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科技的全国总动员
2010-08-15本刊编辑部
2010年6月7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胡锦涛深刻论述了科技工作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国家竞争力方面的战略意义。他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胡锦涛认为,未来的几十年内,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20至30亿人将进入基本现代化行列,追求现代化的强烈需求与地球有限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矛盾将日益尖锐。因此,未来的现代化道路必须解决由此矛盾带来的一系列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创新发展方式,走绿色、智能、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在会上,胡锦涛肯定中国科技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同时也坦言我国科技事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总体上经济发展技术含量不高,很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程度仍然较高。”胡锦涛表示,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事关国家前途和未来。要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国家战略任务,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那么,未来中国发展科技的方向在哪里?胡锦涛在会上向全国科技工作者提出了科技攻关的八大方向,希望全国科技界争取在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信息网络、现代农业、健康科技、生态环境保护、空间和海洋科技、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科技等方面取得突破,而且强调要“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
最后,为切实加强和改进科技工作,胡锦涛提出了几点指导性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坚持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才工作,为科技进步和创新提供强大人才支持,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体制保障。
本次胡锦涛讲话意义重大,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对科技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之后,党和国家向全国科技界发出的最强号召,并首次明确了当前中国发展的科技重点,这实质上是中央为推动科技发展、抢夺国际竞争先机而发出的全国总动员,彰显了中国在后经济危机时代的未来发展方向。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历次世界大经济危机之后总会催生科技革命,并以此推动国际格局的演变,各国国运由此而变。在本次经济危机中,世界各主要大国都在对自身经济发展进行战略筹划,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抢占科技制高点以推动自身经济复苏,国际范围内的科技竞争成为国家间的战略性竞争手段并愈演愈烈。
在应对本次经济危机中,中国日益认识到要想在未来的大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根本上要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优势。只有这样,以科技之革命来引领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才能使中国在这一历史性机遇中赢得伟大复兴的曙光。
全国科技工作者肩负着重大使命,中国科技界需要拿出极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