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企业文化中社会责任的缺失及对策

2010-08-15黎友隆

创新 2010年5期
关键词:伦理责任文化

黎友隆

(广东消费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高级经济师,广东 广州 510320)

我国企业文化中社会责任的缺失及对策

黎友隆

(广东消费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高级经济师,广东 广州 510320)

企业社会责任在本质上属于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新内容,但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缺少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因此我国必须完善企业文化中的社会责任建设,把社会责任建设上升到文化层次。

企业文化;企业社会责任;对策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不是抽象、孤立的,它是伴随着企业的出现而产生的,伴随着社会的前进而发展的,它具有传统的理念和时代的色彩,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推动或影响着社会文化的进步。企业文化是企业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企业的创始人带领企业员工在长期的社会经济活动中所建立和形成的独特的行为方式、工作习惯,以及蕴藏其中的独特的价值观念,构成了企业的传统,并为多数员工所共同遵循的基本理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对于企业文化的含义,国内外有如下的两种含义:

第一种是狭义的,认为企业文化是意识范畴的,仅仅包括企业的思想、意识、习惯、感情等领域。美国学者特伦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Terrence E.Deal,Allan A.Kennedy,1982)认为,企业的文化应该有别于企业的制度,企业文化有自己的一套要素、结构和运行方式。他们认为,企业文化包括四个要素,即价值观、英雄人物、典礼及仪式、文化网络。这四个要素的地位及作用分别是: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英雄人物是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者;典礼及仪式是传输和强化企业文化的重要形式;文化网络是传播企业文化的通道。[1]

第二种是广义的,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创业和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企业管理中的硬件与软件、外显文化与内隐文化(或表层文化与深层文化)两部分。这种观点的理由是企业文化是同企业的物质生产过程和物质成果联系在一起的,即企业文化既包括非物质文化,又包括物质文化。198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爱德加·沙因(Edgar.H.Schein,1985)出版了其专著《企业文化与领导》(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他对组织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认为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成员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并用来教育新成员的一套价值体系。沙因教授还提出了关于企业文化的发展、功能和变化以及构建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他把组织文化划分成三种水平:表面层,指组织的明显品质和物理特征(如建筑、文件、标语等可见特征);应然层,位于表层下面,主要指价值观;突然层,位于最内部,是组织用以对付环境的实际方式。[2]沙因提出的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理论为大多数研究者所接受,他因也因此成为企业文化研究的权威。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组织机构、企业制度、企业环境、企业产品、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企业精神、价值观念等。

二、我国企业文化中社会责任的缺失

企业社会责任为企业文化指明了明确的伦理方向,以道德伦理的软号召力引导利益相关者去共同实现企业的社会目标,凝聚起企业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出积极追求社会理想的精神风貌。托马斯·M.莫里根(Thomas M.Mulligan,1993)认为,“企业的道德使命就是运用所能获得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为人类世界更加美好而创造产品、服务和机会。这一使命比企业可能行使的其他任何职责都重要”。[3]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活动,进一步扩大企业在社会上的良性影响,进而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这种社会影响反过来又会影响到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全面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正如彼德·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73)指出,“一个健康的企业和一个病态的社会是很难共存的”。[4]

(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缺失

现阶段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教育滞后,高层管理者往往忽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责任意识不强,管理者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了解不多,对部分非道德行为采取容忍的态度,把不道德行为归因于社会环境。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他们的社会责任状况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现在许多员工缺乏相应的社会责任知识,对企业无感情,责任意识淡薄,更多关心的是自己的物质利益,对企业的发展不感兴趣。

(二)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缺失

企业社会责任加强的根本途径是企业的道德自律。而道德自律不可能完全建立在思想觉悟和自愿的基础上,如果能把某些企业社会责任准则规范化,形成内部的各种管理制度,则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因为制度具有伦理教育作用。通过对超出这一范围的活动进行惩罚的方式对某种行为倾向进行规范,并使这种行为转化为一种习惯行为。此时,外在的制度约束就转化为个人的自我约束,从而提高人们的伦理道德水平。

(三)企业诚信意识缺失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行,三角债、假冒伪劣产品、合作中的任意违约行为、交易中的拖欠赖账行为愈演愈烈。诚信在我国经济生活中严重缺失。在经济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未秉承诚信的经营理念,经济生活中的失信、欺诈行为相当严重,违约现象比比皆是。全国为每年因为不守信所付出的代价达5855亿元。我国每年因为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至少有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合同交易只占整个经济交易量的30%,履约率也仅有60%左右①陈新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信用研究中心主任)在“信用体系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讲话,天津,2005年9月19日。。诚信缺失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社会呼唤的诚信与企业的诚信操守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四)企业伦理品质和伦理制度的丧失

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的行为和精神气质,创造和体现着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伦理规范。企业的伦理品质,是企业实践市场经济伦理规范所表现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倾向等的综合状况,它是企业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伦理品格。我国学者陈荣耀(2001)认为,企业伦理构成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业文化力与管理体制”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这一方面,价值观为核心要素,它决定企业的态度、行为与规范:同时,合理的激励机制,有效的人事氛围,都使企业形成具有凝集效应的竞争力”。[5]

然而,市场经济和企业的趋利性,使一些企业的伦理品质在减少甚至丧失。如诚实守信品质的丧失、勤俭节约品质的丧失和社会责任精神的缺失。在企业伦理品质丧失的同时,企业伦理制度也在丧失。伦理制度是伦理品质实现的形式,它是制度通过其强制性的准则、规则在整合和调节各种利益矛盾时表现出来的伦理性和伦理功能,制度的合理性、公正性是企业伦理制度的基础。

目前在企业发展中,由于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都不健全,责任、权利、义务关系模糊,使一些违法乱纪行为猖獗,如转移国有资产、做假帐、违反财经纪律、侵犯员工合法权益,这些现象正是企业缺乏合理公正的制度约束的产物。伦理制度的缺失,使公平和正义的伦理原则得不到实现。

三、完善企业文化中社会责任建设的对策

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价值理念有其引导潮流的先驱魅力,乔治·斯蒂纳(George A.Steiner)和约翰·斯蒂纳(John F.Steiner,1997)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观念是在与传统经济观念相对抗的过程中缓慢发展起来的。这两种观念之间的紧张状态并没有停止,它还会继续下去。[6]企业社会责任对传统经济观念的对抗过程也是对传统落后企业文化的否定过程,必然促进企业文化的优化更新步伐。

(一)必须把社会责任建设上升到文化层次

企业文化中的责任意识停留在浅层次的非理性的区位上,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现实状态。最典型的观点,就是把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看成是笼络企业员工感情或者作为公共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诚然,树立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千万不能停留在这种水平上。因为这些都属于企业文化中的浅层次、外围性的东西,企业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在于塑造一种理性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只有使全体员工在理性层次上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企业员工才能真正持久地凝聚在一起,从而发挥出强大的整体力量,实现企业目标。如果企业社会责任停留在非理性的情感文化层次,没有理性化的企业宗旨、价值观和企业伦理在背后支撑,就极易导致企业和员工在经营活动上的情感化趋向,其中包括破坏生态、破坏环境、毁坏资源的非理性行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上升不到理性层次,不塑造具有信仰和理想色彩的、融通人文精神和道德理性的企业宗旨、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伦理,就无法消除有悖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活动。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实现对非理性的情感文化的超越,走向深层次的高品位。

(二)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制度

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化是加强企业伦理文化经营的有效途径,制度可以将社会责任转化为具体要求,可以进一步量化、细化到工作职责、义务等方面,以便于把握和执行。制度可涉及到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等各个领域,与企业内部员工及管理者的工作息息相关,因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应正确处理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竞争者、环境、所有者、员工之间的关系,按照诚实信用、互惠互利、公平以及社会利益和企业利益相统一的伦理原则将有关事宜进行细化,以制度的形式严格规定下来并切实执行。包括:有关劳动安全、人员招聘、晋升方面的人事制度;有关企业人才竞争、市场竞争、信息竞争等领域的平等、公平的竞争制度;有关发布真实、客观、全面的信息发布制度;有关包括企业的公关、广告等在内的营销制度等等。

另外,要保证制度的有效运行,还必须建立一系列的有效监督制度,包括法人治理结构高层内部的监督,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监督,矩阵式的横向监督等等。

(三)强化道德调控机制建设

道德调控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的必要手段。企业的经济行为必须置于社会道德评价与监督之下,这样才有利于促使企业在其经济活动全过程中始终遵循伦理要求,不规避社会责任,使企业必须承担其原本不想承担的必要成本,促使经济主体的局部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自觉地协调一致。企业的经济行为能否取得相应的价值回报,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员工道德素质的高低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因此,企业领导者或管理者的道德素质和伦理责任显得尤为重要。要想企业的经济行为符合伦理规范,就必须着力提高领导者和全体员工的道德素质,增强其社会伦理责任感。企业同时要重视从文化角度研究员工的各种需要,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职工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创造条件;要尊重和重视员工的创造性,鼓励员工发挥主动性和独创性,充分释放其智慧和才能;注重对职工的培训,全面提高职工的文化水准和业务技术水平;把实现企业的价值和实现个人的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达到企业兴旺发达与个人全面发展的双重目标。

(四)树立企业公民意识

树立企业公民意识,并将其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公民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好的公司治理和道德价值,主要包括遵守法律、现存规则以及国际标准,防范腐败贿赂,包括道德行为准则问题,以及商业原则问题。二是对人的责任。主要包括员工安全计划,就业机会均等、反对歧视、薪酬公平等等。三是对环境的责任。主要包括维护环境质量,使用清洁能源,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等。四是广义的贡献。主要是指广义的对社会和经济福利的贡献,比如传播国际标准、向贫困社区提供要素产品和服务,如水、能源、医药、教育和信息技术等,这些贡献在某些行业可能成为企业的核心战略的一部份,成为企业社会投资、慈善或者社区服务行动的一部分。

(五)制定伦理准则并确立诚信导向

伦理准则是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基础。社会责任准则不仅指导企业的计划、决策和业绩评价,它还能够从组织伦理的角度指出企业预期的投资者、成员和业务伙伴。美国企业伦理学家詹姆斯·E·波斯特指出:“个人价值和伦理特征在改进一个公司的伦理行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这种作用不是单独发挥的,因为个人价值观还受一个公司文化的影响”。[1]戴维E·弗里切(David J.Fritzsche)也指出:“虽然决策者个人价值观左右着私人生活中的伦理决策,但在职业生活中,个人价值被组织结构中的其他力量中和了,这些力量能改变个人价值观在决策中的作用。”[7]1990年,本杰明·斯耐得(Beenjamin Scheider)出版了他的专著《组织气氛与文化》,其中提出了一个关于社会文化、组织文化、组织气氛与管理过程、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和组织效益的关系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组织文化通过影响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影响组织气氛,进而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以及对组织的奉献精神,最终影响组织的生产效益。在组织文化中,组织的伦理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实践中,企业可以从三方面来思考制定伦理准则:组织的最终使命是什么?组织的义务有哪些,其合理权利的范围是什么?组织的主要支持者有哪些?他们的权利、要求、合理权益是什么?对上述问题可以确定企业社会价值体系的要求,形象地勾画出负责任行动的领域,从而制定出指导企业行为的伦理准则。

同时,政府应该加快建立诚信奖惩机制,通过监管,大力营造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其职能管理部门,对信用缺失的企业及个体经济组织进行市场准入“封杀”,对严重损害社会的企业吊销营业执照,取消其银行帐号,冻结其资产,对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企业要公开曝光,作出相应的处罚。要尽快建立一批有资质条件的、资信合格过硬的行业协会及中介服务组织,在政府的有效监督与管理下,充分发挥其在资信研究、立法建议、制定行业规划和行业标准、行业制度规章;协调行业和政府各方面关系;促进行业自律;加强行业从业培训等方面的作用,为构建企业伦理文化建设加油助力。

(六)将企业文化的人文精神与生态精神并重

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在生产与经营中爱护自然环境,科学地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采,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的资源。企业文化主要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的是人文精神。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又为企业文化增添了恰当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精神。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905)就在强调经济发展中物质因素重要性的同时更加强调精神因素的作用。他认为,“精神动力来自伦理观念,有了精神的动力,经济发展就会加快”。[8]

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发展的诸多方面都需要生态精神与之相结合。这是因为:第一,大部分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重视了人的价值,却忽视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第二,现代消费者更青睐于绿色产品,企业也想通过“绿色浪潮”来提高产品的生态含量。第三,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化”是必由之路。生态精神融入企业文化后,自然就不再被当成企业的劳动对象和可利用的资源,而是成为和企业的有机统一体。这不仅可以扩大企业文化的外延,而且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1][美]肯尼迪,[美]迪尔.公司文化:公司生活的礼节和仪式[M].印国有,葛鹏,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

[2][美]爱德加·H·沙因,企业文化与领导[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9.

[3]Thomas M.Mulligan,the Moral Mission of Business[C]//Englewood Cliffs.Ethical Theory and Business.1993:66.

[4][美]彼得·F·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践[M].孙耀君,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5]陈荣耀.企业伦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96.

[6][美]乔治·斯蒂纳,[美]约翰·斯蒂纳.企业、政府与社会[M].张志强,王春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7][美]戴维·J·弗里切.商业伦理学[M].杨斌,石坚,郭阅,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8][德]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于晓,陈维纲,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

The Deletion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Corporate Culture

LI You-long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deletion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in the constructing of corporate culture.The CSR belongs to the corporate culture in nature,and is the content for corporate culture.However,there is a lack of CSR in the current corporate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so we must perfect the CSR in the constructing of corporate culture.

corporate culture;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ountermeasure

F270

A

1673-8616(2010)05-0069-04

2010-04-10

李君安]

猜你喜欢

伦理责任文化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谁远谁近?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期望嘱托责任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