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博效应 助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

2010-08-15徐海彪莫乐平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0年7期
关键词:世博世博会长三角

徐海彪莫乐平 高 姗

(浙江省统计研究与信息发布中心/1主任,浙江 杭州 310012)

世博效应 助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

徐海彪1莫乐平 高 姗

(浙江省统计研究与信息发布中心/1主任,浙江 杭州 310012)

回顾世博发展历程,举办世博会是走出危机的动力,能促进城市群发展壮大,带动产业转型与升级。其对经济的拉动可分为筹办时的投资效应、会展期的需求效应及世博会的后续效应等,并对举办城市及周边地区产生牵引联动作用。上海世博会在推动上海城市转型的同时,也给浙江经济发展带来重要契机,有利于浙江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技术创新、长三角一体化和提升人的理念,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世博效应;经济转型升级

2010年5月始,上海举办历时184天,以“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为主题的世博会。世博会的举办不仅促进举办城市的经济发展,而且会强化上海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并通过集聚和辐射效应带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浙江因具有位置邻近的地理优势、经济水平接近的发展优势和文化相似的社会优势,上海世博会将给浙江经济发展带来宝贵的机遇和难得的契机,尤其在当前“后危机时代”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浙江要最大限度地利用世博契机,分享世博会结出的丰硕成果。

一、历届世博会对区域经济发展启示

回顾159年的世博会发展历程,举办世博会对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均表现出缓冲经济衰退与加速经济增长的共性影响。

1.世博会是走出危机的动力

历史显示,世博会是走出危机的动力。1929-1933年,世界经历了一次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举办的时候,全球经济仍未走出低谷。但世博会的举办给经济复苏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芝加哥世博会会期一再延长,持续近一年之久,帮助经济逐渐走出谷底。芝加哥世博会吸引了近2300万人次参与,直接和间接提供了近10万个就业机会,其使几乎所有参展国都从中获得了复苏的动力。因此,有人说“美国芝加哥就是借助世博会实现经济复苏的”。该届世博会被认为是“在危机中看到希望”的世博会。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遭受了很大的影响,上海、浙江也不例外,上海经济的下滑速度甚至超过了全国其他大部分省市。在这“后危机时代”背景下举办的世博会,为上海带来产业转型与重振经济的契机,同时有望成为中国提振信心、促进经济克服困难、助推世界尽早走出金融危机阴霾的难得机遇。

2.世博会促进城市群发展壮大

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区域中龙头城市经济的壮大是世博会举办的基础。世博会的举办有助于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改造,从而带动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世博会和区域经济发展有着互为因果的关系。目前,世界上包括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巴黎)城市群、英国以伦敦为核心的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和中国长三角城市群等全球六大城市群,基本上都有多个城市在不同时候举办过世博会。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就是上世纪70年代成功举办大阪世博会而最终形成的。1970年大阪世博会使日本的对外贸易总额在其后两年内实现成倍增长,而且更重要的是促进形成了以大阪为中心的“关西经济带”,并带动“关西经济带”实现了连续10年的快速增长,造就了十年辉煌。1970年后,以大阪为中心,半径约为50公里的“关西经济带”形成,成为世界六大城市圈之一,从重工业产业,逐步转移到高科技、信息、物流、商贸、会展、金融、环保、中介为主的服务业产业。

可以预见,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必将成为由沪、苏、浙三地16个城市组成的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加快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长三角都市圈的形成和共同发展。

3.世博会带动产业转型与升级

1993年韩国大田世博会,促进了韩国的产业升级。1992年之前韩国一直以出口加工型经济为导向,从1985年开始韩元对美元大幅升值,韩国的出口大受影响,韩国经济也出现了滑坡,1993年韩国国内生产总值处于谷底。世博会后经济逐渐恢复了增长,1993年韩国大田世博会收入总额12亿美元,并创造了20万人以上的就业机会。世博会成为韩国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契机,也帮助韩国率先走出了1997年金融危机。同时,世博会的举办带动了举办城市服务业突破性发展。如,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的举办,使西班牙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服务业的比重从1990年的57%上升到了63%,年平均增长率为10.1%;德国汉诺威举办2000年世博会期间,第三产业增长率同比上升了3.2%,超出全德第三产业同期增长率2.9个百分点。

当前,长三角地区正处于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上海乘世博会东风,借“四个中心”契机,把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中心任务来抓,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制造业整体能级,将率先实现转型。其带给长三角的发展不仅是“量”的提升,更有“质”的突破,促使长三角地区在全国成为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先行区。

二、世博会三大效应及对浙江的辐射分析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必将产生显著的周边联动效应,辐射华东地区,甚至带动全国经济发展。增长极理论认为,由于核心地区的快速发展,对周围地区产生扩散作用,并通过产品、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的流动,对其他地区有促进带动作用。从时间序列看,世博会对经济的拉动可分为筹办时的投资效应、会展期的需求效应及世博会的后续效应等三大效应,并对举办城市及周边地区产生牵引联动作用。

1.筹办时的投资效应

在世博会筹备期间,主要是通过投资对经济产生影响,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上海世博会用于场馆建设等直接投资近300亿元,用于交通设施基础建设等间接投资约2700亿元,包括道路改善、机场、地铁等交通项目投资,水、电、热、气等市政建设项目投资,污染控制、污染治理和绿化环保等。世博会投资带动上海等举办城市的建筑业、建材业、通信业、环保业、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并通过传导效应和辐射效应波及上下游相关产业和国内其他地区。从受益行业看,除基础设施建设、建筑、房地产开发外,还涉及旅游酒店、食品、纺织、生活用品、金融不动产、造纸印刷等多个行业。按以往世博会的投入产出比例(1∶1.5)推算,预期其对GDP的贡献约为4500亿元左右。

在上海世博会筹备期间,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竞相争享机遇,无论是世博会园区建设,还是园区直达地铁、世博动迁房等配套工程建设,随处可见浙江建筑企业的身影,浙商正畅快地分享着上海世博会提供的“豪华大餐”。有的通过公开竞争世博会的招标工程项目直接参加工程建设,有的利用自身技术资源和区位优势通过投资入股、合作开发等方式参与世博建设,有的为世博会项目提供建设装饰材料、城市绿化苗木、技术力量和劳动力资源等。如,西子奥的斯在上海世博会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伸工程和11号线竞标中,拿下了两线地铁总计193台扶梯的大单;嘉兴多个企业中标世博会定点生产合同,并成为世博会农产品的供应基地之一;萧山花木协会和上海园林绿化行业协会在第六届浙江萧山花木节暨第四届中国园林绿化产业交易会上,达成了价值2亿元的订单等等。

2.会展期的需求效应

在世博会举办期间,需求效应主要通过消费需求带动当地经济增长。国内外旅客在举办世博会前和举办期间,以参观世博会为目的前往上海等地,并由此引发相关消费增长。持续184天的上海世博会,预计参观人数将达到7000万人次,将有力地促进上海当地及周边地区的消费,直接拉动餐饮旅游、商业零售与交通运输等行业。根据联合国编制的“旅游卫星账户”和上海实际,1名世博会参观者对旅游、酒店、交通、通信、餐饮等13个产业有推动作用。根据这13个产业的产出效应,在上海世博会举办的半年时间里,如按7000万人次的游客数量,依照相关产业的乘数效应,直接收入可近800亿元人民币。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

浙江地处长江三角洲,毗邻中国经济中心,交通便捷,市场发达,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跨海大桥、高速公路网、沪杭高速铁路等交通设施完善,使浙江与上海的经济距离大为缩短。浙江对接世博取得明显成效,世博会6个主题论坛中有3个在浙江举行,其分别是杭州的“和谐城市与宜居生活”,宁波的“信息化与城市发展”,绍兴的“经济转型和城乡互动”。据预计,世博会7000万客流中,将有30%-35%左右会继续在杭州、宁波等长三角地区游览,大量的世博客流进入浙江境内,对相应的餐饮、旅游、交通运输、商业零售等势必产生积极影响,使酒店入住率有所上升,餐饮旅游稳步增长;交通运输客流增多,铁路、出租车等收入增加;商业零售业作为旅游产业的延伸,也将获得相应受益。

3.世博会的后续效应

历届世博会表明,世博会的后续效应大于筹办期的投资效应和会展期的需求效应,而且这种后续效应持续的时间周期很长,至少有10-15年,之后还将影响很长时间。已故的汪道涵对举办世博会意义的判断“世博会是战略的,管50年”。首先,这是因为世博会的基础设施可以长期地发挥作用;第二,是因为世博会上有新技术的传播和应用;三是世博园区的二次开发,将使高科技、旅游、会展、商贸、金融等产业获得持久动力。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举办世博会,投资100亿美元兴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新机场客流接待能力从100万人上升到400万人,旅游业成为世博会以后该地获益最大的行业。德国汉诺威办过两届世博会,拥有世界最大的展览馆,其会展业发展带动了制造业、贸易、金融等诸多行业发展。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世博会给巴黎留下的“摇钱树”,让法国相关行业受益无穷。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对于日本整个国家的经济振兴都发挥了巨大作用,世博会之后大阪逐步发展成为了日本的第二大经济圈。

在上海世博会结束后,上海产业结构与城市发展模式的变化、城市形象的树立、城市功能的充实与提升、区域认同意识的加强等都将持续增强上海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与带动作用。由于浙江邻近上海,浙江和上海共同构建方便快捷的现代化区域交通网络,区位交通的紧密联系,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将使浙江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再加上有传统人文联系和经济合作与交流的广泛基础等有利条件,浙江必将在这一契机中先人一步抢抓先机,挖掘“世博后”财富,积极与上海等地就“世博效应长久化”和“世博效应最大化共享”为内容开展合作磋商与协调,促使区域联动向纵深的制度层面推进,将世博效应转变为世博效益。

三、世博效应四大机遇,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

2010年是上海世博之年,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上海世博会在推动上海城市转型的同时,也给浙江经济发展带来重要的契机,要适时抓住机遇、抓准契机,推动浙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正像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在布置2010年经济工作时提出的,“最大限度地利用上海世博会带来的宝贵机遇,分享世博会结出的丰硕成果。”

1.着力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之机遇

世博会使得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也为浙江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极好平台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原则、主要任务和措施等进行了具体规划。随着上海传统产业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变,将为浙江提供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

一是有选择性接受产业转移。上海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以一部分产业向外转移为前提,大量传统或成熟产业已经在或即将在未来十几年间具有向外迁移的动力。2009年上海完成结构调整项目近850项,淘汰产值296亿元,并向外转移300亿元不适合发展的工业产值。二是有针对性地发展配套产业。世博会加快了上海先进制造业步伐,微电子、汽车、化学、精品钢材等产业加快发展,浙江为这些产业进行配套协作的空间很大。三是加快旅游休闲、会展、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和为生产服务的创意和设计等第三产业发展。

2.着力抓好加快技术创新之机遇

世博会被誉为“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科技是世博会永恒的魅力源泉,科学技术成就是每届世博会上令人难忘的亮点。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发展和工业技术进步,出现了一批划时代意义的技术和产品,如:蒸汽机、火车头、电梯、电灯、留声机和无线电话,以及后来的电视机、机器人等新发明、新成就。这些都是在不同时期举办的世博会上首先面市的。上海世博园区内广泛使用太阳能,园区内所有的交通工具全部采用清洁能源,实现零排放;世博会场馆精美、新颖、别致,且场馆内的每件产品,场馆的内外装饰乃至布展的每个细节,都有技术创新,令人印象深刻,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示范效应。

虽然去年以来,中国通过迅速启动国内投资,率先走上了经济复苏的道路,但是未来走出危机的治本之道,还要依靠技术创新、创造新的产业。浙江要充分利用世博会展示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产品,跟踪国际上先进的科技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吸收消化,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以扭转依赖资源消耗实现增长的不利局面,尽快形成以知识驱动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

3.着力抓好长三角一体化之机遇

经过多年改革开放,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好基础。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在加速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促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一是世博会的举办,将极大地推进长三角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化进程,通过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建设在空间上连接成网,促进长三角地区“同城化”;二是世博会的举办,将促进上海和周边地区高度密集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各类经济要素跨地区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带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三是世博会的举办,将推动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整体整合和分工,逐步改变重复建设和产业同构现象。

在长三角一体化加快的大背景大趋势下,《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日前已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浙江要主动做好链接和接轨,转变传统观念,通过空间整合,形成更加紧密的经济、技术和文化联系,在机制、制度、政策、市场、管理等方方面面构筑一个统一的运作平台和操作机制,努力克服城市之间的习惯性“群散”倾向,增强“群合”力量,通过加强合作、优势互补来推动浙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4.着力抓好提升人的理念之机遇

每次世博会都会使人类文明迈上一个新台阶。世博会的举办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国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也能给国人带来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提高居民的精神素质。上海世博会有192个国家和50个国际组织参展,还有50个城市最佳实践案例和18个企业馆,超过了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17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的最高纪录。这些展馆无论是材质选择,还是展品陈列,都显现以低碳为内涵、以绿色为标志的新理念,倡导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社会方式要强调低消耗、低投入、低排放。通过这么多人“3天游遍全世界”的机会去看世博,相信一定会使所有参与者包括浙江人的理念有所提升。

执笔人:徐海彪

(责任编辑:高姗)

猜你喜欢

世博世博会长三角
为申办2030世博会,釜山将全力以赴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十年磨剑,世博再出发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晚清世博会参展棉纺织品的分析
喜游世博会
难忘世博难说再见
世博会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