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研组管理扁平化的“三个有利于”

2010-08-15

文教资料 2010年26期
关键词:扁平化教研组教研

李 营

(黄石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 黄石 435000)

教研组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开展教学科研的基础组织,在促进教师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学校工作效率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研组要改革管理模式,适应新环境、新要求,成为教、研、学一体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推动课程改革的重要组织。

一、科层式管理模式的弊端

科层式管理模式下的教研组,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校长再到学校教科主任、教研组长层层管理,集权、分层、委任、对上负责的特点在追求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今天,凸显出种种不适应性,使教研组要“研究教学”的基本功能逐渐淡化,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受挫,教研组应有的功能没有发挥,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1.组织行政化

教育部1952年颁布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和《小学暂行规程(草案)》,1957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学教研组工作条例(草案)》都将教研组的功能定位为“教学研究组织”,主要承担“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以提高教育质量”的任务。

但在现实中,学校教研组“教学研究”的功能越来越弱化,而管理职能进一步加强。至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使教研组成为“上情下达”、考核审查、完成指标的工具,教师在教研组里受到束缚,无法自由地参与教研活动。

2.内容虚浮化

教研组活动多流于形式,要么开展活动的内容由上级部门制定,许多活动为粉饰学校新课改而举行,使教研组疲于应付“校园开放日”、上级检查、各种观摩活动等;要么教研组组长随意定一个题目,大家讨论讨论,会后将活动记录交给学校应付检查。真正以教师实际要求出发,为基层教师答疑解惑、出谋划策、帮助扶持、提高促进的内容不多,但偏离教师发展需要,浮于表面的教研组活动只能触及皮毛,不痛不痒,无法吸引教师的积极参与。

3.交流迟钝化

科层式管理模式下的教研组,一是信息流通速度较慢,使基层教师很难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的教育动态。二是信息流向以自上而下为主,基层教师被动接受上面传达的信息,自己的思想却在向上反馈中受阻,缺少双向交流的管理模式让教师的热情受挫。三是教师间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交流不畅,使教师们各自为政,“闭门教书”,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质量参差不一。

二、扁平化组织的特点

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一反科层式管理模式,改高耸的金子塔式结构为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的紧凑型横向模式。扁平化的教研组,能较大程度地减少中间管理层级,使教研组的上下、内外信息交流更加迅速便利,使教研组管理更加灵活,更加具有弹性。

扁平化教研组的特点之一是权力的下移。在扁平化教研组中,教研组组长是活动的组织者和专业的引领者,而不是管理者和监督者,而教师则是活动的参与者和主导力量。少了行政权力的约束,多了教研组管理的自主权,能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合作的组织氛围,激发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其二是信息交流的通畅。扁平化的教研组结构,少了诸多的中间管理环节,使上情下达、下情上传更加及时,组内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校季之间的沟通更加便利而有效。教研组对教育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变化能作出灵活的反应,组内成员间少了信息沟通的障碍,更能团结一致,集中力量解决困难,使教研活动更有时效性。

其三,横向的组织管理模式,使组内成员处于平等的地位,教研组组长、骨干教师、老教师、新教师都在同一层面上进行平等的学习和沟通,促进了组内成员的成长,也让大家在合作中分享共同进步的喜悦。

三、扁平化教研组的“三个有利于”

1.有利于激发教师主观能动性

要使教研组发挥教学、研究的最大效能,学校必须激发组内成员的主体意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改被动参与为主动参加。首先,可以“放权”,将教研组活动的管理权下放给教研组长和基层教师。教研活动的方式、内容、时间安排等由各教研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学校仅仅从宏观对教研组进行监督和考核。少了臃繁的管理,教研组就能放开手脚进行教研活动,灵活性大大增强。其次,营造民主氛围。教研组活动围绕具体事情展开,与成员的身份、职位无关。平等地交流能激起教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当教师认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为大家所尊重和认同,势必会激发起教师的工作热情、事业心和成就欲。最后,了解和研究教师的需要。教研组活动必须以人为本,围绕教师开展,了解教师的需要是教研组活动具有实效性、针对性的基础。脱离基层教师的教研活动,只能是纸上谈兵,浮于表面,起不到任何“教”与“研”的指导作用。教研活动必须解决教师的教学困惑,满足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为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服务。一个能解决组织成员困惑,满足成员需求的组织,才能产生群体意识和组织的凝聚力,不断扩大本教研组的影响力场,达到教研组活动的良性循环。

2.有利于构建合作型组织

平等的关系使教师们容易形成合作型教研组,既能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又能博采众长,积聚全体的力量形成“1+1>2”的倍增效应,顺利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首先,形成知识共享,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将知识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现代教育学研究表明,教师的成长不仅仅是学习显性知识,还有对隐性知识的积累,即教研组成员之间,通过交流、合作相互影响,组内成员在共享中潜移默化、相互学习。组内教师通过教研组活动形成对知识的共享,经过知识的外化—融合—内化,促进专业自我的成长。知识的外化,即将自己的经验形成文字或者口头说明介绍给他人。知识的融合,即将多个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并获得对自己有用的新信息。知识的内化,是将接收融合的知识和信息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并形成自己的风格,最终成为自己的教学经验。教研组内进行听课、评课、说课、辨课等形式开展活动,通过一次次的“头脑风暴”激发教师们创新的思维和学习的热情,将各种信息融合内化,为己所用。

其次,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法、使用的教材、教学目标等都重新作了定位,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诸如许多基层教师教师反映新的教材内容偏多,加重了教师的备课负担;有教师反映教学内容偏多,导致课时量不够,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这些问题可以尝试组内合作解决。通过教研组内工作细化,组成大小若干的备课组,成员间形成分工、合作关系,看似繁重的备课任务可以变得简单、有效。同样,看似满堂灌,抓不住重点的课堂教学,通过集体讨论,也可以酌情删减,减少课堂教学内容,加大课外自学内容。

3.有利于打破信息壁垒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可供交流学习的时间很少,加之学校资金紧张,派大量教师出去交流基本不能实现。但是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有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缺少“充电”的教师很难胜任新的教学工作,使得新课改的要求与教师知识更新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事实上,有许多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已经感受到新课改给自己造成的冲击了。

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减少了诸多中间环节,打破了保守的信息壁垒,使成员间的信息交流更加便捷,信息的获得更加便利。

第一,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形成信息共享,排除掌握信息不足对教师成长造成的阻碍。可以减少信息传递的环节,使上级下达的教学改革、课程标准能以最快速度传递到基层教师手中,提高学习效率;可以使某教师或某教研组学习、总结的经验,在教师中顺畅传播,提高教科研的实效。

第二,加强组与组之间的交流,突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新课程改革不仅使单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出现交叉学科的影子,如:综合实践课、研究性学习等都反映出了要对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的诉求,而且将教师综合知识教学能力提到新的高度。通过不同学科教研组的交流,学科知识、信息变得公开、透明,不同学科的教师可以按己所需,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扁平化的教研组,纵向形成各学科间的交流,横向形成同一组成员间的信息互通,构成了纵、横交错的信息交互网络,满足了教师提高综合素质,达到了专业成长的目的。

第三,利用网络,扩大教研组活动的影响力。网络是扁平化组织结构最好的表现形式,它是教师交流信息、获取信息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网络化的教研活动既为学校节约集中培训的成本,又能满足教师自由支配学习时间的要求。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市中小学陆续建设校园网,开设本校主页和论坛,活跃了师生生活,扩大了学校的影响。2000年之后,我们在整和全市中小学网络教学资源的同时,尝试用QQ群、成长博客等形式开展校际间和区域间的教科研活动,如介绍典型学校的教研组、开展学科讨论、深入学习交流等,使局限于小组内的教科研活动扩大到整个市区,随着网络的普及,近几年又吸引了许多农村学校参加,形成了以各学科为主线,校本研修、课题交流为穿插的立体网状交流群。网络是弥补教育发展不平衡,加快薄弱学校和地区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获取知识的源泉;是扩大教科研影响力,传播重要经验的平台。

四、扁平化教研组需要注意的问题

扁平化的教研组弥补了传统科层结构教研组的诸多不足,是值得借鉴的管理模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几点:一是要选好教研组长。一个有组织协调能力,有威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教研组组长能大大提高教研组活动的效力。二是领导者要把握好管理的尺度。不能“一抓就死,一放就乱”,张弛有度的监督与管理是教研组有序发展的保障。三是建立合理的制度。科学、合理的教研组制度,能确保教研组持续、健康发展。四是逐步建立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和教研组文化是教研组发展的“摇篮”,是学校发展“软实力”的体现。

总之,扁平化的教研组管理模式,将在我们的实践中不断进步,以其民主性、灵活性、快速性为教研组的构建注入新的力量。

[1]王永合.教研组建设简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7.

[2]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7-60.

[3][美]R.J.斯腾伯格著.俞晓琳,吴国宏译.超越IQ——人类的智力的三元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37.

[4]闻铭,仇勇平.网络环境下扁平式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开展[J].上海教育,2009,(10).

猜你喜欢

扁平化教研组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扁平化的球星Ⅱ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扁平化的球星
扁平化的球星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