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贞的学教人生与他的历史贡献

2010-08-15张树俊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泰州

张树俊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 泰州 225300)

韩贞(1509-1585),字以中,号乐吾,泰州市兴化县人。他是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次子王襞的学生。按袁承业所排列的泰州学派师承表,韩贞当属泰州学派的第三代弟子。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韩贞只是个助人为乐的大善人。所以在社会上争相传颂的大多是他的助人故事,而很少人谈他的思想,谈他的教育,谈他的诗歌。其实,韩贞不仅是个大善人,他从小立志,一心向学,希贤希圣,清心苦修,最终成为泰州学派重要的思想传人,一代先贤。韩贞以明道化人为己任,特别是其独特的平民教育方法和经验,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韩贞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也是教育的一生,他在历史上的贡献不可小看。

一、束茅沃水立学志

韩贞祖籍苏州,始祖正乙公居苏州阊门,明初移民时迁兴化。韩贞系正乙第六代孙,生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十月二十四日。《理学韩乐吾先生行略》记述说:“先生生之日,其祖茔上有白气贯天,三昼夜不息。”又相传,韩贞“生之年,其乡鹊巢中雏一鹦鹉,人皆以为先生徵瑞云。”[1]201为此,宗彝在撰刻《韩乐吾先生诗集序》中说:“韩世业陶,以朴茂居东海,至先生犹未徙业,然器不若窳,识者知为有道气象。 ”[1]168

韩贞的出生地是离兴化城东约八十里的戴窑一带(即后来的韩家窑)。唐兴杰、陈忠石二先生在其所著的《韩乐吾》前言中说,韩家窑在元朝初为大王庄,后为大杨庄。明朝初年,因“苏民四迁”,苏州阊门韩正乙北迁,流落于早已被淹的大杨庄东南角的一块高地上,边种田边烧窑。戴窑砖瓦生产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远在南京的明代城墙和扬州、泰州、南通等市古民居都可找到这里烧制的砖瓦。宋元时期,戴窑这一带的烧窑制砖技术水平就很高,村中土窑林立,浓烟滚滚。因砖瓦产量和质量闻名遐迩,所以戴窑及其周围的韩家窑、季家窑、景家窑,窑业都很发达。明初,朱元璋军师刘伯温东巡,见戴家窑地蒸云霞,蔚然成彩,水激清波,风景秀丽,南有青龙桥,北有凤凰嘴,惊为“藏龙栖凤”之地,恐出能人与大明争夺江山。于是下令在韩家窑一带建窑七十二座,凿井七十二眼,以八卦之形相置,来破“藏龙栖凤”的宝地风水。然而,这一带的窑业反而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并孕育了许多能工巧匠、业陶名人。[2]1-3

制陶是一门艺术,但陶人的生活是贫穷与艰苦的。恶劣的自然环境更使这里的人们处于艰难困苦之中。据有关资料显示,韩贞所在的家乡天灾人祸不断。1529~1538十年蝗灾,1536年,春天蝗灾、夏天旱灾、秋天涝灾又是蝗灾。(1539年)七月初三海潮上来,淹得家乡一片汪洋白浪滔天,海潮高达二丈余,漂没庐舍人畜无数,伤稼十多年不能种稻。1554年又遇到蝗灾,二十年间大灾13次,小灾无计数。[2]52韩贞世代以制陶为业,生活一直很贫困,故而自小失学,但他求知若渴。

韩贞童年时就爱好学习。五岁执荻画字,说:“何日送我入学堂?”父奇之而未许。十二岁束茅作笺,在砖上沃水学写字。其力学志坚,始于此见。也就从这一年开始,韩贞“向父亲学习做坯砖等陶工之活。”[2]3十五岁时,他的家乡流行瘟疫,父母、伯父和哥需都染上了疫病,乐吾割草卖市,得钱买米买药,劳苦万状,四肢破裂流血,志不少懈。父亲病逝,无钱下葬,他为人放牛取得工钱数千葬父。放牛期间,仍挤时间割草得钱买米给母与兄长度日。其母与兄长怜之,劝乐吾复业做砖坯,以还前债。十九岁时母亲又病故,年轻的韩贞痛失双亲,悲悼不置,遂信佛以求来生。即史料上所说的“初信佛学”。 对此《乐吾韩先生遗事》有所记载:“嘉靖六年,母故。先生悲悼二亲不置,因有感佛氏冥福之说,持斋报恩。 ”[1]190

正在此时(十九岁),韩贞听说离韩家窑不远处的兴化草埝场有一位叫朱恕(朱恕,字光信,泰州王艮门人,出身樵夫)的先生广收贫家子弟教读讲学,于是,他抱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投奔到朱恕门下。听了朱恕所讲的孔孟之学,韩贞又改变信仰,弃佛归儒。朱恕教他读《孝经》,韩贞从此开始学文识字,渐入儒门。“及闻师朱光信讲尧、舜、孔、颜之学,所谓孝悌之道,豁然大悟其非,遂弃佛归儒。光信教以《孝经》、小学,识字学文自此而始”[1]190显然,朱恕是韩贞的第一任老师。

二、从学泰州成弟子

关于韩贞从学于王艮、王襞的一段历史,《扬州府志》是这样说的:韩贞“闻泰州王艮子襞倡道海上,往从之游。”[3]25韩贞后学余尚友在所撰《韩贞乐吾韩先生遗稿序》中也说:“吾浙文成公,倡明绝学,为斯道盟主,宇内担簦从游者,善覆常错户。而与公阐发良知、彭吹登坛者,海陵心斋王先生称最著云。心斋殁,其仲子东厓心印其传,执淮南牛耳。而昭阳乐吾韩先生,家世业陶。当为陶时,辄会悟曰:‘陶必有型,而后成完器,况心陶也者,宁独无型乎!海上东厓先生,余心陶型也。’于是负笈从与学。是以型东厓氏者,世世为弟子型也。”[1]167

事实上,事件并非如此。韩贞从学于泰州(指王艮)得益于朱恕的引荐。《理学韩乐吾先生行略》记述说,嘉靖十二年(1533年),韩贞二十五岁。朱恕见他“笃学力行”,“嘉其志,遂引先生至安丰,谒王心斋先生。”[1]202后王艮指示韩贞从学于王襞。耿定向《陶人传》也说:“闻樵者朱氏,风从之学。朱物故,卒业于王先生仲子。”[1]188韩贞的学习学习生活是非常艰苦的,“家贫晨麦尘数升,俟诸生罢馔,就其余馔食之。”[3]25据《乐吾韩先生遗事》记载,王心斋大倡理学,门内皆海内名贤,而韩贞布衫芒履,周旋其间,众不加礼,不得列坐,唯晨昏从洒扫而已。但是韩贞卓然自立,不苟笑语,时门下士皆笑其蓑衣为行李者,韩贞题诗壁间:“随我山前与水前,半蓑霜雪半蓑烟。日间着起披云走,夜里摊开抱月眠。宠辱不加藤裸上,是非还向锦袍边。生成难并衣冠客,相伴渔樵乐圣贤。王心斋见此诗出自陶匠韩贞之手,加之他笃学力行,品德高尚,深得王艮赞赏。对王东厓说“继吾道者,韩子一人而已!”于是给他制了儒巾深衣,并赋诗赠给韩贞:“莽莽群中独耸肩,孤峰云外插青天。凤凰飞上梧桐顶,音响遥闻忆万年。”[1]190于是指示王襞收韩贞为弟子。

王襞是王艮的次子,明泰州安丰场人,襞亦作璧。字宗顺,号东厓,九岁随父王艮谒王守仁,从学十余年。后师事王畿、钱德洪,随父开讲淮南。后与父一起讲学于东淘精舍。王襞收韩贞为弟子后,对韩贞倍加关怀,精心指导。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视弟子韩贞如手足,韩贞视其为恩师。后韩贞年逾三纪未娶,王襞弟子醵金为之完姻。浙西后学余尚友在所撰《韩贞乐吾韩先生遗稿序》中说:“时先生(韩贞)肘披踵决,正□□□,人谓先生宜为望腹虑。先生顾粲曰:‘所谓望腹者,望刍豢乎!望理义乎?’融融泄泄,胸次迥然。仲子察其抱璞归真,雅有圣质,为之提醒点掇,由粗入精,吮其玄髓,叽其芗奥。”[1]167王士纬在《心斋先生学谱·东厓学述》中说:“东厓克承先业,讲学东淘,后进者倾诚悦服,即心斋弟子无不事东厓若心斋也。门人中最著者为兴化韩贞……次则福建林讷。”[4]因其笃学力行,品德高尚,深得王艮称赏,王艮也称赞韩贞说:“继吾道者韩子一人而已”。[3]3明朝相国李春芳早年曾与乐吾先生一同求学于王艮,休沐在里,拜访乐吾先生,有感而言:“向闻先生讲学邑中,耳不意所造,乃若此明扬侧陋之典,老夫实有愧矣。”[1]195兴化县县民刘理等呈称韩乐吾生前:“笃行好学,苦志清修,与人为善。兢兢业业,孽孽汲汲,死而后已。”[1]198-199

三、化民为责勤不懈

韩贞在王艮、王襞处学习两年,二十七岁离开安丰后回到家乡,一直致力于发明王艮的“大成仁道”,以提倡道德,教化不良习俗为己任,设坛讲学,教诲众多生徒。耿定向在《陶人传》中说:“后聆先生学,有得,毅然以倡道化俗为任,无问工、贾、佣、隶,咸从之游,随机因质诱诲之,化而善良者以千数。”[1]188

韩贞的教育是成人教育与童蒙教育相间而行的。据史料记载,韩贞中年以后,大都在乡村以教习童蒙为生。韩贞教习童蒙是从三十五岁开始的。当时,家乡大旱,族人因交不起官租被关进监狱。韩贞为了援救族人,先去海上寻找教童馆。不得,又到盐场替人烧盐,所得工钱仍不够偿还欠租。后幸得翟姓秀才介绍他教童馆,得束脩若干,代完所欠官租,救出了族人。由于韩贞教育内容新颖,教育方法灵活,教育效果很好,因而他的教育影响越来越大,名声也越来越高。《乐吾韩先生遗事》记曰:“嘉靖二十四年(时先生三十六岁),先生名大振,远近来学者数百人,门外屡常满,倦倦以明道化人为己任,即田夫、樵子,未尝不提命之。”[1]191韩贞还以倡导化俗为任,常于秋成农隙之时,聚徒讲学,农工商贾从之者千余。由于他教育创新,方法浅显化、通俗化,所以教育效果很好,使庸者入贤、偏者入正,化而善良者无数。

韩贞一生中受业的门人很多,有记载的如赵来翔、邵云鹤、王允士、顾图、查滇、周鲸、杨士望、凌云、吴炎、陆梦桂、袁淑觉、沈永昌、傅城、朱昆、刘淑、朱鼎祚、朱晟祚、朱文炳、王世铭、赵履谦、沈峻、陈一贯、王上任、戎骡、解泽馨、翁桂贞、杨廷极、赵午、陆玑、赵士乾等。[1]201在韩贞的学生中成大业的也不少。如,福建林讷,“讷字公敏,莆田人。卜贾淮南,占者曰:‘此去平平,乃有奇遇。’事韩以中,肄陶业,食贫,有韩氏风。嘉靖甲寅,倭寇闽,举家就烬,无所归。卒业于东厓。讲学海甸,老而忘倦,年八十四卒于门人刘源宅。王元鼎为谋,葬安丰心斋季子宗饬墓侧。著有《渔樵答问集》。”[4]再如,兴化合陈镇有个李家舍有户李姓人家,近年拿出了祖上传下来的一道明代嘉庆年间的圣旨。圣旨是特授大学士李春芳之子李茂年的。圣子中说:“李茂年‘性资温厚,器识醇明’,‘嗜学缉文,善体过庭之训;谨言慎行。茂宣嗣美之称。’”李春芳对长子李茂年的评价是:“赋性孝友,与人和易”。咸丰重修的兴化县志里有李茂年的一段小传:“李茂年,字伯高,荫授中书舍人,进尚宝丞,恬退不骄,常从韩贞游,以讲学化俗为务,奉删封藩,却馈不受。岁大浸,力请台使疏乞蠲赈,免养马诸差,邑人感之。“因为能够为民请命,邑人将其祀为乡贤。[5]3

四、留下名声千古史

韩贞是泰州学派中的平民学生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明代著名的理学先贤之一,被尊为 “淮海高士”、“东海真儒”、“东海贤人”。他一生不慕仕进甘贫乐道,以倡明理学为己任,以其独特的方式反映着平民百姓的愿望,以其自身言传身教向人们宣扬“人人君子,比屋可封”的社会理想追求,以其通俗的诗歌向人们宣传富有哲理的王学思想,对于培养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良好风尚,化育淳朴、善良、憨厚的民风,改造一方风气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宗彝在《刻韩乐吾先生诗集序》中说:“先生性自乐,宇内一切龌龊不撄其中,飘然物外,随境随适。尝结庐湖干,聚徒讲学,屡空,宴如也。值岁侵兵燧,历寒暑,讲不置。客至,摘野蔬自给。抱膝长歌,若出金石声。或行吟水埃,觅鸢鱼趣,得句则示同志,亦有不得时,不取必也,然皆务阐发道真,印证心体,不期为月露之形而已。[1]162当时,门人刘凤雏称韩贞“主善为师,聚义为朋”。明万历年间,吴之凤称“循其言可以发仁人孝子真诚感”。[3]3“相国李文定公在京,寄先生书云:‘遥闻先生讲学邑中,邑中之人皆信从兴起,至诚动物,非声音笑貌者比也。儿辈相接,望赐启迪为感’。余不能悉记。”[1]208韩贞改善乡间不良风气,接济平民百姓,以倡导扶贫济困之精神,至今对泰州人仍发挥着重要影响。

韩贞卒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八月初九日,享年七十。韩贞没后,泰州学派传人耿定向《耿天台先生全书》内中为其立传,乃至清代名儒黄宗羲、李颐等均为其立传。李颐在 《二曲集》中为其列传云:“(韩贞师王东厓)久之,学有得,毅然以倡道化俗为己任。无问工、贾、佣、隶,咸从之游,随机因质诱诲之,愿化而善良者以千数。……卒年七十有七,建专祠肖像,春秋特祀,仍从祀乡贤,有《乐吾集》行世。”并给以高度评价:“以陶工而挺身号召,随在提撕(提携,奖掖后进),翕然孚(通孵,化育,教育)化者至千余人,非其与人为善之诚,乌能如是?使士之知学者类皆如韩(贞),则斯道何患不若昼日,世风何患不若陶唐耶?噫!”[6]161-162《韩贞乐吾韩先生遗稿序》说:韩贞从王襞学结束后,“设讲席,化诲生徒,凡出其门者,人人薰以善良,博带裒衣,恂宛于道。”[1]167有祭文赞他“岂独一乡之善土,可谓盛世之逸民”。[7]26

韩贞承袭王艮遗风,讲学传道同样重视口传心授,不喜著述,因此,他的著作不多,仅存少量诗篇。“督学耿定与语性学大器重之学者,称乐吾先生有文集名《山藏》云。”[3]25唐兴杰、陈忠石在《韩乐吾》一书中说,韩乐吾晚年,备受城中诸友如李春芳、陆西星等人启发,在教好塾馆之余,笔耕不辍 。著有《山藏》、《修行路》。在此期间,他还不时写下了大量的与友人交往的诗篇,如与韩西畴、袁株、宗丸斋、宗周等名人交往的友谊诗词。[2]106韩德粹等也说,韩贞著有《山藏》、《修行路》、《诗集》等文集。[3]3中州武公玄仲来莅兴邑在其《纪事》中也云:“庠友王生宇赞,笃学好善,著《修行路》一书,公订梓以行。管子遇春,还金孝友,齿德兼劭,公嘉与之,给冠带,延宾筵,使闾里知所向往。邑中士民,咸颂公能劝善做人,亦愈被服韩先生之教不衰云。”[1]199-200

但他的《山藏》、《修行路》文稿已经遗佚。据说他曾作有诗歌三百多首,而实际上现在我们从馆藏资料、有关誊印资料及有关出版资料中所能见到的韩贞诗歌不过一百首左右。他与友人的交往书信也未发现。现在能见到的资料主要有万历年间许子桂等所辑的《乐吾韩先生遗事》和雍正十年候补兴化知县汪芳藻所定的《韩乐吾先生集》。两个版本的内容大致相当,只是雍正本纪述了当地官府崇祀韩贞的一些活动情况以及后人的一些吊辞赞词。当然,诚如许子桂等人在《乐吾韩先生遗事》序中所写的那样:“先生道范格言,当不止此。然先生所为,大都于世法不合,且以一布衣处陇亩间,故人多不乐传,而仅仅止此也。虽然,譬之凤一毛、豹一斑,谓不足见先生可乎! ”[1]195

总之,在思想界、教育界、文学界,韩贞的历史地位都是不可忽视的。应该说,韩贞不仅是泰州学派的平民代表,还是普受欢迎的平民教育家,著名的平民诗人。他的理学思想、教育实践经验以及他的所有作品都是中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所以“韩贞”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座富矿。

[1]韩贞.韩贞集[M].黄宣民重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2]唐兴杰,陈忠石.韩乐吾[M].石家庄:大众文艺出版,2005.

[3]韩德粹,等.韩乐吾先生遗集 [M].誊印本,1994.

[4]王士纬.东厓学述·心斋学谱[M].袁承业辑.明刻清修本,1912.

[5]余延瑞.从李家一道圣旨说起[N].泰州日报,2008-12-12.

[6]蔡文锦,杨呈胜.泰州学派通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7]蔡桂如,张龙秀.黄年红.泰州学派[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泰州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作品精选
泰州海陵区刚柔相济 深抓中小企业责任落实
幸福水天堂——泰州
泰州姜堰区 实行“三检查、两确认、两注意”
泰州港—重庆港集装箱直航航线正式开启
泰州古韵
Communication error prevention model i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泰州大桥信息化规划研究浅析
泰州引江河口门区淤积成因及防淤减淤措施
泰州出土的两方北宋木地券 栖身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