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2010-08-15

文教资料 2010年26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就业指导医学生

练 雯 陈 颖

(1广州医学院 公共卫生与全科医学学院 学生办;2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教务处,广东 广州 510000)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随着我国由传统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1]。可见,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据统计,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30余万人,而医学生毕业生有119万(依据卫生部最新数据统计),是继2009年后第二个超过百万毕业生的年头,其就业情况在这严峻的形势下依然不容乐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很严峻。”面对严峻的形势,重新审视和深入分析医学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和相应的就业指导工作措施,是摆在高校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突出问题和迫切要求[2]。

一、医学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

(一)就业人数上升,就业率处于“瓶颈”状态。由于高等医学院校连年扩大招生规模,医学毕业生的总量明显增加,人才供需之间的天平越来越失衡。各层次医学毕业生由供不应求变为“研究生供不应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过于求”。重点院校比普通院校就业率要高;同一所学校内各专业就业率也有差异,预防、影像学、麻醉学和检验需求旺盛但毕业生少,临床等专业毕业生多但需求不旺,前者就业率略高于后者。但总的看来,医学生一次就业情况正呈逐年下降趋势,中心城市更是难以插足[3]。

(二)大医院“饱和”,基层医院“奇缺”,供求不平衡。经过多年的不断培养和补充,城市的医疗人才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有的还出现了饱和或超编,很多医疗机构正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和调整,用人指标有限,难以大量接受毕业生。并且大医院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比较高,除了个别岗位和特别优秀的人才,大医院的临床科室人员基本上都要求具有硕士或博士以上学历。社区、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奇缺,然而医学生都渴望进入中心城市的大医院工作。

(三)逃避就业现实,转而走继续深造之路。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毕业生也做好了两手准备,一边找工作,一边准备考研继续深造,以便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也能够暂时有效地规避现实的就业压力。同时,也有小部分想申请出国留学或自主创业。总之,考研、出国留学已经被医学院校大本学生们认为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之一。

二、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措施

作为学生工作者,面对以上的就业形势时,我们要正视这种客观存在,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大学生在党的教育和关怀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坚定信念,从而推动高校就业工作的发展,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最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我根据一些调查研究、工作经验及思考,提出以下措施。

(一)以就业为导向,将就业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始终。只有“出口”的畅通,才有“进口”的顺畅。因此,学校要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始终将学生的就业工作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在专业设置上,学校要根据目前的医疗形势、社会需求及就业预测作为专业开设的重要依据,并聘请医疗卫生部门的专家、学者论证专业设置的重要性,同时为教学计划的制订出谋划策。其次,在教育教学的管理中,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医学教育的特点和医生职业的特殊性,在注重理论灌输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实践指导与操作。最后,在实习就业方面,应该围绕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专业的特点与需要,积极寻找教学水平高、口碑好、发展空间大的实习点,通过选派高素质的学生进入实习,给实习点留下良好的印象,为学生的实习就业铺路搭桥。

(二)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建立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辅导员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较多,对大学生的心理、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都非常熟悉,拥有较丰富的思想工作的经验,在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要对辅导员进行相应的就业方面的培训,让其掌握就业指导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指导并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职业发展,并指导学生按计划实行。然而,鉴于辅导员工作的烦琐、工作量较大,以及就业指导工作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就业信息服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教育、职业实践锻炼、就业心理咨询等)等因素,我认为,在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的同时,学校应建立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作为辅助。该队伍包括就业信息服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教育、职业实践锻炼、就业心理咨询等五方面的专业人士。这种“基层辅导员+专业就业指导师资”的结合方式既能弥补辅导员因缺乏专业知识和日常事物繁忙无暇顾及的问题,又能贴近学生,联系实际,为就业指导的专业人士提供现实的依据。

(三)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到医学生的大学的整个教育阶段。目前对于医学生群体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低年级医学生普遍存在人生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对未来迷茫等问题;2.高年级医学生则在就业与考研之间彷徨,职业定位不明确,临床实习松懈,面临择业时,或盲目自信,或自信不足,更甚者出现严重自卑与焦虑,这样极大地影响着个人的择业与职业发展[4]。可见,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必须做到全程性。尤其是大学一年级就应开始就业指导教育。这个时期的学生对新的环境和生活学习方式感到很迷茫,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并且一年级所学的专业未涉及专业医学的课程,仅仅是基础课程,致使其对所学的课程兴趣不浓,另有部分学生是受父母之命学习医学,本身对医学不感兴趣。因此,这个阶段最需要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尽快找到正确的人生定位和奋斗目标。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尽管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但是部分出现了“疲态”——对学习、生活等事物不感兴趣。同时,其人生目标仍然较模糊。因此,这个阶段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并鼓励他们为其目标付出实际的行动。大学三年级开始,所学的课程繁重,专业医学课程内容多且难以理解,使得部分立志学医的学生有所动摇。并且医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增长,更加使他们自信心不足,甚至出现自卑、自责、自负等心理问题。因此,我们要向学生提供就业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能对自己有一个较为全面而又客观的评价。大学四年级,临近实习,学生除了专业课程的负担以外,还面临着考研、实习的选择。这时,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合理地分析就业情况,以及本人的客观实际,给学生全面的帮助,令其能做出比较合理的选择。

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个延续不断的过程,贯穿其整个大学学期的全过程,要让学校和大学生从进入大学就开始关注就业。

(四)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在现实中追求梦想”的思想和“服务于基层社区”的就业观念。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对卫生保健服务需求的增加,卫生服务模式已转为面向社区、家庭群体为主的主动服务模式,以人群健康为中心,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5]。培养社区急需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已成为是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重要使命。并且,目前多数大医院用人饱和,而基层社区、乡镇医疗卫生机构需要的大量人才。因此,要以主动服务于基层社区的思想为指引,加强教育,改变固有的就业观念,充分认识到自己面对的机会是非常多的,比如可以面向农村、中小卫生医疗机构和非公有制卫生医疗机构就业、面向小城镇卫生医疗机构就业、面向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业、面向医疗保障部门和卫生执法监督部门就业、面向基础医学研究和相关医学领域就业、创业代替就业等,这些都是可供选择的方向[6]。

(五)提高实践技能,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医学既是一门注重理论的学科,又是一门强调专业技能的学科,更是一门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的学科。这就要求医学毕业生既具备深厚的医学专业知识,又具备过硬的临床操作技能,还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工作能力等。因此,在校期间不仅应该要求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而且应该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期间参加课外科研课题的申报,鼓励低年级的学生进行社区实践活动,比如开展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社会调查和卫生监督等活动,鼓励高年级的学生到医院见习,等等,以此提高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而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将就业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始终,以就业指导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为目标,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的同时,建立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在现实中最求梦想”的思想及“服务于基层社区”的就业观念,提高实践技能,提升社会适应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从而帮助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1]陈至立.在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R].2007.

[2]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和劳动保障部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G].2002.

[3]教育部,卫生部,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及有关问题的意见[G].2009.

[4]刘芳.浅析临床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J].重庆医学,2010,3,(39):5.

[5]冯芝霞.论社区卫生服务[J].社区医学杂志,2005,01.

[6]蒋作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努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J].求是,2005,05.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医学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