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肺疫病原菌的检验报告
2010-08-15王俊江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畜牧站吉林白城137000
王俊江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畜牧站,吉林白城 137000
猪肺疫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本病呈急性或慢性经过,以败血和组织器官出血性炎症为特征,该病的流行对养猪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现将某养猪户一起病例的病原菌检验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2006年5月中旬,某养猪户饲养猪130头,部分出现发病现象,并发生死亡。起初见有几头发病,而后不断增加,3天内出现有20多头猪发病,不同日龄的猪均有发病,但以中、小猪居多。病猪表现精神沉郁,少食或不食,咳嗽,体温升高41℃以上,呼吸困难,可见黏膜发绀,耳根、颈部及腹下等处皮肤有紫红斑,急性病例咽喉部肿胀,坚硬而热,呼吸困难,成犬坐姿势,口吐白沫,通常1-3天死亡,病程稍长病猪表现痉挛性咳嗽,流鼻汁,气喘,脓性结膜炎,体弱无力,通常在发病后4-6天死亡。
2 剖检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猪多头。急死猪全身黏膜、浆膜和皮下组织有大量出血点,咽喉部水肿,其周围组织有出血性浆液浸润;下颌、咽及颈部淋巴结肿胀、出血,切面红色;心外膜和心内膜有小出血点;肺急性水肿;脾有出血,但不肿大;病程稍长病猪表现为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变化,肺有肝变、水肿、气肿和出血等病变,有的肝变区有坏死灶,肺小叶间浆液浸润,切面呈大理石状纹理;胸膜有纤维素性附着物,有的胸膜与病肺粘连;胸腔及心包积液;胸腔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支气管、气管内含有多量泡沫状黏液,黏膜有炎症病变。
3 实验室检验
3.1 涂片镜检:做心血、肝、脾组织及喉部水肿液涂片数张,瑞特氏染色镜检发现有数量较多、单个散在、有时见成双排列、呈明显两极着色的球杆状或短杆状、两端钝圆、无芽胞细菌,革兰式染色阴性。
3.2 病原分离培养:无菌采取心血、肝、脾组织,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24h,在血琼脂平板上可见湿润的水滴样小菌落,无溶血区,麦康凯琼脂上不生长。
3.3 动物致病性试验:将纯培养物做1∶10生理盐水悬液,皮下接种小白鼠0.3m l,18~24h内小白鼠死亡,用小白鼠心血、肝、脾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有和病死猪体内分离出的同样的革兰氏阴性小短杆菌。
3.4 生化试验:本菌可在48h内分解葡萄糖、果糖、甘露醇和蔗糖,产酸不产气,产生靛基质,不发酵乳糖、麦芽糖和杨苷,不凝固石蕊牛乳。符合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特性。
3.5 与相似病征鉴别诊断:与猪瘟鉴别。猪瘟死亡的猪,脾不肿大,但多有出血性梗死,淋巴结周边出血,大肠有扣状溃疡,检查不出细菌,可以与猪肺疫区别。与猪丹毒鉴别。猪丹毒无喉部肿胀,多在皮肤上出现典型红色诊块,指压腿色,剖检可见脾肿大,心内膜有椰菜花样赘生物,从血液内脏及心内膜赘生物等病料中均可查出猪丹毒杆菌,可与猪肺疫区别。与猪气喘病鉴别。猪气喘病多发于哺乳仔猪和断奶幼猪,病猪体温和食欲无大变化,肺部呈异样或肉样变,与正常组织界限明显,肺门淋巴结肿大,断面湿润呈黄白色,可与猪肺疫相区别。由此本病可以排除猪瘟、猪丹毒、猪气喘病或与其中病例混合感染。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诊断该病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猪肺疫病。
4 防治措施
4.1 隔离病猪、严格消毒。把猪群中患病及表现异常的猪立即挑出隔离,对圈舍及饲养用具用0.1%的百毒杀溶液进行全面彻底消毒,病死猪销毁进行无害化处理。
4.2 对全群假定健康猪,在饲料中按0.05%的比例添加土霉素,连用7天。一周后对全群猪用猪肺疫疫苗口服接种免疫。
4.3 对病猪应用药物治疗。青霉素3万IU/kg体重,肌肉注射,2次/天,直至病愈为止;同时饲料中添加0.05%的土霉素,连用7天。经采取上述措施,第3天猪群病情得到控制,5天后全群猪得到痊愈。据统计,整个病程共有40多头猪发病,死亡18头,病死率45%。
5 小结
5.1 猪肺疫是猪场中常见的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该病的病猪和带菌猪是传染源,通过分泌物及排泄物排菌,污染饲料、
饮水和周围环境,经消化道、呼吸道黏膜感染给健康猪,该菌也常存在于健康猪的呼吸道,呈无害寄生,当气候聚变、潮湿、饲养管理不良、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即可大量繁殖而致病。猪肺疫病变与猪瘟、猪丹毒有相似处,应注意鉴别诊断。同时,猪肺疫多呈急性经过,如治疗不及时可转为慢性,慢性型猪肺疫易与猪气喘病、猪瘟等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或继发,而造成更为严重危害,在诊断时要注意考虑。
5.2 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圈舍卫生,定期消毒,规模饲养场(户)尽量做到自繁自养,不从疫区引进猪只,病猪及时隔离治疗,病死猪进行销毁无害化处理,严禁非饲养人员进入猪舍,疫病流行地区定期用猪肺疫疫苗接种免疫,能够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