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体辅导在“90后”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运用探讨

2010-08-15曾令玉林凡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团体辅导心理健康

曾令玉,林凡

(武汉纺织大学,湖北武汉430073)

团体辅导在“90后”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运用探讨

曾令玉,林凡

(武汉纺织大学,湖北武汉430073)

伴随着“90后”渐渐成为大学教育与校园活动的主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更需要有区别于传统的教育方式。本文从生命教育团体心理辅导的视角关注“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通过设计和实施针对性、启发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大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认识生命特征,提升生命价值,促进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关键词:团体辅导;“90后”大学生;生命教育

今年我国大学校园将迎来了2008年之后的第三批“90后”学子,他们价值观务实,生命意识淡漠,思想开放,知识面宽,但“浅阅读”现象严重,缺乏对生命价值感和意义感的深度思考。生命教育团体心理辅导寓趣味性和教育性相结合,适用于“90后”大学生积聚心理能量和人格成长,对未来大学校园构建科学的生命价值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团体辅导活动在大学的运用

团体心理辅导从英文(group counseling)翻译而来,是心理辅导的主要形式之一,它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极富有启发意义的团体活动,促使参加者获得多方面成长发展的机会。徐西森:“团体辅导主要侧重对人的认知、态度、行为上的训练,具有预防性、教育性、发展性的功能。实际辅导教学过程中,可以用一般的教学活动、演示、团体讨论、角色扮演、分享、探索、引导、面质澄清等咨询式互动及咨询技术[1]。”许多研究者都认为,团体辅导适用于教育训练、讨论、任务、成长、支持、自助等为目标的团体,不仅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而且在专业教学、生活技能训练等领域都展现出越来越大的发展价值。

团体辅导适合于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团队等具有一致目标、团体成员有共识的团体;它旨在借着团体中人际交互作用以帮助个人成长,透过团体的学习与互动,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学习技能,获得正确的信息,从而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实现自己。大学生团体正是在同样的校园环境中有着共同目标共识的群体。团体辅导已经在大学校园广泛运用于各个方面,如:新生入学适应、学生素质拓展与人际交往训练、职业生涯规划、班级管理、抑郁焦虑症状治疗等[2]。结合辅导目的,通过引入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术,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能帮助大学生形成自尊、接纳、合群的心理品质。

伴随着高校校园里日益增加的自杀、自残现象,生命健康教育逐渐受到重视。根据弗兰克尔的观点,大学生许多心理问题(如抑郁、空虚、孤独等)的产生和自杀行为的出现都源于生命意义的缺失,强调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对生命意义的寻找[3]。团体辅导活动中开始融入更多生命教育的元素。“90后”渐渐成为我国目前大学教育与校园活动的主体,如何通过团体辅导开展生命健康教育来提高“90后”大学生心理耐挫力、提升生命价值,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的课题。

二、“90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本方面

人类进入新的千年之后,社会、经济、文化都呈现出高速的发展,生活的水准大幅度提升。但同时也引发了诸如贫富悬殊惊人,文化虚无主义、实用主义价值观盛行,人们正常的生活准则、道德的规范皆被消解。“现代社会的人类生存危机已经变成由生活意义的丧失到生命价值的隐去”[4]。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现实的。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它的理由。生命教育的兴起是时代的需要。

结合实际情况,“90后”大学生生命教育应包涵如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网络信息化平台,加强“90后”大学生生命知识普及

“90后”大学生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已走过十几年改革开放历程,经济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明显提升,“90后”从小就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特别是进入网络高科技信息时代,他们大量接触到电脑网络和各种高科技产品,视野开阔,知识面广,对于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但是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关注的都是书本考试内容,而对一些生命、生理相关的基本知识相对缺乏[5]。虽然目前生命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传统生命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缺乏专业和系统生命教育内容,没有通过学校教育把学生引入生命领域的探寻和思索之中。由于对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误解,一部分大学生仍对当面咨询存在一定的疑虑,会担心自己的隐私泄露,这使得学生对传统生命教育缺乏主动性。学校可以利用信息化时代的便利,搜集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资料加强大学生的生命知识普及,将学生的青春期教育、性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咨询和辅导有机整合起来,从而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对生命存在的忽视。也可以借助BBS、电子邮件、QQ、网站等信息化平台,使“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心理问题、心理困惑,随时、随地与教师交流,和生命教育工作者就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等问题平等地进行对话”[6]。从而引导“90后”大学生在形成生命认识的基础上,思考生命的生理性存在、精神性存在、社会性存在等不同存在状态。

(二)发展“90后”大学生独立个性,提升个人生命价值

“90后”学生中独生子女比较多,从小到大很多事情都是父母包办,因此在日常事务和经济依赖上对父母的依赖非常大。但是他们追求思想上的独立和行为上的与众不同,极力想摆脱外界的束缚与干扰。一旦在交往、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遇到小小的挫折,就难以承受,陷入迷茫与困惑,弗兰克尔:今天,如此多的人对生活抱怨,因为他们不知道,也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他们缺乏对活着的价值的理解,他们被自己的内在空虚感所缠绕,或者说被自己生存空虚感所缠绕。高校屡屡出现的大学生自杀、他杀现象也与现代大学生无视生命价值、缺乏对生命的积极情感体验息息相关。因此需要培养大学生积极、坚韧的生命价值观念,在尊重他们不同个性特点的前提下,帮助他们寻找自身生命对于国家、社会、家庭、他人的意义,懂得在生活中磨练意志力,用生命的韧性去接受挑战,承担责任,从而使生活因为赋予了自己的生命价值观、使命感而变得充实[7]。

(三)重视“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树立生命规划意识

“90后”大学生时代感强,价值观务实,价值选择多元化,生命意识淡漠,他们虽然每天接收的信息量大,但是浅阅读较多;思想开放、成熟但对于生命思维能力不足,很多学生面临着传统价值体系的崩溃、文化记忆的缺失、社会文化结构的转型等问题,出现自我同一性危机、产生严重的无方向感。培养大学生对于生命的预期感、控制感,就需要使他们在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基础上,提炼出生活经历中的生命智慧,懂得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科学、合理的人生规划,不仅仅是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也包括对自己生存方式、生命归属的思考。通过树立生命规划意识,使大学生对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产生一种内在的联系感,对自己心中理想的自己、现实的自己、他人眼中的自己都有理性的认识和接纳。

三、融入生命教育的团体辅导活动设计与实施

根据“90后”大学生个性特点和针对他们实施生命教育的新内涵,需要设计针对性的生命教育团体辅导活动方案,将生命教育与团体辅导活动有效融合,以循序渐进的活动主题穿越生命历程,使生命教育团体心理辅导趣味性和教育性结合,帮助大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中,以回顾—提炼—展望的生命穿行带来触及心灵的深入思考,最终能提炼生命特征、提高生命浓度、提升生命价值。

(一)“90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团体辅导方案

1.生命始末

(1)主题:认识生命始末,感悟生命存在

(2)目标:通过了解生命从诞生与消亡的科学知识,探寻生命存在的意义与美丽,珍爱生活,珍惜生命

(3)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播放从生命孕育到出生和生命最后陨落的纪录片、将参与者分成5组,每组完成讨论后由一名学生与大家分享感受。

2.生命成长

(1)主题:穿越时间隧道,探索生命历程

(2)目标:学会面对挫折,懂得生命的依存关系,懂得感恩并学会寻找方法解决困难。

(3)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每组成员各自划出自己生命线,互相讲述自己生命线中的曲折故事或者内心独白,包括最高峰、最低谷、转折时期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回忆在这些时期有那些值得感恩的人和事;哪些问题是自己独立面对和解决,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在生命线的穿行中提炼出生命智慧的关键词。

3.生命远眺

(1)主题:凝炼生命智慧,完善生命规划

(2)目标:在生命时限中学会规划人生,确认人生的近期、远期和终极目标。

(3)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墓志铭,给自己的一封信。通过回顾一生,懂得珍惜时间,思索如何开始自我规划,以近期的学业规划逐渐过渡到远期的职业规划。

(二)融入生命教育团体辅导活动实施的几点要求

1.主持者应善于强化关于生命的积极体验,启发参与者在自我领悟中自我成长。团体辅导活动主持者要具备关怀、坦白、灵活、温和、客观、耐心、敏感、友善真诚、有同情心等个人特质。通过大学生身边真实案例、音像资料以及“90后”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为切入点循序渐进逐步展开生命教育,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还要善于从专业技术角度引导整个活动的进程和氛围,并灵活运用角色扮演、情感体验分享等方式,提高生命教育中团体心理辅导的感染力、趣味性。使生命教育能按照生命的内在需要和成长规律进行,增强生命的完整性,丰富生命的内涵,充实生命的价值体系。

2.活动方式要创新。融入生命教育的团体心理辅导以生命教育为主要内容,需要摆脱传统的理论知识讲解和思想政治德育的桎梏,改变理论知识单方讲解的枯燥,淡化思想政治德育强烈的价值判断和灌输色彩。从“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需要出发,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一方面要整合个人的知、情、意、行,完成个人生命意义的探索与生命价值的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团队活动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学生间良好的群体凝聚力。

3.构建科学的生命教育团体辅导模式。从生命意义的角度来说,生命成长过程不仅是一种物质存在的形式,更是心理的精神气质的存在。“生命”不仅在于生物体的“活着”,更重要的在于必须活出意义和价值。科学的生命教育应该关注生命的整体,以促进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的全面健康发展,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因此,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应建立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二级院系、班级、学生个体等生命教育立体工作网络,还要借助BBS、短信、QQ、网站等教育平台的技术支持,并充分利用生命教育特色活动、团体式辅导班会、开设选修课、校园心理剧等进行系统的生命教育团体辅导。并关注不同年级学生不同心理需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个体,引导学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学会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从生命意义的角度构建团体心理辅导新模式,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未来大学校园科学生命教育体系的内涵。

4.依托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体系,形成长效机制。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助人自助,互助成长”为宗旨,以大学生心理互助联盟为主体,以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平台为载体,以学校心理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家庭社会为依托,以朋辈心理咨询为手段,建构“学校、学生、互助联盟、网络平台、心理环境、家庭社会“六位一体的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模式。不断加强对心理咨询教师、心理联络员、心理健康网络平台技术人员管理与培训,结合社会热点和新生事物,及时更新心理健康网站和心理报、优化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设计。随着“90后”大学生的不断增加。需要稳固建立整个校园内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实现生命教育团体辅导活动的长效机制,达到共建大学生心灵家园、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目标。

[1]徐西森.团体动力与团体辅导[M].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2]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3]贾林祥.意义与人生——意义治疗的理论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4]郑晓江.论生活与生命[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3).

[5]关注“90后”大学生——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科教纵横,2009,(2).

[6]乔红,陈家麟.网络视野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7,(6).

[7]贾林祥,石春.从生命意义的视角看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9).

G47

A

1006-5342(2010)11-0173-02

2010-07-24

猜你喜欢

团体辅导心理健康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