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研究

2010-08-15赵月华

台州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数词词类动用

赵月华

(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研究

赵月华

(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古代汉语里存在着大量的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并且往往是其他类的实词活用为动词。从词性方面来看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数词用作动词。从用法方面来看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一般用法的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意动用法的动词。另外,古代汉语里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谈词类活用,应该注意这么几个问题:词语“本用”与活用的辨别,一般用法与特殊用法的辨别,特殊用法与特殊用法的辨别等。

古汉语;词类;活用;条件;用法;研究

古汉语里的某些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往往出现灵活性的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而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这种现象就叫做词类活用。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并且往往是其他类的实词活用为动词。从词类方面来看活用,主要有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数词用作动词等。从用法方面来看活用,主要有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一般用法的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意动用法的动词等。另外,古代汉语里动词也有使动用法。严格地说,这不叫活用,但考虑到跟现代汉语相比,它的确具有特殊性,因此也附带谈一谈动词的使动用法。

一、从词类的角度来看词类活用的类型及条件

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动词,有其相同的条件,比如带宾语时都可以用作动词。也有各自的一些特殊条件。下面分别就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动词的条件展开论述。

(一)名词用作动词的条件

从造句功能方面看,普通名词的特点是常作主语、宾语和定语。除了在判断句中作谓语之外,一般不作谓语。从组合能力方面看,名词不受副词修饰,也不受助动词修饰。如果某个名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它的上述基本功能而具有动词的语法功能,那么就可以判断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具体来说,名词用作动词大致有下面七种情况。

第一,名词单独处于谓语的位置上时,就用作动词。例如:

(1)公宫·火。(《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2)许子·冠乎?(《孟子·滕文公上》)

名词单独处于谓语的位置而用作动词,我们在理解时一般要在名词之前加上一个相应的动词。如果是方位名词则在后面加动词。如:例(1)中的“火”是“起火”的意思;例(2)中的“冠”是“戴帽子”的意思。

第二,名词带宾语时,就用作动词。例如:

(3)公子怒,将·鞭之。(《国语·晋语》)

(4)左右欲·刃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名词带宾语而用作一般动词,我们在理解时一般要在名词之前加上一个相应的介词,并在名词之后加上一个相应的动词;有时也可把该名词直接解释为相应的动词。如:例(3)中的“鞭”可理解为“用鞭打”;例(4)中的“刃”可理解为“用刀杀”。

第三,名词带介词结构作补语时,就用作动词。例如:

(5)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国语·越语上》)

(6)有诸内,必形·诸外。(《孟子·告子下》)

(7)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史记·淮阴侯列传》)

名词带介词结构作补语而用作动词,我们在理解时一般要在名词之前加上一个相应的动词。如:例(5)中的“女”可理解为“做妾”(这里的“女”不宜解释为“做女”);例(6)中的“形”可理解为“表露”;例(7)中的“都”可理解为“建都”。关于这种情况,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有时名词后面省略了介词,如:例(7)中的“都彭城”即“都(于)彭城”。它是动补短语,而不是动宾短语。二是名词后面的兼词“焉”和“诸”应作补语看。因为“焉”是“于是”的合音,“诸”是“之于”的合音。如:例(6)中的“诸”字。

第四,名词前面有副词修饰时,就用作动词。例如:

(8)今京不度·,非制也。(《左传·隐公元年》)

(9)秦师遂东·。(《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名词前面有副词修饰而用作动词,我们在理解时一般要在名词之前加上一个相应的动词。如:例(8)中的“度”可理解为“遵守量度”;例(9)中的“东”可理解为“往东”。

第五,名词前面有助动词作状语时,就用作动词。例如:

(10)公冶长可妻·也。(《论语·公冶长》)

(1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名词前面有助动词作状语而用作动词,我们在理解时一般要在名词之前加上一个相应的动词。如:例(10)中的“妻”可理解为“娶妻”;例(11)中的“水”可理解为“游泳”。

第六,名词前后有“而”连接时,就用作动词。例如:

(12)夫子式·而听之。(《礼记·檀弓下》)

(13)骋而左·右·,何也?(《左传·成公十六年》)

关于这种情况,应注意“而”字前面的名词是不是作主语,如果名词是作主语,则不能用作动词。如 《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而”也可以连接状语与中心词,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名词前后有“而”连接而用作动词,我们在理解时一般要在名词之前加上一个相应的动词。如:例(12)中的“式”即“轼”,可理解为“凭轼”;例(13)中的“左右”可理解为“往左往右”。

第七,名词用在“所”字后面时,就用作动词。例如:

(14)民之所誉,上之所礼·,乱国之术也。(《韩非子·五蠹》)

(15)是以令人完客所馆·。(《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名词用在“所”字后面而用作动词,我们在理解时一般可理解为“所+动词+的事物”,有时也可理解为“所+动词”。如:例(14)中的“礼”可理解为“所尊敬的东西”;例(15)中的“馆”可理解为“所住宿的宾馆”。

(二)形容词用作动词的条件

从造句功能方面看,形容词的特点是常作谓语和定语,也可作状语、补语、主语和宾语。但是作谓语时,不能带宾语。从组合能力方面看,形容词不受助动词修饰。如果某个形容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它的上述基本功能而具有动词的语法功能,那么就可以判断这个形容词用作动词。具体来说,形容词用作动词主要有下面三种情况。

第一,形容词带宾语时,就用作动词。例如:

(1)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惠王上》)

(2)今兹未能,请轻·之。(《孟子·滕文公下》)

形容词带宾语而用作动词,如果是用作一般动词,我们在理解时可把该形容词直接解释为相应的动词。下面的两种活用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如:例(1)中的“远”可解释为“远离”。

第二,形容词前面有助动词或副词“乃”作状语时,就用作动词。例如:

(3)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韩非子·说林下》)

(4)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天论》)

例(3)中的“小”和“大”可分别解释为“变小”、“变大”;例(4)中的“贫”可解释为“使(人)贫穷”。

第三,形容词用在“所”字后面时,就用作动词。例如:

(5)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晁错《论贵粟疏》)

(6)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

例(5)中的“贵”可解释为“看重”,“贱”和“卑”都可解释为“轻视”,“尊”可解释为“尊重”;例(6)中的“高”可解释为“敬佩”。

(三)数词用作动词的条件

从造句功能方面看,数词的特点是常同名量词组合作定语,或同动量词组合作状语、补语。在计算数目的句中可以作主语和宾语,极少数可作谓语。从组合能力方面看,数词不能同名词直接组合,不受副词修饰。如果某个数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它的上述基本功能而具有动词的语法功能,那么就可以判断这个数词用作动词。具体来说,数词用作动词大致有下面四种情况:

第一,数词带宾语时,就用作动词。例如:

(1)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礼记·中庸》)

(2)孰能一·之?(《孟子·梁惠王上》)

当数词带宾语用作动词时,有一般用法,也有使动用法。其意义比较灵活,可根据具体情况来解释。如:例(1)中的“百”和“千”可分别解释为“一百次地做”、“一千次地做”;例(2)中的“一”是使动用法,可解释为“统一”。

第二,数词带补语时,就用作动词。例如:

(3)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传·隐公元年》)

(4)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以上两例中的“贰”都是“两属”的意思。

第三,数词前面有副词作状语时,就用作动词。例如:

(5)从许子之道,则市价不贰·,国中无伪。(《孟子·滕文公上》)

(6)与臣而将四·矣。(《战国策·魏策》)

例(5)中的“贰”可解释为“两样”;例(6)中的“四”可解释为“成为四(人)”。

第四,数词单独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时,就用作动词。例如:

(7)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8)势齐则不一·,众齐则不使。(《荀子·王制》)

例(7)中的“贰”可解释为“贰心”;例(8)中的“一”可解释为“一致”。

二、从用法的角度来看词类活用的类型及条件

一般说来,如果谓语动词带了宾语,那么宾语就是这个谓语动词支配的对象,但是古代汉语里的动宾关系是十分复杂的,或为一般动宾关系,或为特殊动宾关系。其中特殊动宾关系主要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一)使动用法

如果谓语动词带了宾语,而宾语又不是这个谓语动词支配的对象,而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并且是主语使宾语发出的,那么这种现象叫使动用法。用于使动用法的动词叫“使动词”或“致动词”。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换言之,也就是(主语)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如《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其中的“走”这一动作的发出者是宾语“蒙骜”,并且是主语(公子)使宾语(蒙骜)发出的。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时,可以有使动用法;动词本身,也可以有使动用法。例如:

(1)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史记·淮阴侯列传》)

(2)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国语·越语上》)

(3)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例(1)中的“臣诸侯”是“使诸侯为臣”。名词用作动词之后,如果它是使所带的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那么这个名词就用作使动用法的动词。这就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例(2)中的“洁其居”、“美其服”是“使其居洁”、“使其服美”。形容词用作动词之后,如果它使所带的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就用作使动用法的动词。这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3)中的“来之”、“安之”是“使之来”“使之安”。如果动词所带的宾语成为了这个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并且是主语使宾语发出的,那么这个动词就用作使动用法的动词。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讨论使动用法时还需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使动词有时带两个宾语,这时前一个宾语(间接宾语)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后一个宾语(直接宾语)是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例如:

(4)季氏饮·大夫酒。(《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5)宁许以负·秦曲。(《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4)中的“饮大夫酒”是“使大夫饮酒”;例(5)中的“负秦曲”是“使秦负曲”。

第二,一个一般用法的及物动词和一个不及物的使动词连用,可以同带一个宾语。例如:

(6)君将哀·而生·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7)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例(6)中的“哀而生之”是“可怜我并使我活下去”的意思;例(7)中的“烧而走”后面省略了宾语“之”,是“烧之而使之走”。

(二)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对于宾语具有 “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用于意动用法的动词叫“意动词”。只有名词和形容词用作动词时,才有意动用法。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例如:

(8)孟尝君客·我。(《战国策·齐策》)

(9)甘·其食,美·其服。(《老子》)

例(8)中的“客我”是“把我当作客”。名词用作动词之后,如果它把宾语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那么这个名词就用作意动用法的动词。这就是名词的意动用法。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是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在理解时可用“以……为……”或“把……当作……”格式来解释。例(9)中的“甘其食”是“以其食为甘”,“美其服”是“以其服为美”。形容词用作动词之后,如果它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就用作意动用法的动词。这就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在理解时可用“以……为……”、“把……当作……”或“认为……怎么样”等格式来解释,有时也可以直接用一个相应的动词来解释。

三、词类活用的辨别

谈词类活用,应该注意这么几个问题:词语“本用”与活用的辨别,一般用法与特殊用法的辨别,特殊用法与特殊用法的辨别等。

(一)词语“本用”与活用的辨别

我们讲某个词语活用为动词,是根据该词在古代汉语中所具有的意义和语法特点来判断的。然而在谈到古汉语词类活用的时候,不少人无形中以现代汉语中的词义和语法特点作为依据,以此来辨别古代汉语里的某个词是否活用为动词,因而往往把某个词的“本用”而误解为活用。下面我们结合某些古代汉语教材中讲词类活用时所举的一些“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例句来辨别其错误及其致误的原因。

(1)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史记·商君列传》)

(2)百里奚爵禄不入于心,故·饭牛而牛肥。(《庄子·田子方》)

例(1),《说文》:“前,不行而进谓之前,从止在舟上。”古人用“脚(止)站在舟上”来表示前进。《广雅·释诂》:“前,进也。”可见“前”的本义为“前进”,是动词,引申为方位名词。这是因不明词的本义而误解为活用。

例(2),《说文》:“饭,食也。”“饭”的本义为“吃(饭)”,引申为“喂,给……吃”。现代汉语里“前”和“饭”等一般都不作动词,因此人们“以今度古”,以为古代汉语里的这两个词语也不作动词,于是当它们在古文中表示动作行为的意义时,就认为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这是不明词的引申义而误解为活用。

(二)一般用法与特殊用法的辨别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表示一般用法与特殊用法(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的动宾短语在形式上完全一样,然而它们的实际语言结构却是不同的。同一个名词或形容词用作动词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其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有时是用作一般用法的动词,有时是用作特殊用法的动词。例如:

(3)余朝·京师。(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欲辟土地,朝·秦楚。(《孟子·梁惠王上》)

例(3)中的“朝京师”和例(4)中的“朝秦楚”都是动宾结构,并且动词也相同,然而“朝京师”是一般的动宾结构,“朝秦楚”则是使动用法,就是“使秦国和楚国来朝拜”。

(5)桓公立,(石 砞腊)乃老·。(《左传·隐公三年》)

(6)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汉书·赵充国传》)

例(5)中的“老”和例(6)中的“老”,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但前一个“老”是一般用法,是“告老”的意思;后一个“老”是意动用法,“老之”就是“认为他老了”。

(三)特殊用法与特殊用法的辨别

在古代汉语里,有时同样是动宾短语,其语法形式完全一样,并且其中的动词同样是特殊用法,然而它们的实际语言结构却是不同的:或是使动用法,或是意动用法,或是其他的特殊用法,我们应根据上下文意来加以分辨。例如:

(7)人主自智而愚·人,自巧而拙人。(《吕氏春秋·知度》)

(8)古之为治者,将以愚·民。(《老子》)

例(7)中的“愚人”可理解为“认为别人愚”,是意动用法;例(8)中的“愚民”可理解为“使民愚”,是使动用法。

怎样分辨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呢?这主要是从意义上来区分:

第一,使动用法具有使令意义,它侧重于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即主语使得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毕礼而归之。”即主语(秦王)使宾语(之)产生了“归”这一动作行为。或者主语使宾语成为某种人或事物。如《韩非子·五蠹》:“乘势,则哀公臣仲尼。”即主语(哀公)使宾语(仲尼)成为臣。或者主语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如《论语·述而》:“人洁己以进。”即主语(人)使宾语(己)具有“洁”的性质。

第二,意动用法具有主观色彩,它侧重于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即主语认为宾语是某种人或事物 (或者把宾语当作、看成是某种人或事物)。如《战国策·齐策》:“孟尝君客我。”即主语(孟尝君)把宾语(我)当作门客。或者主语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如上文所举“甘其食”,即主语(人)认为宾语(其食)具有“甘”的性质。

A Study on Flexibility in the Use of Old Chinese

Zhao Yuehua
(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shi Hubei,435002)

There is such a phenomenon in old Chinese,which words categories are used flexibly. Flexibly used words mainly means flexible using of noun word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rt of speech, nominal nouns are mainly used as verbs,adjective are used as verbs,numerals are used as verb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sage,nouns,adjectives,numerals are used as general usage of verbs.Nouns,adjectives, numerals are used as special usage of verbs,such as: predicate verb never mean subject’s action,contrarily, it means to let object do something, and another special usage of verbs is that predicating verb how object will be.In addition,verbs in the old Chinese are specialy used as the categeory which let object do something.Talking of usage of word category,several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original usage and lexical usage of words;the identification of general usage and special usage of words;the discrimination of special usages.

Old Chinese;Word categories;flexibly usage;conditions;usgages;research

H141

A

1672-3708(2010)04-0054-04

2010-05-18

赵月华(1985- ),女,山东烟台人,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训诂学。

猜你喜欢

数词词类动用
用词类活用法扩充词汇量
基于语料库“隐秘”的词类标注初步探究
从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基于波前快速推进法的页岩气储层动用预测
基于“字本位”理论再谈汉语词类问题
致密砂岩油藏流体赋存特征及有效动用研究
白龟山水库动用死库容应急供水研究
对联中数词的艺术运用(下)
对联中数词的艺术运用(上)
英语数词顺口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