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蚕丝被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
2010-08-15甘志红
甘志红 王 飞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昌,330039)
浅析蚕丝被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
甘志红 王 飞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昌,330039)
介绍了蚕丝被的特性、生产现状和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存在的弊端;阐述了应用非织造技术生产蚕丝被的工艺过程及其优势。蚕丝被和蚕丝非织造絮片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
蚕丝被,蚕丝非织造絮片,生产工艺,发展前景
蚕丝生产技术是中国的瑰宝,至今已有5 500余年的历史。我国既是世界蚕丝生产大国,也是蚕丝出口大国。丝绸是我国长期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中国丝绸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中国的茧丝资源丰富,其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生产量与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70%。我国东部地区种桑养蚕更有着悠久历史。近年来随着传统桑蚕产区经济发展,土地资源日益减少,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种桑养蚕呈现出明显下滑趋势,削弱了中国桑蚕业在国际上的优势地位。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全面启动“东桑西移”工程,标志着中国将对桑蚕业格局进行“大刀阔斧”式的变革,主要是将中国桑蚕业原料生产基地向地域广阔的中西部内陆省区转移,旨在保持中国丝绸产品的品种、质量及成本优势,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与西部蚕区相比,江西省产业基础强、加工能力超前、技术人才充足,且桑蚕产业一直是江西省农业优势产业之一[1]。江西省不但气候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充裕,而且交通便利,产品流通方便快捷,具有承接浙江、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蚕丝产业转移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东桑西移”工程逐步推进,我国将形成一个东部巩固、中部提升、西部发展的茧丝绸优势产业带,扩大中国丝绸品牌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实现从“丝绸大国”向“丝绸强国”的转变。
1 蚕丝被的特性及其生产现状
1.1 蚕丝被的优良特性
蚕丝被一般是采用纯天然桑蚕丝为填充物制成的,蚕丝是自然界中最轻最柔最细的天然纤维,其主要组成物质是蛋白质,因此与人体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加之表面光滑,其对人体的摩擦刺激系数在各类纤维中是最低的,仅为7.4%。当人体的娇嫩肌肤与滑爽细腻的丝绸邂逅时,丝绸以其特有的柔顺质感,依着人体的曲线,体贴而又安全地呵护着每一寸肌肤。此外,蚕丝的吸放湿性、保暖性、耐热性好,且吸音、吸尘、光泽优美。纯蚕丝被的优良特性可归纳如下:
(1)呵护肌肤。在正常气温下,蚕丝被可以帮助皮肤保有一定的水分,不使皮肤过于干燥;具有抗菌、抗过敏及亲肤的天性,能防止皮肤多种病变和搔痒症的发生,极其有益皮肤健康。
(2)绿色保健。蚕丝被为多孔性的纯动物纤维制品,可自动调节小环境的温度,具有极强的透气性与吸湿性,冬暖夏凉;蚕丝含有18种氨基酸,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延缓衰老、滋养肌肤、促进血液循环、安定精神等作用。
(3)促进睡眠。蚕丝中的丝氨酸散发出的细微分子具有安定人类神经的作用,长期使用蚕丝被可以促进睡眠,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失眠,增强人体活力。
(4)防病健身。蚕丝是唯一能防霉的天然纤维,是天然的纳米材料。蚕丝中含有一种叫“亲水侧边氨基酸”的物质,能迅速有效地吸收被内的湿气(排湿能力为棉的100倍),能够有效地预防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等病症,蚕丝被具良好的御寒力和恒温性,轻柔舒适。
1.2 蚕丝被的生产现状
我国蚕丝被的生产大多采用传统的纯手工操作,其工艺过程主要包括选茧、制作蚕丝绵兜和蚕丝被胎铺制三道工序。
(1)选茧。蚕茧是由蚕虫吐丝缚茧而成,期间因受茧种、生长环境、季节等因素影响,品质有所不同。一般选用茧中次品(蛾口茧和双宫茧)制作蚕丝被。蛾口茧是制丝中无法使用的蚕茧,双宫茧是由两个蚕虫共同做成的蚕茧。
(2)制作蚕丝绵兜。用优质纯净的水浸泡、煮练蚕茧,使丝胶充分舒解。在煮茧过程中应不添加任何化学药剂,以防止对蚕丝造成任何损害,并使其保持独特的自然性状。完成煮茧后,由熟练工人将茧层剥开,摘除蚕蛹并仔细去净杂质,将一个个蚕套成帽状蚕丝,经过去水、晾晒、整理,即制成洁白如玉、形状如弓的蚕丝绵兜。
(3)蚕丝被胎的铺制。工人用双手将蚕丝绵兜用力张开,使蚕丝绵兜得到最充分均匀的延展,形成一张张网状的丝绵;按规定的尺寸,每一床被子至少由4人同时发力,用4 000~6 000张网状丝绵层层井字全幅铺叠成数百层和被胎一样大小的丝网,制成蚕丝被胎。
1.3 现行蚕丝被生产的弊端
(1)生产技术落后。蚕丝被生产从选茧到铺制多采用手工操作,生产设备落后,加工手段比较原始,生产效率极低。
(2)加工成本高。尽管纯天然蚕丝被有着诸多的优良特性,但蚕丝是一种价格昂贵的纤维原料,再加上生产过程费工费力,生产效率低,使纯天然蚕丝被价格昂贵,难以被广大消费群体接受。
(3)使用寿命短,不便洗涤。新的蚕丝被丝胎蓬松均匀,保暖性好,但使用一段时间后,丝胎出现并结,使蚕丝被的柔顺性和保暖性大打折扣,为恢复其优良特性,需经常翻拆,加强保养。蚕丝被不允许水洗。一旦面料受轻度污染,只可用少量水进行刷洗,并用熨斗低温垫布慢慢熨干,且需注意不要使受洗部分较长时间地接触热源,蚕丝被的常规清洁只可洗涤被套。
2 应用非织造技术生产的蚕丝被
2.1 工艺过程
采用非织造技术生产蚕丝被,可以利用蚕丝短纤维为原料,经预处理后制成一定规格的纤维网,再加固为蚕丝非织造絮片,经裁剪制成蚕丝被被胎。工艺过程如下:
蚕丝短纤维→预处理→梳理→膨化精练→机械造粒成网→喷胶黏合→片状卷材→裁剪制被
2.1.1 开松和梳理
蚕丝短纤维原料可利用制丝工序中的下脚料或线密度小于50 tex的䌷丝原料,一般长度在20~40 mm,既可充分利用蚕丝资源,又可大大降低原料成本。蚕丝短纤维经开松、除杂和柔软等预处理后,再采用A186D梳棉机梳理3~4遍,使短纤维长度达到15~25 mm。柔软处理是指对短纤维喷洒1.5% ~2.0%(质量分数)的柔软剂,目的是使蚕丝短纤维更柔软顺滑,便于梳理。
2.1.2 成网
蚕丝短纤维经梳理后,用皂—碱法(合成洗涤剂—碱法)进行精练,以脱去油脂、丝胶并增白和改善手感,使纤维光洁、柔软、匀净、增白。因为单根纤维多茸毛,纤维精练后需打散开松,便于纤维的造粒成网和抗菌成分的黏附,同时喷1% ~1.5%(质量分数)的纳米无机抗菌剂,以提高纤维抗菌率。然后,由专用非织造设备将蚕丝短纤维机械造粒成网,纤维粒直径约在0.5~1.0 mm之间,丝网均匀、蓬松,密度一般控制在1.25 g/cm3以下。
2.1.3 非织造絮片
蚕丝短纤维成网后,为增加强力,对纤维网喷射0.5%~2.0%(质量分数)的玻璃化温度低(60~80℃)的热稳定性好的环保、无污染树脂乳胶进行黏合,制成蚕丝非织造絮片,再制成片状卷材,最后按规格要求裁剪制成蚕丝被被胎。该树脂乳胶是丙烯酸二酯、丙烯腈亚甲基丁二酸及交链剂、N-羟基丙烯酰胺共聚而成的纯丙自交链阴离子型树脂乳胶,无甲醛和重金属残留。
2.2 生产优势
非织造技术生产蚕丝被着力于改造蚕丝短纤维的物理结构,把蚕丝单根或多根纤维揉捻成带类节的小颗粒,以增加纤维之间的间隙和接触面积,大大提高黏合剂的穿透力。黏合剂在一定压力下渗透到絮片的中间层,受热固化后使纤维之间相互牵引,因而絮片具有一定的强力,耐水洗性增强;同时,环状蚕丝颗粒像涤纶三维卷曲珍珠棉一样,显著改善了蚕丝的回弹性。
该技术在保持蚕丝优良特性的前提下,实现了蚕丝非织造絮片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设备便于操作的优点,且产品规格易于控制。试验表明,该蚕丝非织造絮片耐水洗,因此克服了传统手工蚕丝被存在的多种缺点。
3 展望
蚕丝被具有洁白、轻盈、柔软、保暖性强、透气排湿性好、厚薄均匀、舒适等优点,是传统的棉被所不能媲美的。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尤其是自上世纪发明化学纤维以来,人们对床上用品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广,但无论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蚕丝产品在纺织品中仍占有一定的份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保意识和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蚕丝被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蚕丝被在国内外市场都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蚕丝非织造絮片所用原料以蚕丝短纤维为多,能充分利用丝绸下脚废料,如用蛹衬下脚、䌷丝下脚进行有效的加工,因此还可促使蚕业人员开发低成本的养蚕技术和不同于缫丝为目标的蚕品种开发研究,以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附加值。
用非织造工艺生产蚕丝非织造絮片,再制成蚕丝被的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已经被推广使用。该项技术工艺流程短,产量高,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且使有限的丝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因此蚕丝非织造絮片生产技术在国内外都得到飞速发展。
蚕丝非织造絮片不仅可以用来生产蚕丝被,还可依据最终产品的用途和使用目的,选用最恰当的原料配比和加工手段,用粗细不同的纤维网制成厚薄、形态各异的诸多产品,如真丝睡衣、蚕丝毯、蚕丝枕等。蚕丝非织造絮片生产技术所具有的特点是传统手工蚕丝被生产技术所无法比拟的,因其技术先进、工艺灵活多样,产品用途广,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技术。
目前江西省已经建成修水、永新、龙南、东乡等桑蚕基地,产量都达到产茧500 t/a以上,其中修水县产茧可达3 000 t/a,为江西发展丝绸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因此,江西省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充分利用丰富的蚕丝原料,积极开发出适合于工业化连续生产的蚕丝非织造生产技术和新产品,做大做强蚕丝业可以成为实施“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和“对接长珠闽”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1]。
[1]叶武光.江西省蚕丝业发展机遇分析[J].蚕桑茶叶通讯,2005(4):4-9
Analysis briefly on produc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mulberry silk quilt
Gan Zhihong,Wang Fei
(Jiangxi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The property and production status of mulberry silk quilt and faults in the traditional handicraft were introduced.The nonwoven technology applied on manufacture mulberry silk quilt and its advantage was demonstrated.Mulberry silk quilt and silk nonwovens wedding would have good market prospects.
mulberry silk quilt,silk wedding,production technique,development tendency
TQ344.3
B
1004-7093(2010)03-0030-03
2010-01-20
甘志红,女,1966年生,副教授。主要从事纺织品检验与纺织品设计、教学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