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010-08-15李尊娟

大庆社会科学 2010年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建设

张 斌,李尊娟

(大庆石油学院人文科学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多元文化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张 斌,李尊娟

(大庆石油学院人文科学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具有不同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之间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和交融,这种碰撞和交融使得我国社会思想空前活跃,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

多元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多元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环境

“多元文化”这一术语,在西方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出现,从字面上看,“多元文化”是指具有不同起始端点的文化。所谓多元乃是针对一元而言的,二者之间是相对的关系。从文化哲学上看,任何形态的文化,尽管其内部存在不同文化要素和不同亚文化,外部也与其他形态的文化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然而都是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有着与其他形态文化相区别的内在特征。这样,就其上位概念而言,它是整个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元”;就其同位概念而言,则是多元文化中的一元。严格地说,任何文化都是多元的。这个“多元”体现了“一”与“多”的辩证统一。“多元文化”存在的现实基础首先是各种社会形态的发展。当然,“多元文化”的提出和兴盛,也离不开全球化。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一个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其中信息技术在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人类社会的各个部门和各种活动日渐全球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全球文化的形成。但是,全球化在使一部分文化逐渐趋近的同时,也加强了地域文化和本有文化的意识及加强自我认同的机会,从而形成多元文化。

我国多民族共存的现实使我国具有多元文化共存的传统,而随着现今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经济成分多元并存局面出现,社会各种利益主体的多样性也就随之出现了,这必然导致社会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出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融、冲突和并行发展的局面。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全面加入WTO,西方各种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标准、道德准则等意识形态内容不断涌入,这又形成了当今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融、冲突和并行发展的局面。正是针对这种形势,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历来被看作社会文化的潮头和先导,它代表着先进与超前,也意味着选择和创造。多元文化的冲击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模式及方法,成为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可规避的环境。

二、多元文化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开放性与选择性的统一。开放、交流是保持主流文化生命力的源泉。高校校园是各种思想文化交织碰撞的地方,在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科技思潮、文化热点、生活信念、行为方式融合互渗到校园的同时,高校校园文化一方面应以开放的姿态接受社会各种大众文化,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大学作为一个育人的场所,在接纳、倡导社会大众文化时,应进行批判性地、有选择性地吸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抵制腐朽思想和腐败思潮的侵蚀,并从中不断调整、充实和丰富自己,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体系,以适应时代要求和校园自身的内在需要。因此,在开放中保持清醒的选择,在选择中促进进一步开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有的态度。

2.坚持稳定性与创新性的统一。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是一代又一代的校园人形成共同的行为习惯、理想追求和价值体系,建设共同的教学环境和学术氛围,又代代相传,形成一种特殊的、稳定的内在结构。因每个大学的传统、历史条件各不相同而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面对不断涌现的大量的形形色色的陌生的价值目标和行为方式,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师生的价值多元和各种精神需求的客观事实,所以校园文化建设既要改革创新,又要形成稳定的传统。在符合特定学校的历史与现实、文化与传统、发展与需求,体现自己的特色和传统的同时,立足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推陈出新、批判扬弃,不断创新自己的文化内容、文化形式和文化载体。

3.坚持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当今时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日益从单一专业性人才向具备综合素质的宽基础人才转变。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承担起为社会培养既有科学精神又有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而校园文化正是科学性与人文性交叉渗透的最佳契合点。因此,高校在继续保持科学精神的同时,必须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创造通畅、丰富的途径和平台,应通过开设人文类选修课,组织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的引导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三、多元文化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

1.坚持“一主多元”,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多元文化的存在是不可否认的现实,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目前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所决定的,我们决不能主观地、人为地压制其发展,但也不能任其发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实质是用“一主”引导、统领、规范多元文化并形成和谐文化,用“一主”统领多元文化的前进方向,即充分发挥文化的整合功能,将社会主导文化方向与学生的文化需求进行有效整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和指导地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精髓贯穿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始终,融入到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转化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追求。从而使现阶段业已在高校存在的众多不同文化成为发展目标明确、相互包容、结构合理、和谐不悖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主旋律与多样化的有机统一。

2.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弘扬大学精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这既强调了校风、教风和学风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又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高校必须自觉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建设,弘扬合乎时代要求的大学精神,努力消除各种不良风气的消极影响,使良好的校园风气占据校园的各个角落,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可靠的文化环境和精神动力。

3.创建良好的学科生态环境,促进学科文化认同。要继续实施“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工程”,建设多元课程体系,把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融入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科文化问题上,我们应该承认学科之间的差别。如自然科学包含更多逻辑、理性、客观性和求真的因素,而人文学科则包含更多的感性、体验、个性以及求美、求善的因素,等等。但是,应该认识到这种差别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学科,都有重要的认识意义和认识价值,只是认识的对象有所不同。不管学科之间的差异有多大,但其精神从根本上来说是相通的,其价值取向是一致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4.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优化校园文化建设的环境。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中最活跃的动态因素,多层次、多元化、多样性的校园文化格局,不仅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更是校园文化建设成效性的外在表现。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要着力通过开展各种丰富的文化活动来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要加强学生文化社团管理,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另外,名校名家讲座、学术报告、高层论坛、学术沙龙等学术活动,能使师生感受大师的思想、人格魅力及渊博的知识,营造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要充分运用校内空间,积极扩大社会空间,更要抓住当前的网络虚拟空间。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氛围。

5.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机制,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要从学校实际出发,以促进人本发展为目标,反映各类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心声,做到民主、广泛、适当,建立健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特别是领导应该以身作则,做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实施,要按章办事,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学校管理要实行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6.抓好网络文化建设,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的第三课堂,而且网络以其开放性、虚拟性、双向性,以及超大容量的信息流冲击着广大师生的政治立场、道德观念、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异质文化更是不遗余力地兜售其价值标准和意识形态。因此,网络文化建设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可忽略的重要阵地。学校要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争取开辟众多的理论网站、健康论坛,通过文字、数据、音像等形式传播优秀的校园文化内容,弘扬文化主旋律,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阵地。另外,一定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校园网络信息安全运行管理机制。提高网络普及程度和网络运行的水平,同时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管理技能,减少“网络垃圾”的侵害。

〔责任编辑:迟云龙〕

G641

A

1002-2341(2010)01-0151-03

2009-12-15

张斌(1959—),男,辽宁抚顺人,工会主席、教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园建设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