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服务理念与行为规范探析
2010-08-15刘建茂
□ 刘建茂
基层干部服务理念与行为规范探析
□ 刘建茂
基层干部是基层各项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参与者,是基层一切工作走向卓越的关键。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基层干部牢固树立现代服务理念,遵守基层干部行为规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层干部服务理念与行为规范探析的背景
2009年12月1日,中共重庆市委三届六次全委会上,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概括指出党员干部存在的九种“干部病”:
一是讲话、作报告、写文章,不动脑筋,大话、空话、套话连篇,还不时拼出个四六句,不知所云;二是习惯当“甩手掌柜”、做“二传手”,层层批转,坐而论道,不干实事;三是以会议贯彻会议、文件落实文件,工作飘浮;四是不下基层,不搞调研,上情不明,下情不清,“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出了事“拍屁股”走人,当“三拍干部”;五是报喜不报忧,专拣好听的说,讲成绩夸夸其谈,讲问题一带而过;六是懒懒散散,松松垮垮。上班一杯茶,一支烟,一个电话聊半天;七是不读书、不学习,玩游戏、炒股票,“斗地主”、打麻将;八是铺张浪费,贪图享乐,办公室越修越豪华,小汽车越坐越高级;九是处事圆通、好人主义,喜欢当瓦匠“和稀泥”,喜欢当木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是不当铁匠“硬碰硬”。薄熙来的概括,是对包括基层干部在内的部分干部素质和作风问题的一种批评和讽戒。由于基层干部直接面向基层群众,其“干部病”的危害更直接,影响更严重。
二、基层干部“干部病”的实质
基层干部“干部病”的实质是部分基层干部的作风蜕化。“作风”即一个人在工作或生活上一贯表现的态度和行为。“蜕化”原指虫类脱皮,比喻腐化堕落,特别强调质的变化。人们常用“蜕化变质”比喻人的思想受到腐蚀而向坏的方面发生质的变化。基层干部的“作风蜕化”指部分基层干部在思想、工作、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在本质上逐渐腐化、堕落。作风蜕化虽然还没有到违法犯罪的地步,但由于其演变的渐进性和缓慢性,若不加以控制,则可能比腐败更可怕。基层干部的作风蜕化至少有三方面的危害:
一是影响政府的日常工作。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干部中,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滋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严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问题突出,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现象蔓延,严重影响到政府日常工作的有序运行。
二是损坏干部自身的声誉,甚至毁掉干部自身的发展前途。对干部作风问题的监管一旦失效,不仅可能放纵干部,最终还可能导致其走向毁灭。正如薄熙来书记所言,如果说贪污腐败是党的“致命伤”,作风蜕化则是“慢性病”。有些基层干部虽然没有做违法的事,如果作风蜕化,照样会“病入膏肓”,最终致命。
三是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基层干部的作风蜕化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进而可能使公众对党和政府失去信心,导致政府遭遇“合法性危机”。
由上可见,部分基层干部的作风蜕化带来的影响就好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中那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蚁穴”,但危害极大。导致部分基层干部的作风蜕化,最重要的因素是其服务理念的缺失。
三、基层干部服务理念与行为规范的重塑
从20世纪后期至今,随着新公共行政理论和实践的全面发展,从控制转化为服务成为公共行政最重要的理念。基层干部要适应我国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步伐,重塑服务理念,规范行政行为。
(一)重塑服务理念
1.“服务理念”是公务员从事行政活动的主导思想意识。众所周知,贯穿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服务行政。正如美国行政学家罗伯特·登哈特总结的新公共服务七条理念:为公民服务、追求公共利益、重视公民权、思考的战略性与行动的民主性、承认责任、服务而非控制、重视人。相比之下,当代我国政府的服务理念提出得更早。
2.“为人民服务”不仅体现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更写入宪法,成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定义务。“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它源于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为战士张思德举行的追悼大会上的演讲。毛泽东在演讲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这是毛泽东第一次从理论上深刻阐明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1945年4月我党七大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七大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写入了党章。
1954年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第17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第18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1975年宪法第11条、1978年宪法第16条、1982年宪法第27条都特别强调,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3.“为人民服务”是我国当代行政文化的核心。毛泽东之后的我党历届领导人都坚持并不断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邓小平主张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来检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效果;江泽民明确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胡锦涛强调党员干部一定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人民服务”成为我国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共同信守的价值观念。
(二)基层干部行为规范
1.基层干部行为规范的基本原则。一是规范有据原则。基层干部的行为规范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宪法和行政法为依据,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二是明确可行原则。基层干部的行为规范必须明确具体,内容要切实可行,既符合人民愿望,又体现国家意志,并服从依法行政的需要。三是继承借鉴原则。基层干部行为规范以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为重要基础,并学习和借鉴国外公职人员行为规范的有益成分。
2.基层干部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与群众最直接的联结点,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和具体体现者。从普遍适应的角度出发,基层干部行为规范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扬正气,不懒散。正气体现一个人内心的品质。基层干部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
第二,以身作则,勤勉尽责。为政者只有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下属才会从内心尊崇领导的号令。基层干部必须做到“事必躬亲”,勤劳尽责,以忠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第三,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讲实话是前提,讲实话的基本要求就是汇报工作如实、全面、准确,不夸大成绩,不回避失误,不掩盖矛盾。干实事是根本。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群众多办实事是基层干部的职责和本分。基层干部要积极主动地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实际困难,积极主动地为群众调解矛盾纠纷,为群众增收致富献计献策。求实效是落脚点。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结果导向”。基层干部不论做哪一件事情,都不是做完就了事,而是要看做完这件事后老百姓认不认可,拥不拥护。如果老百姓确实认可和拥护,才算取得了良好效果,才算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
第四,读好书,提高知识层次和文化品位。基层干部的知识层次和文化品位包括基层干部的知识涵盖面、知识更新速度、生活方式、消费方式、行为方式和精神状态等,是基层干部人格力量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基层干部要提高知识层次和文化品位,就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多读革命文献,古文经典,科技、经济类书籍。
作者:中共重庆市委党校2009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宋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