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民工人力资本及其问题研究

2010-08-15汪军召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850

当代经济 2010年10期
关键词:民工农民工教育

○汪军召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850)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发生了一系列的变迁和转型,就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总体态势来看,二元社会向准一元社会转型成为经济转型的重中之重。该转型过程中,中国的农村和广大的农民尤其是走进城市的广大农民工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传统体制和制度性等原因,广大农民工一直处于被城市社会边缘化的境地。生活在城市这个准一元经济社会中,农民工本身的文化素质,尤其是须在生产实践中得以直接体现的技能水平较为低下,导致广大农民工总体收入较低,并且增长缓慢。碍于传统观念以及每日需大量时间花在工作上,而且目前职业教育实行了过度市场化政策,把广大农民工受教育和技能再培训的机会也排斥在了市场之外。因此着力研究如何提高农民工人力资本问题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综合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性的意义。

二、人力资本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的意义

1、人力资本的含义

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而且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非物质性资本。人力资本相对于人力资源是一个质量化的概念,其能够反映出人的能力差异,更为重要的是人力资本能够摆脱物质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的周期规律。

2、人力资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我国人口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人力资源并不等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源仅仅是一种数量化的指标,无法体现素质差异,而人力资本是一种质量化的指标,是人力资源的长期资本化而形成的。人力资本是现代生产要素中的第一要素,是众多资本中唯一具有能动性作用的资本,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而总体上和结构上我国人力资本还比较稀缺。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广大农民工的综合素质水平,增加农民工资本储量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历史战略性意义。

3、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的作用

从经济学研究的角度提高农民工的资本价值不仅有着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首先,它不仅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而且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有利于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进程;更为重要的是提升广大农民工的科学文化、技术水平等综合素质,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组成部分。

(1)农民工劳动者是城市化的主力军。在由二元城乡经济社会向以城市主导的准一元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无论从数量指标层面来衡量城市化还是从质量层面综合性指标来衡量城市化,农民工都势所必然地充当着生力军的角色。因此加速这一进程,我们不能忽视农民工这个城市化进程的开拓者。只有农民工的综合素质与“两化”实现同步发展,“两化”的进程才能顺利无阻地向前推进。

(2)农民工进城能够极大地促进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在我国,以农民工及其家庭为主体的边缘群体,数量规模巨大并呈扩大趋势。而目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标准,要想快速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单纯依靠城市人口的增长不太现实,而不断涌入城市的农民工自然地充当了这一历史性的角色。所以,把农民工有效转变为城镇人口无疑是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捷径之一。

(3)农民工进城有利于缓解城镇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不足。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和层次不断的调整和升级,其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发生了一定的分化。同时也导致了一定层次劳动力的短缺。大量民工的进入既有利于缓解城镇劳动力的短缺又有利于整合城乡劳动力资源,合理调整行业之间劳动力结构,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更有效的配置。

(4)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提升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农民工作为进入城市的一支新生群体,并且其人口比重也在逐渐的上升,因此,作为数量日渐上升的群体的人力资本等综合素质逐渐提升最终有利于提升所在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三、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的对策与措施

1、做好医疗保健工作,切实提高民工身体素质

提高广大民工的身体素质与健康状况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等应采取各种措施,切实做到:第一,改善农村医疗和保健设施,提高农村婴幼儿的生与育的质量。着力改善农村卫生医疗条件,这是关系着广大农村婴幼儿能否有一个基础性的健康体魄的问题。第二,建立覆盖广大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及时有效地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有效提高广大民工的防范风险的能力,最终有利于提高民工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身体素质。第三,农民工所在地政府应建立公共财政基金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农民工所在地政府应建立公共财政基金,以保障这些从事着高危工作的农民工的生命安全,这也是建立人性化和谐社会的根本措施与体现。第四,用工企业应做好日常医疗保健工作。建立企业员工医疗保健设施,确保农民工能够病有所医,治有所效。另外,建立定期体检制度,以提高疾病的防范效果,特别是一些慢性的职业病,而且也有利于加强生产安全性。

2、提高农民工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

(1)加强在职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广大农民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第一,农民工所在企业应建立文化培训班,提高农民工识字能力。第二,中高等学校应放宽全日制教育招生年龄、分数等方面的限制,如对一些有志农民工青年可适当降低录取门槛,尤其是分数方面。第三,加强我国成人教育体系建设,使有志中青年农民工能够接受较高层次的成人教育,如成人大专和本科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从而有助于实现农民工的实践和理论相长。第四,农民工所在地政府应抽调专项资金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对广大农民工可免收或少收借阅费用,以鼓励民工养成积极学习文化知识的良好习惯和终身学习的良好社会氛围。

(2)切实改善农民工随身子女受教育的条件和质量。由于受传统户籍制度的限制,广大农民工随身子女受教育的权利一直受到户籍制度的边缘化。由此不仅导致这些儿童失去了良好的受教育机会,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其他社会问题。鉴于此,当地政府一方面应放松公立学校的招生条件限制,另一方面提供优惠政策鼓励一些民办学校积极健康地发展,为农民工随身子女接受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3)加强九年义务教育及其质量,尤其是更多关注广大农民工的留守子女。因为这些子女也是未来农民工等产业工人的主体构成部分。

3、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建设

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不仅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同时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需要。因此,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应有机结合,共同构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具体包括:第一,中央政府应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对我国中小学传统教育内容进行改革。在中学及后期阶段增加各种职业技术教育内容作为备选课,满足一部分不能继续升学的学生能够自立有所凭,谋职有所靠。第二,作为输出地政府,应实行政府与农民工个体相结合的方式,由政府出资建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以低收费的方式为广大农民工提供技术培训与深造之地。对于学有所成并具有创业条件的的农民工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第三,在农民工接收地,应构建由政府搭台、企业交费,个体学习的良性循环机制。即由政府出面建立学校,用工企业支付技术培训资费,农民工个体与企业签订离厂不离职的合同以参加职业技术培训。第四,企业内部也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除开展针对本企业生产需要职业技术培训班之外,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竞技比赛,在工厂餐厅里面和宿舍里面安装电视,在适宜时间,比如员工用餐时播放一些与生产密切相关的技术推广节目。

4、顺畅资源流通渠道,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

第一,传统的户籍制度不仅严重侵害了广大农民工的正当权益,而且也限制了他们在若干领域的自由和权限。政府应加强户籍制度创新,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摩擦力并及时给予广大农民工与市民同等的公民待遇。第二,培育和完善农民工劳务市场。应组建统一、高效、流畅、透明的农民工劳务市场,让广大农民工真正实现才有所用、力有所使。

5、理顺农民工收入分配关系

第一,构建效率优先更加注重公平的社会分配机制。收入分配的制度规定不仅影响着人力资本的形成,而且会影响既定人力资本效能的发挥。所以建立一个由市场主导效率、政府主导公平的社会运行机制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第二,新时期更加注重初次分配的公平问题。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在收入分配领域针对我国目前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提出的创新型措施。第三,规范收入分配,确保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正当权益。创新型收入分配制度的制定是保障农民工劳动者正当权益的宏观条件。而具体的收入分配制度是保障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微观条件。因此,制定针对企业的员工收入分配的规范是解决民工收入的重要举措。

6、加强农民工劳动者的思想道德教育。

(1)加强民工劳动者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在农民工劳动者群体当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形成该群体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培养农民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情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农民工养成艰苦奋斗,克服一切艰难困苦的意志和品格。

(2)培育新时代的新型民工。农民工是我国社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工,必须做到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贡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最终把农民工劳动者培育成新时代的“四有”公民。

[1]Friedman,M:Choice,Chance,and the Personal Distribution of Incom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53(4).

[2]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商务印书馆,1990.

[3]Becker.G.S:人力资本特别是关于教育理论与经验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4]张凤林: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6.

[5]邓鸿勋、陆百甫:走出二元结构——农民工、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

[6]朱宝树:城市化再推进和劳动力再转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王金营: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8]许学军:技术进步、收入分配与人力资本形成:以东亚与拉美为例的分析及对中国问题的启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民工农民工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寒冷冬夜 地下通道睡滿待業農民工
谁更老实?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