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辅导策略研究

2010-08-15高璐敏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辅导员思想大学生

高璐敏

(上海政法学院经济管理系,上海201701)

“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辅导策略研究

高璐敏

(上海政法学院经济管理系,上海201701)

笔者对上海某高校2009级新生群体进行历时一年的调查后发现,“90后”大学生在承继“80后”自主性、选择性、现实性和批判性等特征的同时,这一群体在学习、择业、恋爱、消费和人生理想等方面,具有新的明显特征。这样一个早熟、独立、张扬且备受争议的群体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和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对此,需要有更新的观察视角,更加包容和理性的态度,更加主动的创新意识,去探索符合时代特点和对象需要的教育辅导新模式,从而,使教育和管理方式更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教育辅导策略

一、正确认识“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新特点

当前,“90后”青年是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的一个群体,也是当今高校的主流人群。“90后”大学生出生在经济迅速发展,信息高速更替的时期,他们成长在家庭条件优越,社会变革剧烈的环境中,由于受各种思潮、观念和文化互相激荡的社会环境影响,使这一群体的思想行为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是一个早熟、独立、张扬且备受争议的群体,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保持了“80后”大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的基础上,在“90后”的新生身上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这些特点既能反映时代和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也有这一群体自身成长中的各种困惑和矛盾。正确认识新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及时准确地全面把握“90后”这一群体的思想行为特点,成为大学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新课题。笔者通过对自己所任职的上海某高校2009级新生的调查后发现,“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的新特点,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心理抗挫折能力较弱,且更具有隐蔽性

“90后”的一代在出生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得到不断完善,教育的普及和教育观念的发展,以及关于独生子女问题在全社会受到重视和反思,使到学校和家庭愈加重视对独生子女的培养,90后大学生的素质总体上比80后大学生有了相对大的提高。但同时,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更加张扬自主个性,社会责任感、人际关系应对力和心理承受力相对薄弱。关于心理抗挫能力的调查表明:大多数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偏弱,抗挫折能力不强。当问及失败后的个人反应,76.4%的学生担心失败或挫折会给自己心理留下不好的回忆甚至阴影,仅有5.1%的学生坚信自己不会受之前的挫折的影响,另外18.5%的学生表示会从中总结经验。通过与这群90后大学生的长期接触后发现,他们的心理更具有隐蔽性,仅凭心理调查问卷获得的结果并不一定客观和全面,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展现出来的大多是开朗、自信的形象,而往往当你真正走进他们或是当突然面临冲突和各种困难时,他们在心理上抗挫折能力薄弱的一面才会暴露出来。对此,我们的家长、学校和社会,对于他们这种心理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特殊性往往认识不足,更缺乏应对性的辅导和训练。

第二,功利思想较强,价值观比较务实

价值观念是人们精神生活的核心,精神追求的动力和目标。独立自信、要求平等,是“90后”大学生的重要思想特征。他们思想活跃,追求个性发展,有较强的平等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要求自己的人格能够得到尊重。他们的自我选择性极强,价值倾向多样,很少有盲目趋同的意识,价值观的功利性强且比较务实。

由于社会生活变革、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利益关系复杂性的影响加剧,使“90后”大学生较之前一代普遍早熟,表现为竞争欲望和财富意识强烈,处事能力和理财能力较强,行事注重实际效果,不重视形式,方法上追求简单且实用易行,其行为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取向。受当前就业难等社会问题的影响,90后大学生普遍具有忧患意识,许多人对自己毕业后是出国,还是考研深造,或者直接就业等,都有明确的方向。很多人从一入校就给自己提出了明确的具体目标,如在校期间获得至少一次奖学金,争取表现优秀、成为党员或者学生干部等等。无疑,这些倾向对于他们的成长和进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反映出他们对于通过学习期间的良好表现能为自己今后就业博得优势地位的愿望。但是,不容否认,这种过于急功近利的心理倾向也会造成一些副面效应,包括学习和交友的动机问题,有的学生受获得奖学金驱使,排斥集体活动和综合素质培养,一味追求高分;也有的学生结交朋友是为了成为学生干部或入党而拉选票,热衷于老乡会、请客吃饭,甚至拉帮结派;还有的在校内表现和在社会公共场合的表现判若两人,形成双重性人格,凡此等等,都体现出这种功利思想带来的弊端。

第三,对网络化生活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网络时代是“90后”大学生的生存环境的重要社会文化特征,互联网带来的丰富信息量及其获取方式的便捷性,使得“90后”大学生对网络化生活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但是,他们又普遍缺乏利用网络文化的明确规划,更缺少对网络信息的选择性和抵制诱惑的自制力。因此,进入大学后,当他们摆脱沉重的课业压力、高考负担和父母严厉的管教后,网络上的音像、图文及其他网络语言的多样化展现,更符合他们追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追求个性、强调效率、注重时尚的心理特征。在课余时间频频上网、沉醉于“虚拟世界”、“浅阅读”、交友和娱乐,便成了他们在独立生活空间中的主要方式。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他们把课余时间32.38%放在学习课程知识上,而将54.29%的时间花费在上网上,上网的“理由”主要包括查资料、联络朋友和休闲娱乐。对课程考试不及格学生进行分析发现,其中98%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

第四,生活的独立性倾向较强,但专业学习意识淡薄

“90后”作为独生子女的第二代,与“80后”一样,生活的独立性倾向较强,集体意识、合作意识、亲情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都比较单薄。但同时,由于他们成长在信息飞速发展、生活理念不断创新的年代,受媒体等因素和多元文化的影响,他们与社会的联系密切,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强,以前我们所描述的象牙塔式的大学生活之梦,早在他们踏入大学之前就已被打破。在调查中发现,他们对待大学的专业学习、对待社会的人才目标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决定和选择专业,不愿听从父母和其他人的意见。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他们对于专业学习规划,很少表现出关切和热情,只有13.04%的学生有自主性的计划安排,而63.77%的学生则只求“顺应”和“通过”专业培养计划;当被问及对学校和专业教学的满意度或看法时,调查中的绝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尚可”,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心态,专业满意度也比较低,仅有12.2%的学生在问卷的各项满意度指标中全部选择了满意。

第五,市场经济意识较强、崇拜名人比较现实

由于“90后”的一代人出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相对优越,没有经历过社会经济、政治上的动荡,特别是受经济大都市生活的影响,他们的经济意识很强,乐于消费享乐,更注重生活质量。他们对于规划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未来职业发展比较淡漠,而对于具体的物质性生活目标和成功者的偶像,则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调查问卷中,对当被问到如何处理生活费透支问题时,18.84%的学生选择打工赚钱,15.94%的学生选择向父母要,60.87%的学生选择计划并节约开支;当问到所崇拜的偶像和学习榜样时,有33.33%的学生选择文艺、体育界明星,27.54%的学生选择商界精英,10.14%的学生选择科学界知名专家,仅有7.25%的学生选择政界要员。但是,对选择崇拜文体明星的同学做深度访谈后就会发现,这些成功人士打动他们最主要因素是其拥有的地位及其社会评价等耀眼的光环,而对于他们的奋斗经历中所表现出的对理想的坚持及不屈不挠的意志等人生情怀、品质和态度等,则往往并不十分在意。

二、准确把握大学辅导员岗位的新职责

大学生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对于指导和引领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与以往社会对其认知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克服高校辅导员是管理岗位的认识误区,确立这种教育工作者及专业性岗位的重新定位,注重高校辅导员讲政治、重师德的基本职业要求,用科学理论的指导工作,善于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首先,要充分认识“90后”大学生的特点,实现辅导员角色由权威型向对话型转换。

“90后”大学生独立意识较强,且有批判性,传统权威型的管理者角色既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也达不到预期的育人效果。因此,要改变单纯管理者的角色,代之以“对话者”、“引导者”角色,树立起“亦师亦友”的形象,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与高校赋予辅导员的权力所带来的影响方式不同,非权力性影响不带有强迫性,由辅导员自身的品格、学识、涵养等因素构成,是一种建立在学生信服的基础上潜移默化的过程,对于这种教育影响的内化机制的作用,学生往往表现为自愿和主动,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巨大而持久的。从这点来说,辅导员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是创造教育奇迹的基石。同时,“90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具隐蔽性,只有成为学生信任的朋友,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真正了解他们的生活,才能提早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

第二,教育信息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教育信息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90后”大学生对当下及今后的就业关注度较高,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前辈的就业、创业的纪实和故事,从中获取经验和启示。像影视剧“奋斗”和“杜拉拉升职记”等,曾在大学生当中引起了广泛反响,都是成功体现新媒体形式的涵化作用和示范效应的生动事例,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也可以利用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组织一些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活动,诸如开展一系列读书评介、赏析或演讲比赛等活动,进一步深化引导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和人生观;对校园网络及各种媒体的宣传策略,应注意进行合理性过滤与涵化分析,运用各种媒体的宣传策略要减少说教的成分,根据大学生多样化的实际需求和具体状况进行引导和疏导;同时,对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也要注意正确的解读方式,既不能回避,也要注意积极正确的导向,并找到引导大学生的合适途径,包括选择与学生相关的分析角度,突出社会现实所反映的主题,使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或传播形式等。

第三,善于利用大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教育和引导工作。

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在辅导员工作中,要善于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可通过开设班级、个人博客来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通过加入学生QQ群,飞信群等网络交流方式,了解和引导学生日常网络生活的关注点,并更便捷的与“90后”大学生进行沟通,这种方式已被越来越多大学辅导员所采用,并在工作实践中收到显著的效果。实践证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有很多经验都值得总结,应结合大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既要发挥传统优势,更要运用网络载体的特有优势,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趋完善。

三、积极探索以人为本、关注成长的新模式

大学辅导员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高校的学生辅导员工作中,要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作为学生教育辅导工作的出发点,切实提高大学生辅导、服务的工作水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实效性。“90后”大学生鲜明的思想行为特征,使得高校的学生辅导员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观念、方式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和学生的需要。因此,高校的学生工作需要与时俱进,探索新的工作模式。

对这种实践模式的探索可以体现为以下方面:

(一)以人为本、注重情感关怀。党的十七大文件中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对学生是漠不关心,还是关怀体贴;处理问题是耐心温和,还是情绪烦躁;对学生的错误是暴跳如雷,还是宽容大度,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打下烙印,对他们情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心理特点,尤其90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隐蔽性和复杂化,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了解、关怀和尊重每一个学生,是辅导员工作的基础。要通过建立比较详尽的学生信息档案、特别是心理健康档案,了解每名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给予辅导和教育,更容易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以身示范、体现人性化管理。俄国著名文艺评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你要教育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必须首先要成为这样的人”。90后大学生个性突出,张扬,在执行各项管理规定的实际操作中,既要审视制度执行是否公正、规范,又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并建立适合的渠道接受学生的反馈意见。“90后”大学生视野广阔,且大多数学生都能很清楚意识到自己的意愿、感受和需求,对自己的未来发展也有较为清晰的定位。因此,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既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又要善于根据每个同学的特点因人、因时、因材施教,《学记》中讲的“君子之教”,应“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只有注重学生的愿望、需求、个性和特长,才能避免和克服学生的急功近利心理、培养良好的个性,才能使教育引导与学生的需求达到和谐统一。

(三)“长善救失”、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工作事无巨细,在实际工作中,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是密不可分的,他们的思想困惑、心理危机等问题背后,都可能由学生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而引发,尤其是在集体生活或专业学习中,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往往与其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要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了解问题和事件发生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性质的矛盾用不同性质的方法解决,对违纪问题按规定处理,对心理问题及时疏导,对思想问题及时引导,对其学习和生活困难等方面的问题要及时合理地帮助解决,对学生家庭的问题要积极向有关方面反映,并要认真做好学生的疏导工作。只有努力贴近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才能更好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四)平等交流、培养自我管理与教育的能力。辅导员工作的基础是服务、核心是引导。要树立以人为本和主体性教育的理念,将学生看作能动、独立的个体。通过与大学生双向、平等的交流,唤醒大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要引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谅解,求同、存异,自主化解矛盾,学会在放弃中获得,在服从和参与中增长才智,在交流与合作中成长、进步。辅导员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正确认识自己,在与同龄人的相处和对比中学会接纳、欣赏他人、自我反思和自我激励,在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培养其独立、自主、创造性的意识,并不断努力提升自身价值,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总之,“90后”大学生是充满活力的一代,也被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寄予了美好的期望。作为同处于“80后”的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以爱心、信心和耐心去从事这项事业,用真诚托起使命,深入学生当中掌握学生特点,强化专业理论修养,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以亦师亦友的新形象,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陪伴学生成长,引导和帮助学生成才。

G41

A

1006-5342(2010)11-0199-03

2010-09-10

猜你喜欢

辅导员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