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教师如何增强语言的亲和力

2010-08-15李丽丽

文教资料 2010年26期
关键词:留学生汉字汉语

李丽丽

(广西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对外汉语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把汉语和锦绣中华的文化传给外国留学生和一些海外侨胞。常言说:“外事无小事。”由于汉语教学的对象是外国留学生和海外侨胞,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语言的把握上除了遵循一般教学语言的规则外,还有它自身的特点。汉语教师在教学时如能在语言的亲和力上做文章,不但能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增进这些学生对我国文化、语言和人民的了解和认同,在语言教学这个小舞台上,为祖国争取更多的友好人士。

那么,汉语教师如何能让教学语言富有亲和力呢?现列出如下几点,与同行切磋。

一、真诚关怀,促进师生感情

相当数量的留学生是第一次来中国,甚至是第一次出国学习,人生地疏,语言不通,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最先想到的就是经常见面的老师。由于他们不懂汉语或者汉语水平非常有限,有时在我们看来是很简单的事,他们就无法解决,下面举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情况一:到信息中介租房、和房东谈判价格;

情况二:看不懂公交车站牌、不知该坐什么车;

情况三:要买一种商品,却查不到该商品的汉语名称;

……

当学生向老师求助时,老师要尽力帮助他们。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对于情况一这些需要花较多时间和精力的事,如果老师有时间,可以亲自陪学生处理,这在刚和学生接触时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留学生都是在只有几人或十几人的小班学习,这不会给老师造成很大的困扰。当然,也可以给留学生介绍语言伙伴,让语言伙伴和他们互相帮助。情况二和情况三属于信息方面的询问,教师应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说出问题,直接在课堂上或课间休息时间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情况二这种学生普遍都会遇到的问题,可以利用上课时间作一些简单的介绍,这样可省去逐个解答所需要的时间。

汉语教师和留学生的关系融洽是使教学语言亲切的第一步,这不是单纯技术上的操作,而是自然的真情表露。情发于心才能感人,教师的关怀和爱应该是出于真心的。

二、亲切称呼,缩短师生距离

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称呼中国学生时总是连名带姓一起叫,可这在教留学生时就不太合适了。这是因为西方国家和亚洲其他一些国家(如越南、韩国、日本等)的老师在课堂上叫学生的名而不说姓,或者称姓不说名,如果在汉语教学课堂上西方学生听到老师连名带姓地称呼自己,会有自己做错事要受批评或者有什么重大事的错觉,也可能会感到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很远,对一些比汉语教师还要年长的留学生来说,老师连名带姓地称呼就显得不尊重人了。以上这些情况无疑都会让语言的亲和力大打折扣。

有鉴于此,汉语老师在称呼学生时应该采用该班大多数学生的国家的惯例,称呼名字,或者在名字后面加“同学”两字,如“丹玄,正勋”,或者“丹玄同学,正勋同学”。

另外,还有一条原则,即不管采用什么惯例,对同学的称呼要一致,避免学生产生教师对学生亲疏有别的想法(当然,若遇到名和姓一起共两字的同学,只好姓和名一起称呼了。但这样的情况比较少)。

作为汉语教师,我对此有亲身体会。在一个短期汉语进修班中,有8个韩国学生,只有1个日本学生。我以名字称呼韩国同学,却按日本惯例,以那位日本同学的姓“田中”来称呼他。自己没有觉得有何不妥,一段时间以后,田中找到我说:“为什么老师叫别人名字,却叫我的姓呢?”看来这件事已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该生的情绪,也不利于教师亲和形象的树立。从此,我在上课时就比较注意如何称呼学生这个问题了。

三、平等待人,尊重民族感情

留学生的班级大都是混合班,学生国籍各异,文化习俗不同。不论留学生来自哪个国家,他们都对自己的祖国有着深厚感情。汉语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或者引用学生国家情况时,要注意对所有国家的学生一视同仁。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给全班的学生;提到一些同学的国家,也一定要在这节课或以后的教学中提起另外一些学生的国家;另外,还要注意不说有损某国尊严的话。

在一次中国文化课上,某个留学生在谈话中用了“妓女”一词,听课的一位泰国学生不明白该词的意思,就问老师,老师也不好解释,信口说道:“妓女就是做的工作很不好,身体不干净的女人,你们泰国有很多这样的女人,明白这个词的意思了吧!”这位泰国同学想明白后,感到自己的祖国受到了侮辱,她脸一红,高声反驳老师:“这样的女人哪里都有!”结果这堂课不欢而散。

汉语教师如果不能平等待人,对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厚此薄彼,或者无意说出有损某国声誉的事,就不能赢得留学生的尊重,教学语言的亲和力就更是无从谈起了。

四、善于观察,酌情因势利导

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除了文化习俗不同以外,他们在学习汉语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都会因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点。比如说,韩国和日本学生汉字学得很好,但是课堂上练习口语不是很积极;而欧美学生汉语听说能力比较强,可是写汉字却是让他们头疼的一大难题。即使是同一个国家的学生,在汉语学习时也存在个体差异。尽管“众口难调”,可是由于班级所限,教师又不得不按照同样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这样一定有一些学生觉得太难,另外一些学生又可能觉得太容易。

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的问题,并且在课堂语言、作业布置和课间课后的小辅导上体现出有差别的处理。

有一位来自荷兰的留学生M分不清汉字的笔画,写字就像临摹作画,同班大部分又是韩国学生,看到别人进步神速,他越发焦躁。他的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就在一节课上微笑着说:“M同学在中国一年多了,口语和听力走在前面了,可是因为是刚开始学习汉字,荷兰的字和汉字又很不一样,写的时候觉得有点难。大家写汉字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告诉他吗?当然他也可以帮助大家练习口语,M同学,你愿意帮助大家吗?”这位同学自信地说:“没问题!”别的同学也踊跃地给M同学提了几点建议。

老师亲切的语言增进了学生间的感情,让不会写汉字的M同学找回了自信。在以后的一段时间,老师给这位同学布置不同的作业,自己制作了汉字卡片,形象地演示了汉字的基本笔画和间架结构,并送给他几本分解笔画写好示范字的田字格练习本。这位学生此后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渐渐觉得汉字不再让他头疼了,闭卷考试时也能考出和韩国同学相当的成绩。在这一教学实例中,教师亲切的教学语言和高度负责的教学态度这两种因素共同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知己知彼,寻找共同语言

汉语教师须是个“杂家”,不但要对我国的文化习俗多方面、多角度地把握,而且要对学生国家的情况有大致的了解,上课时,如果能引用学生国家的一些现象,或者是说上一两句他们的语言,将拉近汉语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找到师生的共同语言。这样可以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学生将把教师引为知己,发言会更积极,课堂气氛更活跃。

一位汉语教师在给一个日本短期班上课的时候,让学生总结和“好吃”意思相近的词语,学生说出了:“可口,味道不错,合……的胃口。”老师想让学生说出“美味”这个词,就绘声绘色地说了句日语:“これは美味しいです。”(这个东西很好吃。)学生自然就想到了“美味”这个汉语词。而后老师又说出了几个汉字相同、日语和汉语意思也完全相同的词语,学生积极补充了几个,并且说出了几个汉字相同但日语和汉语意思完全不同的词语。在这样轻松、友好的氛围中,学生巩固了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六、巧用幽默,激活课堂气氛

能让教学语言亲切的另外一个法宝是利用情景巧设幽默,让学生在笑声中掌握和巩固知识。

有位汉语教师在上口语课时听到一位留学生问他:“老师,你几岁了?”这位老师没有直接评价这句话的对与错,而是模仿着小孩子的口气说:“大哥哥,我今年刚5岁。”全班同学初时一愣,尔后全都会心地笑了,那位说错话的同学也开心地说出了正确的句子。

综上所述,如果汉语教师从心底关心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能做到尊重他们,了解他们,激励他们,启发他们,并能把这几点融会贯通地用到课堂语言中去,那他留给学生的印象将是可亲的、有涵养的、值得信赖的,是良师,也是益友。

猜你喜欢

留学生汉字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