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教育中的高等数学*
2010-08-15皮利利何月俏王茂玲
皮利利,何月俏,王茂玲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浅谈高职教育中的高等数学*
皮利利,何月俏,王茂玲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本文分析了高等数学的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和目前高职教育中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在高职教育中高等数学的教学以模块化进行,不仅能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数学工具,它更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素质,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高等数学符合高职教育中为一门通识教育类课程的定位。
高职教育;数学教学;教学模式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将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的基本特征归纳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不少高职高专院校正按照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就高职高专教学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如校企结合、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与“考证”的要求相结合等富有成果的作法。高等职业教育强调职业能力的“重要性”,注重理论基础的“实用性”。专业按适应社会职业分工和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以及市场变化要求来调整设置,具有较大的定向针对性、可变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合理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既要有上岗的针对性,又要有就业弹性带来的适应性。它要求高职的毕业生既能动手又能动脑的,还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能够将“想法”转化为具体的技术进步和产品改良,不会因岗位内涵的变化而失去自身的工作活力,具有专业的可持续学习的基础),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协调能力、综合的运用能力等。但是,高职教育在具体教学中是两种倾向并存,一是重理论轻实践,仍将传授理论知识作为课程的核心,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基本还停留在概念层面;二是为了强调实践能力,增加实训课的学时,将理论课学时进行了大量削减,对基础课程大幅砍压,将高职教育等同于技校、中职的教育。第一种倾向的危害,现在在高职界有了较清楚的认识,这种倾向正在得到纠正;对第二种倾向的危害性,坦率地说远没有为整个高职教育界所共识。一方面,第二种倾向往往被简单地认为是对第一种倾向的矫正;另一方面,我国高职院校中大部分是由原技校、中专挂牌升格而来,办学理念、管理方式、师资准备、场所设施有所滞后在所难免,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如何真正实现由中等 (中专、中技)教育向高等教育 (高职高专)的转变也有待时日。有的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不顾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这一教育层次的特点,课程的开设与技校、中职的相同。例如有的高职院校的工科专业仍至计算专业已经不开设《高等数学》或象征性地开设一点选修内容,依据一曰反正学生学不会,二曰学了也无用。这除了过于急功近利及对《高等数学》的作用不甚了解之外,也与高职教育中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无不相关。高等数学给人们的印象是:高高在上的离实际很远的一门抽象学科,是使相当一部分学生望而生畏的一门课,是与高职教育培养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没有多大联系的一门课。如何改变人们对高职教育中《高等数学》的印象,本文仅就高职教育中高等数学的教学怎样设置教学内容谈谈个人的看法。
高等数学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一门通识教育类课程,怎样适应高职教育的定位,已引起高职教育者的关注。多年来,尽管数学教育工作者对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作了多方面的有益尝试,但总体情况仍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材建设滞后
目前高职教育使用的高等数学教材基本不适应高职的需要。原因一是编写教材的组织者过于强调主编的职称和知名度,结果是主编往往没有高职教学的经验和对高职学生的了解,编出的教材多是本科教材的精减和压缩,教材偏难、偏深、偏细,习题严重的脱离了高职教育的实际;二是虽然主编有高职教学的经验,但组织者往往为了经济效益,要求至少有多少多少学校参加才能组编,而往往因为种种原因,各学校各自为阵,互不通气,结果是内容结构凌乱,各章节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难易程度各有不一,没有一个统一的结构体系,选用的例题也各自为阵、与专业知识严重脱节。
二、现有师资队伍
现在高职数学教师多系原来中职、中技的教师,或从本科院校调入的教师、或刚从数学本科、研究生甚至博士生毕业的,往往这些教师进入高职这样一个全新的教学领域,对教学内容“度”把握不够准确。具体表现在教学方式及模式上存在两种趋势,一种趋势是教学内容上按本科教学模式,强调数学的系统性,从概念讲解到定理证明,从公式的推导到例题习题,这种教学方式使教师疲于奔命,而学生一脸茫然。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由对数学的畏惧感上升到恐惧感。另一种趋势是沿用中职或中技的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任意删减,全然不顾学生后继课程学习的基本需要。产生以上两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的生源差异、与技校中职的不同,对高职教育的定位理解不够。
我们认为高职数学教学一是要明确高等数学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和基础性作用,明确数学课程本身和其它各专业对数学的要求和发展趋势,并以此作为确定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由于不同专业对数学的要求不尽相同,全面进行教学内容重组,形成和谐协调的新体系已势在必行。因此构建的教学内容要以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从各专业后继课程的需要出发来考虑和确定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中同时考虑到高职院校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中一是不过分依赖教材、书云亦云。要达到此目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师除了全面熟练地掌握高等数学知识之外,还要了解所教学生的相应专业知识,了解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这就给我们的数学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做一名“准双师型”教师,只有这样才有驾驭整个教学内容和解决“度”的能力。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形成“理论构建和解决问题”的数学素质教育教学模式。高等数学不仅是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数学工具,它更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素质,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数学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素质教育,所以在高职教育中很多院校将高等数学定位为一门通识教育类课程,我们认为这一定位是符合实际的。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赖于其数学素质和修养,而数学素质的培养又主要体现在课程的教学之中。因此数学内容同时要注意渗透数学的观点、概念和思维方法,促进课程的内容与专业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淡化复杂的数学运算技巧的训练,着重讲解专业中常用的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同时又要注意到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因此我们认为可将高等数学教学的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基础模块、应用模块、提高模块。基础模块教学内容的设定是以满足各专业对数学的基本要求为依据,以绝大多数学生能掌握为主线,它是高等数学中的一些最基本的内容,必须精讲细讲,使学生彻底弄懂,对所有学生都是必修的,通过这些最基本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所学专业常用的数学工具和基本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模块内容的设定应由数学教师根据各专业课所需确定,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设置不同的应用模块。它的主要特点是体现专业性,所有内容都要体现一个“用”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身边”。这一模块的授课方式可以相对灵活,可以通过案例教学、讨论式或双向式等模式进行。我们注意到在高职教育的教学中,虽然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教学内容是教学重点,但只有适应岗位能力的知识与技能是不够的。这是因为一方面职业岗位能力是一个变化的因素,在学校不可能完全解决其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素质养成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实现岗位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应变能力以对应岗位职业要求的变化为基本目的,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要求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不仅要掌握较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熟悉和掌握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实际应用,有些岗位对技术性、复合性和持续发展性要求都很高,仅是高职层次明显不能胜任。因此有一批受高职教育的人们还需要具有专业的可持续学习的基础,同时技术应用性人才更容易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要求这类人才潜在能力更强,发展后劲更足,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是一种终生教育。提高模块内容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因此,提高模块内容的设置体现一个“高”字,进一步加深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以现代数学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主线,介绍现代数学的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模块可通过讲座、数学建模、数学试验等选修课的教学模式进行。
当然在高职教学中,要确实做到以上所说观点,除数学教师本身要不断进取外,还需要使数学教师有了解专业的条件和机会。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1]姜大源.职业教育的学习结构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2]姜大源.职业教育的学习目标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0).
G420
A
1006-5342(2010)02-0141-02
2009-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