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大学生就业难”和“民工荒”问题透视高等教育投资风险

2010-08-15卓光英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毕业生大学生教育

卓光英 徐 珊

(福州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8)

由于经济迅速回暖,今年我国沿海地区和内地都出现了严重的民工荒,农民工供不应求,月薪也在攀升,甚至有超过大学生月薪的趋势。另外需要关注的就是大学生就业难长期存在,“零工资就业”已不是什么偶然现象。2010年总共有630余万大学应届毕业生,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所以在教育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对高等教育的因素引起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冲击愈加激烈。人们在追求高学历、高回报的同时,必须要重新审视高等教育投资的风险性。

一、高等教育投资的特征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投资具有高投资、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征。个人投资者作为理性经济人,在投资中总是要试图寻求人力资本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尽量规避投资风险。有关研究表明,一定程度高等教育投资风险的存在,对于投资市场是有利的。但如果投资风险过大,则可能遏制投资的合理、稳定发展,并带来各种负面效应。因为事物总有两面性,收益总是伴随着风险,收益越大风险也就越大。高等教育投资实质上是一种人力资本风险投资。

二、高等教育投资风险分析

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风险是指个体进行高等教育投资时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是高等教育个人投资的不确定性,或者说高等教育个人投资中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具体包括如下几点内容:

(一)预期收益风险。指个人投资者在决定是否投资时所估算的高等教育收益实际值与估算值之间不一致的风险。个人之所以愿意对高等教育进行投资,其最根本的原因是高等教育有助于提高个人在未来就业中的价值。一般认为,劳动者由于接受高等教育,成为高级专门人才,形成了较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因而在劳动力市场上往往更容易获得就业机会并获得较高的报酬。个人对这种投资效益的期待,是刺激投资热情的最主要动因。然而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周期是很长的,一个优秀高中毕业生一般要经过至少四年培养才能本科毕业 (如果加上研究生教育还需三至五年),毕业后仍然须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四五年,才能成为高级专门人才。这种在人才培养时间上的长周期,决定了高等教育经济效益获取长期性的特点。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选择接受高等教育的风险性也加大,实际收益与预算值之间就会有更大的差距,这就会造成高等教育投资的实际净收益达不到预期水平。

(二)教育服务风险。指由于高等学校提供给投资者个人的教育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低于投资者预期,而给投资者个人造成一定的投资风险。如所选择的学校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教学质量不高、学习氛围不够浓厚、校园治安环境不是很理想等将对投资者个人学习能力的培养造成重大影响。个人投资高等教育,除了希望能在未来就业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以外,还希望享受到令自己满意的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状态,造成高校在教育市场中始终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往往忽视了学生作为高等教育消费主体的平等权利,导致服务意识不强,提供的教育产品和服务质量与高等教育个人投资者日益提高的需求目标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并由此带来个人投资就业风险的存在。企业嫌大学生眼高手低,他们的技能不够实用,另外大学生可能也嫌企业的苦力劳动多,不愿意干,还需要关注的一点,其实就是我们的大学教育的问题。实际上是我们的大学教育脱离企业的实际需要,长期以来,企业和大学谁也不理谁,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企业的用人已经是市场经济了,大学教育依然是计划经济,导致的是驴唇不对马嘴,牺牲品就是花巨资上大学的大学生。

(三)就业风险。指高等教育投资者个人所面临的就业市场不好、就业政策不好、就业环境不好等原因使得投资者个人难以获得理想工作的风险。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高学历低就业的现象相当普遍,很多大学生甚至面临一毕业就失业的危险。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讲,这意味着个人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巨大的投入和压力,在未来可能得不到预期的收益和回报。因此,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直接威胁着个人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与保障,迫使更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追加教育投资,引发了以下的教育过度风险。

(四)教育过度风险。指社会或个人所拥有的教育程度超出了实际需要,它是人才高消费和知识性失业的深层次原因。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存在,使劳动力市场上始终存在一个知识性失业大军,它迫使相对低学历者为了规避投资风险继续追加教育投资力度,追求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以便把包括前期投资在内的收益提高到一个理想水平。为此,许多家庭和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可能会大大脱离现实的需要,如专科生会继续读本科,更多的本科生则会选择继续读研究生,等等。结果是高等教育投资盲目性必然增加,造成人才教育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不相适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相对教育过度现象,并可能由此进一步加剧高等教育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

三、高等教育投资风险的应对措施

在农民工与大学生之间,隔着一张学历证书,即高等教育。而高等教育是一种投资。如果毕业即失业,或者低工资就业,则意味着投资失败。那些倾全家之力、举债供读的家庭,如果最后因教返贫,他们难免会怀疑“知识改变命运”的深义。更何况,因盲目扩招等原因,一些高校教学质量滑坡,学生素质大不如前,用人单位只好硕士生当作本科生使,专科生的活儿由本科生承担。这自然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基于专家的“我国劳动力短缺趋势不可避免”的判断,当我们将“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联系起来看,我们的思考会更深入。围着高考指挥棒转的教育制度、“唯学历”论的用人制度,都应该早做调整,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实现人力资本价值最大化。教育投入作为一项投资,风险是在所难免的。为了规避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风险,保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投资者个人、高校和政府都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从投资者个人来讲,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考虑:首先,要树立教育投资风险意识。投资者个人及其家庭应正确看待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应广泛搜集相关学校和专业的信息,并结合个人的兴趣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道路;其次,要保持良好的高等教育消费心态。要明白预期与现实的高等教育收益并不总是一致,不要盲目跟风攀比,要注重教育的实用性。这样可以有效缓解预期收益风险和教育过度风险;最后,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现阶段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快,知识的更新换代加速,用人单位更倾向于雇佣知识面广,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求职者。因此,投资者个人应广泛涉猎相关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素养。在学习期间除了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外,应该及时洞察就业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广泛涉猎其他专业的知识,避免专业的局限性,从而将教育服务风险和就业风险尽量地降低。

从高校来讲,主要是降低个人的教育服务风险和就业风险。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强化自身在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的重要角色与地位,增强服务意识,努力帮助投资者实现个人投资收益。首先,应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状况及时调整学科专业构成、教学模式、教育产品种类的多样性,使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实现动态平衡,以适应社会变化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其次,应合理安排使用有限的教育资源。高校应正确定位自身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不要盲目攀比,而应着眼于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相对优势,把有限的资源切实投入教育教学中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切实为教育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产品服务,为社会生产“适销对路”的人才。最后,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应认真落实素质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另外,高校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让大学毕业生不仅成一名成功的求职者,更要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从政府来讲,主要是通过对宏观政策的调整来控制投资者个人的就业风险和教育过度风险。政府要切实履行财政性经费增长的承诺,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同时,应对高校的办学质量进行宏观监控,鼓励发展各种非政府的评价机构,让社会尽可能充分掌握各个学校的办学信息。

首先,要宏观协调教育与经济的发展。政府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发展计划,适度控制高等教育的规模,使高等教育得到适度的超前发展,形成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其次,应对高校的办学质量进行宏观监控。在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同时,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制度体系,加强对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宏观管理和分类指导,积极稳妥地推进高等教育发展,避免因盲目扩大招生数量,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影响个人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收益。

最后,还应加强对高等教育投资者个人的政策性引导,大力提倡“制造业白领”。这可解决目前我国愈演愈烈的大学生就业难与制造业民工荒两难困境。教育主管部门通过综合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就业变化情况、职业发展走向等因素,帮助个人对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进行合理的决策判断,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减少投资的盲目性,使投资更加理性化。另外,还要努力开拓人力资本的流通渠道,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农村及西部地区就业,避免相对教育过度的发生,让过去那些只满足于订单的制造企业也招收大学毕业生,去从事品牌营销、研发设计,去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与渠道;国家应该相应地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制造业就业,增加“制造业白领”的技能培训。这个“制造业白领”市场按一般的规律估算应该有3000万左右的就业岗位。如果中国制造业能够通过“制造业白领”来转型,那中国就可以扭转目前受制于订单、处于产业链最低端的困境,向产业链高端跃升,提高制造企业的利润率。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状况,有助于对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未来收益保障。

总之,在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已不同于精英型高等教育阶段,实际上它已成为一种风险投资。投资者个人应树立风险意识,从过去的那种非理性的盲目状态中解脱出来,正确认识高等教育投资的收益和风险,收集多方信息,做出合理的教育决策。高校应将用人单位所需要的沟通、创造性以及与他人共事等方面的技能,融入高等教育的课程之中,确保毕业生拥有应对快速变化的工作环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教育主管部门还应依据整个社会对人才培养结构和层次需求,对教育发展做出合理预估,并加强宏观管理;政府也应从宏观上协调教育与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降低个人及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风险,促进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发展。

[1] 赵宏斌.论高等教育投资风险与教育过度的关系[J].江苏高教,2006(6):88-89.

[2] 李云.高等教育投资是一种人力资本风险投资[J].学术论坛,2004(6):45-46.

[3] 武向荣.大学生就业风险和职业选择[J].当代教育论坛,2005(6):65-68.

[4] 赵宏斌,王树同.家庭对高等教育投资与毕业生就业市场分析[J].江苏高教,2005(3):33-35.

猜你喜欢

毕业生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