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获取方法在新准则中的应用
2010-08-15王晓芳
○王晓芳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
一、新准则中有关公允价值的规定
为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在充分考虑我国目前各种经济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新会计准则体系38项具体准则在不同方面都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具体运用情况如下。
金融工具的计量——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与被收购方的可辨认净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
投资性房地产——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股份支付——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提供服务的,以授予职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以现金结算的以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
收入——按照从购货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但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不公允的除外(包括采用递延方式,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
融资租赁——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将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非货币性交易——交易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
其他——如生物资产等。
其中p0(t),q0(t)∈R为领航者智能体的位移和常速度;pi(t),qi(t),ui(t)∈R为跟随者智能体的位移、速度和控制输入.
如此大范围的使用公允价值属性,使得公允价值在实务中的具体操作显得特别重要。本文就现行市价法、现行成本法、现值法在上述准则中的具体应用进行阐述。
二、现行市价法的运用
现行市价法是比照与计量对象相同或相似资产的近期交易价格,来确定计量对象公允价值的一种估价方法。这种方法站在销售人或卖方的立场上,利用已被市场检验了的实际交易价格来判断和估计计量对象的市场价值。由于这种方法是以经过实践检验的实际价格为依据,因此,通常被认为是公允价值获取的最为直接和最具说服力的获取方法之一。尽管如此,现行市价法并不适合所有计量对象,其运用受一定范围和条件的限制。
1、现行市价法的运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就计量对象自身的性质而言,现行市价法主要适用于金融工具计量、非货币性交易、收入、股份支付、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资产减值测试、生物资产等会计准则。具体到企业的资产,是指那些可以对外销售或准备对外销售的实物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金融资产等。这些资产通常包括以外销为主的库存商品、产成品、可以对外销售的半成品,以及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已贴现的应收票据,可打包出售的债权,准备外售的固定资产、土地使用权等。严格地说,对于一些以自用为主的资产项目,如原材料、辅助材料、自用固定资产等,其公允价值也可以参照其市场价格确定,但由于这种市价是从购买者的角度来看的,因此,理应归入现行成本法范围内。
采用现行市价法获取资产的公允价值通常需要具备三项基本条件:一是存在一个活跃的公开市场;二是该公开市场上有可比的资产及其交易为参照物;三是所选定的参照物的各项指标、技术参数是可收集的。公开市场是一个充分发育的商品市场,市场上有众多的卖者和买者,因而排除了个别交易的偶然性,所形成的价格基本上可以反映市场行情,以这样的价格为基础确定的公允价值,易于为企业各利益相关者所接受。可比较的参照物通常为近期在公开市场上交易的,与计量对象相类似可据以确定计量对象现行市价的资产项目。参照物的选择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参照物与计量对象在功能上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用途、性能上的相同或相似;第二,参照物与计量对象面临的市场条件具有可比性;第三,参照物成交时间与计量日间隔时间不长,相隔时间应在一个适度的、其影响可以调整的间隔内。
2、现行市价的确定方法
如果存在一个活跃市场,且该市场上存在与计量对象同质的交易项目,则计量对象的现行市价可直接确定。如果与计量对象有关的活跃市场并不存在,或者说,虽然存在,但与计量对象完全相同的交易项目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根据参照物的价格调整确定。对于多项资产的组合或整体来说,是很难找到参照物的,对此类资产来说,市盈率法将是一种较为适合的方法。因此,现行市价法的确定方法概括地说主要包括直接确定法、调整确定法和整体确定法三类方法。
三、现行成本法的运用
现行成本法又称重置成本法,是从购买人的角度来确定计量对象公允价值的方法。由于公允价值立足于现时,因此,现行成本实际上是在计量当日重新购置或购建被计量资产所需要的成本。以现行成本法获取公允价值所贯穿的基本思路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任何一个潜在的投资者在决定投资某项全新的资产时,所愿意支付的价格都不会超过购置或购建该项资产的现行成本;如果投资对象并非全新,投资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会在投资对象全新购置或购买成本的基础上扣除各种贬值因素。
1、现行成本法的应用条件及范围
现行成本是从重置资产的角度来反映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因此,只有当计量对象能够持续使用,且在持续使用中为现有或潜在的所有者和控制者带来经济利益,资产的重置成本才能为潜在的投资者和市场承认和接受,若不能持续使用,重置该项资产将变得毫无意义。现行成本法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金融工具计量(金融负债)、资产减值测试、企业合并、融资租赁、政府补助等会计准则,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就计量对象的用途而言,主要适用于一些自用为主,不准备外售或变现的资产项目,如原材料、辅助材料、房屋、建筑物、生产设备及土地使用权等。第二,就计量对象的性质而言,适用于一些不能外售或变现的资产项目,如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等。这些资产未来的现金流入难以辨认,因而现值法和现行市价法对它毫无意义,现行成本法则是最为适合的公允价值获取方法。第三,就计量对象所适合的计量属性而言,现行成本法还适用于虽准备外售或变现,但其取得成本更能体现其真实价值的资产项目,如产成品、库存商品、预付货款等。若以现行市价对这些项目进行计价,会夸大其本身的价值,因为这些资产尚未销售。第四,就估价方法而言,计量对象必须是可以再生的或可以复制的,计量对象的实体特征、内部结构及其功能必须与假设的重置全新资产具有可比性,否则不能采用现行成本法。总之,对于未来使用中逐步转移其价值的在用资产来说,现行成本是唯一合理的公允价值获取方法。
2、现行成本的确定方法
现行成本的具体确定方法有具体分析法、功能价值法、功能指数法、物价指数法、统计分析法和回归直线法等方法,这些方法都是现行资产评估中通用的重置成本获取方法。在此基础上,可结合会计估计的特点,总结归纳出现行成本确定的三种方法:成本替代法、购买价格法和回收净额法。成本替代法是指在经济坏境相对稳定、物价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直接以计量对象的历史成本或账面价值来代替现行成本的方法。购买价格法又称具体分析法,它是利用现行购买价格直接估算计量对象的现行成本。回收净额法是根据资产负债的现行市价(售卖价格)扣除相关税费来倒挤现行成本的一种方法。
四、现值法的运用
现值法是通过计算计量对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其公允价值的方法。由于资产通常被认为是能够带来未来收益的经济资源,因此,通过计算资产未来收益的现值来确定其公允价值的方法在理论上是最完美的。
1、现值法的使用范围及条件
现值法是应用范围极为广泛的一种公允价值获取方法,只要计量对象所带来的现金流量能够可靠估计,并且能够找到一个在时间、风险等方面都与其现金流量相适应的折现率,现值法对任何项目的公允价值获取都是适当的。如金融工具的计量、资产减值测试、融资租赁等准则都会使用。但在实际运用中,现值法又是最难操作的一种方法,其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现金流量发生的时间、金额、概率的确定,以及折现率的选择都离不开人的主观估计,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现值法的推广应用。因此,一般情况下,现值法主要应用于一些市场价格无法获得,也无类似资产的价格可供参考,而其所带来的现金流量及折现率可以较为客观的估计的资产负债项目,如无形资产项目、金融工具项目及企业整体资产的公允价值估价等。
2、现值确定的基本方法
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理论上需要考虑下面三个因素:预期的现金流量、预期现金流量的风险以及货币的时间价值。由于传统计算方法的诸多弊端,本文在这里主要使用期望现金流量法计算现值。
(1)期望现金流量法的含义。期望现金流量法是一种更有效的现值计算方法。它是对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按照每期现金流量期望值乘以相应的发生概率,然后再加总的计算现值的方法。单一利率或许可以确定金额的不确定性,但要确定一个能够反应时间不确定性的利率是很难的。期望现金流量法考虑了所有可能的现金流量并计算出它们的期望值,而不是只寻找一个最可能的现金流量。
(2)期望现金流量法的计算方法。用期望现金流量法计算未来的现金流量,考虑到了每一种(或每一期)现金流量的发生概率,然后进行加权平均,最后求得可能的现金流量的市场期望值。期望现金流量法的计算公式为:现金流量期望值=∑现金流量×概率。但运用期望现金流量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估计现金流量是否应当包括通货膨胀的影响。第二,管理当局是否有最好或最差状态的构想。第三,时间金额是否相互独立。第四,管理者是否对相关的可能性做出估计。
(3)对期望现金流量法的评价。期望现金流量法的优点在于它将计量的重心直接放在了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和计量时所采用的各种假设上。不过,运用期望现金流量法除了注意前文述及的几个问题,还有以下三点是不可忽视的:一是由于计算参数较少,期望现金流现值可能与最佳估计现金流现值相差较小;二是计算较简单,管理者可以不花费很大的努力或者不必使用特别复杂的模型来计算期望现金流现值;三是在很多情况下,期望现金流现值可以用已有的估计信息来计算。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葛家澍: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6(9).
[3]葛家澍:关于会计计量的新属性——公允价值[J].上海会计,2001(1).
[4]夏成才、邵天营:公允价值会计实践的理论透视[J].会计研究,2007(2).
[5]张为国、赵宇龙:会计计量、公允价值与现值[J].会计研究,2000(5).
[6]卢永华、杨晓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J].会计研究,2000(4).
[7]谢诗芬: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8]谢诗芬:会计计量的现值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