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高校学习弱势群体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

2010-08-15张艳妮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2期
关键词:学长大学大学生

张艳妮

(台州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试析高校学习弱势群体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

张艳妮

(台州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高校出现学习弱势群体的原因主要在于在高校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下,学校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而部分学生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无法转变中学时代的学习习惯,导致成绩大幅度落后班级同学.针对学习弱势群体这一现象,教育管理者要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校硬件设施条件、实行导师制和学长负责制帮助学生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利用激励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习后进生实行预警制度.

高校学生;学习弱势群体;教育管理

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高考录取比例逐年升高,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逐渐走向大众化.大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导致教学资源紧缺、教学质量下降以及大学生质量下降.相当多的高校教师认为扩招后的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等方面普遍不如扩招前,甚至在学生中出现了部分学习弱势群体.所谓学习弱势群体是指在学习中遇到相当的困难,自学能力弱、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1]这部分学生普遍表现为自控能力及自学能力不足,学习成绩差,有的学生甚至因为不及格科目太多而无法取得毕业证与学位证,在学生中产生了不良影响.笔者认为学习弱势群体的出现主要为如下几个原因:

一、外界环境的影响.高校大规模扩招,高考录取比例逐年升高导致学生大规模增加,而学校教师数不足、实验设备、教室等等硬件设施无法满足众多学生的需求,教育资源的紧缺随之带来的是教育质量的下滑.市场观念对学生的冲击使学生降低了学习兴趣,对部分学生来说,上大学只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渴求,很多学生单纯为了得到一张文凭在学校混日子.

二、学生自身的原因.首先,多年的应试教育导致对大学教育方式不适应.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发现,很多学生抱怨老师在课堂上没有严格维持纪律、对他们的学习没有进行硬性要求,有的学生甚至希望能够通过老师的压力逼着自己学习,从中可以看出部分学生仍然停留在中学的学习习惯中尚未适应大学的教育方式.在中学,学生接受的基本是被动式、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已经适应了被教师牵着走,甚至是逼着走的教学方式,对老师形成很强的依赖心理,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在大学教育中,学校更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没有中学那样多的强制性学习与管理.[2]调查显示,刚入学的大学生并不知道大学与中学的教学与学习有什么不同,他们所能感受到的就是不适应、迷茫和焦虑,因此,那些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的学生,就会感到很不适应,导致课程考核不及格,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一些学生因缺乏指导、忙碌未果而无所适从,甚至选择逃避和自暴自弃,也导致成绩落后.[3]其次,进入大学后学习目的性不明确.部分学生中学时代习惯了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注重考试和记忆,缺少对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在中学完全是以升学为目的来学习的,考上大学后便丧失了学习的目的性.再次,对大学管理方式不适应.在中学,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管理极为严格,而高校普遍实行辅导员班主任制,辅导员和班主任发挥的是指导作用,学生实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当前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和自主能力明显偏低,他们大都不明白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缺乏自制能力,不会管理时间,适应性较差.随着进入高校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加,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便可能出现逃课等现象,最后导致学习掉队.很多学生提出,在高中时起,老师和家长都说考上大学就自由了,但是上了大学后发现自由的结果就是考试挂科,成绩不好.

三、学校考试制度存在弊端.首先,充斥校园的形形色色的补考和清考以及重修降低了学生对成绩的重视程度.毕业清考是高校多年来普遍存在的一种补考方式,即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而设置的最后一次重修考试,其目的是给那些经过补考后,依然有不及格科目的学生最后一次机会.一些学生对清考存在幻想,初试过不了有补考,补考过不了可以重修,即便重修没及格大四还有一次清考.这也就形成了初试不好过,补考易过,清考必过的不良风气.这就给低年级的学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部分学生在平时上课不认真导致经常性挂课,即便重修也不当一回事,缺考成为家常便饭,认为自己即使没有及格也可以在大四毕业时通过清考顺利拿到毕业证.而在考试中,部分监考老师监考不严格,对学生的作弊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出现替学生通风报信的恶劣行为,助长了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寄希望于考试作弊的不良风气.[4]

四、教师的因素.部分教师教学态度不够端正,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科研上,对教学不够重视,平常上课时间一过便对学生不闻不问,上课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与学生没有沟通交流.另一方面,高校扩招增加了学校对教师的需求,很多新教师没有经过充分训练便走上讲台,在教学方法上有着不足,部分教师上课枯燥无趣,学生对上课提不起兴趣,以致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学校对考试及格率的硬性规定导致在考试前划范围、透题目成了大学考试的“潜规则”,从而出现了从来不上课的学生认真研究最后一堂课的内容也能在考试中蒙混过关的现象.更有甚者在一些老师在阅卷时宽大处理,使得部分原本不及格的学生得以逃脱补考的命运,这也让大学考试的质量名不副实.

种种原因使得学生学习弱势群体呈现普遍性特征,针对学习弱势群体出现的原因,以下对策或可解决学生学习问题.

一、加快学校建设步伐,加强新教师的培养和人才的引进,提高学校硬件设施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以辅导员为主的教育管理者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从思想上扭转在大学混文凭的错误想法.

二、针对大学生从中学至大学学习生活的过渡中产生的问题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和优秀学长辅导计划.本科生导师制和优秀学长辅导计划的双重实施可以从老师和学生两方面加强对新生的引导.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学年是大学生的“第一过渡期”.因此,对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加强引导,使学生了解大学的学习特点,在心理状态和学习方式上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是帮助学生平稳度过“第一过渡期”、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担任班主任和辅导员的人员大都是刚从学校毕业或毕业时间不长的年轻教师、或者是其他系列的管理人员,他们对学生进行一般事务性管理、以及对学生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都不成问题,但要在专业发展方向,学科发展动态等方面则无能为力.采取类似研究生教育所实行的导师制的办法,选择具有专业水平,思想觉悟高,并对学生富有爱心的教授、研究人员等担任本科生的指导教师可以使新生更快适应大学的教育方式,平稳度过“第一过渡期”.新生是大学校园里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对大学生活的不熟悉和不适应使他们急需友善的指点和热心的帮助.学长作为新生最可信赖的人群之一,可以为新生提供学习生活中大量帮助.学校可以采用优秀学长辅导计划,从高年级中挑选一批优秀学生对新生进行固定的辅导.优秀学长与新生频繁而近距离地接触,可以使广大新生从最贴近、最真实的例子中寻找个人成长的目标和模型,传承优良学风和校园文化.[5]

三、在教学管理中积极采用激励机制,改变单纯以市场观念来衡量师生关系的看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实施,上大学不仅是为了受教育,而带有了投资的性质.在付费上学和市场经济观念对高校教育的冲击下,大学生对师生关系有了与以往不同的认识:学校和学生是买卖双方;教育管理者与学生是平等的双方,是对等的;双方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我付费上学,你就得给我提供相应的服务.在正视市场观念进入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同时,我们不能将学校和学生视为单纯的买卖关系.作为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师,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维交流的纽带,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善于激励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应作出积极的评价,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使学生听从教师指导,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学校管理者要以关心、理解、尊重、信任和宽容等情感去调动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和对学生的优点及成绩的肯定,对学生错误的中肯的批评、让人心服的处罚,还有人际关系的融洽、环境的宽松和谐等手段,使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使他们从管理的被动者转变为主动者,产生归属感和向心力,朝着学校所期望的目标前进,从而实现管理的效能.[6]

四、严抓学风考风,全程监控学生成绩,实施学业预警制度.教育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考风对学风的重要影响,严抓上课、出卷、考试、阅卷一系列流程,杜绝学生试图投机取巧蒙混过关的想法,当学生认识到没有侥幸过关的可能性,自然会通过认真学习来取得成绩合格.同时,管理者要建立学生成绩监控系统,通过跟踪学生成绩状况,及时发现学生成绩下滑的不良趋向,对部分成绩落后学生实施学业预警制度,有效预防学生成绩继续滑坡.实施学业预警制度,实施学生人性化和刚性化管理,据其实际情况分别向学生本人与家长发出《学习成绩预警通知单》或《学习纪律预警通知单》.[7]通过预警措施,使学生本人及时意识到目前所处的学习状态,并采取措施避免成绩进一步下滑;使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到学生在校的异常情况,通过家庭教育,加强家长对子女的成人指导,从而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1〕朱建良.和谐社会视野中高校学生弱势群体教育管理的研究.中国医学伦理学,21(2):31.

〔2〕任莉,王季春,车福才,等.大学新生留降级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36.

〔3〕李丹青,李海芬.大学生:高质量课程的生成主体——“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建设案例.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1):111.

〔4〕任成金,潘娜娜.高校留级生群体教育管理新思考.沈阳教育学院学报,11(1):32.

〔5〕张永华,陈庆.实施学长辅导计划创新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中国高教研究,2008(5):76.

〔6〕胡玲芝.情感激励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教育探索,2008(8):70.

〔7〕国强.高校学生预警教育管理模式的探讨与实践.中国电力教育,2008(2):132.

G647

A

1673-260X(2010)02-0207-02

猜你喜欢

学长大学大学生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白鹭起舞
大学求学的遗憾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致新学妹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
学长启导制在汽修专业教学上应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