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声乐教学中如何运用电教化手段
2010-08-15刘少香
刘少香
(灌云县伊山中学 高中部,江苏 灌云 222200)
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音乐课教学中。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中,钢琴集体课、视唱练耳、乐理、配器等课程已基本上采用了数字化教学手段,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已得到人们充分的肯定。那么在声乐教学中能否引入数字化教学手段呢?可以。
一、数字化教学手段使声乐教学直观化
声乐教学不同于音乐学科中其他科目的教学。它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教学,除了外在的演唱表演外,它不具备直观性,因此有人说声乐是音乐学科中最难教和最难学的科目。
声乐教学要是像一些音乐理论课程那样直观化就好了,很多教师和学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声乐教学的直观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并正使它逐步变为现实。
传统的声乐教学,几乎全凭经验和感觉,教与学的双方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体力代价与时间代价。比如,老师要求学生某字或某段声音要“圆一点”、“亮一点”,声音位置要“高一点”、“低一点”等,这往往要在课堂上反复练习多次才能达到。再者,传统方式下的声乐教学是没有自身参照物的,有的参照物只是教师的演唱和名家的录音磁带,学生无法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无法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和瞬间产生的歌唱灵感;对磁带的模仿又容易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削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创造能力。而现在,一台普通的多媒体电脑再加上一块数字音频卡(或能录音的声卡)及音频软件,就可以使声乐教学变得直观化。这就是在声乐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声音的波形进行分析,使声音能够看得见,从而使声乐教学直观化。这种直观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声音为参照,切实感受声乐学习中的点滴,如声音的位置、咬字、音准等。
二、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以分析波形文件为参照,提高学生对声音的认识和客观评价能力。
前面已经提到,传统的声乐教学是非常抽象的,不具备直观性,我们在使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时,应充分发挥其优越性,使声乐教学变得直观化。具体做法是:有针对性地把学生演唱的段落录下来,把几次演唱的声音做比较,帮助学生找出良好的声音状态,使学生感受到如何调动自己的歌唱状态才是正确的。下面我们以歌曲 《松花江上》(男高音演唱)为例来谈数字化教学手段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1.歌唱状态与音色的修正
在正式进入歌曲演唱的教学前,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练声训练、必要的练声训练,这是教学生把握正确的歌唱状态的基本途径。这时我们可选择把学生没有进入状态前的声音和进入状态后的声音录下来,进行波形对比分析,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波形状态是,未进入状态前的声音振动不明显,声响力度弱,进入状态后的波形振动明显且规则,声响力度较强。通过对这两条直观的波形状态分析,学生能够认识、感受到歌唱状态下身体的运动状态,明白身体各部分的机能协作,从而加强歌唱状态的记忆。随着歌唱状态的进入,教师可向学生讲授男高音在不同音区的声音特点,帮助学生找到良好的声音位置,抓住练习中出现的瞬间灵感,以获得较强的歌唱记忆。如在练习至高声区时,教师常说口腔打开、气息下沉支持等。说起来非常容易,但学生做起来就未必轻松,这时教师可将学生在高声区的练声全部录下,直至最好的一遍停下,听录音、看波形,分析并找出良好状态下的波形段落,让学生对比音色变化的细微感觉,如口腔未充分打开时的“扁”、气息不足及上浮时的“白”与“涩”,学生在对照录音后可再次练习、比较,这样可使学生较快地找到声音的正确位置,并且不容易忘却这种正确的歌唱状态。
2.咬字、吐字的纠正
歌曲《松花江上》的开头处于男高音的中低音区(1=bE),“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一句中的“我”字容易造成归韵时间长的错误,从而浪费音符时值,影响乐曲的表达。这时教师可用铅笔工具修整波形时值或修改音头,标出归韵的时间点,把前后波形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取舍,这比教师讲解、示范要便捷得多,学生的主客观感受力也易有所提高。
3.音准的纠正
这里所说的音准问题是指因歌唱状态的不正确而引起的音准问题。声乐演唱中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特定的音区中,演唱者常会因声音的位置、气息等原因造成音准问题,这一问题很难解决,尤其是对于歌唱技能还不能够熟练运用的学生而言,更难解决此时的音准问题。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歌唱者的内心音高是准确的,是歌唱技术的不成熟造成了音准差异,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演出者难以察觉,而听者一听就明白了。如“爹娘啊”这一句,“爹”字是乐曲的最高音,又是闭口音,很不好唱,音准容易偏低,此时,教师可将音高不准的波形裁剪下,先指出问题,然后修正音高,树立听觉上的准确意识,再告诉学生应将歌唱状态做细微的调整,如气息不够、咽腔打开不够、声音位置偏低等,这样可使学生在良好的歌唱状态下达到音高,而不是生硬地“够音高”。
4.音乐感觉的培养
教师在完成声音和歌曲演唱的训练后,便开始强调歌曲情感处理的问题。这是学生学习歌曲表达的重要环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先讲解作品,然后分段唱,再合成。这种方式对于不够成熟的学生来说要一次合成,难免有不到之处,效果往往也不尽如人意,因为这不但有对作品理解上的问题,而且有歌唱技术上的问题。在采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时,教师可这样做:先向学生讲解作品的背景、创作手法、情感表达等,甚至可用课件来激发学生的演唱情感,再让学生不做停顿地演唱歌曲,这样录上一两遍,再选择较好的一遍进行演唱指导,指出不足,修正波形,帮助学生改进。如在《松花江上》中,“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共有两句,分别位于两个乐句的开头,这两句在演唱处理上就有着不同的区别,第二句应当比第一句要唱得稍激动些。教师可以用铅笔工具修改学生的演唱,调整两句的音响度与个别字音头,使学生的演唱具有感染力。在感情表现丰富的“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一段中,渐强与渐弱的处理非常明显和重要,教师可用铅笔工具对波形进行处理,勾画出乐句处理轮廓,帮助学生找准渐强与渐弱点及时间、段落,从而快速把握乐曲的处理。此外,在需要有气口的位置处,教师也可在波形上做出气口,以帮助学生找出位置点。
三、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对声乐教学的拓展
把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运用于声乐教学,不但可使声乐教学直观化,而且可对声乐教学进行拓展。
1.使声乐课堂教学具有延续性
传统的声乐课堂教学不具备延续性,在上课结束后,学生只能凭记忆去练习,很容易失去上课时正确的感觉。如果把上课的录音复制给学生,就可使课堂教学有延续性,学生可按自己在课堂上良好的声音状态去练习,以自身为参照,对比清晰,可把课堂上的感觉较长时间地保存,加强和巩固良好的歌唱状态,以及准确地把握乐曲的处理。
2.把风格音乐教学引入声乐教学中
传统的声乐课,都是以钢琴伴奏为主,它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在于它可随时适应学生的主观处理;不利的一面在于,一是钢琴自身的音准问题,二是随时可变的“跟节奏”方式无法对学生进行准确的节奏感及风格感训练。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则可预先做好歌曲的乐队伴奏,强调风格与节奏,使学生能够树立较强的节奏观念和风格观念,从而达到表达的准确性,提高对歌曲的表达能力。不但如此,数码音乐教学方式还可将多声音乐教育引入声乐小课课堂,使学生在学习演唱的同时,接受多声演唱训练。
3.把舞台表演引入声乐教学
在有条件的单位,可在计算机上加载数码摄像头,即可将学生的演唱过程适时地录下播放,培养学生的演唱及舞台表演能力。
4.为声乐大课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
传统的声乐教学多数是一对一,要占用很多的时间。近年来随着各校的扩招,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有的学校开始实行2-3人同时上课的办法授课,以缓解师资压力,但这样一来,教学时间对于个体来说大大缩短,教师的授课内容也难免压缩,从而引起教学质量的下降。而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引入,可使多人同时接受某一个课题的教育,如声乐作品的处理、演唱表演等。声乐大课对于高师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为学生多看、多听、多练提供了条件。
在对学生的辅导中,我尝试性地运用了上述方法,收效较明显,因此把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运用于声乐教学,应当是可行的,它将使声乐教学呈现出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