喘如牛,在美国一套凶狠的组合拳的强攻下(里根采取强硬态度,实施星球大战计划),不得不宣布放弃比赛(戈尔巴乔夫从对外扩张转为全面收缩)”。

这一类的类比用时用语都比较多,所以需要教师认真揣摩,巧妙构思,精心锤炼语言。它更能体现教师教学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增强历史课堂趣味性,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历史事件、现象的感觉如亲眼所见,亲临其境,自然就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历史知识,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

三、理论性概念的类比阐释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种现象,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一些理论性概念的复杂性,学生对很多理论性概念的认识不清楚,理解不深刻,似懂非懂或者根本不懂甚至认识错误。教师单纯地进行词义解释并不能让学生接受。那么采用类比法进行阐释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雅各宾派专政、第二国际、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等内容时,多次出现“左派”、“右派”、“左倾”错误、“右倾”错误等概念。学生往往不甚明了。教师在解释时先要求学生查阅字典找出词义:“左派”指在阶级、政党、集团内,政治上倾向进步或革命的一派。“右派”则相反,是保守、反动的一派。“左倾”一是思想进步、倾向革命的,二是分不清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在革命和斗争中表现急躁盲动的。“右倾”为思想保守的,向反动势力妥协和投降的。讲完这些词义并以教材中的史实举例后,我对“左倾”错误和“右倾”错误作了这样的类比:“比方说,平时学习中,有的同学对基础知识题漠不关心,一味钻研偏、难、怪题,这就是‘左倾’错误;而有的同学柿子专拣软的捏,只做容易的题目,对有一点难度的题目畏之如虎,这就是‘右倾’错误。

四、解答历史试题过程的类比

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一个最直接、最现实的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答题。为了告诉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我作了这样一个类比:“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解答历史问题就象巧妇为炊一样。那么,巧妇为炊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呢?”根据学生回答我依次板书:

米·水+锅灶炊具等+厨艺=一桌好饭

而我们要答好问题又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呢?与上面对应板书:

史实·关联词+桌椅文具等+思维组织能力=正确答案

然后作出一些说明:“做饭最根本的条件是米,答题最根本的是要掌握史实(或从材料中找出史实);锅灶炊具和桌椅文具是必要的条件;而厨艺和解题的思维组织能力也很重要,如果厨艺不好,当然做不出好饭;而思维组织能力欠缺的话,答案当然也会有欠缺”。

具体而言,评讲某些历史选择题时可用类比说明,例如有这样一道试题:

之所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基于:

A、苏德实力对比的变化B、美苏与德意实力对比的变化

C、欧洲战场实力对比的变化D、法西斯同盟与反法西斯同盟实力对比的变化

讲解本题解题思维时,我作了这样的类比:“大家一定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有的盲人说大象象一根柱子,有的说象一条蛇,有的说象一堵墙,有的说象一把扇子,这些当然只是对大象局部的描绘而绝非整体,这道题问的是二战整体印象,如果答A、B、C的话,这些都是二战的局部,那一定象盲人摸象一样可笑。因此只能答D项,这才是整体。”

通过以上的类比和实例讲解,学生对这一类试题的认识有了显著的提高。

类比教学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帮助学生转换思维角度,简化思维过程,尽快掌握历史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事半而功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所举出的类比事例一定要是学生所熟悉的,经历过或者是容易感知的,这样才能做到以简喻繁,寓繁于简,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1006-5342(2010)11-0234-02

2010-08-07

猜你喜欢

比作小题漫画
比作诗
油菜花开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