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梅特涅均势外交体系的思考

2010-08-15侯晓军

关键词:均势维也纳奥地利

侯晓军

对梅特涅均势外交体系的思考

侯晓军

介绍了梅特涅均势外交体系产生的背景、形成的原因及其对恢复当时奥地利强国地位和促进欧洲的和平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梅特涅均势外交策略的保守性和反动性。

外交策略;梅特涅;均势外交;均衡势力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期,有“欧洲首相”之称的奥地利首相梅特涅公爵积极推行其均势外交策略,结果使欧洲各国保持均势相对稳定与和平达一个世纪之久。梅特涅灵活多变的均势外交策略为各国外交家所师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但均势外交也是一柄“双刃剑”,“应用得当可以维护国家安全,而错误使用可能使国家陷入困境”[1]。

均衡势力(The Balance of Power),指国际力量的分配大致相等,便可防止任何国家变得无比强大,而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梅特涅所追求的均势策略,就是一种在对外关系中采取限制强国实力和寻求国际稳定与力量均衡的外交手段,其目的是实现多极均势、多强相互牵制、共同管理欧洲事务。虽然这一外交策略不是由他所独创,但在他手里却被运用得相当灵活和有效。在当时欧洲列强争夺霸权的斗争中,他“充分利用欧洲几个大国间的矛盾,或联盟,或离间,或折中,或对抗,或协调”[2],时而联俄反法,向俄皇亚历山大一世大献殷勤;时而联法反俄,玩弄所谓“以联姻代替战争”的狡猾政策,促使法、俄鹬蚌相争,使奥地利免遭被拿破仑吞并或灭亡的命运。他“最高明的手法在于能说服大国异中求同”[3]63,因此能促进形成和维持各强国间势均力敌、互相制约的平衡状况。在矛盾重重的维也纳会议上,使奥地利成为英、法、俄、奥、普五强均势中的一强,也使危机四伏的奥地利帝国摆脱了被侵略和奴役的危险境地,保住了奥地利国家的生存和强国地位。

梅特涅随时随地都在坚持的原则是避免出现超越于各国之上的权力和实现实力平衡,他是在“反法同盟”屡战屡败、奥地利半壁河山已被割让的背景下巧妙实施他的外交策略的。在拿破仑战争中屡屡失利的奥地利,为了摆脱被法国奴役的危机,使列强力量相互抗衡,从而达到壮大自己、构建均势之目的,梅特涅灵活机智地与欧洲诸强国周旋,随机应变,左右逢源,充分利用欧洲各强国间的矛盾,精心建构起维护欧洲封建秩序的力量均势体系。特定的国际环境背景,给了他施展均势外交策略的舞台,从而使他成为19世纪欧洲最有影响的外交家之一。

第六次反法联盟取得反拿破仑帝国战争的胜利后,1814年10月至1815年6月,在维也纳召开了处理战后问题的国际会议。这实际上是一次恢复欧洲旧秩序、重新划分欧洲政治地图、瓜分殖民地的会议。在维也纳会议上,“正统主义”原则被采纳。“正统主义”原则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王朝和地主贵族的利益,宣布君主政体的合法性。据此,欧洲各国普遍恢复了法国革命前的旧秩序,被推翻的封建王朝和君主复辟,封建势力卷土重来。

构建欧洲均势秩序的维也纳会议,在梅特涅的巧妙安排和拿破仑“百日政变”的影响下草草收场。维也纳会议的结果,“仅仅是在欧洲建立了一种为时短暂的政治均势,并且这种均势是极不稳固的”[4]。维也纳会议的政治家们所追求的政治力量平衡(均势),是在各大国之间谋取力量对比的大致平衡,并非绝对的平衡。他们相信五大国之间势力取得均衡,即可创造欧洲的安宁与繁荣,实现哲学家们多年企望的永久和平。另一方面,这些维也纳的政治家们同时也都是复辟派。他们承袭18世纪王朝外交的伎俩,把均势原则、正统主义和补偿原则看作国际关系的原则。在恢复欧洲各封建君主国家的王统、镇压欧洲各国民族运动和人民革命斗争方面,却是狼狈为奸、互相勾结的。“他们无视若干年来法国革命思想所激起的欧洲各国民族主义愿望和民主改革的要求,而把小国的利益当作政治交易中的筹码,随意搬来搬去。”[5]对某些小国的领土随意瓜分和宰割,用肮脏的交易来保持欧洲列强的所谓“均势”。正如基辛格所说:“到1819年底,梅特涅建立起一个错综复杂的组合,他利用正统主义把各国同奥地利联系起来……在对沙皇的关系上他求助于‘神圣同盟’,以便一旦社会力量(指革命力量)不可收拾时,他保留有向俄国寻求支持的自由。”[6]

总之,梅特涅的外交信条是行动自由,而其坚定不移的目标是中欧的霸权。1813年还充当法国附属国的奥地利,在维也纳会议以后,一跃而成为欧陆的一个中心国家了。“在度过了拿破仑时代之后,奥地利帝国成为欧洲反动势力的中流砥柱,梅特涅成为整个大陆君主和僧侣反对革命的首席代表了。”[7]

1848年欧洲革命前,奥地利帝国是个多民族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国家,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着这个帝国。首相梅特涅依靠大贵族地主和金融寡头进行封建专制统治,压制民主思想和运动。同时利用民族矛盾,挑起民族纠纷,残酷地镇压民族解放运动。外交上通过“神圣同盟”、“四国同盟”和召开各种国际会议来努力维持欧洲的均势。“既有四国同盟保护地缘政治上的安全,又有神圣同盟保护国内的安全”[3]68,这使奥地利保持它在欧洲的大国地位至少半个世纪之久。因此,他的均势外交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他所构建的“梅特涅体系”使战乱的欧洲长期保持了相对的和平与稳定,确保了奥地利国家实力的不断恢复和壮大。其次,梅特涅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所倡导的“大国协商一致原则”,为后世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重要依据。另外,梅特涅的均势外交为其后的外交家们提供了均势外交的思路和经验。

均势外交并非是完美的外交策略,它所表现出来的保守、反动和消极的一面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均势外交原则是列强争夺霸权和进行殖民扩张的一种手段,是以维护大国利益为前提的,它对弱小国家、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是任意践踏的。第二,均势外交原则本来就是列强间利害与矛盾的产物,因此所谓均势也只是暂时和相对的平衡。他们不是真心诚意的维持均势,而是在倡议均势的同时谋求力量对比有利于己,以操纵政治天平,从而建立自己的霸权。第三,梅特涅为了构建自己的均势外交体系,以求在夹缝中生存和壮大,处处玩弄秘密外交和阴谋外交的手段,他所表现出来的阴险狡诈、见风使舵和阿谀奉承,都为后人所诟病。

综上所述,梅特涅的均势外交策略,把当时已经衰败的奥地利帝国从分裂瓦解的危机中挽救了回来,不仅恢复了奥地利的强国地位,而且通过随机应变的均势外交手段,使欧洲维持了较长时间的稳定与和平。但由于梅特涅均势外交策略的实质是信奉保守主义,坚持实行君主政体,反对自由主义和革命思想的传播,因此,随着1848年欧洲革命的到来,梅特涅本人及“梅特涅体系”就走到了它的尽头,被无情地赶下了历史的舞台。

[1]寇立研.解析“均势”战略[J].现代军事,2003(8).

[2]罗圣荣,彭振文,陈竹.浅析梅特涅的均势外交及其影响[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9).

[3]基辛格.大外交[M].顾淑馨,林添贵,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4]B·波将金,等.外交史:第 1 卷[M].史源,译.北京:三联书店,1979:27.

[5]国际关系史编委会.国际关系史:第2卷[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15.

[6]基辛格.重建的世界:拿破仑后的欧洲[M].麻州格劳色斯特版,1973:247.

[7]佩里·安德森.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M].刘北成,龚晓庄,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341.

D819

A

1673-1999(2010)07-0035-02

侯晓军(1980-),男,甘肃天水人,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70)文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国际关系史。

2009-10-29

猜你喜欢

均势维也纳奥地利
解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调停与求霸:从日俄战争看美国均势战略的设计与进路
西方的缺失:北约内部裂痕如何标志着全球新均势
简析“均势理论”
畅游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维也纳
我在奥地利留学时的点点滴滴
夏天探测器测试维也纳情感知足感
图说
消防员 ——克雷恩(奥地利)▲
综述均势理论的功能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