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高速公路产业经济带发展研究
2010-08-15黄劲松徐烁然
○黄劲松 徐烁然
(1、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2、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一、引言
随着学术界和各级政府对高速公路的社会经济效益的不断认识和肯定,高速公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地区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中的地位明显提高。由此衍生的高速公路产业经济带建设问题也逐渐成为交通经济研究的焦点问题。温州高速公路产业经济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两纵两横两连一绕”高速公路主骨架为依托,产业特色比较突出的高速公路产业经济体系,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全市高速公路产业经济带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高速公路网络不完善、高速公路产业经济带建设观念滞后、缺乏科学规划等。因此,需要从战略高度予以重视,促进高速公路经济带又好又快发展。
二、温州高速公路产业经济带发展现状及问题
1、基本现状
自2006年以来,温州全力实施“高速网路工程”,全面加快在建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截至2008年底,温州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了204.2公里,并形成了以甬台温高速公路国家主干线、金丽温高速公路省级主干线两条高速公路为主的高速公路主骨架。此外,诸永高速公路温州段、温州绕城高速公路预计也将于2009年底建成通车,“两纵两横两连一绕”的高速公路产业经济带格局愈发明显。其中,两纵是指甬台温高速公路温州段、甬台温高速公路温州段复线;两横是指金丽温高速公路温州段、龙丽温高速公路温州段;两连是指诸永高速公路温州段、疏港高速公路;一绕是指温州绕城高速公路。
2、发展问题
(1)交通网络不完善。2007年,温州GDP达到了2157.0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例为11.6%,在浙江省排名第三,排名仅次于杭州、宁波两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截至2007年底,温州高速公路里程仅为204公里,占全省高速公路里程的比例也只有7.7%,在浙江省排名第八,仅高于台州、衢州和舟山三市,与温州作为浙江三大中心城市的地位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很不相称。高速公路通路里程的差距也直接导致了目前温州高速公路网络不完善,断头路大量存在,已通车高速公路线路连接不畅以及主要通道交通拥挤的客观现实。
(2)建设观念滞后。目前,社会各界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主要差异表现为:一部分观点认为高速公路建设已经差不多了,不需要大规模建设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高速公路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尤其是高速公路产业经济带的建设将为区域经济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需要新增加高速公路规划建设。不难看出,高速公路建设观念的不统一,对高速公路认识的不客观,也将极大地束缚高速公路产业经济带的建设。
(3)规划欠缺系统性。“十一五”以来,温州陆续制定并先后出台了《温州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规划》、《温州道路运输业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以及《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政策,各规划之间彼此缺乏联系,也没有在综合考虑经济环境、产业发展以及其他运输方式,针对高速公路产业经济带制定专门的战略性规划。
三、温州高速公路产业经济带发展的政策建议
1、提高管理水平,加快高速公路建设
从全省范围来讲,由于温州高速公路建设相对滞后,网络尚不完善,无法有效与其他地区保持紧密的交通和经济联系,也使高速公路对沿线区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有所减弱,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温州高速公路产业经济带的发展。因此,应加快温州高速公路建设步伐,促进高速公路与沿线产业经济带的互动发展,通过产业经济带的持续发展来提升温州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1)作好前期的规划和设计工作。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大、回收期长,并能对地区生产力布局、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而建设前期必须根据地区的长远发展规划和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布局制定高速公路建设规划。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还要与产业经济带的规划建设同步发展,从交通经济一体化的角度来考虑高速公路路线选择与产业经济带发展范围的规划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2)加强项目管理。高速公路经过前期规划和设计后须经过精心组织建设方可达到建设目的,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管理。首先,在施工单位选择上要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方法,引入竞争机制择优选用施工单位以保证施工水平和工程费用的合理;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管理以保证工程质量;最后,要建立科学项目管理体制以强化工程监理。
(3)加强经营管理。要建立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对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进行统一管理,此外,还要规范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高速公路通行服务水平,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通过能力、交通量的吸引以至社会效益及直接经济效益的发挥和产业经济带的发展。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完善沿线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第二,改革养护体制,实行养护市场化;第三,实现集中、统一、高效、特管的交通安全与路政管理体制;第四,规制收费额标准,提高收费服务水平。值得一提的是,车辆通行费标准应充分考虑高速公路对经济带贡献和影响来科学确定。按照高速公路经济带社会经济效益的类型划分,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标准应与用户直接使用效益挂钩,以用户节约的车辆运输成本和人工费用为依据科学确定,并随物价的变动而调整。
2、加强高速公路网络的规划与建设
高速公路对沿线产业经济带产生影响的聚集与扩散机制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生产要素和经济组织在地域间的流动来实现,生产要素和经济组织流动的难易及远近程度均与区域交通的通达性直接相关。高速公路沿线产业经济带所在区域远至与全国各大中城市(资金、高新技术及先进管理经验的来源地),近至与本地县乡村甚至边远山区(基本生产要素及资源的来源地)的连通状况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区域产业经济带的发展。因此,发挥温州高速公路对产业经济带的正向促进作用,有必要加强公路网的规划与建设,包括全国范围高速公路网及区域内的配套公路网的规划建设。
在高速公路网规划中,应明确高速公路的功能和作用,其路网的规划建设与整个公路网规划建设密切相关。理想的高速公路规划网规划模式实质上是包含于整个路网规划中的,反映的是一种运输需求的细分。
作为一种高质量的全封闭道路,高速公路承担主要结点间的快速运输任务,是通道型的公路,当然在具体的环境中,高速公路也可能有其他的功能定位,高速公路功能和作用的定位使高速公路网规划更有针对性。应该说,高速公路网的形成有利于加强沿线产业经济带与较远距离外的经济中心的联系,便于大范围内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通。但就产业经济带内企业从事的生产和销售活动来说,其生产要素的获取及产品的销售很大程度上在区域内或相邻区域完成,高速公路对产业经济带的聚集机制和扩散机制作用的发挥也因距离的扩大而呈递减趋势。所以说,高速公路的配套公路网对高速公路沿线产业经济带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良好的辅助公路路网,高速公路对沿线产业经济带的促进作用便难以发挥。因此,要合理配置沿线路网,以便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作用。
配套普通公路路网也必须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建设运营管理:一是对配套公路网络、沿线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布局进行统一规划,公路网络规划要因地制宜考察资源禀赋因素,路线的选择有利于地区旅游、矿产等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二是公路网络开发应大网小网并举,广辟融资渠道,严格按照技术标准修建公路。如县乡公路,须达到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路基宽度不小于6.5米,路面宽度6米,特殊情况下不小于5米;三是在项目建设中加强管理,公开、公平、公正地招投标择优选用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管理以保证工程质量,建立科学项目管理体制以强化工程监理;四是加强公路的运营管理,出台政策确保公路建设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点,抓好公路绿化并对道路招标养护、分段养护,使得公路的运营管理能提高其使用效益。
3、以高速公路产业经济带促进区域新型工业化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高速公路产业经济带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生产、共享基础设施、集中排污处理等特性正适应了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要求。所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政策指导,依托高速公路带来的各种优势,必然能促进温州高速公路沿线产业经济带与沿线区域新型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发展,带动广域范围内的经济大发展。第一,要健全产业经济带内部的专业化分工体系。产业经济带内各企业要转变观念,放弃“做大做全”的生产经营模式,主动参与产业经济带内部的专业化分工,积极实施产品生产的配套和协作。只有“做专做强”,通过不同企业之间上下游产业链的分工协作,才能产生良好的资源配置效应,提升集群的整体竞争力。第二,要充分发挥集群内部骨干企业的优势带动作用。国内外高速公路产业经济带发展的经验证明,其内部的骨干企业无论在生产、营销、以及技术创新等领域都起着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政府机构可以打造骨干企业为切入点,激发产业经济带的发展活力,对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优势企业,在利技创新、融资、土地、税收、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在培育骨干企业的同时,还要鼓励中小企业走联合发展之路,加入到大企业的产业链中,实现大中小企业优势互补,逐步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基础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分工合作体系。第三,要提高产业经济带内各企业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把重点放在具有温州特色、能充分利用高速公路优势,通过深加工等方式提高附加值的产品上,大力推进生产由粗加工、低附加值向精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升级,逐步提高产品档次。可通过向下游的原料或产品研发拓展、向终端产品设计、品牌塑造延伸,以及在物流环节提供增值服务来实现。
4、加快高速公路产业经济带沿线的新农村建设
高速公路的开通为沿线地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集群化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沿线地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首先要充分利用高速公路带来的这些优势,以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培养农业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促进沿线新农村建设。一是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开发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发展特色种养业、来料加工业和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促进农民就地创业就业。二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积极引导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努力形成“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的经营格局,积极发展跨区域的产业化经营,鼓励农业企业、专业大户到省外建立种养业基地。三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构筑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为骨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推广组织、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产学研、农科教一体化的农业技术创新平台和推广体系,开展乡镇责任农技员试点,实施每个乡镇都派驻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进农业信息化,推广“农民信箱”的使用。
[1]张东风、马广青、张东红:中国高速公路产业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刘舒燕:高速公路产业带层次结构模型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
[3]吴丽萍、陈传德:高速公路产业带的经济意义[J].经济论坛,2001(1).
[4]张文尝:交通经济带[M].科学出版社,2002.
[5]交通部课题组:高速公路产业带研究[R].2004.
[6]郗恩崇:公路经济学[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