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重视培育青年编辑的编辑精神

2010-08-15彭茜珍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精神工作

彭茜珍

(咸宁学院学报编辑部,湖北咸宁437100)

要重视培育青年编辑的编辑精神

彭茜珍

(咸宁学院学报编辑部,湖北咸宁437100)

青年编辑的政治思想水平、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编辑技能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着刊物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刊物的发展和繁荣,但青年编辑的编辑精神也会间接影响到刊物的质量,间接关系到刊物的发展和繁荣。特别是当代,一些年轻人的价值观有所扭曲,义利观大有重利轻义甚至舍义取利的倾向,必须加强对青年编辑的编辑精神的培育。而精神的培育需要感染、感动、感知,需要具有可感性,需要活生生的人物来打动青年人的精神世界,陶冶情操。从实例中让青年编辑得到强烈的感知和培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为活生生的人物总是最具精神感召力和说服力的。

青年编辑;编辑精神;培育

每一项职业不但有永恒的价值,而且是社会的“呼召”,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倡导其自身的行业精神,信守其职业准则和行为规范、道德约束,在自律和他律中以其职业行为和身份来树立起良好的职业形象。有了行业精神,从业人员就要遵守职业道德,加深和加强社会责任的使命。过去,我们大多只强调编辑的专业知识、业务知识、编辑技能与手段在工作中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编辑精神在工作中的作用。现今,我们应当重视这个问题,要通过多种形式培育青年编辑的编辑精神,让新时代的青年编辑能够清醒地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与时代的需求相吻合。特别是随着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不断发展,编辑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一大批热情、好学、敬业的年轻人加入到编辑队伍中来。这些新鲜血液的不断注入,使得编辑队伍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但是,虽然青年编辑的学历在不断提高,但与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期望相比,与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所担负的神圣使命相比,特别是与那些甘为人梯的老前辈们以及身边的典型代表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们深知编辑的政治思想水平、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编辑技能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着刊物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刊物的发展和繁荣,但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编辑的精神也会间接影响到刊物的质量,间接关系到刊物的发展和繁荣。

特别是当代,一些青年编辑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职业观有所扭曲,在思想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钻研业务知识,不认真学习理论,不及时汲取新知识,对党和国家的一些出版法律法规特别是有关国内外著作权的法律法规和知识产权的法律知识不够熟悉,对社会和本行业的实际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思考,作风漂浮,工作中缺乏大局观念和长远打算,甚至于随心所欲,以个人好恶作为取舍稿件的标准。在义利观上,不能够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甚至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放弃社会效益,追逐名利,经受不住金钱和利益的诱惑[1],使那些关系稿、职称稿、人情稿充斥版面。在工作态度上,不愿意作案头苦工,稿件稍有毛病,便不耐烦,抱怨作者,或者“贵手”高抬,放任这些毛病存在。编稿不进行编前学习,而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个人的学历提高、职称晋升上,不安心本职工作,不愿为本职工作花力气,不愿或不屑于本职工作,对工作敷衍塞责。这些不良倾向同党为编辑出版业确定的宗旨和性质格格不入、同广大读者的利益格格不入,而且有悖于编辑精神和编辑职业道德,同时也说明在编辑出版行业强调编辑精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当前,加强对青年编辑的编辑精神的培育,必将有助于克服编辑工作中的上述不良倾向,有助于规范编辑的行业自律,有助于培养青年编辑高尚的编辑精神和优良的思想和工作作风。

编辑精神是不断丰富、与时俱进的,其内涵很丰富,包括文化精神、科学精神、求真务实精神、创新精神、服务精神、学习精神、敬业精神、哲学精神、审美精神、人文精神、团队精神、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就我个人来说,深深地感觉到:尽管从理论上我不能对编辑精神作深刻阐述,但在工作实践中深深感觉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优秀人物的事迹无时无刻都在鞭策我,净化我,升华我,良好的精神风貌始终渗透在自己的编辑工作中,并且深知精神的培育需要感染、感动、感知,需要具有可感性,需要活生生的人物来打动青年人的精神世界,陶冶情操。下面就从实例出发,探讨青年编辑的编辑精神之培育,让青年编辑得到强烈的感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为活生生的人物总是最具精神感召力和说服力的。

北宋的司马光在史学和编辑学上取得的成就[2],是和他热爱自己的编撰工作,一丝不苟,勤奋努力,专攻其业分不开的。他编撰《资治通鉴》十九年如一日,每天都写到深夜。为了怕自己睡过了头,便用圆木做枕头,取名“警枕”,只要稍稍一动,圆木就会滚动,把他警醒。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研精极虑,穷竭所有,日力不足,继之以夜。…扶掷幽隐,校计毫厘,…臣今骸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为,旋踵遗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可见,热爱编辑工作,勤奋努力,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爱岗敬业,求真务实是司马光编辑成功的重要因素。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青年编辑学习。青年编辑是承上启下的一代。承上不仅要继承前辈未竟的事业,还要继承发扬前辈的优秀思想品德和工作作风。明代的出版家兼编辑家毛晋,晚年回忆自己的笔耕生涯时,感慨地说:“夏不知暑,冬不知寒,昼不知出户,夜不知掩扉。迄今头颅如雪,目睛如雾。”毛晋不愿过纨绔子弟的优闲生活,节衣缩食为书籍的印刷出版筹划资金,兢兢业业为编校工作熬干心血,鞠躬尽瘁,究竟图的是什么呢?图的是为祖国传播文化,而不是个人的名利。《史记》的编撰者司马迁,20岁后就多次出游,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考察古迹,搜集遗闻,获取了许多宝贵的材料。在狱中,备受凌辱,身遭腐刑。出狱后,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含垢忍辱,又奋斗了将近十年,终于完成了这部闻名中外的史学巨著。

近代的邹韬奋是我们新闻出版界的旗帜与楷模,他十分重视读者工作,他说:“这不是一句空话,凡是自己力量内所能勉力办到的事情,必须尽忠竭诚为读者办到。”“且以能为读者有所尽力,在实际上做到‘好朋友’,视为至乐。”“我不愿一字一句我所不懂或不称心就随便付印。”“看校样时聚精会神,就和写作时一样,因为我的目的是要没有一个错字。”这就是编辑敬业精神的体现。用夏衍同志的话说:“韬奋的特点是用他的精神和品德来团结作者和读者”。韬奋精神是中国编辑出版事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其实质内涵就是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崇高的敬业、爱业精神,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满腔热诚。毛泽东同志曾为韬奋先生题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3]。这就是韬奋精神,为党的事业,为人民利益,不遗余力,励精图治。我们学习和发扬韬奋精神,就是要像韬奋同志那样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要像韬奋同志那样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真诚服务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要像韬奋同志那样做改革的实践者,脚踏实地地推进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用他的名字设立的“韬奋新闻奖”“韬奋出版奖”不仅是我国新闻界、出版界高层次、高荣誉的奖项,也是对韬奋精神的光大和发扬。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新闻出版工作者获得了此奖,韬奋精神正激浪扬波、代代相传。只有认真学习韬奋精神,从中不断吸取营养,才能真正成为韬奋式的编辑出版工作者。还有鲁迅,从事编辑出版工作30多年,主持参与编辑了20种文艺刊物、11种丛书、76种书籍,校订、校勘作品100多种,担任过18家报刊的编辑工作,并自办过7个出版社,他的学问可谓博大精深,他的编辑经验可谓十分丰富,而他无论是组稿、审读、校对,还是撰写发刊词、编后记、书评,乃至封面、版式设计等,都亲自动手,一丝不苟。他既是著名的文学家,同时又是优秀的编辑家。据许广平回忆,他“即使校对别人的译著,也真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下去,决不肯随便放过”,对译稿则“一定找原著来对照修改”,甚至还要找来好几种文本进行对照,“设或还有怀疑之处,不是自己能够了解,他必定请教比他更高明的,总之决不肯含糊了事”,“有时吐了血,仍坚持一丝不苟地进行工作。”,他总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这些都为我们留下了铸造编辑精神的宝贵财富,很值得我们青年编辑学习。近代大编辑家、商务印书馆创办人之一张元济还是个大学问家,最终却以救国救民之心进入商务印书馆,通过编辑出版这条道路来实现他的宏愿——开发民智。他认为“盖出版之事可以提携多数国民,似比教育少数英才为要”。张元济进馆后做了两件划时代的大事。一是与蔡元培、高梦旦一起署名编写小学教科书;二是大力推进汉译科技和社会科学名著的出版。尤其是主持编纂百衲本《二十四史》时,为提高图书的质量,寻觅善本,走遍国内所有的藏书楼,抄录、摄影、比较、甄别,真是呕心沥血。《二十四史》共820册,3301卷,编完后,张元济先生一页页校对三遍,付印时一页页签上自己的名字,以示负责。他从事编辑出版工作60年,做任何事情都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在那社会腐败、国运衰弱的黑暗旧中国,要进行这种极具划时代意义、影响历史进程的编辑出版活动,如果没有强烈的文化精神、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的支撑,是无法做出这种奠基性和开创性的贡献的。郑振铎20岁开始主编《新社会》,即使在大学里教书,也始终没有放弃过编辑工作。他的编辑计划总是很宏伟,充满着理想。他曾说:“予向来有一自信:但肯做事,不怕失败,且往往是不会失败的”。1934年底,他就酝酿着要出版一部规模空前的介绍世界的大丛书。这部大丛书以类似期刊的形式出版,就是他所说的“以最便利的方法,呈献世界的文学名著于读者之前”。这种气魄和自信,的确令人钦佩。高度体现出了出版业生产的精神产品所起的积累科学文化、传播知识技能、启迪人与教育人的作用。对读者、对社会、对历史、对科学负责是我们每个编辑工作者的首要职责。因此,每个青年编辑都要有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马克斯韦尔·珀金斯是一位天才的编辑,被誉为美国出版界的编辑元老。他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作者,千方百计地帮助作者完善稿件,并与作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培养了海明威、菲茨杰拉德、沃尔夫、贝尔曼、斯诺等著名大家,体现出一种难得的编辑职业精神和科学精神。他对作者的服务态度和精湛的编辑技巧,如果没有高尚的职业精神,是难以做到的。还有编辑的审美精神通过所编刊物恰当地体现出来了,试看国际大刊《美国医学会杂志》,你会强烈地感觉到其主编巧妙地将造成“一见钟情”心态产生的手段用在了编辑出版科技期刊上。其封面运用“一宅之门”的比喻法,再配上文笔轻松、言辞讲究的“封面故事”,使读者无论是见到哪一期,第一视觉就有好感,就有爱不释手和赏心悦目的感觉。而且栏目设置丰富多彩而又别具一格。其栏目众多,而目次页上重点十分突出,有着严肃、明确的办刊目标。其栏目设计醒目固定,文章作题十分讲究。虽栏目众多,但在写作风格上并非千篇一律,千人一腔,而是根据栏目内容风格各异。[4]其美的韵味确实通过封面设计、栏目设置恰当地体现出来了。

当代的出版大腕、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分部的负责人、副总编辑金丽红就受到了许多人仰慕。凡是与她打过交道的作者都明白,为什么作者喜欢让金丽红出书,为什么书店愿意进她出的书,为什么书商愿意炒金丽红的书,为什么金丽红出的书能畅销!金丽红如是说:“做书如做人”。这里的人是指文化人,是具有文化理念、编辑精神的人,是能团结读书人一起为之奋斗而不是把编辑出版机构当作权力场的人。做不好人就做不好学问,做不好学问也就做不好编辑出版工作。所以做编辑出版的人必须做一个真人,要求真务实,克服浮躁、急功近利的心理倾向,扫除学术腐败、文风不正、作风浮夸的问题,只有把做人和做编辑出版工作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出一种职业精神,达到这种职业精神是从人的骨子里自然地流淌出来的,而不是为了培养这种精神而培养[5]。“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金丽红的精神就是对社会、对读者高度负责的精神;就是看准目标、鍥而不舍的精神;就是看重人、尊重人、以人为本的精神!当前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编辑出版业要参与市场竞争必须要有品牌意识和精品意识,多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品牌书、品牌期刊,实施精品战略,提升编辑自身形象。品牌的产生是读者对提供优质读物的编辑者的肯定,质量的好坏是编辑人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的客观体现,而两个效益的取得是社会对编辑人提供良好服务的最佳回报和认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在文化史上取得的地位,是与“学而不厌”,“学而善思”的精神分不开的。一个优秀的编辑不仅要勤奋好学,还要善于思考,敢于创新。人类发展到今天,编辑出版事业不断繁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新陈代谢,后浪推前浪,一浪高过一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对于中外优秀的编辑、出版理论遗产,青年编辑不能停留在单纯的模仿上,还要善于思考,敢于创新,从这些文化积淀中,发现和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出版观念。用新知识,新技术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树立起一系列现代观念,以形成自己的特点和风格。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必须不断地变化更新,这样才能对客观世界做出正确反映。面对新时代大变革所涌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如果还是用传统观念去解释,显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打破常规,采用新的科学的多方位、多视角、多层次的思维方式,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从而发现新知识、新成果,构建新的编辑理念。

我们深知,一个社会的文明不仅是物质和经济财富的积累,同时也是精神财富的积累。如果没有物质财富,人们可以生产出来;但若没有精神财富的积累,人类的生产能力就将大打折扣,因此,必须大力培育青年编辑的编辑精神,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培育青年编辑的编辑精神的重要性,从实践中锤炼青年编辑的编辑精神,从典型事例中陶冶情操,把高尚的编辑精神牢固地树立起来,以崇高的理想追求、科学的取舍标准、高超的业务水平、高尚的道德风尚,去应对时代和人民的文化需求,着眼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出色地发挥自己所担负的责任。通过国内外先进事例对青年编辑进行教育,使青年编辑从思想上认识到、从精神上体验到编辑工作是一项光荣而重要的职业,它是适合自己的,值得我们为之付出一生的工作。还要注意学习同行业中的先进代表及其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典型事迹,学习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依托国内外名人在编辑工作中成才的事例,增强青年编辑的职业成就感。让青年编辑了解编辑工作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通过理想教育,不断增强青年编辑的岗位荣誉感和责任感,使之从理论上、思想上对编辑工作有一定的认识,在精神上对这一职业有坚定的信念。一旦青年编辑有了自己的理想,就能逐渐培养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安心工作,把个人兴趣与发展目标紧密结合,保持稳定、持久的发展态势,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因为在物欲横流、诱惑重重的当今社会,人们更需要一种心灵的安宁和精神的寄托来净化自己,在先进人物的鼓舞下,使自己的精神境界进一步得到高度的,多层次的深化和提高。如果我们仔细地回顾这些我们心中所敬佩的编辑人物,你就会发现,他们几乎都有高尚的编辑精神和高超的道德标准与行为。一个人的物质财富并不能衡量他的价值,更不能因此被人纪念或难忘。古人说:“要役物,不役于物。”人的生命只有融入伟大事业,价值将得到升华,灵魂将变得高尚[6]。他们之所以受到人们敬佩和尊重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那高尚的编辑精神和高超的道德标准与行为,因为他们人生的价值体现在精神创造和文化建设中,追求的并不是挣多多的钱,而是推出高品位的作品。综观这些人物,都十分热爱编辑工作,甘愿“寂寞”,乐于奉献,为人作嫁,生命融入事业。他们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作风;在治学上永不满足,活到老学到老的品格;字斟句酌,实事求是的精神,都值得我们青年编辑学习,学习,再学习。这些精神财富是青年编辑博击未来的本钱和底气。以上实例,无一不是培育青年编辑高尚的编辑精神的典范。列举以上实例的目的,是让青年编辑对老出版家、老编辑家们的编辑精神从心底里发出赞叹,心向往之;让青年编辑奉为楷模,继承发扬,薪火相传。这些编辑精神,不仅使青年编辑在具体的业务流程中有了圭臬,而且还使广大的青年编辑有了审视自身风貌的一面明镜,青年编辑应当很好地珍惜并学习他们的精神。总之,高尚的编辑精神的养成,既要靠个人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和积累,也要靠编辑部领导的培养教育,借助于鲜活的素材陶冶青年人的心灵,使其情操得到升华,编辑精神得到深化和提高。

[1]党春直.求真务实——编辑精神的灵魂[J].编辑之友,2005,(2):42~44.

[2]姚福申.中国编辑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3]柳斌杰.忠诚为民时刻为民一切为民[J].编辑学刊,2006,(1):11~13.

[4]续维国,曾米鲁.国际大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启示录[J].编辑之友,2005,(4):61~63.

[5]张琦.转型期新闻出版职业道德的重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27(3):130~132.

[6]朱磊.转型期编辑的心理健康[J].编辑之友,2006,(2):46~47.

G232

A

1006-5342(2010)11-0132-03

2010-06-18

猜你喜欢

精神工作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精神灿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
拿出精神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