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为执政思想的“以民为本”

2010-08-15忠,汪

关键词:民本皇权天命

雷 忠,汪 婷

(1.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2.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 200237)

●法律与政治

作为执政思想的“以民为本”

雷 忠1,汪 婷2

(1.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2.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 200237)

考察中国“以民为本”执政思想的发展脉络。将其划分为被动天命观、基于主动天命观的民本执政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民本执政思想等3个历史阶段。通过基于主动天命观的出现解析了民本执政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通过“天命-民本”的矛盾运动,解析了基于主动天命观的民本执政思想的没落;通过中国共产党民本执政探索的4个阶段分析,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民本执政思想,提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民本执政思想植根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植根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植根于代表占中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利益的工人阶级立场,植根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意志的断言。

以民为本;天命观;民本执政思想;被动天命观;主动天命观

一、基于天命观的民本执政思想之源流

古代“天命”的实质即是强调王业天授和王位天承,《诗经·商颂》谓之“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见:《诗经·商颂》)。天命观,是将上天视为人类社会和一切自然的权威主宰,并将其作为人类思想体系的终极依据,也就是将所谓的天赐皇权作为一切行为的基础和出发点。天命观是通过弱势人类对于强大自然的恐惧与敬畏,而为皇权建立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因而自然观在发蒙之初,表现为被动的形式。被动天命观,是指在天命面前,人的主观顺从,所谓“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见:《论语》)。

被动天命观存在的前提是天命恒定,但周之代商,如同商之代夏,都变革了“天命”,从而使得一些人物痛感“天命靡常”(见:《诗·文王》),甚至“天不可信”,被动天命观不能解释天命恒定了。为了维护和保全其既得利益,主动天命观开始发蒙。主动天命观,是指利用人类对于上天的敬畏,以及上天对于子民的庇护而加持特定人群的特定利益,所谓“天休于宁王,兴我小邦国。……呜呼!天明畏,弼我丕基”(见:《大诰》)。

主动天命观的秘诀在于同时敬畏上天与人用。对天,“以德配天;对人,“敬德保民”,由此,民本思想开始发蒙。所谓民本,即在恪守“天命”的前提与基础上,以德御民。而天命与人事的合一,在周代之初就已现端倪。

周王朝统治者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取代商王朝统治地位是“顺乎天而应乎人”,就是说,既顺从了天意,又顺应了民心。但在推翻商王朝统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小民汹汹”,使得周王朝统治者认识到“小民难保”,因而对于“民”的力量不能不有所警惕,以致形成了“敬天保民”的主动天命观。

周公旦对于“敬天保民”主动天命观的兴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河南博物馆在《周公旦对奴隶制政治的思想发展》一文中指出(见:http://www.chnmus.net/html/20060424/036644.html),周公旦“敬天保民”主动天命观所体现的民本思想可以分为“以德配天”和“敬天保民”等两个部分。在“以德配天”部分,他认为,天命不常、天以德选君,以民情视天命;在“敬天保民”部分,他认为,当权者需要做到“重民”、“无逸”、“慎罚”,由此 ,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基于“敬天保民”主动天命观的民本执政理念、执政思想和执政行为。

“敬天保民”民本执政理念的基点在于“惟命不于常”,也就是说,上天不会把人间的王命无条件地永远赋予某家某姓,上天的意志和命令是可以改变的,因而,“敬哉!天威棐忱,民情大可见”。“敬天保民”民本执政思想的核心在于“用康保民,宏于天,若德裕乃身,不废在王命”,“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也就是说,主张君王应该像保护婴孩一样保护臣民,使民众安居乐业,才能完成上天交付的王命。“敬天保民”民本执政行为的关键在于提倡“嗣前人,恭明德,在今”积极有为的主动执政行为,“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罔爱于殷,惟逸。天非虐,惟民自速辜”戒奢戒掠的殷鉴执政行为,以及“凡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汝则念之;不协于极,不罹于咎,皇则受之”重民慎罚的保民执政行为。

从民本执政思想的萌芽看,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民众在改朝换代过程中所显示的巨大作用,奴隶主统治者认识到,仅仅依靠神威的天命观不可能长久维持统治地位,要维持统治地位不仅要敬天,还应体恤民情。从而开始面对现实,重视庶民的经济需求和社会需要。因而,基于主动天命观的民本执政思想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而是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状况所做出的深刻能动反应[1]。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原地域奴隶制生产关系驱向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大变动时期,在思想上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民众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日益显示出来,对于天命愈加怀疑,出现了抛弃天命观的认识萌芽,所谓“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为了保有并巩固统治基础,对于最高统治者的执政素质必然提出现一些新的要求,所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以“厚德载物”为目标,基于主动天命观的民本执政思想开始进一步深化发展。

孔子是春秋时期维护基于主动天命观的主要代表人物[1]。他以一个曾经的执政者身份周游列国、观察社会,耳闻目睹了人民在社会变革中的巨大作用。在这种社会考察中,他将统治者与小民联构为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社会系统 ,以“恭、宽、信、敏、惠、智、勇、恕、孝、弟”为基础,建立“仁”的社会理念。由此,提出了克已复礼为之仁,若礼兴,则天下大治的“仁者爱人”执政理念,“重民、食、丧、祭”的“重民富民”执政思想,“足食”、“足民”、“庶之”、“富之”的“为政以德”执政行为。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的理念,并将其发展为“仁政”主张。“仁政”主张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原则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规则是“民有恒产”;途径是“井田制”-“薄税敛”-“不违农时”-“深耕易耨”;方法是通过仁义教化,达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从而建立起基于“仁政”的民本执政观念[2],并将其发展成为一种政治学的基本理念。这主要表现在如下3个方面:1.政治上提倡“民贵君轻”学说。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2.经济上主张“制民之产”,“取于民有制”;3.行为上主张统治者按“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岁免于死亡”的规则行事[3]。

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而主张“性恶论”,提出需要通过圣王及礼法的教化,“化性起伪”,提高人格。而问题是,君王如果缺乏礼法,又如何教化四方呢,由此他提出了基于“舟水论”的执政理念——“君者 ,舟也 ,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节也”。也就是说,统治者没有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就将一事无成;而要获得百姓的拥护和支持,就必须富民富国。这一套说教似乎很能够打动统治者,但中国古代出现的那么多暴君足以说明这套理论价值有限,究其原因,“舟-水”系统是一个短时变系统,一个激励就足以引发系统震荡,破坏系统平衡,而中国“天命-民本”系统是一个超长时变巨系统,一个激励不可能引发系统的超程震荡,而且其破坏效果需要在几年甚至数十年后才能显现出来。因而,荀子的舟水论”只能用于统治者教育,而不可能成为执政理念。

经历秦皇暴政、陈胜吴广起义和蜀汉相争之后的西汉初年,国力极度削弱,因此汉代统治者采取了黄老之学,通过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实施无为而治的执政行为。经过高、惠、文、景等4代统治者的努力,赢得汉代初年的和平,开创了文景之治,国家和百姓开始富裕。

黄老之学在社会政治领域,强调“道生法”,主张“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提倡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黄老之学的核心在于通过削减皇权以惠民。但黄老之学的内核提倡的是一种消极避世的被动天命观,如果将其作为执政理念,则有损国家统治的政治基础。经过高、惠之后的无为而治,尽管社会和平,但外有匈奴的不断侵袭,内有封建的磨刀霍霍,使得皇权面临崩溃之深渊,因而是否应将黄老之学作为执政理念,在统治集团内部不断出现争论,贾谊就是这场争论的杰出人物。

贾谊的执政理念由《过秦论》、《论积贮疏》、《治安策》等3部分构成。《过秦论》以秦为对象,讨论了执政理念。指出,秦国变法图强而得天下,“仁义不施”造成“攻讨之势异也”,焚书坑儒,以暴虐治天下,终致国家倾覆;《治安策》提出了执政方略,指出治国安邦的根本在于使上下有所遵循礼仪、纲纪、法度;《论积贮疏》提出了巩固执政地位的方法,提出“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由此,在经历黄老之学的执行实践之后,其于主动天命观的民本执政思想彻底战胜了基于被动天命观的民本执政思想,面向执政的上层建筑得以革新,到汉武帝时期,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得到巩固,社会生产关系由奴隶制不可逆转地进入到封建制。

宋元以后,作为生产资料的土地,已经出现高度集中的趋向。由于封建皇权已经固化,皇权政治稳如磐石。在一个农业经济体系中,为了供养庞大的政权体系,随之而来的必然是赋税沉重。这些问题集中到生产关系上,必然表现为对于核心生产资料——土地——的争夺,表现在阶级关系上,必然表现为农民、小土地主、官僚大地主和皇家的矛盾不断激化与发展,从而造成执政集团与广大农民的矛盾不断尖锐与对立。在北宋时期,这些矛盾集中反映于王安石变法。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基于主动天命观的民本执政思想在北宋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其代表人物就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张载。

张载主张唯物本体,他认为,“太虚无形,气之本体”,由此将事物的矛盾变化概括为:“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进而提出“两”与“一”互相联系、互相依存:“有两则有一”,“若一则有两”。由此哲学思想的支持下,他提出了“民胞物与”的思想:“乾称父,坤称母……民,吾同胞;物,无与也”。乾坤是天地的代称,天地是万物和人的父母,天、地、人三者混合,处于宇宙之中,因为三者都是“气”聚而成的物,天地之性,就是人之性,因此人类是我的同胞,万物是我的朋友,万物与人的本性是一致的。由此出发,他主张温和的社会变革,实行井田制,实现均平,“富者不失其富”,贫者“不失其贫”。在北宋的历史条件下,张载主张以民为本,注重民生,强调平均,希望通过“井田”防止土地的被兼并。但这样的民本执政思想以是皇权对于民本的妥协而实现的,不可能得以实践,必然成为空想的民本执政思想。

宋代以后,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对于土地等生产资料的争夺更加激烈,阶级矛盾日趋严重。对于民众来说,对于皇权的质疑、对于皇权的挑战逐步涌动,无论是被动的天命观或是主动的天命观,不断被抛弃,这其中李贽、黄宗羲是为先河[4]。而为了巩固皇权,必然要抑制民本执政思想,以皇权而独断乾坤,因而无论是基于被动天命观的民本执政理念或是基于主动天命观的民本执政理念已经没有其生存空间,更无所谓实践空间。我们从元、明、清等3个历史朝代,看到皇权统治越来越专制、管理越来越细密、控制越来越严厉,随之而来的是天命观与民本理念不断发生越来越激烈的冲突与对抗。由于失去了民本执政理念,皇权就不可能独立生存,就必将被人民抛弃。

在20世纪初叶,随着辛亥革命的成功,封建帝制、封建皇权被中国各民族人民抛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这标志着以稳固皇权为目的的天命观走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基于天命观的民本执政理念也必然随之彻底地土崩瓦解,新的民本思想更待重建。

二、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民本执政探索

经过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找到了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道路,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体中国人民社会主义发展道路[5]。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意识,是在领导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中,逐步形成的。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时候,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以极其明确的语言完整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一个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为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中国共产党对于执政理念和执政行为的探索是从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开始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分析了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中国国内存在的基本矛盾,由此确立了党在革命成功后执政的工作重心和执政所依靠对象,“在领导城市工作时,党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以便向帝国主义者、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作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文化斗争,并向帝国主义者作外交斗争。党要立即开始着手建设事业,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并将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作为中心任务”。为此,提出了执政行为准则“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探索就是“一切为人民的利益出发”的民本执政实践探索,可以分为以下4个历史阶段。

(一)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人民解放民本执政实践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以民为本”,体现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总纲,为中国共产党以民为本的执政理论探索奠定了基石——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积极地创造有利的执政环境;恪守党的宗旨,鲜明地提出人民民主的执政理念;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科学地构建民主集中制的执政体制;变革生产关系,适时地巩固工农联盟的执政基础;发展生产力,系统地制定实现现代化的执政方略。由此,将中国人民从被压迫主体革命为执政主体,从而将中国人民从基于天命观的皇权统治下彻底解放了出来[6]。

(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改革开放,将国家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的人民富裕民本执政实践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以民为本”,体现在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终把人民的利益、生活、命运作为党的工作出发点,作为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立了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本执政思想。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本执政思想包括以下两个组成部分:

1.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观,“实事求是”的行动观,“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领导就是服务”的执政观,“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发展观和“人民满意”的群众观所共同组成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本执政理念。

2.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执政行为规则,“三步走”战略的执政总体部署,“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执政方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执政方针,“三个有利于”的执政标准所共同组成的基于“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法,包括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我们都采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本执政行为。

邓小平理论“以民为本”思想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改革开放的根本国策,将全部工作重点迅速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通过建设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

(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以“三个代表”为指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的国家富强民本执政实践。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通过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再认识,创建了基于“三个代表”的民本执政思想,将中国共产党的民本执政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基于“三个代表”的民本执政思想包括以下两个组成部分:

1.由“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也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的执政群众观,“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的执政使命观,“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不变的价值追求”的价值观,“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的执政责任观所共同组成的基于“三个代表”的民本执政理念。

2.由基于“三个代表”的民本执政理念出发,第三代领导集体建立起基于“三个代表”的执政行为模式——共产党执政的根本任务在于面向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的生产力,面向维护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面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基础在于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执政的根本标准在于从事的各项事业中,都要牢记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

基于“三个代表”的民本执政思想,总结了我们党以及世界其他党执政的经验教训,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探索和完善了共产党执政的机制、制度和体制,改进了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了我们党按客观规律执政的能力和水平。正是在基于“三个代表”民本执政理念的指导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在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开创了新局面。

(四)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坚持科学发展观,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的民族复兴民本执政实践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清醒地认识到:“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在以“党的建设”为主题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对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理念进行了求真务实的总结,为主旨,创建了由以下两个部分共同组成的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民本执政思想。

1.由“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执政价值观,“坚持艰苦奋斗,根本目的就是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努力,不断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的执政责任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权利观所共同组成的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民本执政理念。

2.由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协调发展,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可持续发展所组成的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民本执政行为。

三、“以民为本”的执政思想发展轨迹

基于主动天命观的民本执政理念,其认识论前提是将天命与民本作为一个截然对立的矛盾双方来分析执政系统运动规律的。在天命-民本这一矛盾系统中,基于天命的皇权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民本的提出与实现是以维护皇权和巩固皇权为前提的,因而有关于基于主动天命观的民本执政理念的所有讨论,其核心、其实质都在于协调与缓和“天命”与“民本”之间的矛盾,达到皇权永固的目的。由于基于天命的皇权的核心在于通过天命永久保有政权而独占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这就势必挤占民本所依赖的生存资源,因而在这样的矛盾运动中,依赖皇权统治者的民本觉悟协调与缓解天命与民本的矛盾,必然会导致矛盾的周期性发生与发展,最终必将由于其尖锐的对立而摧毁“天命-民本”这一矛盾体本身,辛亥革命已经充分证明基于主动天命观的民本执政思想的彻底失败。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立党为公;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是一个无神论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的提出、丰富与发展,是建立在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

中国共产党的“以民为本”植根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植根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植根于代表占中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利益的工人阶级立场,植根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意志,因而彻底消除了主动天命观所固有的“天命-民本”矛盾,使得“以民为本”中的“民”成为“本”的主体,使得“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使得“以民为本”从阶级立场和执政思想上落到实处,从而从根本上构成了基于“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民本执政思想。

中国共产党所持有的阶级立场,使得基于“为人民服务”的民本执政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60余年的建设实践中朝气蓬勃,承前启后,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由此,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一个社会和谐、人民富裕、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社会主义伟大国家必将屹立于世界东方。

[1]陈增辉,王洪涛.孔子的“官德”思想[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25-28.

[2]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刘泽华,葛荃.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4]郭厚安.论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的批判[J].西安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5):1-8.

[5]邢贲思,金钊.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6]季笃武.毛泽东对探索执政理论的突出贡献[J].网络财富,2009(1):179-180.

[7]马兵.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形成的理论渊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38-39.

[8]李香周,张小芸.浅析中共执政理念演进的动因机制[J].世纪桥,2010(5):37-38.

“People-oriented”as the Governing Philosophy

L EI Zhong1,WANG Ting2
(1.Management School,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0,China;
2.School of Society and Public Management,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237,Chin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skeleton of“people-oriented”governing philosophy of Chinese government,dividing it into three historical periods such as passive view of providence,people-oriented governing philosophy based on active view of providence and CPC’s people-oriented governing philosophy—“serving the people”.It explain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people-oriented governing philosophy based on the appearance of active view of providence;explains the declination of people-oriented governing philosophy based on active view of providence through the paradoxical movement of“providence-peopleoriented”;brings forward the CPC's people-oriented governing philosophy—“serving the people”.Through an analysis on four stages of CPC's exploration on people-oriented governing experience and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is philosophy is deeply rooted in epistemology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in the analysis on basic contradiction of socialist society,in the position of working-class,and in the assertion of governing awareness of serving the people wholeheartedly.

people-oriented;view of providence;people-oriented governing philosophy;passive view of providence;active view of providence

A8,D092,D26

A

1008-2603(2010)05-0040-06

2010-08-03

雷忠,男,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李潇雨)

猜你喜欢

民本皇权天命
君臣互动与汉代皇权伦理政治特征——以身体及亲缘关系比拟为视角
“两元保险”背后的民本思维——西安交大教授王立剑:风险管理再添一筹
Chapter 14 Realize your personal legend 第十四回 履行天命
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体现
从天命到性命:唐宋命论演变初探
兜底治疫
西夏佛教图像中的皇权意识
历代赏石文献中所蕴含的民本思想
费孝通绅权与皇权的关系研究
试析渤海世族家族与金朝皇权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