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危机背景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变化及其调适

2010-08-15孙全军

文教资料 2010年31期
关键词:高职生金融危机毕业生

孙全军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语系,江苏 南京 211168)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

逐年加重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正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自从1999年我国大学扩招以来,昔日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和“天之骄子”逐渐成为就业市场中的“天之焦子”,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2008年,大学毕业生559万人,2009年猛增到610万,2010年更增加到630万,然而逐年增加的大学毕业生却“生不逢时”,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市场产生重大冲击。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贸出口锐减,内需不振,企业经营困难,尤其是能吸纳大量就业人员的劳动力密集型中小企业纷纷裁员或倒闭,大量人员失业,在此背景下已经 “消化不良”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可谓是雪上加霜。2010年,应届毕业生加上未能就业的往届生,再加上企业裁员下岗的失业人员,该年度我国劳动力供求缺口在千万以上。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该有多大,而占大学毕业生半壁江山的高职毕业生,更是压力空前。

由于自身学历较低和社会上存在的对高职生的偏见,高职毕业生在这个就业市场“人才高消费”的社会环境下处于“夹心层”的尴尬境地。上面有大量的本科生、研究生的“压制”,下面有中职生和大量农民工的“挤压”,处在中间层的高职毕业生在这种腹背受压的就业形势下如何“突围”就成为每个高职毕业生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在这种艰难“突围”过程中高职毕业生出现了许多突出的就业心理问题。

二、金融危机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影响

一般来说,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主要包括自卑心理、自负心理、盲目攀比心理、焦虑心理、挫折心理、嫉妒心理、依赖心理等。然而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高职毕业生的心理问题进一步凸显并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

(一)就业心理压力加大,焦虑情绪明显。

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给高职毕业生造成很大的就业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表现得更为突出。个人前途与就业是致使高职毕业生产生就业心理压力的最大的因素。经过十年寒窗苦,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有个好的职业和光明的事业发展,但高职毕业生由于学历原因,和本科生相比似乎一毕业就输在了起跑线上,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就业环境使得高职生更加焦虑不安。

择业心理焦虑是在择业心理压力下所产生的一种不踏实感、失落感和迷惘感,表现为焦躁、忧虑、烦恼、困惑、恐慌、紧张等,容易患得患失,对未知困难担心不已。焦虑心理在毕业前夕表现更为突出,有些高职生总是担心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遇到求职失败更加沮丧灰心。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高职生更容易产生恐慌、焦虑心理,而过度的焦虑会使毕业生失去应有的判断力和自制能力,从而严重影响正确择业。

(二)就业心理期望值有所降低。

大学生经过“寒窗苦读,终成正果”,一般都意气风发,壮志凌云,对择业的期望值相当高。但在精英式的高等教育被淡化为普及型的高等教育及千军万马争抢就业市场的现实社会环境下,大学生一般都放低了自己的身价,尤其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高职毕业生更是降低了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过去非东部沿海城市、中心城市不去,非福利高待遇好的大机关、大企业不干的就业观逐渐变成先就业再择业,先做到自己能养活自己,再谋求个人发展甚至自我创业的务实的就业观。另外,在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引导下,愿意到中西部地区去发展,到基层去发展,到中小企业去发展,甚至去当村官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大学生择业显得更趋理性。当然,沿海城市、中心城市高昂的房价也使得大学生望而却步,选择回自己的家乡去谋发展。

总之,在就业心理期望与失落感形成鲜明对比的情况下,许多高职毕业生理性选择降低就业心理期望值,比如对就业起点工资的要求、在求职过程中优先考虑的因素、对基层工作的态度、工作是否专业对口、对首选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要求等各方面要求都有所降低。

(三)自负心理相对减弱。

自负心理是一种缺乏自我客观评价、心理素质极不成熟的表现。高估自己,低看别人,自以为高人一等、胜人一筹,在求职择业中,好高骛远,一旦未能如愿,则情绪一落千丈,产生孤独、失落、抑郁等不良心理现象。部分高职毕业生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思想不够解放,认为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毕业时理应找个回报丰厚的职业。尤其是一些家庭环境好、社交能力强、参加社会活动较多、接触面较广的学生及热门专业的毕业生,无形之中会有一种优越感,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自视清高,在求职择业时往往是“高不成,低不就”,从而失去良好的就业机会。而在金融危机寒流的刺激下,很多高职生变得更为冷静现实,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观念上能够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放弃了过去那种择业非要“一步到位”、要求绝对安稳的观念。他们逐渐意识到在当前高职毕业生学历、素质还有待提高的前提下,获得一个十分理想的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先选择一个职业,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实践经验,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的职业流动,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过去许多高职毕业生不愿意去经济落后的地区工作,如今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和贫困地区的发展及西部大开发的进行,这些地区正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能够给高职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越来越多的高职生把择业的目光投向了中西部地区,高职生的自负心理比以前大为减弱。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自我调适

心理调适是指改变或扩大原有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情况或新的历程,帮助大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冲击时,能够客观分析自我与现实,有效排除心理困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保持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心态,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就业本身就是毕业生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产生心理冲突、困惑等不良情绪都是正常的。高职毕业生在遇到就业问题时要及时调整心态,从容、冷静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具体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就业市场化、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给大学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但一部分高职毕业生对就业市场残酷的一面认识不足,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经过对就业市场、就业形势的客观了解与深刻体验后,高职毕业生必须面对现实、接受现实,不能怨天尤人。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职业对个体的意义不只是简单的谋生手段,职业的价值是丰富的,要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体发展、社会进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高职毕业生在择业时不能只考虑工作的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更要考虑职业对自我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应看重职业能否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在了解社会需要的基础上,要树立重视自我职业发展、才能发挥、事业成功的职业价值观。对于那些虽然现在工作条件较差,但发展空间广阔,能充分发挥个人才干的单位要优先考虑;对于那些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地点也要重视。高职毕业生要树立适合个人发展需要的、合理的职业价值观,实现正确择业。

(二)正确认识社会与自我,主动寻找机遇。

高职毕业生择业要知己知彼。知彼就是要了解择业的社会环境和工作单位,正确认识面临的就业形势,了解用人单位的需要。知己就是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要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德智体等方面的情况,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要明确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高职毕业生应在择业前进行职业能力倾向测试,了解职业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扬长避短,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自己,要知道自身存在的某些缺点并不可怕,可以先就业然后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克服缺点,发展和完善自己。广泛搜集就业信息,主动寻找机遇,并根据已定的择业标准进行选择。机遇并不是对任何人都适用的。一个工作的好与不好,是相对的,对别人合适的,对自己不一定合适,对本科生合适的,对高职生不一定合适,因此一定不能盲从,要记住只有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还要注意机遇的时效性,在发现就业机会时要主动出击,及时把握,不能犹豫,也不要害怕失败,应有敢试敢闯的精神。

(三)坦然面对就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高职毕业生在求职中遇到的挫折会比本科生多,这时,保持冷静和坦然的态度,客观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很重要的。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就业市场需求不旺,就业竞争严酷激烈,出现求职失败是正常现象,不能期望自己一次求职就能成功,要知道即使是本科生也很难一次择业成功,要对可能出现的求职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应把就业过程看作是一个认识社会、认识职业生活、适应社会的绝好机会,通过求职活动来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发展自己,促进自我完善成熟。另外,应明白求职失败并不一定都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行,高职毕业生有自身的优势,出现求职失败有许多原因,可能是因为选择求职单位的方向不对,也可能是因为自身的价值观与单位的企业文化不相符,还有可能是其他一些偶然因素。总之,学生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面对挫折时正确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调整求职策略,学会安慰自己,以便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下次的求职过程中。

(四)积极调整心态,促进人格完善。

高职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应当自觉提高自我心理调适的主动性,当自身心理趋于失衡,即将产生或已经产生心理障碍时,应当根据自己心态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如自我反省法、自我转化法、自我适度宣泄法及松弛练习法等来调节自身心态,重建心理平衡。首先,可以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鼓励自己、相信自己,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其次,可以向朋友、老师倾诉,寻求他们的安慰与支持。最后,还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听音乐、郊游等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排解心中的烦闷,放松自己的心情。学生通过对自己在就业时出现的种种不良心态的分析,可以发现自己平时不容易察觉的一些人格缺陷。应该说这些人格缺陷是产生这种就业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如果现在没有很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那么这些问题还会对今后的工作、生活带来困扰。因此,要正确面对就业过程中自身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必为自己所存在的人格缺陷而懊恼,因为绝对的人格健全者几乎不存在,关键是要在发现自己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改变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人格,实现顺利就业。

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经济要保持持续良好发展势头,必须加快实现经济转型,由制造业大国向创造强国转变,而要成为创造强国则需要大量技术精湛的技能型应用人才,占整个大学生人数半壁江山的高职学生正是我国要着力培养的技能型应用人才,是我国重要的人力资源,有着广阔、美好的开发和利用前景。因此,广大高职毕业生在当下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应该充满信心,合理自我定位,以健康的心态加入到就业市场竞争中去,凭借自己的专业所长,去开辟属于自己的一片事业天地,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韩延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

[2]于良.大学生不良就业心理的探究与自我调适[J].北京: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

[3]张尚兵.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及调适策略的研究.河海大学硕士生论文,2007.

[4]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论文,2007.

猜你喜欢

高职生金融危机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最“叛逆”的毕业生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