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
2010-08-15程林辉
程林辉
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
程林辉
一、为什么要“常怀忧党之心”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之所以要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是因为:
第一,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要求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增加了我们预测和驾驭经济的难度。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加快了国际产业的升级转移,促进了资金、技术、人才的广泛流动,也密切了各国的经济联系。这给我国经济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可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我国的经济空间,提升我国的经济竞争力。但经济全球化也给我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随着国际经济合作程度的加深,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增强,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经济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将波及我国。特别是全球经济危机爆发时,我国经济将面临较大的冲击,如出口萎缩、股市动荡、经济增长乏力、企业倒闭、失业增加,甚至会出现西方发达国家“绑架”中国经济,向中国转嫁经济危机的情况。这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增大了我国经济的不确定性,使得经济预测和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难度大大增加。二是我国将长期面临西方发达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的巨大压力。由于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上的优势地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仍然由它们主导,因此给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风险,使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金融安全等方面面临巨大的压力。最近一些西方国家又别有用心地鼓吹“中国责任论”,要求中国承担与自己经济实力不相称的所谓“国际责任”和“国际义务”,目的在于延缓中国经济发展甚至拖垮中国经济。三是我国周边安全受到严峻挑战。我国周边的某些国家出于自己的战略利益,推行扩张主义,或对我国领土、领海虎视眈眈,公然占据我国的岛礁和相关海域,开采油气资源;或在我国边境地区修筑永久性工事,制造事端,挑起摩擦,直接威胁我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安全。上述情况说明:不仅我国的主权安全面临巨大的挑战,而且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长期处于复杂多变、动荡不安的国际环境之中,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忧患意识。
第二,经济建设任务的繁重艰巨要求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要在一个十三亿多人口、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是异常繁重艰巨的。一是没有现成的经验模式可以借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一切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创新。由于是探索,因此不可避免会犯错误或走弯路,可能还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能一帆风顺。二是如何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但如何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人民群众的承受程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寻找一个最佳的平衡点,确实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三是我国始终面临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压力。十三亿多人口,人均资源严重短缺,环境难以承受巨大的人口和经济建设压力,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基本国情。如何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巨大考验。四是如何将发展经济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结合起来,实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期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过度依赖资源与生产要素的投入,虽然在短时期促进了经济发展,但由于忽视了质量、效益的提高,导致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和环境不堪重负,经济社会发展难以为继。然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带来巨大的阵痛,因为它不仅意味着经济结构的调整、落后产业的淘汰、过剩产能的压缩,更重要的是,它涉及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业产值、财政税收,因此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第三,社会矛盾的错综复杂要求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我国进入了一个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和多发期,当前面临的主要社会矛盾有:一是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平衡各种利益关系更加艰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也带来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的变化,这些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着各自的利益诉求。要制定能够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妥善照顾各方利益的政策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容易引起不同社会阶层的矛盾冲突。二是贫富、城乡、区域差距比较悬殊。在市场经济惯性的驱动下,再加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二元结构以及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贫富、城乡和区域差距,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其中,贫富差距的悬殊将产生两极分化,不利于社会稳定;城乡差距的扩大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拉动内需;地区差距悬殊不利于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国家安全。三是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目前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只有4%左右,但实际失业率近10%,全国显性和隐性失业人数达几千万。就业是民生之本,如此庞大的人群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基本生活保障,无疑是社会的一个不安定因素。四是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比较突出。由于社会保障的滞后,目前我国居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尚未实现社会全覆盖,部分地区存在着上学难、看病难、看病贵、住房贵的问题,还有极少数群众生活困难,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这些矛盾处理得不好,将危及我国的社会稳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决不能掉以轻心。
第四,长期的执政考验和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要求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对于一个长期执政的政党,如果不经常进行自警自励,时刻提醒自己,很容易产生骄傲自满和松懈懒惰之风。同时,执政的便利条件,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外部环境的影响,可能使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化、组织纪律松弛、革命意志衰退,滋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对执政党来说,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以权谋私、与民争利,最容易失去民心的是腐败堕落,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当前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最大挑战和主要危险不是来自外部敌人,而是来自党内的消极腐败现象,所以胡锦涛同志告诫全党:“反腐倡廉,拒腐防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轻视不得、放松不得。如果不能坚持不懈地做好反腐倡廉,拒腐防变工作,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①
二、如何“恪尽兴党之责”
对共产党人来说,仅仅有忧党之心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把“忧党之心”化为“兴党之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捍卫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首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十七届四中全会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放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首位。建立学习型政党,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全体党员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成为学习型党员。对于党员干部来说,重点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同时广泛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国际等各方面的知识。通过广泛深入的理论学习,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自觉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其次,勇于变革创新,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创新既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也是一个党员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动力。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内外形势急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今天,每个共产党员只有解放思想、敢字当头、大胆变革、勇于创新,才能承担起历史赋予的崇高使命,以自己的辉煌业绩为党旗增光添彩;才能挺立时代潮头,为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劈波斩浪,奋勇前进。反之,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不是被历史所淘汰,就是成为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再次,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共产党员为党分忧,要具体落实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把心思用到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改变当地面貌、解决群众生活困难等方面不断取得实效。党员干部还要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要精打细算,勤俭节约,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国家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上。反对奢侈享乐,铺张浪费。追求安逸享受不仅会衰退革命意志,而且很容易腐败变质。
第四,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党性修养。密切联系群众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又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所在。如果每个党员都能自觉地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帮助群众,服务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就可以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这就是切切实实为党分忧。每个共产党员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因为党员的党性修养是形成优良党风的基础。要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通过广泛宣传和认真学习先进典型,不仅使广大党员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而且可以用优良党风来带动民风和社会风气,使整个社会风清气正,振奋中华民族的精神。
注释: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593页。
(作者:广西民族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