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加强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2010-08-15

文教资料 2010年31期
关键词:成人家长幼儿

高 文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自我发展的肯定,是一种重要的个性心理品质。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儿童的自信心是在一岁半到三岁时开始形成的。根据他的理论,儿童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自信心,克服羞怯和疑虑。如果这一任务完成得好,孩子就会成为富有自信心、行动果断、性格开朗而富有活力的人。自信心对儿童心理健康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十分重要。学前教育阶段正是孩子自信心开始建立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学前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对孩子的要求与爱要紧密结合起来

有位教育家曾说:“赏识带来愉快,愉快导致兴趣,兴趣带来干劲。干劲带来成就,成就带来自信,自信带来更大的成就。”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缺乏自我评价的能力,常常会以成人的评价来衡量自己、认识自己,他们需要成人的赏识,尤其是老师的赏识。成人的赏识和积极的评价对孩子产生自信心至关重要。在日常的学前教育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学会赏识孩子,用欣赏、信任、期待的眼光看待每个孩子,给孩子以鼓励和力量,使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大胆地进行创造、想象和活动。同时,老师应及时肯定、鼓励孩子的每个进步和优点,哪怕在成人眼中是微不足道的,也不要轻易地放过,因为老师的鼓励和积极的评价是孩子获得自信心的重要途径。老师和孩子们相处时,应经常对他们进行赞扬和鼓励,可以是满怀笑意的目光,可以是充满赞赏的话语,可以是亲切温柔的抚摸,也可以给一件小小的奖品,这样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愿望,从而更主动、积极地去学习。

幼儿期是幼儿个性最初的形成时期,成人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对自己的认识,进而影响幼儿的个性发展。成人的抚摸、点头、善意的微笑、肯定的目光、亲切慈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感到安全、舒心、快乐和满足,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会充满信心地愉快地探索世界。成人的冷漠、拒绝、忽视、不理睬,会给孩子带来恐惧和不安全感,从而使孩子怀疑自身存在的价值。因此,我们要全心全意地关心孩子、理解孩子,要用温和亲切的语气要求或引导孩子,努力为孩子创造一种关怀、宽松、平等、和谐的精神环境,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满足不同性格孩子的需要。不以粗暴、命令、指责、严厉的态度对待孩子,要尽可能地给予幼儿充分表现自我特点和长处的机会。老师还要称赞幼儿点点滴滴的进步,欣赏幼儿通过努力取得的小成功,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身的感受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接纳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真正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集体中得到温暖、安全、愉快、轻松和自由。

二、教育孩子要以表扬、鼓励为主

孩子总喜欢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从没摸过笤帚,却想做值日;有许多生字还不认识,就想朗读课文,等等。遇到类似的情况,老师是以“你还小,做不得的”拒绝孩子,还是想办法帮助他呢?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后者。孩子不会扫地,老师可以手把手地教他如何使用笤帚,初次体验一下“扫地”的滋味,还可以让他亲自参加一次大扫除,让他尝试着做。孩子想读课文,不妨给他一本字典,让他边查边读……这样孩子既可实现自己的愿望,又可增强一份信心。老师尤其要留心孩子的“第一次”尝试,这在他一生的道路上将是良好的起步。另外,当孩子在做某些尝试而失败的时候,或者对某一件事感到胆怯的时候,教师要不断给予帮助,并坚定地对他说:“我们相信你!你肯定行的!”孩子就会克服心中的畏怯情绪,变得有信心了。

一位名人说:“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这说明成人积极地态度对孩子影响极大。孩子有很强的好胜心,当他们做完一件事或正在做一件事时,都愿意听到成人对他们的表扬与鼓励,表扬和鼓励可以进一步地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和自信心,所以成人要善于抓住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相信自己也有优点和长处。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孩子尝试做一件事情没有成功,这并不表示这个孩子无能,只是他没有掌握好技巧而已。如果我们指责孩子,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而放弃努力。而在鼓励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会懂得接受挫折和失败,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并继续努力。

三、注意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孩子都会有过失。我认为,正确的态度是就事论事,重在分析错误,不涉及其他问题,更不应提出对其整体的看法。孩子是非常聪明、善于观察的,他们会在教师和家长流露的一言一行中想象成人的评价,继而转化成自己的认识。如果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公正、客观的,那么孩子也会公正、客观地看待自己;如果教师和家长对孩子有偏见,经常流露厌恶、冷淡的态度,经常批评、训斥孩子,那么孩子也会对自己产生怀疑,甚至厌恶自己,否定自己,行为就会变得无所适从。在参加活动或上课时,他们时常会胆怯地说:“我不会。”一旦发现自己成为大家注视的目标时,就立刻低下头或是不停地动手、动脚来掩饰不自然的情绪,渐渐失去了自信心。因此,教师在接触每一个孩子时,不能因其能力、性格及外貌等而作出过于亲近或疏远的表示;在帮助孩子解决矛盾时应该特别注意了解实情,分清是非,不偏不倚,正确对待孩子的过失,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对待孩子。

幼儿自信心的表现与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必须给予他们实践锻炼的机会。孩子受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相互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能力较强的孩子在实践中常能获得成功的积极体验,很少产生自卑,而那些能力稍差后的孩子成功的体验较少,容易被成人或同伴忽视,自信心容易受到挫折。因此成人要注意为孩子创造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和体验成功快乐的机会与条件,帮助孩子获得他应掌握并能掌握的能力。心理学家证明:“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起无休止追求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可见成功和体验对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四、对孩子的要求不要太高

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的,老师的态度、言行对幼儿有着极大的影响。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作为学前教育的老师,我们应为幼儿创设有助于形成自信的环境氛围,充分尊重每个小朋友,掌握他们不同的个性特点,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让小朋友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很喜欢自己。对于能力较差、胆子小、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小朋友,切不可说“你真笨”、“你怎么连这个都不会”之类的刺激性语言,要多关心、爱心和耐心,对他们充满信心。同时,要逐步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心。部分胆子大、外向的小朋友往往会有些异想天开的想法和做法,有时还会做错事情,这时老师不可随意地加以指责、批评,而应该注意方式方法,抓住他们的某些特长和闪光点进行激励和引导,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的发展或进步都需要一个过程,成人在要求孩子时不要出现“一刀切”的现象。因为孩子们的发展速度存在着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成人要多关注活动中他们所付出的努力,不要只关心结果的好坏。某些家长只注意孩子会写几个字、会算几道题、会背几首古诗,而忽视孩子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并以其他孩子的优势与自己孩子的不足相比,这样的比较恰恰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所以当孩子做某件事暂时没有取得成功时,我们对他们付出的努力要及时地给予鼓励,使孩子能感到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取得成功,从而树立起自信心。因此,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切合实际,期望值不要太高,让他努力通过每一次尝试,都能在成功中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家长在培养孩子自信心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幼儿园老师要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必要性和方法,取得家长的认同与配合,结合家长反馈的信息共同探讨培养孩子自信心的途径和方法。家长要懂得尊重和信任孩子,要结合实际水平提出要求,不能操之过急、期望过高,以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心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使我们发挥天赋和才能,而拙劣的方法阻碍才能的发挥。”自信心的教育是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要真正实现这种教育的价值,就必须从儿童生活的具体问题出发,让儿童在具体的生活中体验自己的感受和变化。为使我们培养的人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老师和家长应充分认识自信心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保护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拥有自信。老师应该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以孩子为主体,不断通过多种途经,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加强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使孩子们能在自信中学习,在自信中成长。

总之,不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对孩子来说都是最亲近、最信任、最崇拜的人,所以成人要树立起典范作用,加强自身修养,遇事要持积极态度,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逐步树立起自信的观念,去克服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迎接新世纪的各种挑战。

[1]李革.试论幼儿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太原科技,2003,(03).

[2]陈媛屏.谈谈幼儿创新教育的策略和方法.科技资讯,(31).

[3]仕丽林.让幼儿在自信中成长.科学大众,2006,(08).

猜你喜欢

成人家长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成人不自在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家长请吃药Ⅱ
Un rite de passage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