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举措创优服务着力提升统计工作水平
——访苏州市统计局局长黄正栋
2010-08-15
创新举措创优服务着力提升统计工作水平
——访苏州市统计局局长黄正栋
编者按:近年来,苏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苏州调查队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打破工作常规,创新服务举措,创优服务产品,着力提升统计工作水平,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管理,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该局队多项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并连续多年被苏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党政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多年在江苏省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综合考核中名列前茅。近日,本刊记者就苏州市局队如何不断创新举措、创优服务、提高统计服务水平对黄正栋局长进行了专访。
记者:黄局长,您好!近年来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统计局提供的统计产品和统计服务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苏州市统计局的局长,请问您如何来应对新形势、新要求?
黄局长:您好!首先感谢你们对苏州统计工作的关心。适应新形势、符合新要求是苏州市统计局始终坚持并为之不懈努力的工作目标。在今年的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国家统计局马建堂局长从统计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高度提出了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公信力、提高统计系统执行力的要求。江苏省统计局张卫东局长也多次强调,统计部门要提升“六种能力”,就是要不断提升统计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提升统计调查能力,提升统计应变能力,提升统计抗干扰能力,提升统计保障能力,提升统计服务决策能力。近年来苏州市统计局围绕“总揽统计全局、服务发展大局”的统计工作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不断创优统计产品和统计服务,通过着力于“强化基础,提高质量;强化监测,提高水平;强化管理,提高能力;强化队伍,提高执行力;强化宣传,提高公信力”这五个方面,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统计工作的新要求。
记者:黄局长,今年年初,国家批准包括苏州在内的16个城市开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到2015年,苏州要基本建成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资源聚集、创新效率高、创新辐射面广和引领示范作用强的国家创新型城市。目前苏州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和推进产业升级的关键转型期,请问您如何看待创新时代下的统计工作?
黄局长:统计服务是满足党政决策和社会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统计工作成果的重要体现。统计部门要履行好职能,我认为关键是要实现统计服务理念的“四个转变”。
一是要由“执行式”服务向“主动式”服务转变。从本质上讲,统计就是一种信息服务。当前统计工作除了按照统计制度规定的任务完成数据采集、审核、汇总、发布、分析之外,统计人员必须突破由上级下达调查任务的执行式服务向主动式服务、创新服务、超前服务、有效服务转变,必须围绕地方党委、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战略性问题、关键性问题、难点热点问题提供决策咨询,必须结合社会公众的关注点,主动提供全面、客观、准确的统计服务。
二是要由单纯的“数据提供”向综合性的“分析服务”转变。统计工作不能仅仅满足于提供数据,统计部门要积极发挥占有丰富信息资源的优势,以全局性、综合性的视角,从经济到社会,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从表象到本质,全面客观分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统计部门要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料信息中心”、“综合核算中心”和“分析研究中心”,要发挥好这“三个中心”的作用,实现由“数据提供者”到“决策咨询者”的转变,就要不断增强我们统计部门经济运行的预警监测能力、统计数据的分析解读能力、专题课题的研究分析能力、决策咨询的服务能力和统计调查的组织实施能力。
三是要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服务并重的方向转变。统计作为公共服务产品,在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同时,要更好地为改善民生服务,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为科学研究服务。当前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多,统计部门要增强统计工作透明度和统计权威性,遵循时效性、真实性、严肃性原则,通过以统计公报、新闻发布会、统计年鉴、政府信息公开网站等为主的发布形式,不断拓宽信息发布渠道,丰富发布内容,提高发布频率,真正让人民群众了解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让企业了解市场变化状况,推进统计信息的社会化,努力满足公众对统计服务的需求。
四是服务方式上要由“传统常规型”向“创新创优型”转变。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统计调查方法上的创新。必须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和当前经济社会现实发展相适应的统计调查体系和调查制度。二是统计调查方式上的创新。统计部门要创新研究统计数据生产的机制,以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以统计数据库系统和统计业务处理系统为重点,加快建设统计现代化的步伐。统计部门要树立“党委政府决策到哪里,统计工作服务到哪里”的观念和意识,主动作为,超前谋划,必须做到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服务创新。
记者:黄局长,刚才您重点谈了转变统计服务理念、提升统计服务水平的重要性,那么在具体的工作中,苏州市统计局是如何来实现理念创新的呢?
黄局长: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有了明确的方向,还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观念意识来契合工作重点的转变。近年来,我们以两个“第一”为重点,认真履行统计工作职责,全面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创优意识。
第一责任——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是衡量统计改革和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准。一直以来,我局始终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把维护统计数据的真实可信作为统计工作的第一责任。通过实施“一个体系,两个标准”实现统计调查法制化、方法制度科学化、统计业务程序化、质量检查规范化,维护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2006年,我们制定了《苏州市统计数据质量保障体系》和分专业的统计数据质量保障细则,2007年制定了《苏州市乡镇、街道统计机构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苏州市统计调查单位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通过强化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贯彻落实统计调查制度,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完善数据审核制度,强化检查考核机制,对数据收集、汇总处理、分析评估、检查验收、资料上报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质量管理。我们始终严格坚持数据审核把关标准,严格执行数据质量分析评估制度,通过加强数据的趋势性分析、匹配性分析、结构性分析和支撑性分析,从各个方面使我们发布的各项重要统计数据说得清、说得透、说得准,确保数据能经得起检验,提升政府统计数据的公信力。
第一要务——切实增强统计服务发展能力。统计局作为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建设和党政领导决策提供统计保障的重要职能,增强服务发展的能力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服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统计工作的第一要务。一是全力抓好统计监测预警。我们充分利用统计信息资源丰富和技术、人才的优势,密切跟踪三大产业、三大需求、民生发展、社会事业等主要指标的变化,把握经济运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努力把握和反映苗头性、趋势性问题,不断提高形势判断、进度监测、趋势预测水平,切实提高分析的时效性、针对性、预见性和实用性。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打破工作常规,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频率,在全市统计系统建立了一套统计监测应急制度,根据不同内容建立日报、周报、旬报和半月报制度,及时反映全市各行业生产经营、外向型经济、投资、消费、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等发展变化。统计监测应急制度和统计专报制度的建立为各级领导及时了解最新的经济运行状况,出台各项对应措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致力提升统计分析水平。近年来,我们围绕苏州市委、市政府推进“三区三城”建设的总目标,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主要内容,围绕转变发展方式、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创新能力、发展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等全市中心工作和影响长远发展的战略性课题,加强统计调查研究,组织开展专题性、综合性分析,提高分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努力打造统计分析精品。今年我们还充实调整了《统计资料》的编发内容,确定了“调研专报”、“分析报告”、“信息快讯”系列性统计信息分析产品,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形式丰富拓展我们统计服务内容。
三是努力做好测评工作。随着科学发展的不断推进,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建立健全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专项性监测评价体系,形成反应灵敏、上下贯通、横向协同的监测评价机制,对科学发展进程和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也成为地方政府对统计部门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我们围绕省、市科学发展、社会事业、小康建设、生态城市、创新型城市、新型工业化和节能减排等十多项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科学发展进程监测,及时反映各地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矛盾与问题,针对薄弱环节,加强研究分析,提出改进意见,优化政策措施,为统筹各方力量,合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黄局长,改革是推动统计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针对统计体制、方法制度、调查手段、组织方式等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不断创新、加快改革,才能适应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对统计工作的新要求。苏州在统计改革方面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您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黄局长:好的,近年来苏州在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强化创新创优意识,着力推进统计改革也成为我们提升工作水平的重要突破口。2003年为适应城市管理、财税征管体制改革,苏州在全省率先推进实施了在地统计。2006年又率先推进“企业一套表”的改革。我们按照“一套表”和“统一平台”的理念,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积极探索全面整合统计资源,规范统计工作流程,统一基础数据采集和处理平台,实现“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的系统性改革路径,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全市纳入企业一套表的专业涉及工业、贸易、服务业、投资,实现网上报送的企业共计三万家。
创新建立产业转型升级监测体系。今年我们围绕全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联合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全面构建反映我市经济转型升级进度、成果的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对指标数据搜集、审核和公布,密切关注、及时反映市委、市政府转型升级相关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成效。
在统计现代化的建设方面,我们利用已有的信息化基础,建立宏观数据库和马克威统计分析系统,建设基本单位名录库处理系统,逐步实现在网络环境支持下的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动态更新维护,为各种抽样调查提供抽样框,为各专业统计提供字典库。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统计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网上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强化宏观数据库查询系统,逐步引导统计人员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由定性到定量,由常规统计方法向现代分析方法的转变。
记者:黄局长,统计部门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提供的统计数据为党政领导决策和社会各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但是,随着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关注度的提高,社会对统计数据的不理解或者质疑的声音也很多,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黄局长:你提的这个问题很好。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质疑说明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努力改进和提高。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偏重于对统计数据的采集、审核、汇总、上报等工作,忽略了对数据生产过程的宣传和数据含义的解释,另一方面由于统计指标的概念、口径、计算方法专业性、技术性太强,使得社会公众对统计数据以及生产过程产生了许多质疑或是误解。随着政务公开的推进,以及经济信息化、信息数据化趋势的快速发展,我们必须着力改进统计服务方式,提高为社会公众的服务水平,尤其是要加强对统计数据的宣传与解读。要在发布社会经济数据的同时,向公众解释好数据背后的社会经济含义;在宣传统计最终产品和成果的同时,向公众告知统计数据的生产过程,让统计数据为社会各界所了解和使用,才能真正地发挥好统计监测分析的职能。我们通过统计公众信息网、走进广播、电视直播室和每年苏州“两会”编印的《统计数据手册》,针对社会比较关注的地区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用通俗易懂的非专业性语言深入浅出地向社会公众解释统计数据生产过程,分析数据代表的经济含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记者:黄局长,作为综合统计部门,您是如何协调与其他部门统计的关系,来更好地综合反映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情况呢?
黄局长:部门统计是整个统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政府统计部门,不仅要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更多地要对部门统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最重要的是要强化政府统计部门的统计行政管理能力,使部门统计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当前创新部门统计指导和协调机制,构建“大统计”体系,通过政府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的密切配合,健全部门资料交换的渠道,建立数据协调、衔接和共享机制,是更好地为政府和部门决策服务,更好地提升服务科学发展的要求。2008年苏州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部门统计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统计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规范统计信息发布管理的实施意见》,在此基础上2009年我局又制定了《苏州市部门统计数据、资料报送目录》和《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评价指标部门监测目录》,进一步细化了部门统计数据报送内容,规范了部门统计数据管理要求,明确了部门统计职责,基本实现了部门统计数据管理的制度化和科学化。
记者:据我所知,近年来统计局一直在倡导“忠诚统计、和谐统计、求真务实、服务发展”的统计文化,请问黄局长是如何在统计工作中弘扬这种统计文化的呢?
黄局长:统计具有严谨、科学的特性,但又必须是开放式和具有创新的。在统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我们积极营造勇于探索、勇于创新、遵从实践、遵从科学的统计氛围,必须赋予与统计工作相适应的精神内涵。近年来,我们通过开展“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系列活动,秉承“忠诚统计、和谐统计、求真务实、服务发展”的统计精神,不断提升统计干部的业务处理能力、分析研究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统计文化的建设必须以提高统计工作者业务能力为基础,要着眼于培养一批精通统计科学、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悉经济管理的专业统计人才,创造一个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鼓励大家干事创业,干出成绩。
统计文化的建设必须牢固树立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要突出服务这个重点,就必须提高统计人的分析研究能力,把开发统计信息资源作为实施优质统计服务的突破口,把搞好统计分析作为实施优质统计服务的核心。
统计文化的建设还必须提高统计人的组织协调能力,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建立起以统计部门为中心、沟通各部门、覆盖城乡各行各业的大统计网络。
最后,我认为统计法制是统计文化建设最坚强、最根本的保障,要充分认识统计法制在统计文化建设中的保障地位和作用,大力加强统计法制建设,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统计。在全社会形成“依法搞统计、依法管统计”的浓厚氛围。
记者:好的,谢谢黄局长,相信苏州市统计局今后将继续为苏州的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更高水平的统计产品,继续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更优质的统计服务。再次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
黄局长:也谢谢你们《统计科学与实践》杂志对苏州统计的关注。
(责任编辑:倪进)
10.3969/j.issn.1674-8905.2010.0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