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草原体育文化的特点与价值
2010-08-15刘刚
刘刚
(赤峰学院 体育系,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试论草原体育文化的特点与价值
刘刚
(赤峰学院 体育系,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草原体育文化是草原文化的核心内容.认识其特点与价值,对传承民族文化遗产,促进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草原体育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地域性、射骑体育为主、竞技性强、全民参与性、包容性和开放性及英雄观与尚武精神几个方面.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传承民族特性、丰富社会体育资源、培养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拓展体育教育资源、为旅游与经济发展服务等方面.
草原;体育;文化;特点;价值
1 前言
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等不同地域的文化在冲突、交流与融合中共同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进入21世纪以来,对草原文化的研究成为热点.
草原体育文化,是生活在北方草原的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原创或从其他文化中引入、改造,并与本民族文化充分融合而传承发展的.体育文化是草原文化中最积极、最直接、最广泛、最深远、最有代表性和表现力的部分,是草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2 草原体育文化的特点
与其他体育文化相比较,草原体育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地域性
生活在北方草原的民族,因寒冷、干旱的气候特点,与中原农耕文化“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封闭生产方式不同,大多以游牧、狩猎为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流动的生活和淳朴的行为方式使得草原体育文化的冒险性和竞争性更强,体育活动在人们闲暇生活中也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并将体育融入日常生活的草原民族一般来说都体质强壮,不畏艰苦,爱好运动.
正因为草原体育具有内容相似,源于生活的共性,因此成为草原各民族节庆活动、劳动之余必不可少的健身形式.需要强调的是草原体育文化不因政权更迭、民族消亡而流失.例如摔跤运动从辽代的“角抵”到金代的“跋里速戏”,再到清朝的“布库”直至今天蒙族的搏克,在草原上历经千年不衰,这是一个前赴后继式的连续过程.是一种由各历史时期不同草原民族共同组成的类似接力的发展状态.草原体育文化并不单单属于某个民族和某个历史时期,哪怕是一个民族从外地进入草原,也存在这种传承关系.这也表明草原体育文化具有厚重的历史含量和强大的生命力.
2.2 射骑体育为主
草原民族自幼习惯于马背生涯,终年追逐水草和征战射猎.弓马既是生产资料又是武器和交通工具.人对马的驾驭、控制能力成为获取生活资料甚至生存的关键,所以草原民族不得不通过骑射体育强健体魄、习马练箭.骑射既是草原民族生存的手段,更是草原体育文化不变的主题.无论哪个时期,骑射都是草原体育娱乐和竞赛的主要内容,从匈奴到契丹再到蒙古人都是骑射好手.从辽代的射柳到现代“那达慕”中的赛马、射箭,骑射体育在北方草原都是主要的体育项目,且世代相传.
历史上各草原民族对骑射技术都自幼便开始训练,无论征战或围猎,都要求娴于弓马,善于杀伐,具有坚韧不拔,严守纪律的战斗作风.由于骑射技术在经济、政治生活中关系重大,所以各草原民族对于优秀骑、射手极为关注,各种体育比赛中对优胜者的赏赉都十分优厚,以至树碑立传.
2.3 竞技性强
一般认为东方体育是哲学性体育,强调养生与观赏,西方体育是物理性体育,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其实草原体育文化更接近于西方的竞技体育.草原体育虽然没有精确的时间与距离的计算,但是力量、技巧与速度的较量,同样是追求的目标.草原体育文化中很多项目的健身功能,都是通过参与者相互之间的对抗来实现的.如那达慕中的蒙古三艺——摔跤、射箭及赛马,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对抗性,而人们为了要在这种对抗的竞赛中取胜,就必须具有较强的体魄和优良的技能.蒙古式射箭强调准确有力,做到箭不虚发,搏克比赛更是力量与技巧的对决.当比赛决出胜负,奖惩亦鲜明、及时,例如契丹人射柳比赛后获胜者要赢得服装奖励,失败者要宴请获胜者等.
2.4 全民参与性
草原体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游牧渔猎的生产方式也给草原民族提供了较多的休闲时间.人们在休闲和节庆时光通过各种运动来放松休息、恢复体能和交流感情,通过比赛展示自己的才华、表现自我价值、获得荣誉、得到社会承认,进而使观众感受到兴奋、喜悦、轻松和快乐.从历代草原王朝的统治者到普通百姓,各个阶层都酷爱射猎、马球、摔跤等体育运动.草原体育多以个人项目为主,参与者不分等级尊卑,体现草原民族自强坚毅的自由、平等精神.
草原体育项目虽具有观赏性,但更突出的是参与性.例如同样是摔跤,草原民族的搏克是平等参与,男女老幼不分级别,无报名资格限制比赛,讲究自娱自乐、竞争决胜.而中原地区的摔跤,包括日本流行的“相扑”大多局限于少数人类似杂耍的文艺表演,以娱人为主,讲究观赏好看.马球在宋朝被当作“军中戏”,只在有限的阶层开展,且繁文缛节的仪式更像一种表演.而从《辽史》及出土的多幅契丹人“马球图”中可见,马球运动在辽代十分普及,体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草原体育全民参与、自娱自乐的休闲功能已经深入草原民族的日常生活,是“目的论”体育观的真实写照.
2.5 包容性和开放性
草原民族建立的政权,往往是思想文化最开放的王朝.草原体育文化的包容性,被历代草原民族所传承.早在辽代,当适合草原条件的马球传入草原时,契丹民族即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接纳并普及了这项运动.女真人的哨鹿技法传入契丹马上成为辽代射猎体育的重要方式.
在传承吸纳本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础上,草原体育积极进取、改造创新.如“射柳”这项运动来源于匈奴、鲜卑等北方游牧民族的“跸林”,随着与中原汉族文化的交流,契丹人将“礼射”装饰性的因素加入其中,并使之趋于制度化,形成一套与中原礼射相仿同时又独具草原民族特色的礼节,并一直延续到金、元代以后.元代的蒙古人还创制了皮制的马球,使草原体育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草原体育文化包容性和开放性的根源在于,草原民族是在迁徙和争战中生存,经常性地离开原住地从事游动的狩猎和畜牧经济,频繁地部落战争和对外侵扰活动,也加剧了不同文化、语言间的融合与借鉴.因而,草原文化是一种开放文化,草原民族思想文化领域内禁锢很少,他们善于、勇于学习其他民族一切先进的文化.可以说草原体育文化来源于草原民族对先民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对其他体育文化的整合.
2.6 英雄观、尚武精神
建立在游牧渔猎经济基础上的草原民族,戎马和利箭是长久的生活实践主题.骑射技术精湛与否,甚至影响着自身的生存命运.尚武精神和英雄观也自然成为他们思想意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日久积淀、传承而为风俗.草原民族全民皆兵,随时准备对付他人的进攻或对他人进行武力袭击.具有尚武心理的草原民族把战场看作是表现自己的最好舞台.在草原民族眼中,战争犹如比赛和游戏.例如公元1235年窝阔台决定大举西征,成吉思罕的众多孙子都同时投入战场.虽然从别国掠得的财富已足以供给他们尽情享受,但他们仍不辞辛劳,将赢得战争的荣誉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事,这是中原统治阶层绝对做不到的.
如果说中原汉族的性格是阴柔,草原民族的性格就是阳刚.草原民族在战时以尚武好战的精神去参与征服和掠夺,平时就以极高的热情参与富有竞争精神的射猎体育活动.草原体育提倡竞争,敢于争胜,运动负荷大,追求苦中作乐,冒险性、危险性强的运动受崇.早在辽代,就发生过因马球的危险性大,汉臣要求皇帝“禁”而契丹人强烈反对的大辩论,这其实正是两种思想观念的冲撞.
草原体育所彰显的拼搏进取精神与态度深深切入各个时代草原人们的心灵、记忆与思想.那达慕的主要活动内容都展示着浓厚的尚勇、尚力的英雄精神.蒙古式赛马不备马鞍,能够考验一个骑士的真本领;搏克以比力为主,两雄相争,以倒地为负.在这种体育锻炼中,铸就了草原民族勇猛剽悍、豪迈爽朗的性格.
3 草原体育文化的价值
草原体育文化是华夏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体育文化中积极进取、崇尚英雄、自由开放、不贪图安逸,以苦为荣等优秀精神品质,融入了中华文明的精髓,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
3.1 传承民族特性
草原体育文化所表现出的鲜明独特的民族特性,是推动草原体育发展的基本内涵.这种内涵在增进民族团结和凝聚民族向心力,再现爱国主义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草原体育文化在各民族的整合、继承中历经千年不断完善,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不应当失传于我们这一代.
各具特色的民族体育文化构成了世界体育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体育是中华体育的特色之一.当前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强势文化或文明形态在不断扩张,使相对弱势文化或文明形态趋于消失或削弱.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的矛盾已成为人类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世界文明的进化、升级也像生物进化一样需要丰富的文化基因库作为素材储备,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象征.丧失现代化意味着民族的贫困,而丧失文化传统则意味着民族的消亡.每一个繁荣昌盛的民族都应保存自己的文化,而体育是文化建设中最具影响力和活力的部分,最能体现民族特性,更值得传承与保护.弘扬草原体育文化,可以为我们抵制文化霸权提供有力的支持.
3.2 丰富社会体育资源
草原体育文化包括草原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精神价值和思维方式.草原体育文化基因代代传承,形成了民族的本色、个性和整体记忆.而民族的恰恰又是世界的,草原体育活动既是草原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又是草原民族生存发展的象征,是最能反映少数民族个性气质的领域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草原体育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乐趣与幸福.
3.3 培养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
勇敢无畏的拼搏进取精神,是草原体育文化深刻的文化内涵.勇敢无畏、不屈不挠的开拓精神是草原体育的典型文化现象.我们对尚武和尚善不应褒此贬彼,两种精神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的利弊得失和存在价值.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更要发扬草原体育的竞争、创新意识,确立更完善的人格理想和价值目标,克服封闭保守,安于现状的思想束缚.
草原民族豪放不羁、勇于承担责任的性格,胜不骄、败不馁的进取精神,力主高扬、反对羸弱、不畏豪强的品格,忠诚信义的道德观念在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中更应当强化.针对社会风气中缺乏见义勇为意识、进取拼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担忧,发扬草原体育文化倡导的创新开拓精神,树立草原体育兼收并蓄的开放意识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3.4 拓展体育教育资源
无论从传媒的报道,还是从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看,对西方现代体育的关注要远远胜过民族传统体育.在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虽然也提出:“应当大力开发和利用宝贵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但包括很多民族学校也较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因担心运动伤害的责任,学校体育中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投掷、对抗性项目正逐渐淡出体育课堂,呈现轻缓化倾向.因动物保护及社会治安的需要,草原体育项目中如步鲁、射箭等更难以开展,受场地器材因素的影响,马球、阿日嘎等传统项目已经和正在流失.
实际上很多草原体育项目具有较高的健身、观赏价值,所需要的场地器材条件并不高,有些还可结合自制器材传承民族传统.强化草原体育可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丰富学校体育文化.应发挥民族院校的优势,首先在草原民族学校大力开展草原体育文化教育,将草原体育项目列入体育课程中.
3.5 为旅游与经济发展服务
近年来,草原观光旅游成为热点,节会赛事是草原体育文化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与途径.那达慕等草原体育赛事,可通过广告、招商、吸引旅游人群等扩大收入,而那达慕的重头戏就是搏克、赛马、射箭等草原体育文化展示.草原体育竞赛活动向世人展示了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世界了解了草原,使草原走向了世界.传承与发展草原体育文化也必将为草原地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并由此解决草原体育文化发展资金缺乏的问题.也通过促进商贸、交通事业的发展使草原体育的生存环境得到经费的支持而改善.
4 结语
草原体育是草原各民族世代相传、不断整合与创新发展而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传承价值.我们应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去审视草原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认识草原体育文化的特点,挖掘与发挥草原体育的价值,使草原体育文化对民族地区的发展和我国思想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也无愧于草原先民对后人的希望.
〔1〕齐秀华.草原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116-117.
〔2〕陈改桃.草原文化精神内涵管窥——从蒙古族的那达慕谈起[J].阴山学刊,2008(2):48-51.
〔3〕王冠军.刍议西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成因[J].搏击·武术学,2008(7):76-77.
〔4〕刘刚.论草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赤峰学院学报,2009(9):156-157.
G812.47
A
1673-260X(2010)02-01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