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初探

2010-08-15孙晓青信中贵

巢湖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心理

孙晓青 信中贵

(巢湖学院教育系,安徽 巢湖 238000)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初探

孙晓青 信中贵

(巢湖学院教育系,安徽 巢湖 238000)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恐怖、精神病性、躯体化、焦虑、偏执等问题。由于经济收入、竞争压力及婚姻状况等问题造成他们严重心理压力;职业倦怠心理表现较为严重同时理想和现实的落差也造成了社会适应困难。针对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健全机制到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再到提高待遇,最后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方面提出个人的见解。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1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研究提出

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教师教育体系的建构,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尤其是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问题。[1,2]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范顿(N.Fenton,1951)调查了241名教师,其中 54名(22.4%)教师各方面都有问题,有的患有神经症,有的人格有问题[3]。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二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因素的分析;三是维护与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探讨;四是教师心理素质构成与心理教育能力发展的研究。

在教师健康状况方面,选择已公开出版并适用于普通人群的量表,主要针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心理问题或人格特征进行调查,而相对忽视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自我认知、人际关系、生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问题。在调查对象的取样上,更多地关注经济发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早的大中城市的学校教师,相对忽视了经济欠发达、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甚至还是空白的农村中小学教师。

分析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心理状况,确实令人担忧。[4]不少教师往往表现出心胸宽容度不够、自我情绪失控等现象。如不能容忍成绩较差的学生,直接或间接地予以排斥,甚至挖苦、讽刺、羞辱、贬损,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也有一些教师对自身价值缺乏正确的估计,过于“清高”,经受不了农村艰苦条件的考验,喜、怒、哀、乐表露无遗,对自己的怨恨情绪缺乏节制,甚至于把自己的不满发泄到学生身上。教师如此不健康的心理,有意无意中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不少悲剧的发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教育中存在着心理伤害这种“无形杀手”。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障碍问题呈现出日益出增长的趋势。不容乐观的是,尽管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但相当多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却缺乏相应的心理保健知识和健康意识,农村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也尚未真正认识到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据调查发现[5]:强迫、恐怖、精神病性、躯体化、焦虑、偏执表现最为明显,是教师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2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存在主要问题

2.1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存在强迫、恐怖、精神病性、躯体化、焦虑、偏执等问题

在农村中小学这种特殊的教学和生活环境中,许多教师由于工作的压力和激烈的竞争导致心理具有明显的强迫意念,对事物也表现出恐怖倾向,做事畏首畏尾、举棋不定、不敢做决定,最终使工作无法顺利达到预定目标。在精神病性方面,农村教师也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他们表现的比较敏感、易怒、情绪化,有时莫名其妙无法自控。经常具有躯体化倾向,总感觉身体不适,但又无法说出具体的痛苦,总是感觉不是这难受就是那不舒服,可又说不清楚具体的痛苦所在,无形的隐隐约约折磨也导致了他们具有强烈的焦虑、失眠、思维迟钝、行为失控,一致于表现较为明显的偏执行为。

2.2 经济收入、竞争压力及婚姻状况等造成严重心理压力

我们知道,农村教师的经济收入是很低的,有的农村教师即教书也种地,这样工作量非常之大可想而知,繁重的工作也导致强烈的压力,加上学生高升学率的要求,农村教师往往不知所措,整天忙个不停而又感觉工作没有进展,以至压力跟踪而至。同时,青年教师的压力更是强烈,他们不仅要和其他教师承受同样的经济和竞争压力,还要承受婚姻的压力。

有人研究表明:[6]婚姻状况是影响农村中学教师健康状况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农村中学未婚、已婚教师在自测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3个子量表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自测生理健康及相应维度上,未婚教师均分显著高于已婚教师,这是因为未婚教师年龄大多在28岁以下,生理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而在自测心理健康与社会健康上,则是已婚教师的平均数高于未婚教师,已婚教师的标准差也更小。这与已婚教师经历的生活事件多,阅历广,人生经验丰富,人际交往宽等有关。另一原因在于已婚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比未婚教师更为完善,且趋于稳定。

2.3 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素质低,职业倦怠心理严重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抽样检测,发现有52.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专家们分析教师心理不健康的首要原因是因为“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心理生理健康,使其工作热情和创造激情备受损耗,并成为导致教师厌教、教育水平难以发挥甚至人才资源流失的重要原因,最终必然引发教育质量的下降。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来自教师不当的教育方法,有时教师随便的一句话,就有可能造成对学生的伤害。一般在成年人看来很小的问题,而在孩子心理却是放大的感觉,如果不能及时引起成年人的注意,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心理疾患,甚至会做出极端的事。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城市教师相比生活环境差,工资低且经常拖欠,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普遍忽视对自身心理健康的保健,更是心理障碍和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2.4 理想和现实的落差造成社会适应困难

处于青年初期的农村中学教师,都是从大中专院校毕业,刚刚走上教育教学岗位不久的年轻人,多数人在大学里向往着分配到城镇中学,结果落在了乡村中学,造成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农村中学福利待遇低,工作条件差,信息闭塞,生活单调,而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大,这一切都使青年教师感受到压力与紧张。另外,青年教师大多思想活跃,容易接受一些新思想、新观念,也敢于创新,而农村中学的管理手段比较简单机械,高分数与高升学率几乎成为教师评价的惟一标准,甚至与福利待遇、评先评优、培训提高和职称评聘挂钩,这也抑制了青年教师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使得青年教师多方面需要难以获得满足。各种冲突使得教师社会适应困难,也使许多教师出现了思想观念、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的不适应现象。加上竞争日益激烈、失业危机加大,导致中小学教师产生较多的恐怖心理问题。

3 克服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3.1 健全评价体制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评价体系有待于继续完善。农村教师即要承受教学压力,学生升学率的压力以及个人经济收入和婚姻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同时还要承受学校对他们的评价的压力,他们需要继续教育提高学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等。学校和上级部门的评价对农村教师十分重要,这关系到他们的职称评定,奖金收入,地位待遇等。所以,评价体系应该灵活多样,不仅要有具体规定,还应该有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指标。也就是说,评价体系不仅要有明确要求,同时也应该具有模糊综合一揽子问题实际综合考虑的情况。给予那些实际做出巨大隐性贡献的人一定的奖励。因为,教师这门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对象是未成年的孩子,所以,教师的工作必然存在许多隐性的管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及相互影响,而这些必须要老师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也就是必须投入一定的工作。因此,对于这样的教师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给予合理的评价。同时,在教师评价及其相关的职称评聘、福利待遇等方面,也要打破“唯学历是从”的局限,给那些学历较低但却有真才实学、勇于并善于创新的教师一个发挥作用的空间,从而构建科学的人才管理与激励的良性机制。进而,减少教师的外部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建立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有利于从根本上减少教师心理压力源。学校简单的分数和升学率排队,并与教师聘任、职称、工资等挂钩的做法容易加重教师的心理负担。必须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重视教学过程、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的业务能力、态度和进修提高等多方面评价;由于教育长期性、后效性等特点,教师的努力和成效不易立竿见影,教师易于感到职业的沉闷乏味而产生心理困扰和冲突,因此,应注意建立多方面的激励机制,为教师提供成功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尤其是关注教师在工资、住房、医疗、进修学习和专业发展等多方面需要,提高其职业满意度,以增强工作动力、保持愉快心情。

3.2 加强教师自我调适,提高承受能力

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心理问题的解决主要靠自我心理调适。[8]台湾心理学家何永钰教授曾提出一个心理健康公式:B=P/E。B指症状出现率,P指内外压力总和,E指自我强度 (个体对内外压力的承受能力)。他告诉我们,人的心理健康与内外压力和自我强度有关,自我承受能力强则心理健康程度高。教师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工作任务繁重、压力过大而自我强度不够,心理素质欠佳。因此,加强自我调节、提高心理承受力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要了解心理健康标准,采取积极的认知评价方式,确立适宜的抱负水平。其次,优化个性结构,做到乐观豁达、兴趣广泛、遇事沉稳、乐群主动、意志坚强。再次,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运用升华、自我安慰、合理宣泄、移情等心理防卫方式,有助于抵御挫折,保持乐观的情绪;运用认知改组、自我暗示、系统脱敏、心理放松、行为归因等方法,有助于克服自身轻微的心理障碍;运用人际吸引、沟通的方法,有助于改善与学生、家长、同事和领导的关系而使自己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最后,利用环境资源,争取心理专家、学校领导等多方社会性支持。

3.3 改进学校管理,提供社会支持,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社会环境

改进学校管理、增强学校关怀对增进教师心理健康意义重大。减轻教师负担,防止过度疲劳。教师“超负荷”工作较易导致大脑过度疲劳、心理倦怠。学校要做到:合理配置师生比,合理安排教师的备课、上课、进修与休息的时间,避免延时或利用节假日加班加点。而领导者应该改进领导作风,增强人际关系的和谐感。管理者应当注意改进领导作风,提高自身人际吸引力,有效处理教师间的冲突,形成良好的团体心理氛围,为教师参与决策提供机会,给教师更多的自主权,从而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校园人际环境。同时,开展文体活动、丰富教师业余生活,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系统是个体应对压力的重要外部资源,系统中的个体能进行各种信息的交流,这些交流使个体相信自己是被关心的,被爱的,被尊重的,有价值的,归属于一个互惠的、能互相交流的社会网络。相关研究表明来自同事的信息支持、实践支持以及情感支持能增强教师对工作情境的控制感,从而降低压力水平和人格解体水平,提高个人成就感和工作表现 (EstherR·Greenglass,RonaldJ·Burke,RomanKonarski,1997)。因此,应该呼吁政府和教育主观部门的支持。党和政府应该通过制定各种有效政策,来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工资、住房等物质待遇,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为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和专业成长提供支持。同时多和学生家长交流,争取获得他们的理解,使他们明白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工作的艰辛,克服对子女的过高期望和对教师的过高要求,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配合学校、老师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营造关心、理解和支持教师工作的社会氛围,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

3.4 切实提高教师待遇,促进教师健康愉快工作

教师的经济收入不仅对其自身的心理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重大影响。一般来说,农村中小学教师主要出身于农村家庭,家境并不富有,他们家庭花费巨大费用培养了他们,当落到农村教书,而又获得较低的收入,这种落差会给农村教师带来严重的失蘅感,他们会在课堂上不自觉的流露出来,并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各地政府及教育主观部门要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杜绝拖欠教师工资等侵犯教师权益的行为发生。马克思曾说过:“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9]为此,我们应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提高到城市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尽快改变因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工资待遇较低和工作压力较重而导致“人才外流”的局面。同时,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舍得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经费的投入。只有这样,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才会有良好的经济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才会有健康的发展。

3.5 开展心理咨询,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一支身心健康的教师队伍

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十分重要。首先,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指导性意见,把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教师的职业技能培养和专业发展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其次,加强职前心理素质培养和职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再次,开展教师心理咨询,提供专家帮助。同时,也可以为教师开设专门服务热线,或建立服务网站,教师可免费进行关于教师压力方面问题的咨询。总之,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才能增进教师的心理健康,促进其健康发展。

[1]俞国良,曾盼盼.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1:20-27.

[2]庞丽娟,洪秀敏,姜勇.教师心理健康:关注与促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5:61-64.

[3]刘维良.教师心理卫生[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1999.

[4]陈启文.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与继续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5,1:56-59.

[5][8]王丽君.中小学教师心理卫生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5,3:138-141.

[6]李东斌.山区农村中学教师自测健康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4,9:777-781.

[7]邵来成.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泰山学院学报,2004,4:97-100.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G443

A

1672-2868(2009)01-0134-04

2009-10-06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2009SK362)。

孙晓青(1966-),女,安徽巢湖人。巢湖学院教育系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责任编辑:宏 彬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心理感受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