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改革路径探析

2010-08-15胡绿叶胡孝四

滁州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高职

胡绿叶,胡孝四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5)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改革路径探析

胡绿叶,胡孝四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5)

时代和社会发展对德育工作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要求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要体现自身特点。这就要求高职德育工作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建设系统化的工作内容,打造立体化的工作载体,灵活运用多样化的工作方法。

高职院校;德育;改革路径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各种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进行着剧烈的碰撞,并深刻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对传统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职院校培养对象、培养目标的特殊性,要求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要体现其自身的特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就必须要从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工作载体和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

德育的目的是使人的德性获得发展,是为了人的解放。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倡导“成才”理念、“发展”理念和“尊重”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高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德性底蕴,不断开发学生的德性潜能。

(一)成才的理念

相当多的高职学生都是因为上本科失败而选择高职院校,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和自暴自弃心理,在行为上会表现出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成才的理念就是要确信人人都可以成才,要把每个学生看成是有创造潜能的人,相信每个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都能成才。德育工作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欲所求,因材施教,科学引导。同时,德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树立成才理念。按照国家对人才的界定,“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1]掌握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过硬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国家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德育工作要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含义,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找寻自己的人生方向,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二)发展的理念

每个学生在学校的教育中不断获得进步和发展是德育的目的,也是德育成功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急需大量技术实用型人才的社会背景下设立的一种新型的教育类型,专业有优势、上岗有能力、继续学习有基础、持续发展有潜力是高职生的特殊优势。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一方面要时刻了解时代和社会发展对高职学生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更新德育内容;另一方面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既要看到每个学生的起点,也要看到学生的未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学生现有的不足有更多的理解和宽容,才能够明确我们努力的方向,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发展。

(三)尊重的理念

德育工作是一种“对心的经营”,心灵之间的有效沟通建立在双方的相互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起点较低,易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情绪但是他们思想比较活跃,动手能力、专业技能较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要改变传统高高在上的“训道夫”形象,以一名交流者、引路者的身份走到学生中去,深入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以真诚的态度、换位的思想、平等的姿态对待学生,俯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心声,开启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在达到心灵沟通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关心、教育好每个学生。

二、建设系统化的工作内容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根据社会实际,把握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的特点,不断更新德育内容,实现德育内容的时代性、开放性、层次性和针对性。

(一)紧扣时代脉搏,实现德育内容的时代性和开放性

第一,加强对学生的公民教育。高职教育是专门性的技能型教育,强调为各行各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专门人才,但是一个具有良好公民素质的专门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我们所要培养的是“一种能够在具体的社会公共生活中公正地履行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的‘人’,作为社会参与者能够平等分享权利和利益的‘人’,然后才是具有某种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的‘才’。”[2]因此,无论是学习何种专门知识和技能,公民教育是基础和前提。

国际社会将公民教育分为三个层次即“‘有关公民的教育’、‘通过公民的教育’和‘为了公民的教育’”[3]当前高职院校德育中倾向于“有关公民的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教学。这种公民教育方式较易实施,也有利于学生对公民基本知识地掌握,但这种在课堂上集中进行的教育模式也存在着缺点,即比较枯燥,学生兴趣不高,而且难以提高知识之外的公民所需的其它素质,诸如公民的态度与参与精神等。因此,高职德育工作要加强对学生的“通过公民的教育”和“为了公民的教育”。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公民知识竞赛或者进行社会道德的辩论赛;组织学生参与到当地的政治活动如参观当地的人民代表选举、社区法律咨询服务活动等;发动学生竞选学生干部,参与校园民主管理;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参观监狱或者收看法庭审判活动等,增强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

第二,强调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高职教育主要是按照职业和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教育。这决定了高职德育必然具有职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高职德育工作在培养社会合格公民的同时,更要紧密联系学生未来行业、职业实际,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知识、职业道德习惯和职业道德行为的培养。德育教师要适应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同时要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将各自行业道德规范和案例融入到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自主编写职业道德规范等形式,帮助学生更直观、深刻地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和意义。职业道德习惯和行为的养成则可以在各种校内和校外实践中完成。在专业实训、顶岗实习、志愿者活动等实践活动中,要结合各自的行业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引导和思考,让学生将所学的道德知识内化为道德认识后,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外化为自己的道德习惯和行为。

(二)号准对象的脉搏,增强德育内容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学生是一个活动并且不断发展的群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德育工作要适应其不同特点和要求,实行分层次教育,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第一,实现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大学新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都需要一个转变期和适应期,高职德育工作可以联合学校团委、学生处对大一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环境,狠抓习惯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成才目标。例如针对高职学生高考心理的落差及对自己未来的怀疑,可以通过优秀校友讲座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大学与高中的不同,了解专业发展,尽快实现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同时树立远大理想,制定明确的成才目标,重建新的学习驱动力。

第二,实现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很多学生就是盯着一个职业出口而来,这使得他们在学习上容易进入一个误区,把学校的学习当成岗位培训,重视职业操作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忽视自身人文修养的培养和提高。而社会和企业对人的道德素养有着很高的要求。在对企业的调查问卷中,“77.88%的被调查者同意道德‘对于社会和谐发挥着重要重用’,67.31%的被调查者认为‘道德修养决定人生的深度与高度’,67.31%的人强调道德素质在高职毕业生的各种素质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判断毕业生的品德修养时,76.92%的人认为要通过‘实际工作中观察’,同时,50.96%的人也认可在‘人际交往中体会’。”[4]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的道德修养不能直接同就业联系起来,但是社会和企业还是将品德作为就业的重要标准,企业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观察学生的道德修养,品德修养好的学生肯定能得到企业的肯定。所以,高职院校德育要加强对学生“为人”的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将学生带入“社会人”的世界。

三、打造立体化的工作载体

德育工作要改变传统的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小德育模式,不断拓展自己的空间,形成以思想政治课为中心,德育教师为骨干,网络为阵地,校园和社会紧密结合的立体化工作载体,真正实现“大德育”工作模式。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德育工作是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更讲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教师本身的言行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隐形的德育教育。学生对于道德知识的理解更多的依赖于对教师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的直观感受。如果教师自身行为达不到道德规范的要求,任何的理论讲解都是苍白无力的;当教师能够严于律己,成为道德规范的遵守者和执行者时,学生就能够不断向教师看齐,在长期的学习中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因此,在课堂教学和平时生活中,教师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同时,思政教师要发挥好课堂的交流平台作用。除了传统的讲授方法以外,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堂十分钟播报新闻联播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时事政治;采用讨论课、辩论课、演讲课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的理论知识,提高判断、表达能力;通过团队作业的方式,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根据学生的职业特点,模拟职业道德法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校园文化

在德育工作中,校园文化是一种大环境的教育,辐射范围更大,感染力更强,影响力更深远。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校园文化主要分为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两大类。我们要积极建设校园物质文化,以丰富德育工作内涵。我们可以通过校园建筑如校门、花坛、雕塑、树林,教室、宿舍内的装饰等,不断启迪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的行为。同时,我们更要精心打造校园精神文化,创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积极开展各种社团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团队精神;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如演讲比赛、中华经典朗诵、校园歌手比赛、寝室评比大赛、专业技能比赛等,让健康、高雅、生动活泼的文化占领校园文化阵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操,提高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能力。发挥校报、广播、网络等交流和沟通平台的作用,建设积极向上的主流校园文化,在全面服务于学生的理论学习、生活、情感等需求的同时,把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渗透于其中,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社会实践

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缺少实践环节的德育不是完整的德育。因此,我们的德育教育要回归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的魅力,让学生在现实的环境中学会处理道德问题,锻炼道德意志,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一是教学实践。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更注重实践教学。高职德育可以在专业实训、顶岗实习中强化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组织参观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通过对企业的参观考察,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实现对学生的社会教育和公民教育。

二是校内实践。德育教师要和相关单位加强沟通和联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广泛开展各项活动,举行各种知识性、技能性竞赛。如开展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专业技能竞赛、科技文化活动、心理健康月等,在各项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竞争能力、专业能力等各方面的引导和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是社会实践。在德育工作中,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入社会,在各种社会实践中去体会、磨练和增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到儿童福利院、敬老院,开展献爱心活动,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质;开展定岗实习、志愿者等各种服务式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组织学生结合本专业知识,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四)网络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其平等、开放、互动的特点迎合了大学生追求民主平等的价值取向,同时,网络信息的混杂性,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德育工作要迎接网络带来的挑战,科学利用网络,构筑德育工作的新阵地。

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快速、便捷、信息量大的优势,打造网络文化,加强与学生的网上互动和交流。学校要完善校园网络,做到机房、宿舍全部入网;同时,教师和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共同建设一批特色网站,如时事点击、网上党校、专业快讯、网上论坛、心理咨询、在线答疑、推荐阅读、经典影院等。这样一方面可以拓展德育空间,占领网络高地,努力营造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网上德育氛围;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声,增强德育实效。

四、灵活运用多样化的工作方法

“德育授课并不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教学行为,而应该是一种将道德认识‘内化’并必须使之能够‘外化’的实践性极强的教、学、用融为一体的工程。”[4]德育工作应该灵活运用多样化的工作方法,寓教于知,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典型示范教育

德育典型对于学生来说更为感性也更为直观,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学生更能深刻理解其中的意义,影响也更为久远。

在典型示范教育中,我们要多树立正面的典型,同时也要批判一些反面的典型。正面的典型对学生起着很大的示范引导作用。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典型的宣传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我们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在学生身边寻找典型,从学生将要从事的职业中树立典型,让学生不再感觉典型离他们太遥远,能够向生活中的典型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反面典型对学生能够起到一种警戒教育作用。通过对反面教材的分析,让学生看到不好的品德带来的恶果,使学生能够及时从中吸取教训,规范自己的言行,避免误入歧途。

(二)双向互动教育

从当今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看,他们不愿意被动地接受一些既定的公认的道德观念和信仰;他们接受各种信息快速,思想独立超前;他们还常以一种独立的、批判的眼光审视着时代和社会的各种变化,他们对传统、对权威、对说教已不再轻易附和响应;他们比较注重个性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对传统的单一讲授灌输方法会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他们更容易接受融入各种时尚元素的教育方法,更易接受来自教育者的引导和启迪,更青睐于教育双方的互动交流。

这种交流互动教育要求德育工作者要投入更多的情感,将自己和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平等对话中和学生谋求“共情”,使德育工作内容在“共情”之中,实现春雨润物般的效果。这种交流互动要求德育工作者学会换位思考,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尊重、宽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不武断否定学生的观点,不直接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而是通过暗示、鼓励、询问,让学生回答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澄清”自己的非道德的、不正确的价值判断。这种交流互动要求德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要意识到大学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一些创造性的活动,激励学生去思考,教会学生如何思考。

(三)隐形渗透教育

德育工作既要加强对学生的教学、管理等显性教育,更要学会运用网络、校园文化等,开展隐形渗透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先进思想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思想,并外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

德国教育之父洪堡认为:“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而不是要培养人去适应传统世界,不是首先要去传播知识和技能,而是去‘唤醒’大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的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能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己做出有意义的选择”。所以,德育工作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可以在专业课学习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技术道德教育;可以将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自我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他们在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中保持清醒的辨别和判断能力,积极承担时代赋予他们的新挑战、新使命,在广阔的社会大环境中,涤荡心灵、提高认识、增强责任、奉献社会;可以在建设校园文化、网络文化、班级文化、寝室文化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感和意志。

[1]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06.

[2]赵凤娟.我国大学公民教育与专门人才教育的平衡[J],高等建筑教育,2004(3):30-33.

[3]洪 明,许 明.国际视野中公民教育的内涵与成因[J].国外社会科学,2002(4):42-46.

[4]冯 辉.高职学校德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

On Ways to Innovation in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u Lvye,Hu Xiaosi
(Nanjing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Nanjing 210015,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imes and society,moral education will continuously face new challenges.The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reflect itself in features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cultivated objects and cultivating goals.It is required that the moral education work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e done by establishing the idea of"putting students first",constructing systematic work content,making a three-dimensional carrier of work,and flexibly using various methods of work.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moral education,ways to innovation

G641

:A

:1673-1794(2010)04-0072-04

胡绿叶(1981-),女,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党的学说与建设;胡孝四(1971-),男,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SJD880046)

2010-06-01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高职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