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构建地方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

2010-08-15涂平荣周素琴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人格师生关系

涂平荣 周素琴

(1.宜春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2.丰城市梅林中学,江西 丰城 331100)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作为大学主要角色的教师和学生,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高校人际关系的核心所在,其既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又关系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然而,自改革开放尤其是高校扩招以来,高校的师生关系已出现明显的弱化趋势。这种嬗变对于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平安高校校园的发展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同时也表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已成时代所需。不容置疑,当前地方高校师生关系总体是和谐,但因受社会形势的变化和市场大潮的冲击,促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思维方式转变和价值观念模糊,加上扩招后造成师生比例严重失调,由此引起的学生人数增多、生源质量下降,尤其是大多数地方高校几乎都是在当地政府财政投入有限的条件下扩建或新建了新校区,导致经费紧张甚至负债累累,无力引进更多的教师和添置优质的教学设施,教师的工作压力日益加大、而地方高校在政府投入、生源、师资等方面与重点高校相比均处明显的劣势,其教学质量令社会各界担忧。许多用人单位招聘时只有重点高校的毕业生才有机会就是一面明镜。这也加剧了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地方高校的师生关系还有不尽人意之处,如市场大潮下功利主义思想严重侵蚀了神圣的师生关系,往日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爱生如子”的师生关系已染上了铜臭味,部分地方高校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已蜕变成“你出钱、我上课”的赤裸裸的交易关系,学生持“我消费、你服务”的态度屡见不鲜。尤其是部分大学生权利意识日益强烈,个性自由越发明显,喜好意气用事,遇到不满或以逃课、故意扰乱课堂秩序,或越级投诉、向媒体发布等形式激化矛盾。造成师生之间仍存沟壑难填、情感冷漠、形同路人、甚至对立现象,部分地方高校还发生过个别师生之间辱骂、斗殴、打官司等矛盾激化的事例。这种状态下师生之间就得不到足够的相互理解、信任、尊重和关爱,校园就缺乏足量人文关怀与和谐氛围。这种异化的师生关系不但让地方高校的校园失去了一份灵气,而且使教育教学活动也失去了动力源泉。因此,地方高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应立足校情校貌,在营造和谐校园环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新理念,提升教师综合素养、践行师生和谐教育新举措,完善学生健康人格、打牢高校师生和谐根基,扩大师生交往时空、健全师生关系和谐新机制等四个层面着手,以破解其困境。

一、营造和谐校园环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新理念

营造和谐校园环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新理念。这是地方高校积极参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的有效途径和必然要求。一方面,实现和谐校园,可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另一方面,社会全面和谐也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不竭的的动力源泉,一个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将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从社会的大环境与地方高校校园的小环境来说,营造和谐校园环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新理念是地方高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具体策略如下:

首先,在学校与教师的关系上。一方面,地方高校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倾心贯彻“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高度,以教师为本,充分尊重和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千方百计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切实减轻教师的压力。切忌学校领导权力欲望膨胀,高压管理、动则与教师争利,使广大教师怨声载道、苦不堪言、甚至矛盾激化;另一方面,教师也要从学校的大局出发,理解和正视地方高校在办学条件、生源质量、师资水平等方面与重点高校的差距,调整心态、摆正位置,自觉抵制社会的不良习气,多讲奉献,自觉树立学校主人翁的责任感,积极为学校的发展壮大献谋献策。切忌对外盲目攀比,对内牢骚满腹。

其次,在师生关系上,一方面,高校教师要与时具进,果断摒弃师道尊严旧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积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新理念。主动走进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培养合作意识,积极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接受知识,锻炼能力,陶冶情操,培养健康人格。切忌以师者自居,高高在上,上课马虎了事,不顾学生的感受,甚至把工作生活中的怨气发泄在课堂上,使学生望而生畏、见而生烦;另一方面,地方高校的学生作为独立自主的主体,也应换位思考、时刻践行尊师重教,认真审视自身条件,独立思索,积极参以教师主导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逐步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稳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以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切忌动则发“小公主、小皇帝”脾气,恶语伤人,意气用事,以伤师生和气。

二、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践行师生和谐教育新举措

高校教师是教育者,是大学生知识丰富和能力培养的引路人,在知识结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等方面总体上还是优于大学生的,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过程中居主体地位,应是构建师生和谐的主动者和主导者,因此,要提高地方高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效性,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践行师生和谐教育新举措是关键。具体策略如下:

首先,教师要努力学习政治理论和高等教育理论,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自觉抵制市场经济中“经济人”片面利己思想的侵蚀,理性界定自身利益与学生利益的关系,教书育人,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尽心完善教师人格;同时,要不断提高道德素质,倾心展现教师魅力;正如张先华先生所说:“一个教师可以没有博士学位,但不可没有人格魅力”①张先华:《教育思想的革命》,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第 159页。足可见教师人格至关重要,它不但可以是学生信服,而且引导和感染学生的言行。作为高校教师,更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育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廉洁从教,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不断地“树师表、强师德、铸师魂”,尽心尽力的完善自己的教师人格,当好学生的楷模、作好“人类灵魂的高级工程师”。

其次,教师要克服以教师中心、单纯灌输和信息单向传递的传统教育教学老模式,践行师生平等交往,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新模式。在课堂教学上,高校教师决不能仅限于书本知识,而要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书本之外的知识和信息。当讲到课本上某些重要内容时要联系新近发生的的实例,或某些有争议的观点时,高校教师应当告诉学生,对这些内容目前国际国内学者有那些流派和不同观点,以及国际国内学者现在正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要鼓励他们勤于思考,提出尖锐和深刻的问题难倒自已。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再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人格,潜心贯彻“以人为本”教育新理念,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成为人的主体性存在;要客观公正处理师生矛盾,精心营造民主活跃的教学氛围;特别是要深入实际关爱学生,切实做到“学生利益无小事”,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关爱:一是对学生生活层面的关爱,具体到衣食住行等方面体贴关照,使他们感到学校生活的温馨;二是对学生学习层面的关爱,具体到学生的学习目的的明确、学习态度的端正、学习方法的改进、学习疑难和困惑的解决等,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三是对学生思想层面的关爱,具体到学生的思想疙瘩解除、思想包袱的放卸和正确的恋爱观、就业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和培养,使他们感受到学校生活的轻松和愉悦。四是对于基础或纪律差、有生理缺陷或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更要有爱心和耐心,千万不可冷落、训斥、羞辱,嘲讽、体罚、打骂他们,要将心比心,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假如他们是自己的孩子、亲人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修炼到圣经所说“爱人如己”的境界。①涂平荣:《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效性探讨》,《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 4期。五是苦心寻找学生亮点;教师要善于寻找每个学生身 -亡的闪光点并努力使之燃烧、沸腾,以达到燎原的目的。要以善点燃善,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高校教师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只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②袁祖社:《四书五,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时刻践行师生和谐教育新举措,才能达到师生和谐的实效。

三、完善学生健康人格,打牢高校师生和谐根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却效果不佳。部分大学生“攀权堕落”、“因钱犯法”、“为情轻生”、“为爱杀人 ”、“为工作而崩溃 ”、“伤熊事情 ”、“火烧自家房屋”、“将老师告上法庭”等事件屡见不鲜。这些已严重动摇了高校校园和谐的根基,也为高校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敲响了警钟。蔡元培也认为,健康人格是“以受教育者为目的与本体,注重受教育者身心的协调、知情意的统一,追求个体和群体的一致,努力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和世界观教育五方面和谐发展。”③蔡元培研究会编:《论蔡元培》,旅游教育出版社 1989年版,第 39页。所以,要提高地方高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效性,必须完善学生健康人格,打牢高校师生和谐根基。具体策略如下:

首先,地方高校要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格是各种心理特点的总和,人格健全是心理健康的根本标志,离开人格健康很难有心理健康;而且人格健康不仅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资源。④杨眉:《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格教育问题》,《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第 6期。《礼记·大学》篇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虽然这里的“大学”与本文中的“地方高校”不能相提并论,但所说的“明明德”,却同样道出了地方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方面的社会责任和神圣义务。古人云:“人格之道,当治于心”。因此,地方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对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心理安慰、咨询与指导,以减少校园的矛盾与冲突。具体方案如下:一是地方高校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本校的现实情况,严格遵循教育规律,精心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健康人格;二是要组建设一支以心理咨询师为主导,专职心理学专业的教师为骨干、辅导员与班主任相结合、相对稳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队伍,通过在心理咨询室坐班、开通大学生心理咨询热线、搭建网上心理咨询平台等形式,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答与心理素质培养提供各种帮经——全译全注 (全四册)》,线装书局 2002年版。助;三是要广泛开展各种大学生心理健康检查工作,加快研制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工作评价与督导指标体系,同时要极力鼓励的相关人员参加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与资格考试,举办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骨干教师培训班,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其次,地方高校的大学生也应自觉肩负起时代重任——和谐社会人人有责,不断完善自身健康人格,积极投身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打牢师生和谐的根基,这是他们参与和谐社会构建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具体途径如下:一是大学生要努力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培养自己的自爱心、同情心、报恩心和责任心,学会悦纳、理解、宽容和体谅他人,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道德知识与政治素养,提高自身的是非观、荣辱观、价值观,追求和塑造真、善、美的健康人格;二是严格遵守校纪校规、班规班纪,铭记师长的教诲,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充分尊重教师的人格与劳动;体谅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压力与生活困难,换位思考高校教师的身份与处境,自觉抵制外界不良因素影响,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校园氛围;三是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理性与感性等两难问题,辩证理性地对待个人的得失、荣辱、成败等,遇上困惑主动堂开心扉,多与老师或家长联系与沟通,寻求帮助与解脱,只有带着这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去思考人生、理解生活、宽容失败、感悟温情,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开阔心境、锤炼意志,加强社交,适应环境,完善自我,才能不断促进身心和谐,逐步完善自身人格。

四、扩大师生交往时空,健全师生关系和谐新机制

扩大交往是师生关系得以和谐的基本条件和主要途径。作为高校教师,要不断拓展与学生交往时空,为构建师生和谐全心付出“情感投资”。具体策略如下:

首先,高校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往意识,提高与他们交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尽可能扩大与学生交往的时间与空间,丰富与完善与学生交往的形式或内容,如课后谈心,节日互访或互相短信祝福,休息日一起参加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琴棋书画等文体活动。

其次,高校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合作意识,彻底打破课堂师生单向交往的僵局,转变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打破一讲到底、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法,采取“参与式”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加强师生双向乃至多向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为弥补课堂中的有限交往,教师还要走出教室,积极参加学生的课外活动和各种竞赛活动,精心组织和广泛实施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再次,为克服师生交往的时空限制,高校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广泛搭建网络沟通与交往新平台,如师生互留 QQ号、E-mail、校园网络寻呼、教师博客等这些跨越时空限制的最便捷的沟通与联系工具,这样就能更容易走进学生、贴近学生、了解学生,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方便师生交往与联系。

第四,健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激励机制,如在地方高校广泛实施大学生导师制,学生一入校门就安排专门老师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三连五创”制,即校领导联系院系、院系领导联系班级、普通老师联系学生寝室,共创“和谐校园、和谐院系、和谐班级、和谐寝室、和谐师生”,并把这些制度量化、细化、作为教师业绩考核的依据之一。同时进一步规范大学生网上评教制,把师生和谐纳入网上评教的指标体系之中。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人格师生关系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