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方法探析
——四川理工学院教学实践总结*

2010-08-15邹媛媛陈翔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基本原理概论理论课

邹媛媛,陈翔

(四川理工学院政法系,四川自贡64300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方法探析
——四川理工学院教学实践总结*

邹媛媛,陈翔

(四川理工学院政法系,四川自贡64300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崭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不断探索和改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工作,与时俱进,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实践环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课程,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而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课程由原来在本科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两门再新加上科学社会主义共三门课程组合而成。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部分,在整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学理性的重要地位,是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课程。

但是,由于其较强的政治性和理论性,对学生而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是一门相对枯燥的原理课,内容多是些条条框框,容易形成一种外在的学习压力。同时,由于该课程是由原来的三门课程合而为一,因此存在教学内容增多,课时大幅度压缩的情况。如果不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很可能沦入一种上课老师念笔记,学生记笔记,考后便忘记的恶性循环,违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初衷。因而,进行符合时代特点和课程要求的教学改革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对这几年教学实践的总结,我们深刻体会到:对于教师来说,要讲好《原理》课,首先必须转换思想,通过自身理论素质的提高,把握三门课程本来具有的内在逻辑联系,把原来独立的三门课程整合成一门课程。

一、课程定位和基本内容

《原理》课,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作为过去“两课”之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的延伸,它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的主渠道之一。课程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等教学内容的教育,从而提高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为学生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此课程定位的指导下,我们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大学生思想成长的需要,结合四川理工学院实际,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大胆改革,将课程内容按照其内在的逻辑与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需要改革为十六个专题:专题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专题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专题四,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专题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专题六,真理和价值、专题七,历史唯物主义基本问题、专题八,社会发展动力系统、专题九,劳动价值论、专题十,剩余价值论、专题十一,资本流通、专题十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专题十三,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专题十四,社会主义的建立、专题十五,社会主义发展和完善、专题十六,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将传统的系统教学方式改革成为专题讲授方式。并根据十六个专题内容的各自特征,或把基本理论与现实热点问题相结合,在一部分专题中大量采取案例教学,如专题三、四等;或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原则和价值取向的同时,增加相应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含量以充实教学内容,如专题一、二、十二等。2007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率先建成校级精品课程,从而促使教学内容、方式、手段、考试方法上等教学各环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教学内容上的改革效果非常明显。通过精品课程,任课教师将各自的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VCD光盘等上传网络进行资源共享,从而使课程网站的资料达到了较高质量标准,提高了教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受到了学生的肯定和欢迎。

二、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近年来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作出重大改进:

1.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这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课程的进行是在解决为保证学生的健康成才服务,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素质为根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头脑为目的;以学生为中心,就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在教学中注意给学生提供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教学时空,针对内容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可以讨论一些与我们身边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案例、事件等等,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教学方式由传统的板书教学,向多元教学方式转变。除在正常课时中进行课堂教学外,我们还建成精品课程网站和网络课堂。在精品课程中放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课件,课件内容包括教学基本要求、讲授大纲、重大现实问题提要、阅读书目、思考题、影视片观看等方面,方便学生课后浏览借鉴学习。此外,在网络课堂中制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师教学录像以及电脑试题库和考试系统,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实时练习,如有疑问还可以通过网站与教师进行交流。

3.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在总课时中安排10课时的实践课时,并且积极探索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机结合的方式。除传统的组织学生校外参观实地考察的实践方式外,同时尝试从经典原著的角度切入教学,在实践课时中加入原著选读环节,要求学生将精品课程网站中的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按照兴趣进行选读并完成读书报告。

以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切入方式,往往是为原理而原理,通过多年的灌输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对于其中的部分概念、原理已经耳熟能详。但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却往往游离于他们的头脑之外,处于某种零散而不系统缺乏历史厚重感的抽象存在物的尴尬境界。从经典原著切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注重对经典原著的学习和探讨。一方面,改变原有的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切入方式,引入经典原著作为教学内容,给学生带来新的理解视野和他们以往没有或者极少关注的内容,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任务做出了新的规定和期望强调把学习任务中的原理与原著相结合。

4.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1)专题教学法,我校理工科学生较多,要求教师对所讲授的问题既要讲宽又要讲透,采取专题教学法,对不同专题采取不同的教学着眼点,或用现实热点、时政要闻加以佐证,或引经据典使其明辨,让学生一方面对较抽象的原理有更感性、全面的认识,同时又能是学生拓宽知识面。(2)讨论式教学法,针对热点难点和同学们比较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本门课程教师普遍采取分组讨论方式,教师提前将讨论问题公布,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准备,之后每组派代表将本组观点汇总整理并进行演讲。该方式师生互动的特点较为明显,教学效果较好。

三、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

在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基础上,我们采取了以下方式开展实践教学:

1.通过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在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各班级学生代表前往周边各区县、企业、红色纪念场所等参加劳动,体验生活,了解社会,服务人民并进行主题调研;同时指导学生客观地、辩证地观察事物、收集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另外,每年的“三下乡”活动也成为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良好机会。

2.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讲座。在每学年的授课学期中,选择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结合本课程内容,由我教研室单独组织或与学校相关部门合作,邀请外校、本校的学者、专家或著名企业家、党政机关领导人来我校进行学术讲座或专题演讲,使学生拓宽眼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3.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竞赛。在每学年的授课学期中,由教研室与校团委联合组织举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竞赛。该竞赛面向全体学生,分初赛和决赛。通过知识竞赛,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促进了学生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相关知识,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是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重要举措,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课有益探索。

4.辅导学生申请并完成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内容的校级创新基金项目。我校针对在校大学生特别设置了校级创新基金项目以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学以致用,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形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对理论有了更深的认识,要做到真正引导学生将社会实践经验提升到理论认识高度,除了教师在教学中悉心指导之外,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探索也很重要。学生通过申请并完成项目这一过程使其对本课程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基本理论理解更加深刻。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主导,能否达到教学效果最终取决于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和水平。近年来我院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引进高学历的人才,优化学缘结构,吸收国际国内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鼓励教师进一步深造,着重提高现有教师的水平。同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师的集体备课机制,通过开展示范课、观摩课等形式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在课程组全体教师中开展“一帮一”活动,把“老中青”结合起来进行传帮带;特别是针对《马原》课程其内容涉及面广的特点,把不同学科背景的老师结合起来,发扬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的主渠道,同时也是一门与时代特征紧密相连的课程,其教育内容和形式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特别是随着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青年学生是“大众化”的重要一环,要求我们必须要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自身特点出发来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以引导当代大学生能学好马克思主义、用好马克思主义。

[1]方军.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J].天津社会科学,2000,(1).

[2]汤菊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浅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1).

[3]罗海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改革,2007,(2).

[4]朱廷岚,吕学芳.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实效性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3).

[5]彭美贵.从经典原著切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J].教育探索,2008,(1).

[6]胡焱.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探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7,(8).

G424

A

1006-5342(2010)11-0214-02

2010-09-01

猜你喜欢

基本原理概论理论课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UPS电源的基本原理与维护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