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均陶的历史和未来
2010-08-15吴娟WJuan
吴娟W u Juan
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 宜兴 214200
The red stoneware technology factory in Yixing,Jiangsu Yixing 214200
宜兴均陶的历史和未来
吴娟W u Juan
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 宜兴 214200
The red stoneware technology factory in Yixing,Jiangsu Yixing 214200
均陶之美,首在施釉艺术装饰——均釉,从明代开始盛行,而从清代乾嘉年间到晚清,乃至当今,都涌现出了不少均陶名艺人。他们在继承和发展中寻找平衡点,赋予传统的均陶艺术以新的文化内涵。
宜兴均陶;均陶的历史;均陶的未来
一、均陶的历史
均陶,古时亦称均窑,是因地名而得来。当时,烧造均釉陶瓷的窑址属宜兴均山地区。然而,它与我国河南省禹县西乡神垢镇的“钧窑”,又是谐音。钧窑,是宋金时期生产瓷器的名窑,它因古代属钧州而得名,奇怪的是两地的釉色大体相同,仅是以一陶一瓷区分而已。至于宜兴均陶、河南钧窑谁先问世,暂不作结论。
1935年-1936年,参加伦敦国际博览会中编号1050的展品,名为“宋钧窑天兰窑变深紫蟠桃核笔洗”原名为“仿宜兴均窑鹬蚌式洗”。这件精品就出自于宜兴均陶,于1949年被运往台湾,是我国的一件旧藏珍品。
均陶之美,首在施釉艺术装饰——均釉。这种釉水,是宜兴当地特有的天然材料与一定人工原料拼配精制而成。它以“红茗胭脂,青茗葱翠,紫若墨黑”之色为基本釉彩,素有“灰中有蓝晕,艳如蝴蝶花,绚丽同晨葩”的美称,这个釉色,远看犹如蔚蓝色的云天映入水底,涌现出一片灿烂的的红霞;近看又象蓝褐色的云层里泛出闪烁不停的点点繁星,五彩烂漫,错杂掩映,所以人们又有“夕阳紫翠忽成岚”的评语。
二、均陶的发展与兴盛
宜兴均陶在东汉时期就开始烧造釉陶,盛行当从明代开始。嘉靖四十年(1516),谷应泰所著《博物要览》记载:“均窑,近年新烧,皆宜兴砂土为骨,釉水微似,制有佳者。”宜兴均陶名艺人,当然首推欧子明,所以均陶又叫欧窑。“欧窑妍且姱,绚丽同晨葩”,欧窑成名以后,宜兴均陶即蜚声中外。宜兴均陶被我国皇室选作贡品收藏的有《天蓝窑变深紫蟠桃核笔洗》、《粉青紫长颈瓶》等。
清代乾嘉年间宜兴葛明祥、葛源祥所制均陶,人称葛窑,釉色独绝、胜于欧子明,更盛传于世。他们制作的花缸、龙缸都打上“葛德和”商号印戳,畅销南洋至秘鲁、西班牙、墨西哥和欧洲各地,特别受到日本友人的喜爱,称之为“海鼠器”。葛氏兄弟开创我国均陶陶器出口的先例,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笔墨。几百年来,葛氏后人仍在保存完整的葛氏故居内(今宜兴丁山白宕桥边)从事先辈留下的制陶绝技,代代相传。
晚清期间的均陶名艺人,要数魏忠明了,他制作的花盆造型美观,式样新颖,所制菊、梅、葵、菱花、牵牛、海棠诸式花朵漂口花盆,花边丰腴、形体匀称。参加英国伦敦博览会展出,轰动一时,国际友人称誉为“名器名陶、天下无类”,并获得该届博览会的奖状和奖章。
1955年,专制新品的均陶师傅魏洪春,制成坯型由堆花老艺人杨耀生、谈金荣贴花,生产出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套盘龙圆陶台。这一创新,又把宜兴均陶手工艺术,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为我们古老的陶瓷之国,争得了极高的荣誉。
三、均陶器的传统装饰手法——堆花
堆花,也称贴花。堆花是均陶器的传统装饰手法,这种优秀的传统艺术,是陶都工人千百年制陶过程中,摸索出来的一种绝技,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种绝技全凭艺人大拇指的功力,以精炼的细浆白泥,搓成条条,以大拇指在坯体外层,采用搓、贴、捺、揿、撕、撂等动作,边捻边贴,或手抹、或垒叠、浓淡深浅、疏密曲直、扭动自由、首尾相称。细微处再用竹、木、牛角制成的小工具加以描绘,把一幅幅大自然的名山大川,奇花异卉、鸟兽虫鱼、古今人物逼真神态的画面,跃然显现在人们眼前。
当代的堆花代表人物当然要数宜兴均陶工艺厂高级工艺大师、全国劳动模范,人称堆花艺王——李守才。他师承古艺,深得堆贴“搓、捻、抹、揿、捺”五大精湛技法的真传,又不甘循旧,着意创新,从“平贴法”到“半浮雕堆贴法”,从“半浮雕堆贴法”到“立体浮雕堆贴法”,硬是靠大拇指的功力表现出来,匠心独具。他借鉴其它“姐妹”艺术装饰手法,采用古代青铜器的仿制形式,将民间的剪纸、布饰、木刻、石雕艺术融为一体,应用在陶瓷坯体上,堆贴出惟妙惟肖、富有现代诗情画意的艺术精品。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现场观看他的大拇指堆花表演,连连称赞他技术高超,并说:堆花绝技不仅是陶都宜兴的骄傲,更是国人的骄傲。堆花艺术升华了,被海外媒体称为神奇的“大拇指”艺术。现在,堆花工艺发展的技艺水平已达到新的艺术境界,形成了完整的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工艺。
四、结语
回顾历史,宜兴均陶历代能人辈出,如果说宜兴均陶走到今天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那是她深深植根于传统。在继承和发展中寻找平衡点。凡是优秀的作品,要么在形式上传承传统,赋予现代的精神;要么精神上追循传统,用现代的形式表达。
今天新一代的均陶技艺传人正是在弘扬中传承,借鉴吸收木刻、剪纸、砖雕、漆器等其他民间工艺的表现手法,创造出更加绚丽的釉色,更多姿的造型以及更高超的半浮雕堆贴、立体浮雕堆贴等手法。用新的堆花技法,去展现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赋予传统的均陶艺术以新的文化内涵。
我们坚信,宜兴均陶之花将长盛不衰,香飘四海。
[1]史俊棠.宜兴均陶
[2]黄怡嘉.当代紫砂名陶录
[3]黄健亮.宜兴紫砂壶及其装饰研究
Yixing Jun pottery’s history and its future
The beau ty o f Jun pottery,firstly lies in the a rt d ecora tion o f ename ling——ename ling equab ly,it has p reva iled sin ce the Ming Dynasty,and from Qing Qian long and Jiaq ing yea rs to la te Qing d ynasty,and even to now ad ays,the re eme rged many famous Jun po tte ry a rtist.They seek the ba lan ce be tw een inheritance and d eve lopmen t,and endow ed the trad itiona l Jun potte ry a rt the new cu ltu ra lconno ta tion.
Yixing Jun potte ry,Jun pottery’s histo ry,Jun pottery’s fu tu re
book=67,ebook=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